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農業調研會發言

時間:2022-01-07 10:13:00

導語:領導在農業調研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農業調研會發言

今天開會的主要目的,是對我縣農業發展現狀進行一次調研,全面掌握我縣農業發展情況,對我縣未來農業發展確定方向,形成定位,并就如何推動我縣農業快速發展出主意、想辦法。剛才,農口各單位作了匯報,農村支部書記代表、農業物流園區的投資商代表也發了言,講得都很好。

一、我縣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定位

我縣是一個人口大縣,面積小縣,現有耕地面積38萬畝,人均糧田不足一畝,這就決定了我縣不是一個傳統農業的大縣。在大家的傳統認識中,農業的最大作用就是解決吃飯問題,我縣農業也由此一直處于小思維、小格局發展。我來縣后參加的第一次四套班子會,就是研究我縣農業補助的。第一感覺是,我們縣十分重視農業,農業補助發放到位,可以說是鄉鄉有補助,項項有補助,家家有補助,這個很好。但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我縣農業沒有形成集聚效應,依然處于零散發展的狀態。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農業沒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定位是不行的。總書記多次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黨中央把發展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十二五”重大任務。就我縣而言,加快農業全面發展,必須走現代化、產業化的路子。我們全縣33萬人,其中28萬是農民。農業不僅僅是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還要為市場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為廣大農民提供謀生手段和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和生態和諧。因此,現代農業是安定天下的大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前些天,市委田書記到我縣調研,調研過程中作了重要講話。對我縣的農業發展,田書記講過兩句話,一句是縣要依托近郊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服務城市需求的作用,努力構建市區農副產品的生產供應基地。第二句是建設觀光休閑農業,努力打造市休閑旅游基地。這兩句話是在充分分析我縣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的基礎上提出的,高瞻遠矚,切合縣情。這兩句話就是我縣農業發展的具體定位。

近幾年,我縣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發展成果也得到了市委的認可。昨天,田書記在振東調研,對我縣發展予以充分肯定。特別強調,縣是全市發展的排頭兵,是籌備項目最多的一個縣,是轉型最快的一個縣。這三句話評價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工作的鞭策。說明市委對我們縣的發展寄予厚望。面對發展的大環境、大趨勢,面對發展的高要求、高速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抓發展上,膽子必須放得再大點,步子必須邁得再快點。田書記在調研時特別強調:速度就是執行力,速度就是執政能力,速度就是我們領導干部的責任心。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如何圍繞我縣農業發展的定位,發展現代化農業,使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發展效率。如何提高,三句話:一是發展科技農業,二是發展設施農業,三是加大投入。首先要發展科技農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科技支撐大農業,農業發展中的良種育繁、標準化種植養殖、精深加工、廢棄物循環利用等都需要靠科技支撐。科技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助推器。第二要發展設施農業。農業生產走自然發展的路子,春種秋收絕對致不了富。我縣種植面積最廣的是玉米,一畝地的收入最多2000元左右。這還不算種子、化肥等投入。如果發展蔬菜大棚,一畝地的收入會達到萬元以上,這是已被東賈、南呈等幾個村的實踐證明了的。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搞復層農業,比如把大棚建成兩層或兩層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收入還會有很大提高。所以說必須發展實施農業,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第三要加大農業投入。農業投入包括設施投入、土地投入、資金投入、經營投入等等。對我縣來講,就是要依托農產品物流園區,把種植農業、養殖農業、加工農業、觀光農業發展成為貿易農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據日本一家統計機構提供的數字,農業商品流通中,種植或加工過程所產生的利潤僅占百分之十七,而流通環節就要增值百分之八十三。這說明農產品在交易形成過程中,效益最高的在流通環節。面對我們縣人多地少的現狀,發展現代農業的最佳途徑就是實現由生產型向貿易型的轉變。也就像咱們園區說的,“買全國的菜,賣全國的市場;買全國的農產品,配送全國的餐桌。”從單純的農業生產向深加工、貿易領域發展,這樣才能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才能真正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

第二,把農民從農業中轉移出來,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物流園區,就是要把農民從種植環節轉移到加工環節和貿易環節,實現農業種植過程的工業化,把農民從單純的種植農業解放出來,減少“農民”數量,使農民成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人。以此來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和效率,保障農民持續增收。

第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切實促進農民增收。剛才畜牧局講了我縣養殖業的現狀,提出市里要求我縣禽畜的養殖數量為人均100只(頭),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單純的養殖數量問題,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

如何增加農民收入,這是農業發展永遠要緊抓的核心問題,是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種植、養殖上怎么發展,種什么、養什么,我覺得既要能讓百姓增加收入,也要因地制宜有特色。概括起來就是:平川水地建大棚、山地丘陵種葡萄、矸石山上種核桃、山莊山溝養畜禽。平川地區比如蘇店、北呈等鄉鎮,可以建大棚搞實施農業;山坡丘陵比如八義、西火等鄉鎮可以種葡萄,充分利用縣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培育優質葡萄;而賈掌、南宋、西池等多山鄉鎮,山上可以種植核桃,在山莊山溝養畜禽。總之,就是要充分利用我縣的自然條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把土地資源和特色農業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四、農口各單位要圍繞中心,突出抓好今年的重點工作。

水利局要在做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人畜安全供水的基礎上,抓好生態經濟帶的建設。今年我縣提出“三帶、四園、五群”戰略,要在全縣建設三條經濟帶,即城市經濟帶、產業經濟帶和生態經濟帶。城市經濟帶的主抓單位是住建局,產業經濟帶的建設由經信局牽頭來做,生態經濟帶就是水利局的任務,要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這條生態經濟帶的建設,從而使周邊村鎮的環境和生態有一個質的飛躍。

林業局重點工作就是兩句話:種好林、看好樹。種好林就是圍繞山上滅荒,身邊增綠,大搞綠化建設。在此基礎上做好林業的防護工作。

國土局要認真研究省市的相關政策,做好土地指標的置換工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爭取用地指標。國土局關于土地置換的三條意見講得很到位,一是煤礦土地置換,二是空殼村的復墾置換,三是城鄉建設土地指標的置換。置換出的這些指標能為全縣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空間。工業園區24個村,能夠置換出7000余畝土地,除去建設道路等公共設施、安排近4萬村民居住之后,還能夠拿出4000畝左右的土地用于發展。剛才蘇店村支書也說了,單是蘇店一個村就能置換出1000畝土地,就足以滿足物流園區建設的用地。振興新區合并三個村之后,也置換出很多土地用于發展。全縣254個村,土地置換的潛力很大。同時,還要通過土地的置換的辦法,最大限度地推進城鎮化,減少傳統意義上農民的數量,促進農民增收。

畜牧局在發展禽畜養殖上一定要重點突出,以養豬為主,兼養其他。

農委要在搞好設施農業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園區建設。這是今年農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縣在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帶動我縣農業發展的抓手和龍頭。

三、搶抓機遇,全面加快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步伐

抓好園區建設,既能夠帶動全縣農業的發展,也能夠拓展和延伸我縣農業發展的空間。按照園區建設的整體規劃,把一期、二期工程發展起來之后,就不僅僅是帶動一個縣發展的問題,而是輻射、晉城、太原,然后再輻射整個華北地區的大平臺。然后通過物流、網上交易平臺,繼續做大做強,把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區推向全國,讓中央電視臺播報太行山物流園區蔬菜價格多少,糧食價格多少,那時候就掌握了全國果蔬價格的話語權。這應該是物流園區發展的目標。

對于園區建設,我強調幾點:

第一、全力以赴加快物流園區的建設速度。要在清明節前,讓需要搬遷的群眾搬遷出去,抓緊開工。去年,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速度還是很快的。這離不開周邊群眾的大力支持,在建設過程中,沒有一個人找麻煩、敲竹杠。這說明這個項目是符合群眾利益的,和群眾的想法是一致的。政府并不想從物流園區拿走多少稅收,關鍵就是要解決群眾的就業問題。我們曾經算過一筆賬,物流園區建成之后,可以解決10000名到15000名左右的群眾就業,其他的不講,單就業這一項就是給群眾辦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解決了就業問題,就是解決了發展問題,解決了穩定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做好服務和配合工作,積極主動地為建設單位完善手續,要學會上門服務,不要為發展設置障礙。換一個角度講,建設單位一些手續不完善,正是由于我們有些部門不積極主動為他們服務造成的。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有服務的理念,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共同推動園區建設的步伐。

第二,管理要全面展開,上水平。我們已經成立了園區管委會,管委會的職責就是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如果管理的初期形不成一套良好的制度,那么園區將不會有一個長足的起步。現在蔬菜交易大樓已經建起來,我主張可以在五一前后就進行試營業,進行蔬菜交易。一手抓規劃建設,一手抓經營管理。試營業的過程就是暴露問題的過程,也是我們整改和提高的過程,更是聚集人氣、培養園區壯大的過程,等所有設施齊全后,再陸續開展網上交易等各種交易。園區的建設需要一個過程,市場的培養同樣也需要一個過程。

第三,園區在交易之前可以開一次新聞會。去年,我們在太原召開過一次關于招商引資的會,效果很好,引來很多客戶和資金。現在我們可以再開一個關于開展交易的會。開會的目的就是要“外招大客商,內招經營戶”。外招大客商,就是要把山東、河南、河北等外省的大客商吸引過來。內招經營戶,就是要以物流園區為中心,吸納周邊的群眾過來經營,在五一節前后試營業。去年來我縣搞旅游規劃的一位專家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你們可以一邊搞建設,一邊上旅游項目,這本身對旅游開發商就是一種促進。我覺得咱們園區也要一手抓建設,一手搞經營。這本身對投資者也是一種鼓舞,開發商看到園區紅紅火火的交易場面后,信心肯定會很足。所以說,開個新聞會對加快園區盡快開展交易是有作用的。

四、做好當前幾項工作

今天,鄉鎮書記也都在這兒,對鄉鎮而言,當前要抓好兩項工作。

第一、要抓好護林防火工作。護林防火是當前農業方面的重要工作。3月29日,從高平過來的火也燒到了我縣南宋林區,當天晚上,劉省長、田書記、張市長等領導都親臨現場指揮滅火,這說明護林防火工作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我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好,不敢有絲毫麻痹和懈怠。

第二、做好安全穩定工作。安全和穩定仍然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底線,希望大家記住,什么時候都要把底線看好,不能沖破底線,如果沖破底線,縣委一定會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對于換屆工作,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今年是換屆年,田書記也多次講,換屆之年,我們更要實實在在地抓好工作,相關的人事調整,組織會認真考慮你們,這是組織的事。按照組織的紀律和要求,只要干好工作,組織上就會考慮你的升調問題,希望大家不要在這上面犯錯誤。中央關于換屆的十七條紀律、五條禁令,大家要嚴格遵守。希望大家保持一個很好的心態,抓好當前工作。

最后要對投資商說一句話,就是我們大家要坦誠相見、共謀發展。不管你是外地的還是本地的,今天來到我們縣,來到農業物流園區,我們就是一家人。園區要給投資商創造好的環境,為他們搞好服務,要時刻牢記,所有投資商來縣都是為我縣人民打工的,因為投資商在縣搞建設,搞經營,那就要照章納稅,你需要工作人員,就要安排我縣的勞動力。從這個角度看,老板其實是最大的打工者,真正的老板是縣人民,他們把稅收交給了縣財政,我們用這些資金搞民生,真正得到實惠的是全縣百姓。所以提醒我們的職能部門,一定要對老板和納稅人有一個寬容的態度,和他們交朋友、為他們的建設提供方便,減少那些苛刻和無理的要求。我們有些職能部門不給辦手續,還要卡住,硬講條件,甚者要好處,這些現象要堅決制止,一經舉報,我們定要嚴處。

我希望老板們可以放心、大膽在這里投資,農業園區是一個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地方,東外環道路建設市里已經做了規劃,可能在今年就要開工。東外環建成之后,物流園區的交通就是四通八達,西邊靠著長陵路,東邊靠著東外環,南邊到沙峪口直接就能上高速,交通區位很好。靠這個區位優勢,所有的投資者在這里都不會虧,都會有效益。目前市里很多客商都有意向,要來這里發展。原來總覺得園區的想法有些大,現在看來物流園區的規劃還有些小。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區位和交通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東邊發展到賈掌,延伸到壺關縣城,往南把西池帶起來,再加上教育園區建設和縣同城化發展的思路,圍繞城市帶和產業帶建設,這里一定可以成為一個農業產業化的集聚區。希望各位老板放心投資,共同把園區建設成華北最大、全國一流,帶動縣的農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