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糧食工作大會發言

時間:2022-06-07 11:41:00

導語:市糧食工作大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糧食工作大會發言

同志們:

這次全市糧食工作會議是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剛才書面傳達學習了全省糧食工作會議精神;表彰了年糧食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市糧食局與相關部門、企業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同志全面總結了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貫徹落實。

年,全市糧食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國家糧食政策,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強化糧食市場監管,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全市糧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宏觀調控能力得到加強。全市收購糧食5182.7萬公斤,同比增長2.7%;銷售糧食6788.9萬公斤,同比增長12.4%。到年底,全市庫存糧食3884.6萬公斤。二是清倉查庫工作圓滿完成。共檢查糧食1.46億公斤,賬實差率萬分之二十七,質量合格率和宜存率100%,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國有糧食企業實現了減虧目標。全市國有糧食企業銷售收入1.36億元,經營利潤同比減虧310萬元,減幅達36.9%,在去年全省糧食系統經濟目標考核中獲得二等獎。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市糧食工作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受氣候不確定性因素和農資價格上漲、人工費用增加等因素的影響,糧食成本呈逐步上升趨勢,而糧食價格漲幅低于成本增幅,種糧比較效益長期偏低,不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隨著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啤酒大麥、蔬菜、飼料等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主食品種小麥的種植面積逐年縮小,主食品種總體上仍然屬于產不濟需、供不應求(據統計部門2008年公布的數據和2008年全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全市糧食總產3.33億公斤,其中小麥7860萬公斤、大麥1.7億公斤、玉米6700萬公斤。年消費糧食1.93億公斤左右,其中大米1400萬公斤,主食品種缺口1億公斤,小麥缺口8600萬公斤)。三是糧食的產業化程度低,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鏈條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增加值不高;國有糧食企業生產能力弱,經營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缺少能夠支撐調控和穩定市場作用的龍頭企業,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存在隱患。四是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還難以適應現代物流要求,糧庫布局分散、庫容規模小、設施簡陋的狀況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做好糧食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按照中央“穩糧保供給”的要求,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確保我市糧食供給安全和市場穩定。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糧食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要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市場基本穩定

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糧食工作的中心任務。一要統籌考慮糧食生產、加工、消費、市場供應以及國際國內、現貨期貨等多種因素,全面分析調控形勢,對糧食供求總量、品種結構做到心中有數。要進一步優化調控方式,既要加強總量調控,又要注意結構平衡,既要搞好即時調控,又要注重預期防范。二要全力做好糧食收購工作。今年,國家要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銷區糧食儲備規模,適時采取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企業參與收儲。這既是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市場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糧食部門難得的發展機遇。對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存儲政策的糧食品種,糧食部門要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嚴格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積極入市收購,穩定市場糧價,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要加強與農發行的溝通銜接,協調農發行擴大信貸規模,提高辦貸效率,保證政策性糧食收購資金需求,確保企業及時入市收購。要加強與市外產糧縣市的合作,建立穩固的糧油購銷關系,拓寬收購渠道,搞好余缺調劑,努力保持糧食供求平衡,三要繼續增加市縣級糧食儲備,進一步完善儲備糧輪換機制,使輪換與宏觀調控要求相適應,發揮好儲備糧在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和維護市場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年省糧食局下達給我市的儲備糧任務是2500萬公斤,我市現有儲備糧350萬公斤,加上正在落實的200萬公斤,也只有550萬公斤,離省糧食局下達的任務還有很大差距,糧食部門要及早制定計劃,細化指標要求,分步實施,抓緊充實,力爭完成任務,確保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

二、要發展壯大糧食產業,提高綜合競爭能力

加快糧食產業化發展,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糧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抓好這項工作。要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糧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轉變增長方式,不斷做大做強。要按照“安全、優質、營養、方便”的要求,提升傳統糧食加工業的水平和檔次,推動糧油產品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要鼓勵糧食企業爭創名優品牌,努力打造幾個在全國叫得響的糧油品牌,提高產品影響力和糧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要以資產為紐帶,逐步培育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糧食企業,發展產、加、銷一體的糧食企業集團,加快以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糧食產業化體系建設。要搶抓國家擴大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加快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切實改善倉儲物流條件,夯實長遠發展基礎,為我市糧食流通的轉型升級,實現市場的大吞大吐創造條件。要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加快實施“放心糧油”工程,推動“放心糧油”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保障居民糧油消費安全。

三、要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是,目前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依然滯后,具有競爭實力的企業不多,尤其是基層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機制不活,經營方式粗放,自主經營困難,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還不牢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和發展要立足于促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服務糧食宏觀調控,構建新型糧食購銷服務網絡體系,重點推進基層糧食購銷企業戰略性兼并重組,優化產權結構,促進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積極推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改進經營方式,加強經營管理,增強發展活力,提高生產經營效益。要進一步完善國有糧食企業扭虧增盈目標考核機制,認真研究處理經營性掛賬的辦法和措施,采取貸款重組、呆賬核銷、企業創收等方式,促進企業消化經營性掛賬,保持國有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市、縣區糧食局要認真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職責,把“管人、管事、管資產”有機統一起來,規范行政部門與企業的關系,做到政企分開,依法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要切實履行職能,加強糧食工作的監管

放開市場和加強監管,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要依法加強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督檢查,完善糧食市場準入制度,做好糧食收購資格審核工作,凡是入市的市場主體,必須經糧食部門進行資格審查。要根據管理全社會糧食流通、開展糧食行政執法和糧食流通統計工作的需要,市、縣區糧食部門要認真落實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統計、質檢等職能的具體措施,切實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確保糧食收購市場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活而有序。要抓好糧食市場體系的規劃和建設,完善必備的流通交易設施,為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和搞活糧食流通提供有效載體。要認真執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健全完善糧油倉庫管理、糧食倉儲設施管理、糧食質量監管等配套制度,積極推廣應用糧油儲藏先進技術,提高糧食庫存管理水平,確保糧食庫存真實可靠,讓政府清楚、群眾放心。要建立糧食信息采集制度,搞好糧食市場調查,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要加大涉糧案件查處力度,切實維護公開公平、競爭有序的糧食流通秩序,保障糧食流通健康發展。

五、要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職責分工

要認真落實糧食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糧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國有糧食企業還處于改制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較多、壓力較大。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糧食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好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政府分管領導要切實關心糧食工作,加強對糧食工作的調研,主動幫助糧食部門解決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進一步強化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給和穩定物價的責任,對本地區糧食總量平衡要心中有數,做到庫中有糧食、調控有手段、應急有機制、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努力實現價格不大漲、不大落。要堅持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建立部門分工負責、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方面,要逐步形成由糧食部門牽頭,工商、質監、衛生、物價等部門配合的聯合監管體系。另一方面,各級糧食部門要加強溝通協同,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網絡,共搭工作“平臺”,共享工作資源。農業部門要從增加糧農收入、發展產業化出發,積極培育引進糧食優良品種,推廣先進節約的種植技術,發展專用、優質糧食和訂單農業。發改委、財政、農發行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糧食部門工作,特別是在一些涉及糧食安全的重大問題上,加強與糧食部門的溝通,為糧食部門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同志們,做好糧食工作,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大局穩定,我們的責任大、擔子重。大家一定要把思想認識真正統一到中央和省上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來,積極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于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服務于國家糧食安全,服務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團結拼搏,開拓進取,與時俱進,扎實工作,為全市糧食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