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結構調整現場會講話
時間:2022-09-24 10:12:00
導語:縣農業結構調整現場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這次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現場調度會議,主要是采取看現場、聽匯報、相互觀摩、相互交流的方式,對各鄉鎮、街道今年以來的農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一次調度檢查,肯定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認清形勢,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加大力度,抓住秋季換茬這一有利時機,迅速打一場農業結構調整的突擊戰。下面,我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的意見,結合全縣面上農業結構調整情況,講四個方面的問題。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進一步認清我縣農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形勢今年以來,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縣十屆六次、七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財政創收這一總體目標,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實踐“三個代表”、帶領農民致富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抓農業結構調整的氛圍已經形成。從今年年初開始,各鄉鎮就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作為整個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并通過層層宣傳發動和廣泛開展大參觀、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使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了對農業結構調整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熟悉,自覺參與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縣直涉農部門,從過去的關心結構調整,變為現在的支持和參與結構調整,全縣上下呈現出了齊心協力抓調整的濃厚氛圍。高里鎮今年以來,先后組織干部群眾到外縣市縣參觀10多次,在本鎮召開現場會、調度會11次,參與人數超過5000人次,通過大參觀、大學習,帶來了思想上的大解放和調整上的大發展,在全鎮上下初步形成了齊心協力抓調整,鋪下身子抓落實的濃厚氛圍。二是抓農業結構調整的思路更加清楚。今年以來,各鄉鎮圍繞“三種五養”八大優勢產業,結合當地生產條件、傳統優勢和市場狀況,普遍確定了各自的調整思路和調整重點。固堤鎮立足當地產業產品優勢,確立了“西瓜東菜、北草南果”的調整思路,爭取用2至3年的時間,建成4個萬字號工程,即西邊以西瓜為主,形成萬畝優質西瓜基地;東邊以蔬菜為主,形成萬畝優質蔬菜基地;北邊依托金苑奶制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萬畝苜蓿種植基地;以全鎮原有的8000畝林果為基礎,通過引進技術、改良品種、高接換頭,形成萬畝林果基地。雙楊店鎮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思路也比較清楚,今年以來先后投資600萬元,加強了郎東蔬菜公司這一龍頭企業的建設力度,增強了輻射帶動能力,全鎮新發展蘆筍2500畝,新發展果園3100畝,新發展冬暖式大棚156個、300多畝。目前看,雙楊蘆筍、固堤西瓜、朱里大姜、高里甜瓜等一些萬畝生產基地已經或正在形成。我縣的農業高科技走廊建設,沿途鄉鎮圍繞加快走廊內的萬畝大姜、千畝濰縣蘿卜、千畝冬暖式大棚、千畝優質果園以及肉鴨、肉雞養殖專業園縣建設,也都做了一些基礎性工作。開元街道今年新發展雞、鴨、狐貍、貂等養殖戶800多戶,規模養殖面積達到1000多畝,其中,總投資700萬元的雙廟村特種動物養殖基地,占地面積240畝,帶動起60個狐貍、貂等特種動物養殖戶,預計每戶年增收2至3萬元。寒亭街道新發展花卉600多畝,并已落實調整土地1200畝用于苗木引種,參與種植戶達到47家。河灘鎮沿高科技走廊的4500畝調整任務已全部落實用于種植瓜菜、林果,今年全鎮新發展平地瓜菜2500畝。三是抓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明顯加大。今年以來,為加快全縣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縣委、縣政府先后近10次召開專題調度會、現場會,對全縣的農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和調度檢查。各鄉鎮和縣直涉農部門也都圍繞年初確定的農業結構調整任務,從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入手,以加快土地流轉為突破口,引導服務與嚴格獎懲雙管齊下,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實,農業結構調整已經開始啟動。高里鎮通過落實土地流轉推動、優惠政策驅動、典型示范帶動、搞好服務拉動、明確責任促動的“六動”措施,農業結構調整收效明顯。今年新發展高效農業面積7500畝,其中新建冬暖式大棚528個,1900多畝。干部群眾興奮的說,今年高里鎮抓調整力度最大,效果最好。抓得實,抓得快,抓到了點子上,群眾拍手稱快。朱里鎮今年以來新發展高效農業6000多畝,糧經比例已調整到了1:3。泊子鄉圍繞植桑養蠶,今年新發展桑園面積2200畝。南孫鄉利用春、秋兩季已調整落實桑園面積1500畝,棗園面積2000畝。央子鎮依托沿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淡水養殖和加強鹽田開發改造,今年新發展鹵蟲、對蝦養殖面積4000多畝,灘涂護養面積達到5萬畝,精養面積達到1萬畝,改造老鹽田4萬公畝,新上塑苫鹽田1萬公畝。四是抓農業結構調整的服務意識逐步增強。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各鄉鎮在“引導農民調、指導農民干、幫助農民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服務性工作。今年以來,全縣共邀請縣內外的農學專家、教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技術講座51期,印發明白紙和各類宣傳材料16萬份,幫助農民群眾銷售各類瓜果蔬菜23.5萬噸,發展訂單農業、合同農業5000畝,基本上保證了生產多少,銷售多少,既消除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后顧之憂,又調動起了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性。縣農村信用聯社采取五戶聯保、小額放款的方式,今年已累計發放支農貸款4.1億元,占全部放款總額的71.4%,為全縣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高里鎮西營村今年栽植葡萄600多畝,進入8月份,200多萬公斤葡萄上市,銷售壓力很大,鎮上為幫助農民群眾解決銷售問題,先后派出機關干部10余人次外出聯系銷路,引來大小客戶10多個,村里也騰出村委辦公室,無償為客戶和村民服務,保證了全村葡萄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銷售一批,進一步調動了村民擴種葡萄的積極性。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從工作進展上看,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有的鄉鎮在結構調整工作上仍然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始終沒有大的起色。尤其是縣里規劃的5條產業帶,進展比較緩慢。農業高科技走廊建設進展情況也不很理想。二是從現有主導產業上看,普遍存在著規模小、檔次低的問題,產業優勢不明顯。主要表現在種養過散、種類過多、規模過小,多以大路貨為主,科技含量不高,產品檔次較低,離農業國際化、標準化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三是從龍頭企業和市場上看我縣的龍頭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小,輻射帶動功能不強,市場作用薄弱,再加上我們的市場配套不很完善,交易行為不很規范,市場信息不很靈敏,在市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由此看出,我們面臨的農業結構調整的形勢不容樂觀,要圓滿完成今年的農業結構調整任務,真正達到農業國際化、現代化、產業化的標準,還需要各級各部門付出艱苦的努力。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切實解決制約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因素為什么有的鄉鎮、有的村農業結構調整進展慢?究其原因,固然有市場、信息、技術、土地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但最根本的是主觀努力不夠、落實力度不夠、工作的扎實程度不夠所致。為此,我們要著力解決好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三個方面的主觀問題:一是著力解決對發展高產高效農業、農業國際化熟悉不到位的問題。統一熟悉是做好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當前,盡管大多數基層干部群眾對農業結構調整的熟悉分歧并不大,但具體行動為什么不快呢?我認為在思想深處還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沒解決好。一方面有的鎮村兩級干部“怕”字當頭,怕吃苦、怕麻煩、怕擔風險,心有余悸,不敢想,也不敢干。另一方面有的群眾對農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性熟悉不足,思想上不解放,小富即安、小成既滿的小農意識還沒有徹底改變。結構調整,思想先行。各鄉鎮要注重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干部群眾進一步認清加入WTO后對我縣農業帶來的嚴重沖擊,切實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好,力量凝聚好,干勁調動好,使他們積極投身到農業結構調整的實踐中來。二是著力解決領導作風、工作方法不扎實、不深入的問題。工作作風飄浮,工作方法簡單是導致一些地方農業結構調整不快的重要原因。有的領導干部在調整上少思路,工作上少辦法,行動上少措施,就是幫助他們研究一些工作方法,也不深下去抓落實。有的說起來頭頭是道,但在抓落實上缺乏力度,只停留在一般性號召上,工作被動應付,抓而不死。有的工作方法不當,對本鄉鎮的資源優勢、農民種植習慣和農產品市場需求缺乏深入的調查了解,看起來工作忙忙碌碌,但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有的既不善于做耐心細致的思想發動工作,又不講求工作的方式方法,沒有在抓典型、樹樣板上下功夫,而是單純采用行政命令和強制手段,引起了群眾的逆反心理,造成了政府越號召,農民越不調的現象。高里鎮的經驗證實,“結構調整要大干,鄉村干部作風必須要轉變”。農業結構調整是一項復雜工作,沒有捷徑可走,沒有竅門可尋,各鄉鎮、街道必須樹立敢想敢干、真抓實干的思想,做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樹好權威,才能有號召力、有凝聚力,才能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有效的開展。三是著力解決村級班子建設與農業結構調整不相適應的問題。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我們的農業結構調整就是一句空話。當前全縣還有部分村級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較弱,有的甚至處于癱瘓狀態,找不出干事的人;有的軟弱渙素質差、能力低,村里自己的事辦不了,上級交辦的任務也完不成;有的村“兩委”班子如同兩駕馬車,爭權奪利,互相拆臺,形不成工作合力;有的村干部不干事、不創業、不廉潔,群眾反感,甚至形成對立。這些問題,影響了村級工作的正常開展,影響了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影響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因此,各鄉鎮要善于做到“兩手抓”,即一手抓產業結構調整,一手抓班子建設,切實解決好村級班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執行上級政策、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今后對農村班子的衡量標準,要把帶領群眾能不能盡快搞好調整作為主要內容,能者上,庸者下,再也不能遷就照顧了。否則,都是一句空話。我們必須明確,農業的出路在于結構調整,農民的增收必須依靠結構調整,這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非凡是加入WTO后,農業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國際競爭,國外優質價廉的小麥、玉米、大豆等農產品會大量涌入,勢必對我們的農業生產帶來一定的沖擊。可以說,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是入世所迫,開放所求,發展所需,已經到了時不我待、非調不可的地步。面對即將到來的嚴竣挑戰,只有未雨綢繆,主動突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按照農業國際化、標準化的要求組織生產,才能贏得主動,搶占先機,立于不敗之地。當前秋季換茬,是農業結構調整的要害時期,能否完成縣里下達的任務指標,就在此一舉,所以縣委、縣政府組織這次大檢查,目的就是引導大家對農業結構調整熟悉上再提高,責任上再落實,力度上再加大,工作上再升溫,打一場農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三、突出重點,強化措施,迅速掀起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的熱潮下一步,我縣的農業結構調整,總的要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重點,以實施農業國際化戰略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當務之急是迅速行動起來,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人員,打一場農業結構調整的突擊戰,確保圓滿完成今冬明春4萬畝的農業結構調整任務,真正實現速度調快、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目標。具體工作中,要抓住兩個要害,突出五個重點:抓住兩個要害:一是抓住鎮村兩級干部這個要害,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調動起抓好調整的積極性。各級領導干部非凡是鎮村兩級干部,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結構調整的重任,當好結構調整的宣傳者、發動者和引導者、組織者,切實把農業結構調整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二是抓住農民群眾這個要害,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危機意識,調動起參與調整的積極性。農民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體,沒有他們的全力參與,就不會有結構調整的大突破。各鄉鎮、街道要采取算帳對比的方式,引導農民群眾真正熟悉到大調整大增收,小調整小增收,不調整不增收。要通過抓宣傳引導、抓技術培訓、抓典型帶動、抓示范服務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農民群眾對結構調整的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充分調動起自覺參與結構調整的積極性,變“要我調”為“我要調”。突出五個重點:(一)建好龍頭企業,培育結構調整的“支撐點”。農業結構調整的快與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龍頭企業的牽動功能。只有農產品加工、銷售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才能較快地帶動起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各鄉鎮、街道要把發展涉農龍頭企業作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經濟國際化進程的突破口來抓,對現有龍頭企業,要借鑒金河公司的運作模式,進一步加快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新建龍頭企業要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加工、經營和銷售,立足于高起點,著眼于高科技,實施名牌戰略,運用市場方式運作。真正使我縣的龍頭企業做到生產國際化、投融資國際化、銷售國際化。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快對外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企業來我縣興辦“農”字號龍頭企業。年初提出的每個鄉鎮、街道新建一個投資300萬元以上的出口加工型龍頭企業,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至今沒有辦成的,要抓緊組織力量,想盡千方百計,確保年內完成。(二)抓好市場建設,找準結構調整的“切入點”。能否解決農產品的銷路,既是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農業結構調整成敗的要害所在。各鄉鎮、街道要徹底轉變重生產、輕流通,先生產、后推銷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民在結構調整中的風險。要切實抓好產業市場建設,對已初具規模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檔次,真正實現大進大出。要鼓勵、支持農民自辦、聯辦經濟服務組織和中介機構,積極培育“經濟人”隊伍和專業銷售隊伍,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流通體系。要盡快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幫助農民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和經營。要依托現有龍頭企業和信譽較高的中間商,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合同農業,消除群眾的后顧之憂。(三)建設農業園縣,把握結構調整的“帶動點”。加快農業園縣建設,既是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內在要求,又是培植亮點、以點帶面的一種有效工作方法。今后,新建園縣都要按照縣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治理的要求進行開發建設,確保建一個成一個,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非凡是對縣里重點抓的外環路兩側和農業高科技走廊,要吸引外力,啟動內力,走資本與資源聯合、資本與勞力聯合、資本與土地聯合、資本與技術聯合的“四聯”之路,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建成縣連縣、園接園的高效農業經濟隆起帶,真正發揮其窗口作用、示范作用和帶動作用。要進一步加大縣鄉村三級示范園縣建設和科技帶頭戶的培養,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個村,帶動一大片的作用。(四)配套完善政策,強化結構調整的“啟動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離不開必要的政策支持。為此,要在穩定和落實中心各項農村政策的基礎上,抓緊研究、制定、落實一系列鼓勵、扶持農業結構調整的優惠政策,調動起廣大干部群眾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步伐。當前,土地流轉不快已成為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攔路虎”。前段時間,縣里已制定出臺了加快土地流轉的實施意見,各鄉鎮、街道要立足本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探索一些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轉,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對農業結構調整的“瓶頸”制約,把握工作的主動權。要加大考核獎懲力度,把任務完成情況與個人的工資、獎金掛鉤,獎優罰劣,用激勵約束政策推進結構調整。同時要制定一系列農業小額貸款、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和產供銷方面的系列服務政策,調動和保護好農民調整的積極性。(五)鞏固村級班子,夯實結構調整的“基本點”。現階段的農民群眾都是一家一戶經營,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要害是“兩靠”,一是靠市場引導,二是靠行政指導。目前制約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人為因素較多,要做好人的工作,必須有一個群眾擁護、號召力強的村級班子。為此,各鄉鎮、街道要抓住今年對村支部班子換屆這一有利時機,抓緊對村級班子的總體情況進行排查摸底,針對排查出的問題,認真加以解決。對“兩委”關系不順的,要加強教育引導,明確職責,理順關系;對財務治理混亂的,要借助正在開展的農村財務清理,進行集中整頓;對軟、弱、散、癱班子,要下大氣力抓好整頓,通過整頓盡快建好、配強。非凡是對那些工作平推平擁,長期打不開局面的支部書記,要果斷撤換,真正把整體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同志推上支部書記崗位,全面提高村級班子的整體戰斗力,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農業結構調整的任務措施落到實處農業結構調整工作能否取得實效,要害在領導,重點在落實。當前,秋種已基本結束,再不抓住這次調整機會,一拖又是兩年。各級各部門務必要進一步強化領導,真抓實干,確保把今年的農業結構調整任務目標落到實處。一要分解任務,明確責任。今年年初,縣里對各鄉鎮的調整任務作了明確規定,今冬明春4萬畝的調整任務也已分解落實到了鄉鎮,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實施民心工程的重要舉措來抓,分管同志要粘上、靠上、專上,真正抓起來、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把農業結構調整的各項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通過交任務、壓擔子,使人人有責任、有壓力,從而激發結構調整的動力,真正抓住秋冬這一有利時機,盡快趕上來,使農業結構調整再上一個新水平。二要轉變作風,狠抓落實。農業結構調整是一項硬性任務,沒有鋪下身子、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和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狀態,效果就很難保證。各鄉鎮要果斷克服松、散、慢的不良風氣,克服大而嘩之,有布置無檢查、有始無終的不良作風,克服得過且過、不求進取的懶惰思想,大力倡導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風,做“稱砣”不做“葫蘆”,做“局內人”不做“局外人”,為加快結構調整動腦子、出主意、想辦法,真正深下去,盯得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要加強督查,嚴格考核。縣里將組織農辦、農業局等涉農部門,定期對各鄉鎮、街道農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全面督促檢查,對落實好、進展快的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對調整慢、效果差的要毫不客氣地進行通報批評。各鄉鎮、街道也要對照年初制定的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加強調度檢查和考核,不折不扣地抓好兌現落實.
- 上一篇:項目經理個人述職報告
- 下一篇:企業客戶服務人員年終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