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6-04 08:02:00
導語:畜牧局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旗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屆三中全會和自治區、市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年全旗農村牧區工作,分析形勢,把握機遇,全面安排部署2009年的工作。一會兒,旗委蘇書記和政府杜旗長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年農村牧區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旗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旗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牧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全旗農牧業經濟呈現出穩定、優質、效益提升的發展格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全旗總播面積10.3萬畝,糧食作物6.09萬畝,經濟作物3.1萬畝,訂單農業面積達到7.8萬畝,同比增加1.8萬畝。糧食總產5998萬斤,同比增加107萬斤。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57萬頭只,(其中駱駝12903峰,白絨山羊51萬只,奶牛1226頭)。全旗5個蘇木鎮全部被自治區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新增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認證1個。全旗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億元,同比增長8.3%。
(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爭取上級水利投資3172萬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水保治理面積1萬畝,完成生態修復保護面積15萬畝。自籌資金啟動實施楊貴溝、善岱溝、東升廟溝等九處防洪工程,完成投資4000萬元。紅旗、南湖和查漢高勒水庫除險加固順利完成,團結渠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結合中低產田改造和節水灌溉項目,啟動實施了3萬畝高標準農田配套工程。土地規模經營初見成效。建成“一池三改”模式516戶,補貼建成溫室大棚28座,解決了1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三)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年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32.8萬畝,超市政府下達任務7.3萬畝。以“五環”綠化為主線,集中開展了道路兩側、城鎮、村莊、企業和農田渠路綠化,試驗開展了秋冬季造林,完成東環-南環路景觀帶的規劃設計工作。天然林保護工程順利完成,效果明顯。啟動實施休牧試點工程,發放飼草料補貼70多萬元。補播草場20萬畝,草場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退牧轉移工作扎實推進,旗財政拿出2487萬元進行退牧轉移補貼,全年轉移牧民368戶1536人,退出草場126萬畝。全面啟動圍封禁牧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四)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穩步推進。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全面啟動示范引領村建設。建成巴音鎮和呼和鎮2個農牧民住宅小區550戶。啟動實施了蒙漢中心村100戶住宅及養殖小區建設工程,進一步完善了團結、烏蓋中心村153戶住房的棚圈、青貯窖、沼氣、養殖小區等配套設施,對團結、烏蓋、廣林養殖小區的庭院和養殖棚圈進行了美化、亮化處理。在烏蓋中心村為退牧轉移牧民新建住房和養殖小區10套。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在山后牧區建成30戶家庭生態牧場示范戶。
(五)扶貧開發卓有成效。圍繞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轉移培訓、科技扶貧和扶貧移民等重點工作,全年完成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500人,轉移就業445人。對全旗農牧區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意向進行摸底調查,社會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解決了265個極端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2224個低收入人口的增收問題。
(六)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爭取農機專項購置補貼資金150萬元,對200戶農牧民購買農機具給予了補貼。落實良種補貼資金50萬元,補貼面積5萬畝。全面推進政策性農牧業保險工作,兌現保險補償款70多萬元。發放抗災飼草料340噸,確保了牧民安全過冬渡春。加強了奶站和飼料行業的治理整頓,對受三聚氰胺案件影響倒奶的89戶奶農發放補貼12.4萬元。加強了村社集體財物狀況審計,清理整頓了財物混亂現象。氣象服務覆蓋度進一步提高,服務農牧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積極開展人工增雨,為山后牧區植被恢復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信用聯社積極籌措支農資金,增加支農信貸規模,進一步加大了對農牧民的扶持力度。
(七)重大項目爭取取得新突破。天保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退牧還草、污水處理、整村推進、沼氣入戶、中低產田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得到落實。截至目前,共落實農牧口項目資金1.69億元,正在積極爭取的有8.4億元,為做好2009年“三農三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年是全旗農牧業加速發展的一年,全旗用于農村牧區的投資達1.36億元,是2007年的1.97倍;是我旗出臺惠農惠牧政策最多的一年,涉及退牧轉移、農牧民養老保險、中心村建房、新牧區示范戶建設、農牧民購買住宅樓、二狼山白絨山羊保護等九個方面;是農牧民收入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達到4615元,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既是旗委、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結果,也是各蘇木鎮、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村牧區基層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旗委、政府向奮戰在農牧業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堅定搞好農村牧區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對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我們必須在肯定成績中堅定信心,在分析形勢中把握機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發展。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黨中央、國務院在深入分析諸多不利因素和嚴峻挑戰的基礎上,對當前“三農三牧”工作形勢作出了“五個令人堪憂”的客觀判斷,這足以說明今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形勢最嚴峻的一年,也是“三農三牧”工作面臨挑戰最大的一年。從國內形勢來看,因金融危機而引發的農業發展資源短缺和市場環境約束增強、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加大、農民工返鄉回流增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運營困難加劇等一系列問題非常突出,保持農牧業穩定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大。就我旗而言,農牧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一是生態環境脆弱,草畜矛盾突出。草場退化嚴重,草場畝均產草量由26.3公斤降到目前的9公斤,植被覆蓋率從六十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13%,草本植物由240多種減少到目前的80余種。市里要求今年在非禁牧區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制度。據有關部門測算,就目前這種草場狀況,至少需要1萬多畝草場才能養三、四百只羊,而全旗承包草場在萬畝以上的只有595戶,占牧民總數的18%,草畜矛盾非常突出。二是農牧區勞動力年齡老化和結構性素質偏低。我旗從事農牧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大多數是初中文化程度,且多是婦女和年齡偏大的男性勞動力,多數屬于傳統經驗性農牧民,不具備建設現代農牧業的知識和技能。農牧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生產性費用支出占到總收入的53.7%,產出效益偏低。三是畜牧業發展水平低。*年畜牧業在整個農牧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8.7%,我旗畜牧業長期處于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養殖規模小而分散,沒有形成規模化養殖;畜牧業經營方式落后,飼草料加工處理程度低,沒有實現精細化喂養;科技對畜牧業的支撐能力弱,標準化防疫、模式化圈養、短期育肥等適用技術應用推廣有待加強。四是農牧民增收空間狹小,貧困人口比例較大。由于地處偏遠,農牧民適應市場能力較差,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只占到總收入的7.3%,在大農業以外增收的空間十分有限。全旗農村牧區低保對象達6266人,占常住人口的31%,按照新的貧困標準(1196元/人年),全旗將有6879個農牧民納入貧困范圍,占農牧業人口的32%,超全市26個百分點。特別是去年受農副產品價格上揚的影響,農牧民收入水平創歷史新高,在高基數上增長的壓力很大。五是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較差。水利、農田草牧場建設、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防災抗災體系不健全,自然災害經常發生,農牧民抵御自然風險能力較差。這些問題充分表明,農牧業仍然是全旗最薄弱的產業,農村牧區仍然是最需要加強的發展環節,農牧民仍然是最困難的群體,農牧業農村牧區工作仍然處在夯實發展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由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的重要發展階段。
盡管影響我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較多,但是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保持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一是從重視程度上看,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把“三農三牧”問題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牧區工作,形成了支農(牧)護農(牧)的良好政策和社會氛圍。年初,中央、國務院就促進農牧民增收發出了“一號文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第十一次以“一號文件”形式指導農村牧區工作,專門制定關于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文件。二是從政策環境看,今年中央適應“三農三牧”發展的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具體政策措施,這些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決定到2010年底投資4萬億元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直接投向農牧業的,為我們強化農牧業基礎、促進農牧民增收創造了良好的機遇。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三牧”投入71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06億元,其中安排補貼資金123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繼續增加糧食直補,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同時根據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及時增加農資綜合補貼。三是從我旗發展環境上看,旗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牧區工作,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年旗財政預算安排農牧林水支出8035萬元,比2007年增加5629萬元,增幅達234%。如何增加農牧民收入已經成為旗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工作。同時我旗農牧民人口少,農牧業總量小,工業的快速發展為實現“三化互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農牧業產業化正在成為整個旗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統籌城鄉發展的條件日益成熟。農牧區工作的干部職工積累了許多指導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增長了應對復雜局面的本領;廣大農牧民謀發展、求富裕、盼和諧的愿望強烈,生產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這些有利條件,都為我們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的農村牧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對形勢客觀的分析,我們認為,今年我旗農村牧區的發展總體上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的一年。面對發展的機遇期,我們耽誤不得;面對發展的關鍵期,我們失誤不起。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負重前進,乘勢而上,努力保持大好的發展來勢,切實改變當前農牧區生態脆弱、農牧業生產落后、農牧民生活困難的不利局面,推進全旗城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2009年農村牧區工作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2009年全旗農村牧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統攬全局,不斷加大投入,加強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牧民轉移就業步伐,推進農牧業規模化經營,促進現代農牧業的加速發展;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增加農牧業產出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主要奮斗目標是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15元,增長26%左右。
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積極推進養殖專業小區建設,擴大養殖規模,發展集約經營,提高綜合效益。結合整村推進項目,在呼和鎮廣林村、巴音鎮團結村和烏蓋移民村集中建設3處高標準肉羊養殖小區,發展100個養殖示范戶,配套1000畝優質飼草,實行舍飼圈養,進一步帶動全旗肉羊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引進1-2家個人投資、企業化經營、規模化養殖的龍頭企業進行肉羊養殖。要按照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種養結合的理念,引進建設飼草料加工企業,逐步普及配方飼喂技術,提高舍飼養殖效益。山后牧區在調整畜種結構的基礎上,保護后山羊肉品牌,通過養產業協會的運作,控制山后羊產品出售最低價格,努力提高牧區羊肉品牌價值和知名度。依托項目,整合現有奶站,在巴音鎮五支渠村建設高標準的奶牛養殖小區。進一步擴大生豬養殖規模。鼓勵發展獺兔、石雞、野雞等特色養殖。
二是大力發展城郊現代農業。積極發展城郊農業,加快溫室大棚建設,提升“菜籃子”保障水平。整合項目資金,結合政府補貼,年內爭取建成蔬菜大棚50座。在溫室大棚示范引領的基礎上,著重考慮農民的利益,確立農民的主導地位,調動農民參與大棚建設的積極性。在政府補貼資金比例不變的前提下,采取多種形式建設一些經濟實用型的大棚,重點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做大蔬菜大棚的規模,充分讓農民從中受益。
三是加大牲畜改良和保護力度。后山牧區要充分發揮我旗二狼山白絨山羊聞名世界的良種優勢,加強品種選育,加大保種力度。結合整村推進項目,按照《烏拉特后旗二狼山白絨山羊保種實施意見》,將獲各琦蘇木薩如拉嘎查建成二狼山白絨山羊保種基地。加大戈壁紅駝的保護,依托產業化項目,完成戈壁紅駝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扶持養駝專業合作組織的健康成長,促進駝產業的迅速發展。進一步優化駝群結構,走規模化養殖之路。農區要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加快雜交改良步伐,培育巴美肉羊、絨山羊養殖大戶,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四是穩步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和支持企業、種養大戶、經濟組織采取互換、轉讓、承包、租賃、入股等多種形式,積極穩妥地促進農田草牧場經營權合理有序流轉。今年要在農田配套項目區全面啟動農民以土地經營權置換養老保險工作。牧區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進草牧場承包經營權向養殖大戶、養殖能手流轉,鼓勵牧民采取自愿有償的方式,采取聯戶經營,實現牧區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草牧場流轉可以突破嘎查與蘇木鎮的行政界線,在全旗內大范圍流轉。年內爭取完成2萬畝土地集中經營和300戶草牧場合理流轉。
(二)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繼續扎實推進退牧轉移工程。全面完成*年度退牧還草項目,實施禁牧80萬畝,休牧35萬畝,轉移牧民135戶430人;積極爭取2009年度退牧還草工程,通過整合匹配項目資金,按照退牧轉移的方式,將固察線以北5公里,獲青線、賽臨線兩側各5公里范圍內牧民和牲畜轉移出來。各蘇木鎮和相關部門要按照我旗出臺的退牧轉移相關政策,切實將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并根據牧民的實際情況給予妥善安置,確保轉移出來的人們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少有所學,壯有所為,老有所養,各得其所。
二是全民動員切實搞好農田基本建設。今年我旗的農田配套建設要新開3.5萬畝,鞏固提高去年的2萬畝。旗直各有關部門、蘇木鎮必須把農田基本建設作為今年農村工作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按照“六配套”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整合捆綁項目資金,采取政府補貼的辦法,動員全旗各級干部、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掀起農田大會戰的高潮。項目實施單位要充分利用春播前、麥收后、秋收后的有利時機抓緊組織施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趕進度、搶工期;各鄉鎮要千方百計處理項目區的社會矛盾,為順利施工掃清障礙。
三是加快林業生態建設。全年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53.5萬畝。繼續實施好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封育32萬畝,飛播20萬畝。完成巴音鎮南出口、工業園區主干道、潮格鎮南出口、賽那路等通道綠化;搞好“生態家園”示范引領村綠化,鞏固完善烏蓋移民村、團結中心村新修道路綠化;開展實施陰山沖積扇區造林綠化1600畝,北山坡造林500畝。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加快農田林網配套,對項目區有條件的地段都要進行植樹;同時要下功夫繼續做好林木的管護和幼苗的撫育工作。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繼續堅持“林業、農牧各負其責;森林公安、草監隊伍雙管齊下;鎮、村、社三級聯動;巡護為主,打擊為輔”的禁牧方針,認真貫徹宣傳發動、政策引導、產業扶持、責任追究四項基本措施。在這里我再次強調一下,各蘇木鎮、嘎查村是禁牧工作的主體,要嚴格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擔負起本地區圍封禁牧工作,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堅決執行圍封禁牧責任追究制,確保圍封禁牧工作取得預期成效。
四是全面推進水利事業發展。按照山前防洪總體規劃,今年汛期前要全面完成善岱溝、楊貴溝防洪工程。山前兩鎮要及早安排護村壩的建設,發動群眾進行加高加固,確保安全度汛。年內完成烏尼烏素水庫除險加固和大壩口水庫擴建工程。完成巴音鎮污水處理廠和呼和鎮水源地建設任務,爭取啟動呼和鎮污水處理廠。積極爭取末級渠系改造和水保治理項目。完成節水示范面積1500畝。全面完成巴音鎮周邊地區、烏蓋移民村、團結新村、烏蘭哈少和廣林移民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63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五是扎實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進一步完善550戶農牧民住宅樓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蒙漢、東升、烏蓋、團結、大樹灣5個中心村,達到村莊、道路美化、綠化,實現生產設施配套,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爭取啟動三支渠中心村、和豐中心村、烏蘭中心村建設;在中心村實施300戶農牧區沼氣建設工程,建成6個沼氣服務網點。草畜平衡及生態牧場的建設工作要和退牧轉移同步進行,山后牧區的退牧轉移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草畜平衡,為了實現牧區的生態良好,牧民的生活富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要在轉移牧民的過程中及早謀劃,按照全旗的退牧轉移總體規劃,結合自己蘇木鎮的面積、人口,對山后整體布局進行統籌考慮,合理安排示范戶,今年完成50個生態牧場示范戶的建設。各蘇木鎮要根據本地的實際,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選擇有一定生產和經營能力的牧戶作為示范戶予以重點扶持;要提前進行摸底調查,根據自己的草場情況確定生態牧場的區位布局和數量,并具體落實到戶。示范戶確定后,通過租賃、合理流轉等方式,擴大這些牧戶的草牧場經營規模,同時采取政府補貼、牧民自籌相結合的方式,按照統一規劃,建設標準化棚圈、青貯窖、沼氣池,購買種畜,打井和配備風光互補設備,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
六是加強扶貧開發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全面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組織開展新一輪社會扶貧,探索建立幫扶長效機制。全年解決2200人的生活貧困問題,特別要將呼和鎮廣林、西補隆兩村牧民的貧困問題認真加以解決。以國家扶持、項目捆綁、市場運作為手段,統籌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農牧民住宅樓建設和潮格鎮閑置房屋,采取產業轉移、社保轉移、教育轉移等多種方式,拓寬農牧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渠道。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把農牧業、就業、科技、教育、扶貧等部門的培訓資金集中起來,統籌開展農村牧區勞動力培訓工作。對于有求學愿望的落榜生,要繼續采取政府補貼的辦法選送到專業學校進行定向培訓,從而使其實現穩定就業。
(三)著力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進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強化基層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科技特派員、科技項目承包等新機制。鼓勵農牧業科技人員到農田、養殖小區、農戶等生產一線開展服務,并給予適當的補貼,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提高科技服務的實用性。加快農牧業信息化進程,優化信息傳輸手段,推廣信息機+大喇叭的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為農牧民提供信息服務,更加及時有效地的指導農牧業生產。
二是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繼續開展小麥、玉米、葵花、奶牛等農牧業政策性保險,完善機制,強化監管,確保農牧民收益。進一步構建覆蓋全旗高效、便捷的農牧業防災減災體系,修訂完善防汛、防火、防疫、防重大氣象災害等專項預案,增強科學性和實用性。加強植物保護,切實做好葵花螟等農作物病蟲害和草原蟲鼠害防治。加強對防疫工作的領導,深入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外疫不傳入,內疫不發生。加大對防疫工作的投入,進一步提高基層動物防疫員的待遇,確保基層防疫員工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高防洪工作的應急響應能力,確保汛期無人員傷亡。進一步加強草原森林防火工作。做好人工影響氣象和預警、預報,建立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切實增強對農牧業的服務功能。
三是進一步完善農村牧區管理體系。規范農田草牧場流轉行為,成立農田草牧場流轉中心,制定出臺農田草牧場流轉管理辦法。嚴禁亂占耕地,亂開荒地、荒灘。嚴禁占用河槽、河灘和在泄洪道栽植樹木、耕種農作物。對禁牧區實行重點保護,嚴厲打擊非法采挖蓯蓉、摟發菜、濫砍濫伐等非法行為。對全旗嘎查和村社的集體經濟財務帳目及負債狀況進行清理整頓,以便主動接受農牧民的監督。全面對農村牧區人口、農田草牧場基本情況及植被覆蓋率等基本情況進行徹底的摸底調查。
四、認真做好當前工作
一是要抓好春耕生產。首先要保證農資供應,有關部門要根據市場需求,積極做好相關物資和貨源的落實、調運和儲備工作,確保不誤農時。種子管理、工商物價、技術監督等部門要做好農資價格監控和市場整頓工作,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和制假售假等坑農害農行為。其次要落實好農貸資金,保證生產需要。第三要搞好信息,通過各種途徑,向農牧民宣傳主要農畜產品市場供求信息,及時引導農牧民合理安排種養結構。
二是要抓好春季造林準備。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做好造林規劃設計、技術培訓和平整造林地塊等前期準備工作;落實林業建設項目區行政、技術負責人,切實做到組織領導、職責任務、技術措施、督查落實四到位,保證春季造林順利進行。
三是要切實抓好動物防疫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以“防五”和防控禽流感為重點,全面落實各項防疫責任制,做好春季防疫大會戰。切實加強外調牲畜、畜產品及禽鳥的疫病監測,堅持外堵內防,保證免疫密度,確保不發生疫情。
四是迅速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各有關單位、蘇木鎮要根據當前農田基本建設的大好時機,按照農田六配套的要求,以平地縮塊、灌排配套、渠道開挖等為重點,搶時間,抓進度,按照項目要求,迅速投入到農田大會戰當中。在工程建設中,尤其要注重發揮農牧民的主體作用,更多地采取投工投勞的辦法,組織引導農牧民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志們,俗話說“牛馬年,好種田”。做好今年的農村牧區工作,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確保農牧業穩定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為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意見
- 下一篇: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