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糧食局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5-15 04:56:00
導語:政府糧食局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在糧食工作面臨重大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省政府決定召開全省糧食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總結工作、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強化措施,進一步深入做好全省糧食流通工作,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扎實工作,新時期全省糧食流通工作發生重大變化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里關于糧食工作的重大部署,堅持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穩妥地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經營,糧食流通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實現了糧食購銷市場化。20*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省政府決定“適當調整糧食收購政策,相應縮小保護價范圍,合理確定保護價水平”,向糧食購銷市場化邁出了重要一步。20*年,進一步縮小保護價收購范圍,放開了省內銷區和部分城市郊區的糧食收購市場,同時在東豐縣進行了改革試點。20*年以來,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形成了糧食購銷市場化新格局。目前,全省經批準取得收購資格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已達17*戶,占糧食經營主體的66%,活躍了城鄉糧食購銷市場,實現了糧食購銷市場化,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新局面。在新的經營體制情況下,在市場經濟規律的直接作用下,由市場和供求關系形成價格,近年來,我省糧價逐年攀高,農民從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中得到了實惠,還有效化解了“賣糧難”、儲糧難和增收難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拉動了糧食生產的發展。
(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20*年8月,我省成功組織實施了第一步改革,即分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富余人員、處理政策性“老糧”和政策性“老賬”。基本完成14萬企業富余人員分流安置任務,為第二步產權制度改革創造了條件。到20*年9月末,庫存“老糧”已全部處理完畢,極大地減輕了財政負擔。“老賬”清理認定和剝離工作基本結束,385.1億元的政策性財務掛賬已從企業剝離,掛在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三老”問題的解決,使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明顯減輕了包袱,經營環境有效改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年9月,省政府又適時啟動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下發了《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吉政發[20*]33號),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長春市長糧集團以2.68億元的價格把所屬23個糧庫的產權轉讓給了長春大成集團,率先揭開了我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序幕。市場機制在重新配置糧食流通資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
(三)糧食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十五”期間,我們全面完成了國家計劃安排的國儲庫和世行項目建設任務。利用國債投資及世行貸款資金總額達40.7億元(其中:國儲庫項目30億元,世行項目10.7億元),全省糧食倉儲基礎設施狀況有了較大改善。目前,完好倉容達到210億斤,烘干能力達到250億斤,為確保儲糧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糧食調控體系初步形成。省級儲備糧,是省政府實施糧食宏觀調控、應對省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是糧食省長負責制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以省級儲備糧管理為核心的糧食調控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1996年建立了儲備糧制度,*年2月組建了省級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省儲備糧體系建設初步形成,在保證糧油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體系初步建立。國務院頒布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面向全社會進行糧食流通行政管理的執法職能。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省、市(州)、縣(市、區)糧食部門也相繼成立了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行政執法人員通過培訓考核,取得了行政執法資格。積極開展了糧食收購市場、糧食庫存和非國有糧食企業執行國家糧食統計制度情況等各項檢查。認真受理和查處糧食違法經營案件500余起,有力地打擊了違法經營行為,保護了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六)全省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開始啟動。今年1月9日,經國家糧食局正式批準,在吉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基礎上組建了“長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今天上午還要舉行揭牌儀式。這個交易中心可以舉行中央儲備糧、省級儲備糧等大型網上競價交易活動,從而結束了我省傳統舉牌競價交易的歷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以此為標志,全省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開始全面啟動。
上述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省糧食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共同努力、扎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多年來為糧食工作付出辛勞的同志們和支持糧食工作的有關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糧食流通工作的目標任務
糧食流通工作事關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事關現代農業建設,也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對此,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特別強調加快現代農業建設,要千方百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今年中央1號文件又強調“20*年必須全力促進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努力實現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不大漲不大落,積極爭取農民增收勢頭不回落不放緩,務必做到新農村建設不松懈不走樣,”還特別指出:“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繃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最近,總書記、總理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再次作出重要批示。總書記批示: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防止明顯通脹目標的實現,關系到經濟全局,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大意不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總理批示:要把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并要鮮明地提出在今后幾年內一定要保持糧食繼續穩定增長,保障供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這是一項關系全局必須做好的艱巨工作,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糧食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春節前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吉林省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些都說明新時期糧食流通工作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認清形勢,明確任務,統一思想,把握機遇,突出重點,強化措施,進一步推動全省糧食流通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糧食流通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九次黨代會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著力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保障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著力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和健全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更好地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主要任務是:“深化糧食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健全調控體系,搞活糧食經營”。重點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第一,加快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是建設現代糧食流通新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糧食購銷市場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們做好糧食流通工作,避不開,繞不走,躲不掉的一項艱巨任務。總的看,近幾年我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構建了現代糧食流通體制的基本框架。但是,20*年以后的產權制度改革因為涉及到錯綜復雜的利益問題,始終進展遲緩。絕大多數縣份糧食購銷企業新的體制和機制沒有實質性變革,人員中的經營理念也沒有真正轉變,直到現在仍然延續傳統“儲糧獲利”的老思路。一年收一次,等到來年價格好的時候賣掉,基本上是一錘子買賣。市場形勢好的時候能有些利潤,市場一有變化就要虧損。分析這些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遲遲不改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部分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本身積極性不高,害怕改革削弱他們的權、利;二是一些企業領導特別是法人代表,擔心一旦改制,將失去現有地位,何去何從將成為未知數;三是一些企業職工在經歷了20*年大規模下崗分流后,現職人員非常珍惜現在的崗位,擔心一旦改制,他們也將面臨再次下崗;四是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在企業改制中,出于利益驅動,雖然對企業改制非常關注,但真正打算參與收購或重組的不多,多數是想通過承包租賃方式進行經營,甚至是想以少量的資金來使用國有資產。對上述情況,我們各級政府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同志,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實施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長遠發展的出路。如果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久拖不決,企業經營權就不可能完全獨立,企業的經營積極性不可能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經營又得不到政策保障,就會難免再次發生巨額虧損。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是糧食企業深化改革的重要核心內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必然趨勢,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早改就主動,晚改就被動,不改革就沒路。全省糧食系統特別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下定決心,堅定信心,按照省政府20*年33號文件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意見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要進一步堅定改革的目標,堅持改革的方向,合理布局,調整結構,整合資源,盤活資產,轉換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更好地發揮主渠道作用。要進一步明確改革的基本原則,在改革中堅持因企制宜,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堅持依法改革,嚴格執行政策,規范操作程序,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堅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確保社會穩定。要進一步明確改革的主要形式,在改革中根據各地和企業的具體情況,可以實行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優勢企業兼并或收購,也可以實行租賃經營,還可以對邊遠、偏僻的企業實行整體出售或部分出售,對嚴重資不抵債的,按國家有關規定,依法破產。必須要進一步明確,不論進行哪種形式的改革,都要在改革中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努力做好改制企業職工安置和社會保障工作,妥善處理改制企業遺留問題,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同時,也不允許出現逃避銀行債務的情況發生。總之,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我們要堅定不移,堅定信心,一抓到底,決不放棄。這項工作要作為今年全省糧食系統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務必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第二,加快完善糧食調控體系。建立健全以糧食儲備為骨干、國有糧食企業為主渠道、糧食應急供應系統為保障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對糧食生產、消費、庫存以及進出口的監測和調控,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保證糧食供給和市場糧價的基本穩定;建立中長期糧食供求總量平衡機制和市場監測預警機制,確保軍需民用、糧食安全和市場穩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高宏觀調控手段,分級制定糧食應急保證預案,建立快速敏捷的市場監測系統,定期市場信息,指導企業經營,引導農民適時售糧;鼓勵國有糧食企業或國有糧食控股企業積極入市收購,掌握糧源,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擴大省級儲備糧規模,相應調整儲備糧結構,適當增加水稻、小麥等居民口糧及省內市場短缺品種。省級儲備糧要逐步納入直屬庫,實行統一、垂直管理。加強省級儲備糧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儲糧條件,降低費用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確保省級儲備糧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
第三,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按照今年省委1號文件要求,建立立足東北、面向全國、現期貨并舉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增強市場供應的保障能力。要建立健全以城鄉集貿市場和超市等零售市場為基礎、糧食批發市場為骨干、糧食期貨市場為先導的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糧食市場主體,促進糧食市場發育,搞活糧食流通;培育布局合理、環境良好、誠信規范的農村初級糧食集貿市場,發展和建設玉米、水稻、油料、雜糧等若干個各具特色的區域性糧食物流中心。將長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逐步建成輻射全國的糧食交易中心、玉米價格中心。努力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股份合作式的糧食服務組織,更多地運用電子商務、期貨套期保值等現代交易方式從事糧食購銷活動,規避經營風險,降低經營費用,促進糧食流通。
第四,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化體系。建立健全以優勢企業為龍頭、現代糧食物流和加工業為依托、科技為支撐的糧食產業化體系,大力發展訂單生產、訂單收購,讓農民分享糧食流通和加工效益,促進糧食生產結構調整和品質優化,增加糧食商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以現有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和附營企業為基礎,延長產業鏈,實行工商聯合、購儲加銷一體化經營。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通過企業產權轉換、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等途徑,對國有糧食企業的產權結構、組織結構、經營結構進行跨行政區域、跨所有制形式、跨行業的整合,在全省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有控股或參股、購儲加銷一體化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搞活糧食經營,以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繼續保持國有糧食企業在糧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充分發揮作為政府實施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作用。
第五,加快健全糧食監管體系。建立健全以糧食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庫存監管為主線、以質量安全為重點的面向全社會的糧食流通行政執法監督保障體系,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糧食行政監管機制,形成經營活躍、管理規范、流通有序、供求穩定、衛生安全的糧食流通秩序。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要求,全面完善糧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業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體系,實現由系統內行政管理到依法對全社會糧食流通進行管理的轉變。加強監督檢查工作隊伍建設,建立有效的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制定《吉林省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實施細則》,加強糧食庫存、收購、質量檢驗、統計和地方儲備糧管理等規章制度建設。廣泛宣傳國家及省里的各項糧食法規、政策,不斷提高糧食經營者守法經營的自覺性。積極與有關部門配合,打擊擾亂糧食流通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切實加強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
三、強化措施,全力做好今年全省糧食流通工作
今年是農村改革30周年,是舉世矚目的奧運年,是實施“*”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頭一年。做好今年的糧食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一會兒,業輝局長將對今年的工作進行具體部署,我再強調三點:
第一,加強對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經過一年多努力,已經完成過半。現在這項改革已到了攻堅階段,工作難度特別大。各級政府必須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堅定改革信念,全面完成改革各項任務。一是要進一步明確市(州)、縣(市、區)政府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主要領導是本地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必須切實負起責任,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任務。二是由于全省范圍的國企改革攻堅已經結束,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省里不再集中出臺財政、稅收及相關的扶持政策,各地要克服依賴思想,增強自主改革意識,切實抓好改革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企業改制經營工作,積極研究鼓勵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服務措施,營造加快改革的政策環境。三是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產權制度改革的模式選擇,省里不做具體規定,具體采取哪種模式及各種模式的比例、數量,由市(州)、縣(市、區)政府根據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宏觀調控的需要自主確定,這既符合國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有關規定,也符合省委、省政府實施縣域經濟突破戰略的要求。
第二,組織好新形勢下的糧食流通,要更加注重思想觀念創新和工作創新。以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為核心、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為配套措施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徹底改變了幾十年來國有糧食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國有糧食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要走深化改革之路。新時期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方式、政府對社會糧食流通活動的管理體制方面的深刻變革,客觀上要求我們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都要盡快轉變。從現實情況和長遠發展看,做好新形勢下糧食流通工作,必須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障糧油市場供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們的工作大局,而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大局,必須要把企業搞活,把經營搞好,這是我們的根本。為此,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廣大干部職工,要努力掌握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拿出新思路,提出新辦法。在實際工作中要重點謀化好在糧食購銷市場化的條件下,糧食主產區的糧食購銷企業如何搞活的問題;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如何發揮的問題;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在主產區如何推進的問題;糧食收購市場監管如何做到適度、有效的問題;長期穩定有利于雙贏的糧食產銷關系如何建立的問題;各級糧食部門如何盡快實現從抓系統糧食工作到抓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的職能轉變問題等等。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希望各級糧食部門的同志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吉林特色的糧食流通新路子。
第三,要切實抓好春耕前的糧食購銷工作,為今年實現糧食增產增收做出新貢獻。當前,緊張繁忙的備春耕生產即將全面展開,一年之計在于春,而目前影響備耕進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農民手中余糧變現慢,用于備春耕生產資金比較緊張,去年受災地區情況更為嚴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實行了對銷區企業收購吉林、黑龍江水稻給予運輸補貼的政策。批準在我省部分縣(市)啟動了水稻最低收購價,增加了臨時中央儲備玉米收購計劃等特殊政策措施。國有糧食收購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家這些政策,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積極收購農民手中余糧。省糧食局、中儲糧吉林分公司、省農發行要密切配合,力爭在春耕前將農民手中的大部分余糧收購上來。糧食部門要加強對農民的信息指導服務,引導農民適時出售手中余糧。要主動搞好產銷銜接,為省內外糧食加工企業收購我省糧食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市場糧食順暢流通,加快農民手中余糧變現,為推動當前全省備春耕生產打好基礎,這是當前糧食部門和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的一項重要責任。
同志們,糧食流通事關社會發展穩定大局。做好糧食工作意義特別重大,任務異常艱巨。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開拓進取,努力拼搏,全面開創全省糧食工作的新局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孔墨精神大學教育論文
- 下一篇:糧食局糧食流通工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