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關于確保糧食安全和生產通知

時間:2022-06-04 10:07:00

導語:我市關于確保糧食安全和生產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市關于確保糧食安全和生產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直屬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全國糧食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抓好年糧食生產的通知》(政辦發〔〕14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關于下達年全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的通知》(糧區〔〕1號)精神,切實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我市的247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和116萬噸糧食總產及15.1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確保糧食安全,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切實做好年全市糧食生產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落實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

各地要認真落實國家農資綜合直補及良種補貼、省政府確定的糧油種植大戶直接補貼(包括種糧大戶補貼和油菜種植大戶直接補貼)、農機購置及作業環節補貼、統防統治、種糧大戶水稻政策性農業保險、最低收購保護價及訂單稻谷(包括訂單交售水稻種子)種糧農戶獎勵和使用商品有機肥補貼等各項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市區財政對市本級全年稻麥種植面積達20畝及以上的農戶(含經市、區農業部門審查認定,運作規范,開展糧食生產統一服務的糧食專業合作社社員和雜交稻制種基地農戶),按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25元的配套直接補貼(市、區財政各承擔12.5元)。各地要切實增加對糧食生產的直接投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二、創新機制,大力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

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和糧食優先的前提下,確保流轉的土地向種植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組織集中。各地要按照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55號)要求,做好對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工作,幫助落實烘干機房和曬場等生產附屬設施用地。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培育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社。鼓勵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糧食加工企業等牽頭興辦糧食生產或服務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和鼓勵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開展水稻代育、代耕、代種、代管、代防、代收、代烘等社會化服務,建立集種植、肥水管理、植保服務、農機服務為一體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生產,推進糧食生產環節的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

三、繼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穩糧增效種植模式

繼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晚稻高產行動和萬村示范活動,抓好農業部高產創建示范縣和萬畝示范片建設工作,在省評選獎勵的基礎上,對列入省級萬畝以上晚稻高產競賽示范方,市財政給予10萬元補助;對經市農業部門測產驗收、綜合評比的高產示范方,按不同等次分別給予1至3萬元的獎勵;對經驗收畝產量超過800公斤高產攻關田的前三名,各獎勵1萬元。各地要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應用覆蓋面,大力發展雜交粳稻,依托科研單位育種優勢,加大對優質高產晚稻新品種(組合)的推廣力度,今年晚稻重點推廣秀水134、秀水114、秀水123、嘉樂優2號等優質高產品種(組合),全面推廣單季晚稻“五改”技術和強化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和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各地要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大力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等穩糧增效種植模式,不斷探索新的耕作制度,提高復種指數和種植效益,同時要積極開展冬季農業生產,擴大春糧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總量,提高種植效益。

四、繼續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提高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加大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力度,完善農機與農藝配套機制,擴大優質機插水稻秧苗統一供給面,積極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水稻機插秧作業服務,引導發展專業化育秧公司。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購置省補貼產品目錄內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市本級地方財政承擔部分由市、區財政各承擔50%。鼓勵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對市確定的單機作業量在300畝以上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或農機大戶,除享受省規定的補助政策外,市財政給予每畝5元的獎勵;對市確定的高產示范方(200畝以上)采用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面積90%以上的服務組織,市財政給予1萬元的獎勵。繼續實行秸稈機械切碎還田補貼政策,利用機械收割水稻并將稻草按要求切碎還田的,市財政每畝補貼10元;利用機械收割大小麥并將秸稈按要求切碎還田并進行拖拉機犁耕的,秸稈機械切碎市財政每畝補貼10元,拖拉機犁耕土地市財政每畝補貼20元;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新加裝秸稈切碎裝置的,加裝費用由市財政補貼,但每臺最高補貼不超過2000元。

五、繼續實行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

各地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落實工作措施,切實把糧食生產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內容來抓,按照《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并嚴格考核的意見》(委辦〔2008〕90號)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糧食生產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層層簽訂責任書,將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鄉鎮、村,將糧食播種面積、糧食訂單、補貼獎勵政策落實到農戶、田塊。今年市政府繼續開展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區)、先進單位、優秀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社的評選活動,并對先進進行表彰獎勵。要繼續抓好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的宣傳工作,在春耕生產、秋收冬種等重要農時季節,各地要深入開展以“送政策、送訂單、送農技、送農資、送資金”為主要內容的“五送”惠農服務活動,幫助農民發展糧食生產。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大惠農政策宣傳力度,做到政策家喻戶曉,引導農民群眾多種糧、種好糧。

六、繼續推進糧食生產功能示范區建設

各縣(市、區)要按照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抓落實、保質量、建機制,特別是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出臺的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等有關政策措施,落實建設項目,完善糧食生產功能區灌排配套渠系,提高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能力。要繼續抓好“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加強項目管理,確保項目實施期內按要求提升標準農田質量。同時,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科學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綜合性農業服務中心,開展農機作業、稻谷烘干、工廠化育秧、農機維修、農資供應等服務。要抓好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水稻產業提升扶持資金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