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環保植樹造林會發言
時間:2022-08-06 08:43:00
導語:縣長在環保植樹造林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必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要以“生態”建設為載體,同志們建設“和諧社會”必需統籌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需要。以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和大規模植樹綠化為切入點,再接再厲、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共同開創全縣生態環境建設的新局面。
把環境維護和植樹造林兩項工作并成一個會議召開,今天。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為了精減會議,提高效率,給同志們更多抓落實的時間,也免除了大家來回跑路的辛苦;二是想突出強調一下生態環境建設,叫響“生態”這一主題,營造一種人人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氛圍,把這兩項工作作為建設和諧的重要內容布置下去。
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抓手和關鍵,年。縣的環保和植樹造林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縣先后于去年底和今年初,順利通過了ISO14000國家示范區創建工作的現場驗收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外部審核,取得了顯著的環境績效。植樹造林方面,全縣林地面積達到16.6萬畝,森林覆蓋率27.1%,比2000年提高近12個百分點;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32.6%和30%,人均公共綠地5平方米。環保和植樹造林工作的深入開展使我縣的綜合環境質量和可繼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全民生態環境意識顯著增強,環境比較優勢逐漸成為我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標志和招牌。以上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全縣各級、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更要感謝環保、林業戰線上廣大干部職工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確定了全縣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55億元的發展目標。新的發展形勢對我縣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年是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年。圍繞加強環境維護、開展植樹造林,強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講四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生態環境建設在縣域經濟發展、建設“和諧”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準我縣為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去年月份。今年我又面臨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的新任務。這既是對我縣過來生態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成為我建設“生態”新契機。生態縣”建設對我來說是一個新概念,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生態示范區控制指標就多達26項,涉及造林綠化、環境維護、農民收入、能源消耗等各個方面,創建難度很大。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申請建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同志一語概之: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溢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1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基本要求。什么是和諧社會。必定是生態良好的社會。這一科學的發展觀不再單單以GDP增長論英雄、排名次,而是更注重人的因素、環境的因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要改善生態環境,造林綠化和環境保護是兩個最為重要的環節,一個是造”也就是建設,一個是保”也就是維護。應該說,近年來,縣造林綠化和環境維護工作的效果是明顯的但我也要看到差異。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為35.7%而我縣僅為27.1%低于全市8.6個百分點。市城區的綠化覆蓋率為43%,比我縣高11.5個百分點;城區綠地率為36%,比我縣高6個百分點;城區人均公共綠地12平方米,比我縣多7平方米。另外,自然生態應該是多樣的多層次的而我縣造林樹種單一,楊樹一家統天下,不但不美觀,也破壞了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態規律,很容易造成病蟲害流行。環保方面,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焚燒秸稈、亂倒垃圾、亂排污水等現象還較為嚴重,這些行為不但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影響到形象,威脅群眾的身體健康。環境和睦諧也會影響社會和諧,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需繼續扎實推進文明生態村、生態鎮、生態縣建設,大張旗鼓地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不但要眼前的金山銀山”更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藍天”連續兩年開展的大規模城鄉衛生環境綜合治理活動,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位于環渤海經濟圈腹地,2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融入環渤海經濟圈的現實需要。縣地處兩大城市之間。這里有高速公路、有國道,從到僅需多分鐘,從到這里也用不了x小時,依照國際城區生活空間來講,就是一個郊區,一個鄉村轉換帶。這個鄉村轉換帶非常關鍵,能防止交通擁堵、人員喧鬧、空氣污染等“大城市病”帶來的煩擾,可以說是黃金地帶。正處在這樣一個最佳地帶上,清新的生態環境和怡人的田園景象就是吸引外地人購房置業的金字招牌。環渤海經濟圈擁有5000多萬常住人口及大量流動人口,年初又對鄉村空間發展布局進行了戰略調整,確定了兩軸、兩帶、多中心”未來鄉村空間布局。這又為我銜接市的人口及其他相關產業發明了新的發展空間。如何吸引客商和游人來?有城、城,有距離上、區位上的優勢,如果我再把生態建設好,把自然環境美化好,把假日旅游的項目配套好,就會成為之間理想的生態旅游地。所以,要盡力避免“鄉村病”侵染,不只要防止環境污染,更要防止心態的污染,發明良好的人居環境和社會氛圍。
還是離不開。特殊的地理位置,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條件。談招商引資。使我縣與既具有互補性、一體化的趨勢,又具有差異化、競爭性的特點。為我縣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給我縣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提到招商引資,稅費政策、基礎設施等多方面跟人家是不可比的要吸引更多的資金和項目,就必需具有自己的特色,確立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即不與、比樓高車多,而是比樹多水清,比空氣新鮮,比環境優美,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參與競爭的最大賣點和競爭力。環境基礎營造好了近者悅、遠者來,人氣也就旺了項目也就來了投資商、企業家看好,除了看中你基礎設施、政策環境之外,也要看你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這些往往更重要。
為“生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高質量開展植樹造林。
全縣的植樹造林任務已經明確,目前。下一步就要依照縣委、縣政府的布置,認真抓好落實。
嚴格依照規劃要求施工。今年,1抓重點。全縣植樹造林任務是2.2萬畝,植樹109.4萬株。其中包括文明生態村綠化工程、灣河綠色長廊掃尾工程、生態旅游觀光區先期綠化工程、農田林網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五項重點工程。這些造林綠化項目直接關系到全縣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對外形象的提升,各部門、各鄉鎮必需嚴格依照已設計好的規劃方案施工,堅持高質量、高標準,要種樹見樹,不要種樹見桿。
還要結合文明生態村建設,各鄉鎮在完成全縣重點工程的基礎上。明確鎮、村的綠化重點,加快村莊綠化步伐。縣林業局要對全縣的宜林地進行細致的調查摸底,認真謀劃全縣林業整體發展規劃。要建立宜林地綠化檔案,做到已綠化面積底數清楚,待綠化村莊安排有序,并把現狀、規劃繪制成圖,掛圖作戰,一個村一個村地做工作,一條路一條渠地抓落實。
明晰地權、林權。加快林業發展的關鍵是要充分調動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積極性。通過近兩年的發展,2抓熱點。群眾的造林熱情空前高漲,林權、地權的確定、流轉,已經成為當前林業生產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努力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林業生產、運行和管理機制,推行拍賣、租賃、承包等形式,引入競爭機制,為社會各界參與造林綠化發明寬松環境,城區的綠化管護也要推向社會,實行市場化運作,努力實現林業的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
切實提高造林質量。多年來的實踐證明,3抓難點。植樹造林,三分種、七分管。如何鞏固綠化效果是工作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這方面,必需加強三大體系建設。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推廣、服務體系。建立專門的造林質量檢驗隊伍,依據林業部門制定的技術規程,分工程、分工序,逐級設立質量檢驗制度,并認真加以落實。二是建立病蟲害監測、預報、防治體系。要分重點區域、重點村、重點片,確定專業技術人員,對樹木生長情況實行動態監測,建立起測報準確、及時的病蟲害測報體系,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及時抓好林木管護工作。要注意實行混交造林,防止發生大面積病蟲害。三是建立林木資源維護體系。實行林木資源維護行政首長負責制。縣環保、林業、農業、公安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堅決打擊盜林、毀林等違法行為。要高度關注夏秋兩季焚燒秸稈、焚毀林木的行為,采取綜合措施,引導農民改變陋習。
為“生態”建設提供可靠保證
三、高標準推進環境維護工作。
同志在講話中已經做了具體的布置,關于如何做好今年的環境維護工作。簡單強調三點。
杜絕發生新的污染源。各級、各部門要以對人民、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1預防為主。正確處置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要引入循環經濟的理念,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嚴格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和“三同時”管理。凡不符合區域生態功能區劃、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規劃和環境規范要求的項目和工程,一律不準上馬;對沒有通過環評“三同時”驗收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生產;要協調聯動,密切配合,環保、工商、建設、規劃、土地等部門要嚴格依照環保法律法規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要求,共同把好環境保護的第一道工序”全面落實“環保第一審批權”確保在環境維護問題上多做“加法”不做或少做“減法”
重點治理存量污染源。一是強力推進污水處置廠、垃圾處置場和環境監測站建設,2標本兼治。為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提供硬件條件。二是突出重點,加強對重點區域和主要交通干線的污染治理。這是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縣也制定了具體措施,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抓好落實。對公路沿線的廢鐵、廢舊物資回收攤點、黑煙囪等“臉上斑”有關單位要限期治理。三是進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農村要在抓好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同時,抓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城鎮要圍繞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做好燃煤鍋爐治理、機動車尾氣控制、二次揚塵防治、醫療危險廢物平安處置等工作。
帶動環保工作向縱深發展。一是深入開展ISO14000國家示范區創立。結合我縣管理體制現狀,把鄉鎮及農村的環境污染及生態維護問題納入本級環境管理體系框架,修改完善縣級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文件,3實施多層創建。增強駕馭體系的能力。二是積極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這是品牌、名片,不是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要依照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參與水平,形成各級各部門領導帶頭、全民發動、各方參與、積極治理的創建格局。三是深入開展多層次的創建活動。大力推進環境優美城鎮、生態示范區、煙塵控制區、噪聲達標區、自然維護區、文明生態村、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醫院和綠色飯店等系列創建活動,帶動和促進全縣環保工作不時向縱深發展。
形成“生態”建設的新格局四、加強領導、凝聚合力。
縣初步形成了各級各部門從自身職責動身,1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良性互動機制。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和持續改進。認真履行環保職責,上下齊抓共管,左右協調聯動的良好局面,為生態環境建設發明了良好的工作氛圍。要以此為基礎,真正形成鄉鎮、部門各負其責,環保、林業部門統一監管,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公眾廣泛參與的互動工作機制。
環保、林業等部門要配合組織部門建立科學考核指標體系和獎懲機制。將執行環保及林業法律法規、污染排放強度、環境質量變化、公眾滿意度納入考核范疇,2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監督考核機制。要重點推進和完善生態環境建設政績考核。落實相關責任,推動各級、各部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
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3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公眾參與機制。環保、林業等部門要在嚴格執法、依法行政的同時。爭取各級各部門以及社會大眾的認同。要研究新情況,創新工作方法,接受群眾監督,依靠社會支持,推動生態環境建設不時向前發展。不時拓展生態環境宣傳和教育工作的外延和內涵,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不時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
不時改善人文生態。要認識到隨著“一城”一系列重要會議的召開和城對外影響力的擴大,要通過建設自然生態。對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時提升。建設好這座新城的同時,更要維護的對外形象,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人是一個統稱,更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具體到每一個人。要規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形象,向外界展現自己最美好到一面,因為在外界看來,就是人,就代表的形象,這如同每一個中國人在外國就是代表中國一樣。
干部職工隊伍素質的高低,4加強隊伍能力建設。環保局、林業局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主管部門。直接關系到縣生態環境建設的水平。要加大對現有干部職工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要重視和重用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骨干,給他舞臺,讓他發揮更大和最大的作用。同時還要有計劃地將學有專長的高素質人才空虛到環保、林業戰線,提升隊伍的能力建設水平。
謝謝大家!
- 上一篇:國土局創優匯報
- 下一篇:市長在全縣創業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