新農村建設講話

時間:2022-12-20 02:31:00

導語:新農村建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講話

去年,全國黨建研究會在山東威海市召開了農村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暨農村黨建研討會,全國十一個省市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的代表交流研討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領勤勞致富奔小康的做法,提出了許多加強黨的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思路、新方法,有些已經列入并成為指導全國農村工作和農村黨建的政策規定。這些思路和方法是許許多多先進基層黨組織工作經驗的總結,不可多得,值得學習。特別是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張全景同志發表的《加強農村黨的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講話,充滿了對黨的事業的熱愛之情,充滿了對搞好農村黨建的關切與企盼之意。《講話》高屋建瓴,涵蓋面廣,指導性強,實用性突出。整篇講話語言樸實、事例生動,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引人深思,讀后對我教育很大。張全景同志的講話和部分省市的先進經驗近期將陸續刊登,供大家學習。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其總體目標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目前,黨的各級黨組織都在研究破解的思路和辦法。總的看,這一目標既注重發展農村生產力,又注重調整農村生產關系,既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又注重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構成了一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統一、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相融合的科學完整的目標體系,包含了農村現代化的核心內容,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由于全國各地情況不同,發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找出一些具有共性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思路和辦法來,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顯得尤為必要。在此,我談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不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聚榮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的組織是黨在農村的組織基礎,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是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圍繞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不斷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切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張全景同志在講話中談到的一件事對我感觸很深:20年他們應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邀請去俄羅斯訪問,但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連請他們吃一頓飯的錢都沒有,他們拜謁列寧、斯大林墓,獻的鮮花也要他們自己買,他們離開的時候,由于沒有車,俄羅斯共產黨連到機場送行都不能安排,最后由于禮儀上說不過去,借了車趕到機場來告別。

我們想想,過去的蘇聯多么強大,打敗了德、日法西斯,對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蘇共的財產過去多的是,但政權喪失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在這里我談這一事例,是為了提醒大家充分認識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根本上說,要靠全黨同志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工作,要靠全黨和國家支持農業發展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靠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來實現。“行百里者半九十”。基層組織建設問題我們什么時候都馬虎不得。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我們搞不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喪失了先進性,喪失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就會一事無成,更無從談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不斷加強村級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村級班子是黨在農村最基層的領導和決策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他們去貫徹落實,特別是村級黨支部班子。如果弱化農村黨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就必然削弱黨對農村的領導,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個村如果沒有一個領導核心,就是一盤散沙。年,中央在第一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規劃中提出了“五個好”,第一個就是好班子,其次是好隊伍、好路子、好機制、好制度。可見好班子最為重要。

農村無論是黨的建設還是經濟建設,首先要抓班子。“農村要致富必須建好黨支部”,這是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了的。從全國許許多多基層黨組織的先進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凡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好的,都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有一個好班長。管好一個地方如此,建好一個城市也如此。有了好班子、好班長,就可以由窮變富,由后進變先進。好班子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班長,?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因此,前一段時間我在農村調研時提出在村級黨支部書記中開展比產業、比能力、比社會影響力的目的就是為了比出好的班長,比出真正能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領頭人。現在群眾最關心的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和改善物質文化需求。如果我們的于部有了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能力,具備了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這才能有威信、有凝聚力、有號召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有希望。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千方百計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村黨組織的第一要務,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新農村建設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要做到協調、和諧、同步發展困難相當大。

我們應當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當前主要是發展經濟。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衣食豐,知禮儀,農村穩,天下安。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因此,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從實際出發,制定發展目標,量力而行,突出特色,逐步把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繁榮、富裕、幸福、團結、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切不可搞形式主義,強求一律,強迫、包辦、代替和阻撓群眾自己發家致富的意愿和做法。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突出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培養新型農民。要大力培養適應農村發展的各類人才,注重培養農村現有大中專畢業生、能工巧匠、有一技之長青年農民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和新的就業觀念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感,提高農民整體的科技文化水平、農業生產技能和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要通過培訓使受培訓者在文化技術、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知識等方面成為勝任新時期發展現代農業,覺悟高、懂科技、善管理的新型農民。人才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面貌的關鍵性因素,也是決定性的因素。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更加需要人才。因此,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應視為解決發展問題的當務之急。

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新風尚。同志最近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鮮明表達,為公民道德建設樹起了新的標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就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農民群眾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積極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分有益和特別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