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縣域經濟拓展及林業會的發言

時間:2022-05-22 12:01:00

導語:在加快縣域經濟拓展及林業會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加快縣域經濟拓展及林業會的發言

同志們:

下面,我就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林業工作以及當前維穩工作講幾點意見。

第一個問題:關于縣域經濟

剛才,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個非常好的報告,并從項目建設、園區發展、要素保障三個關鍵提出了縣域經濟超常規發展,從把握好“擴”、“試”、“強”三個要點要求扎實做好個試點鎮的試點工作,從落實責任、優化服務、健全機制三個方面硬化措施強調快速形成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合力。我完全贊成,希望大家抓好貫徹落實。這里,我再講三點意見:

必須把發展縣域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國的行政區劃和治理結構中,縣是一個很重要的層次,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我國縣的建制,始于春秋時期,因秦代推行郡縣制而得到鞏固和發展。兩千多年來,縣一直是國家結構的基本單元,即使歷朝歷代國家結構的其他單元建制經常變動、經常晃動,但縣也一直穩定存在至今。總體上看,我國縣的建制在2000多年的滄桑巨變中基本上保持了穩定的態勢,大部分縣域的行政區劃和邊界都相當穩定,縣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在縣級政權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其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時期,縣域作為實現崛起的重要支撐,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環節,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陣地,發展縣域經濟顯得尤為緊迫而重要。可以說,縣域活則全市活,縣域強則全市強,縣域穩則全市穩。因此,實施縣域突破戰略,是我們的必修之課、必破之題、必由之路,任何時候都必須高度重視。

必須正確把握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原則和工作重點。從我市實際情況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則是:突出開放、堅持放活、強化特色、改善民生。突出開放是發揮比較優勢、彰顯資源價值的重要前提。我們擁有最美妙的山水、最優質的生態、最燦爛的文化和最詩意的鄉村,其價值是多元的、深厚的、外向的、持續看漲的,唯有開放,這些價值才能實現.、才能倍增。堅持放活是釋放能量、推進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省委、省政府已經出臺的擴大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各項政策向全省61個縣推開,各區縣要用足用活;對已經賦予擴權強鎮試點鎮的管理權限,各試點鎮要爭取到位、各有關方面要落實到位。這次擴權強鎮涉及八大類、四個方面的權限,都有具體的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希望大家要努力爭取;市直單位放權也要放到位,省里下放的市直單位不要做任何的截留,而且要服務好。強化特色是推進錯位發展、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特色就是個性、就是優勢、就是生命力、也是競爭力。改善民生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始終把保民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檢驗標尺,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基礎上實現多享。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是:推進思想解放,強化縣域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強化工業和旅游支撐,促進縣域經濟結構升級;建設現代農業,鞏固縣域經濟發展基礎;加大統籌力度,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縣域要素集聚能力'''',善于用市場的辦法、創新的思路來破解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緊缺、土地緊張、人才匱乏的突出矛盾,提升縣域融資能力,保障縣域經濟發展用地,走出縣域人才困局。

必須在城鄉統籌上邁出更大步伐。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之一,也是我們以上強調的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把握的六個工作重點之一。發展縣域經濟,城鄉統籌要格外關注。但我們講的城鄉統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鄉統籌,希望大家認識要進一步提升,發展路徑、戰略舉措也要進一步突破。大家知道,歷史上的黃山,前身是老徽州,其思維觀念、文化背景、經濟結構、城鄉結構乃至社會治理結構均有別于其他地區。城鄉統籌實際上我們的老祖宗過去憑借著母親河——新安江,依托著我們的資源——林茶,而且他們十三、四歲就走出去,形成了稱雄中國商界三百余年、執十大商幫之牛耳的徽商,然后引入了外面的理念、帶回了賺取的財富,建設自己的家園,對當時的建筑、教育、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雖然我們的中心城市不大,但我們的重點鄉村不小,而且品位很高,我們的老祖宗在過去就已經在推進著城鄉統籌,因此我們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不是特別明顯;新時期的黃山,其產業結構發展取向、城鄉布局不僅取決于自身的發展,還取決于我們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化大格局中的獨特作用。我曾經說過,黃山發展的快慢不光取決了我們自身,而且周邊大城市越發展,黃山的內在價值就越得到彰顯;城市文明進步越快,傳統厚重的徽州文化就越為人珍視;工業經濟推進越迅速,優美自然的田園風光就越為珍貴。這就意味著我們講城鄉統籌,不僅要立足自身、著眼自身,更重要的是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開放的姿態、更有力的舉措,在更大的范圍內、更高的層面上左右逢源、“長袖善舞”,與周邊實現錯位發展、差異互補,實現.更高水平上的城鄉統籌。我們這個“城”不要僅僅看著是中心城區,我們現在搞旅游“三進”,像我們的坤沙村、太平漁村、翡翠新村等它們都連接著大上海、杭州、南京,連接著大城市的社區、機關、學校。所以,我們要在更大范圍內統籌城鄉發展,把我們的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把資源的價值實現到最高程度。具體來講,就是堅持“三個聯動”,堅持以發展規劃共繪聯動城鄉、以旅游產業共興聯動城鄉、以基礎設施共建聯動城鄉。比如說以旅游產業共興聯動城鄉,我們都有具體的抓手,現在我們提出來黃山、太平湖、新安江、歙縣古城、齊云山、屯溪老街、西遞、宏村、呈坎、潛口、唐模、棠樾、雄村、東黃山等這些就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節點,我們已經開會作了部署,關鍵是要制定好規劃,加快推進。再就是“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新農村建設以及發展鄉村旅游等這些都是具體抓手。推進“三個集中”,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有條件的農民向城鎮和新型社區集中;構筑“三大網絡”,構筑城鄉就業社保網絡、城鄉醫療衛生網絡、城鄉文化教育網絡;強化“三大保障”,強化金融服務保障、公共服務保障、公共安全保障。市里結合第二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定了推進“四區建設”、構建“四大體系”的實施意見,這里面都有不同的論述,希望大家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同時也希望各區縣及有條件的鄉鎮在這些方面大膽探索、主動作為,共同把城鄉統籌這篇大文章做好。

第二個問題:關于林業工作

今天召開全市林業工作會議,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黃山實際,進一步研究謀劃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使我市山區在綠起來的基礎上盡快富起來、強起來。剛才,志民同志作了一個非常好的報告,非常具體、非常明確,我完全贊同;提出的12項工作重點,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幾套班子領導和區縣委書記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研究謀劃的結果,集中了大家的智慧,貫徹落實好了,全市林業改革發展就一定會有大進步。這里,我再強調三點:

必須充分認識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也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產業;是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今年6月份召開的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上,總理明確指出,林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這“四個地位”的精辟論述,賦予了林業新的更加突出的歷史使命;回良玉副總理在講話中也對林業在實現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應對氣候變化、解決“三農”問題中的“四大使命”進行了科學分析。上個月召開的全省林業工作會議,金山書記、三運省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具體到黃山來說,林業的地位更加特殊、作用更加突出、意義更加重大。全市林地面積120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37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7.4%,分別居全省第一。全市林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83.1%,林區人口占農村人口的70%,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5%,林業對GDP的貢獻率達10.1%。更為重要的是,30年前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在這里,我們的資本就是山”,“要治山”;“山區寶多的很,要搞經濟林”;“要有些辦法,禁止破壞山林”;“要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廣開門路,增加收入”;“你這個地方將是全國最富的地方”。今天,我們推進科學發展、加速黃山崛起,林業是重要基礎;加快“四區建設”、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林業是強力支撐;破解“三農”難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林業是重要途徑。因此說,黃山要崛起,農民要富裕,林業是基礎。林業興則黃山興,林農富則全市富。在黃山工作,不研究林業、不重視林業、不熟悉林業、不發展林業,就不懂得經濟工作,就算不上一個稱職的領導干部。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林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定不移地推進林業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快林業發展,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必須進一步明確林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加快新時期林業改革發展,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以及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積極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推進“認識、思路、組織、金融、市場、政策”創新,促進森林質量提升和林業產業結構升級,建立健全比較完備的生態體系、產業體系和林業支持保護體系,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協調共進,林業效益提高與林農增收良性互動,使林業更好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全面小康社會服務。目標任務是:建立健全林業支持保護制度、林業金融支撐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體林權流轉制度和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方案-范文''''庫.整理.“林權改革順利、林業快速發展、林病有效防控、林農持續增收、林區和諧穩定”的目標。到2012年,力爭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以上,活立木蓄積量增加到3900萬立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45%以上,實現]方案-范文''''庫.整理.林業總產值66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工作重點是:鞏固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成果;加快林業要素市場建設;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提高林業組織化程度;推進林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森林旅游;鼓勵全社會辦林業;加強資源林政管理;強化林病防控;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里政策支持;促進林區和諧。

必須積極尋求戰略上的突破。加快林業改革發展,既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又要突出重點、抓好關鍵。一是林權抵押貸款問題。林權抵押貸款是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加速林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截止到目前,全市共辦理林權抵押貸款205筆,抵押面積10.6萬畝,貸款額9300萬元,與林業發展的要求明顯不相適應。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抵押面積小,僅占有林地面積的1%;辦理銀行少,目前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其他金融機構尚未染指;貸款期限短,一般為1年,最長的為3年,我們經常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成才至少要10年,但目前的貸款期限與林業生產周期不相吻合;融資成本高,以3年期貸款為例,年利率為8.928%,是目前商業銀行基準年利率的1.65倍,必須迅速找出破解之策。我們現在抵押面積只占全市林地面積的1%,貸款不到1個億,如果擴大到10%,就10個億;擴大到20%,就是20個億。按照1:2的投入產出比計算,貸款20個億,產出就是40個億,同時還有生態效益。為此,要擴大辦理機構,所有金融機構都要積極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等業務,全力支持林業發展;要創新貸款模式,采取“金融機構+擔保公司+林戶”、“金融機構+龍頭企業+林戶”等形式,擴大林農貸款覆蓋面;要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實行長期限、低利息、靈活便捷的信貸扶持政策,鼓勵林農、大戶和企業多貸款。要加快新型農村林業金融機構建設,支持縣區組建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支持各類擔保公司開展林業貸款擔保業務,探索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促進林區盡快形成多種金融機構參與、合作的貸款市場體系。二是林業組織化提升問題。提高林業組織化程度是加快發展現代林業、增強抗市場風險能力''''方案范文.庫.整理~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林業經營組織形式主要有主要有股份合作制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專業協會、林業大戶、林農個體經營五種。在這五種形式中,組織化程度最高、集聚生產要素最強的是股份合作制林場,其次是林業專業合作社。而我市目前林業組織化程度還不高,林農個體經營面積仍占全市商品林總面積的72.5%。要結合黃山實際,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這是現階段需要重點推進的主流形式,也是國家鼓勵發展和政策支持的重點,力爭到2012年全市林業專業合作社增加到100個,經營面積擴大到50萬畝,占整個商品林面積的7.5%。同時鼓勵群眾創新創造,在山權不變、自愿互利的基礎上,組建股份合作制林場,以更好地積聚資源、資本、科技、市場的力量,實行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三是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問題。結構調整是優化林業資源配置、促進林農增收的關鍵之舉。我市目前林種樹種結構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林比重低,全市現有經濟林面積112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10.9%,比全省低5.7個百分點,其中油茶8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0.8%,比全省低0.7個百分點;毛竹面積小,全市擁有毛竹83.3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8.1%,僅比全省高0.4個百分點;林地產出效益低,毛竹平均畝效益為150元,只有廣德縣350元的42.8%、浙江省387元的38.7%;油茶145元,僅為湖南省281元的51.6%。要因地制宜鼓勵群眾加快發展,擴大基地規模,加快油茶、速生豐產林、筍竹兩用林、花卉苗木“四大基地”建設,力爭到2012年全市經濟林面積擴大到140萬畝,其中油茶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竹林基地發展到100萬畝以上;要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廣普及林業新技術、新品種,提高經濟林和毛竹的建設質量、效益;要實行復合經營,利用林下資源養雞、養羊、養豬,種植菊花、中草藥,實行長短互補,提高林地使用率和產出率。四是林業要素市場建設問題。林業要素市場是加速林權流轉、優化林業服務環境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市已建立林業綜合服務中心8個,將木材運輸辦證、林權變更登記、林權抵押貸款申請、森林資源評估等業務納入中心統一辦理,實行“一站式”服務,深得林農的歡迎和支持。但從總體上看,還處在初始階段,整體功能不強。要按照“優質、高效、快捷、方便”的要求,進一步抓好完善提高。要增強服務功能,把服務中心真正辦成林權登記管理中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林業產權交易中心、林權抵押貸款中心、林業信息中心、森林資源收儲及林權抵押貸款擔保中心,辦成方便群眾辦事的行政審核、審批窗口,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要規范中心運作,通過建章立制,規范中心服務行為,并將辦事制度和程序、收費項目和標準、服務承諾等公示上墻,接受群眾監督;要提高人員素質,采取公開招聘、專業培訓等途徑,選好配強中心工作人員,提高中心服務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