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業經濟工作調度會發言范文

時間:2022-02-13 09:15:00

導語:農牧業經濟工作調度會發言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牧業經濟工作調度會發言范文

同志們:

年初,旗委政府召開了若干重要會議,今天我們就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旗委政府會議精神。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各項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各站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認真開展相關工作,各分管領導要認真督查指導,下面,我就2011年工作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做簡要通報,對2012年承擔的重點工作做進一步安排部署,主要是實施城鄉統籌,調整農牧業經濟結構,推進現代農牧業,實現生態文明。

一、2011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全旗牧業年度牲畜頭數達到179.48萬頭只;繁殖仔畜81.5萬頭只,成活仔畜77萬頭只,繁殖成活率達95%;完成草原生態建設249萬畝,其中人工種草14萬畝、飼用灌木種植20萬畝、草地補播改良60萬畝、圍欄草場140萬畝、飼料玉米種植15萬畝,分別完成計劃任務的100%;預防注射各種疫(菌)苗448.73萬頭只份,其中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應免率和免疫檔案發放率均達到了100%;普查鑒定各類牲畜23060頭只,淘汰各類種公畜890頭只;全旗種植各類農作物32.84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156噸;輸出農村牧區勞動力達2869人次;完成2008年天然草原退牧還草項目建設任務140萬畝,完成投資3400萬元,并通過自治區驗收;對2002年天然草原退牧還草項目110萬畝的禁牧補貼項目延長補貼期5年,每畝補貼4.95元,每年地方財政投資544.5萬元;完成2008年新增農村牧區沼氣項目總投資925萬元,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動物防疫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25萬元,項目已竣工。同時,爭取到了鄂托克旗疫控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續建項目,項目總投資42萬元;測土配方施肥項目,2011、2012兩年總投資為115萬元;能繁母豬補貼共計到位補貼資金11.3萬元,以每口100元的補貼標準全部發放到戶;肉羊收購補貼工作,到2011年底,定點企業在全旗范圍內共收購肉羊13837只,其中優質肉羊52只、普通肉羊13785只,補貼金額達13.889萬元,將以“一卡通”形式全部發放到戶;認真落實國家良種補貼政策,全旗各蘇木鎮核實玉米及小麥補貼面積達15.5萬畝,旗財政局以每畝補貼10元的標準,以“一卡通”的形式將155萬元的補貼資金已兌現給應補貼的農牧民手中;征占用草原補償費,2011年已兌現農牧民征占用草原補償費總額為4842.6萬元,其中,賽烏素集約化養殖園區等六區建設、阿爾寨旅游區建設用地補償費為945.9萬元,高速公路、鐵路、高壓線,地質勘探等其他補償費為3896.7萬元。

二、2012年農牧業工作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及重點工作

2012年我旗農牧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二屆九次全委會議、旗委十三屆十一次全委會議精神,按照“城鄉統籌,集約發展”戰略思想,把建設現代農牧業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集約農牧業,加快農牧業增長方式轉變,推進農牧業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牧民不斷增收。全面完成市旗兩級既定目標,確保不發生區域性動物疫情,確保不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開創全旗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新局面,為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快現代農牧業生產進程,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現代農牧業建設,主要有三項任務。第一項是以土地整理整合、高標準節水灌溉、全程機械化作業、配套綜合性農業措施,轉變經營體制以及配套養殖園區建設等六大內容的現代農業基地建設。今年,要進一步完善已建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繼續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立草為業,堅持為養而種,以種促養。針對鄂托克旗畜牧業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即飼草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尤其是在冬春季,家畜采食青干飼料,營養尤為不足的問題,我們與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合作,在賽烏素建了2座大棚進行苜蓿栽培示范。在溫室大棚內對多個苜蓿品種進行品比試驗,從而選擇適合當地棚栽的苜蓿品種;選擇當地人工栽培成功的優良苜蓿品種,最終集成苜蓿棚栽生產管理技術,依托賽烏素地區優越的水、電、林、路、噴灌等設施條件,力爭短期內實現6萬畝的種植規模。最終使我旗苜蓿草產業形成種植—加工—銷售—養殖—生態的產業鏈,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年,引進鄂爾多斯市盛世金農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鄂爾多斯市錦道集團賽烏素綠洲草業有限責任公司兩家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整合賽烏素地區6萬畝現代農業基地進行紫花苜蓿規模化經營。鄂爾多斯市盛世金農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5929萬元,以200元/畝.年的流轉費在草籽場灌區整合1萬畝耕地,承包期限為17年即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為止。從簽訂合同起付清10年的流轉費,剩余部分流轉款在2014年全部付清。另將對原草籽場職工每人每年補貼養老保險費2500元,17年共補貼1168.8萬元,現草籽場灌區整合1萬畝耕地全部簽訂了合同。鄂爾多斯市錦道集團賽烏素綠洲草業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2.3億元,計劃在賽烏素嘎查噴灌區和三北羊場灌區實施5萬畝土地整合項目,流轉期限為17年。其中,賽烏素嘎查灌區費用為230元/畝.年,三北羊場噴灌區流轉費用為250元/畝.年。流轉費采取分批分期的付款方式(賽烏素嘎查噴灌區付款方式為5年、5年、7年,三北羊場噴灌區付款方式為7年、5年、5年),現賽烏素嘎查和三北羊場噴灌區土地整合已簽訂了4萬畝的合同。大力推廣紫花苜蓿種植,使紫花苜蓿種植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我旗的經濟增長點,進而促進我旗種植業結構調整,推動苜蓿種植產業向我旗支柱產業方向發展,2012年新增種植苜蓿草2萬畝以上,全面完成現代農業示范基地2萬畝建設任務。另外要繼續抓好配套養殖園區建設,打造以養殖肉羊、肉牛、奶牛、絨山羊為主的養殖園區。第二項任務是現代草原畜牧業示范戶建設。市農牧業局批復下達我旗的400戶建設任務,目前已經啟動。此項工作分三個類型建設。一是硬梁地草原,每畝通過草牧場流轉,草場達到10000畝以上,并具備100畝水澆地,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實行季節性休牧和完全意義上的劃區輪牧,裝備以家庭為單位的全程種植業機械化及養殖業主要環節的機械化,通過三年的建設實現人均收入5萬元。二是水土資源相對較好的軟梁地區,通過草牧場流轉,使每戶草牧場達到7000畝以上,同時具備200畝水澆地,建設內容同上。三是沙區,通過草牧場流轉,使每戶草牧場達到5000畝以上,同時具備300畝水澆地,建設內容同上。當前亟待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完善土地草牧場流轉機制和流轉服務體系,為示范戶建設創造條件,逐步提升農牧業集約化經營水平。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為抓手,按照“全面規劃、規模經營、合理利用、加強建設、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加快草原規模經營示范戶的建設。同時要對400戶示范戶實行信息化管理。為發展現代農牧業打好信息基礎,確保草牧場合理利用,加快草原生態建設,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決策水平,以信息化帶動農牧業現代化,促進農牧業持續、穩定和高速發展,通過示范戶信息采集,建立農牧民檔案,以便實時了解農牧業生產動態,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積累經驗。第三項內容是設施農業。我旗2007年至2011年已建成具備生產能力的溫室大棚,大多數閑置,投入生產的很低,即使投入生產的大棚效益不盡理想。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大棚建設不科學、不合理、過冬難。第二個原因是經營方式存在盲目性,或者說是不會種,茬口安排不當,大部分農戶在安排種植計劃時,通常根據上年銷售的情況來安排生產,導致其產量、商品性差,效益不好。第三個原因是勞動力成本高。今年,在2011年實施項目的基礎上,要加大對設施農業的技術服務力度,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聘請專家現場全面“會診”,對設施農業進行全面的改建和提升,使設施農業能夠全面健康發展。另外,也要派技術員到外地學習取經。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扶持,多元投入”的原則,大力支持森和、海龍等現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構建優勢特色農牧業產業體系,發展以日光節能溫室為主、以大棚和中小拱棚為補充的反季節蔬菜、花卉種植、溫泉熱帶魚養殖和螺旋藻大棚建設。全面完成市內下達的設施農業建設任務。

(二)農牧業重點項目建設

1、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項目。我旗2011年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建設任務和規模是:禁牧70萬畝,休牧50萬畝,補播草地13萬畝,人工草地建設4500畝,項目總投資27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980萬元,地方配套720萬元;現國家資金1980萬元已全部到位,建設單位到位資金200萬元。支出項目資金29.9494萬元,其中勘測設計費10.4494萬元,補播作業費19.5萬元;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計劃8月20日前全面完工。

2、農村牧區戶用沼氣項目。今年要全面完成2011年新增農村牧區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戶用沼氣3000戶,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6個。總投資為1740萬元,中央投資495萬元;2011年第二批新增農村牧區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是建設鄉村服務網點5個,總投資35.5萬元,中央投資25.5萬元;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1個。戶用沼氣要在“一池三改”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建后服務體系建設,力爭推廣“沼氣協會+服務網點”模式,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服務”,全面建立沼氣建后服務機制,確保建池農戶得到建后服務滿意,促進全旗農村牧區沼氣建設有序發展。這項工作還需要蘇木鎮,特別是嘎查村多做工作。

3、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今年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任務,2012年完成2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完成500個土壤樣品的采集和分析化驗,安排布置好15個玉米田間肥效小區試驗和校正試驗,做好田間記載和收獲測產取樣分析。

4、實施“無鼠害示范縣”建設項目,完成鼠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抓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一是抓好草原鼠害預測預報工作,完成鼠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目前全旗共建了14個監測站,監控面積達170萬多畝,在此基礎上2012年計劃再建設10個監測站,使監測范圍涵蓋全旗鼠害所有常發區和重災區,力爭將鼠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做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2012年我旗鼠害發生面積預計達160萬畝,嚴重發生面積達85萬畝,通過采取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的措施完成鼠害防治面積50萬畝(包括長爪沙鼠不育劑試驗2萬畝),“不育劑(EP-1)對長爪沙鼠種群生殖調控與不育控制機理”是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施大釗教授主持的國家973項目研究課題。該課題主要是針對內蒙古荒漠草原主要害鼠(長爪沙鼠)開展不育控制試驗,試驗目的在于通過不育劑與常規滅鼠藥物的對比試驗,為實現草原鼠害的無污染控制和可持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5、積極做好新項目的爭取工作。一是2012年退牧還草項目,項目庫入庫控制規模是290萬畝,其中禁牧190萬畝,休牧100萬畝,補播60萬畝。在組織完成項目前期工作上由于涉及的嘎查村較多,項目分布面積比較廣,開展前期工作所需時間較長,為改變以往工作滯后,項目不能及時上報、開工等問題,請各蘇木鎮及早配合做好選點定戶工作,以便及時編報實施方案;二是農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建立健全旗、蘇木(鎮)、嘎查村三級農技服務體系,使其成為連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廣大農牧民的紐帶,成為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展示示范和推廣基地,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和農民培訓基地,農情信息采集基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黨在農村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點,農業生產信息服務點,為廣大農牧民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服務;三是農村清潔工程項目。我們將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新農村,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我旗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農村社會服務方式的轉變,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是動物防疫基礎設施項目。2012年要繼續爭取動物防疫體系續建項目,續建完善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

(三)全面推進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

2012年繼續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年內計劃種植紫花苜蓿4萬畝,種植飼料玉米15萬畝、其中包括青貯玉米種植8萬畝,計劃完成青貯制作4億公斤,計劃完成草地補播改良13萬畝,計劃完成草地圍欄120萬畝,為禁休牧提供保障。

1、進一步加強草畜平衡與草地生產力動態監測工作。嚴格執行禁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確保3個月的季節性休牧時間不變、力度不減;做好各類型天然草地植被覆蓋度、高度和產草量的測定工作。

2、嚴禁開墾草牧場,進一步加強對生態建設區、飛播區、農牧業重點項目區、城鎮規劃區、草場沙化嚴重地區的禁牧管理和休牧期間的監控工作。

3、按照“三區”規劃,推進規模經營、集約發展,加快草原生態建設。在禁止發展區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轉移農牧區人口,最終實現禁止開發區的基本無人化,消除農牧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建成草原生態綠色屏障。在優化和限制發展區內,本著“全面規劃、規模經營、合理利用、加強建設、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現代草原示范戶建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劃區輪牧,并結合農牧業產業化基地的建設,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支持草牧場等基本生產資料以入股、聯合經營、經營權有效轉讓等形式向專業化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集中,促進草牧場資源的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

4、認真做好草牧場信息化管理工作。我們計劃從今年開始利用三年的時間,在全旗范圍內開通草牧場信息化管理系統。草牧場信息化管理系統由牧戶管理、牧區應急管理、農牧業業務管理等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牧戶管理系統主要體現全旗草牧場GPS地圖、牧戶檔案,牧區應急管理系統主要體現全旗鄉村道GPS層,并為110、120、119等急救中心提供全旗鄉村道GPS圖,應用導航等高科技,為全旗農牧民報警、緊急呼救時提供便捷的服務,農牧業業務管理系開通以后我們所有業務工作均在該系統內操作完成,通過信息化,實現工作的科學化。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需要蘇木鎮、嘎查村給予大力配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實事求是,真實可靠,全面細致。二是不影響農牧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三是以草牧場圍封現狀為主,不作調整,草場面積以此次測量為準。四是各部門、各蘇木鎮、嘎查村要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現我們正在上報旗人民政府積極爭取相關費用,以此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5、規范草牧場流轉行為,加大草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加強征用和臨時占用草牧場的管理工作,切實維護農牧民合法權益。一是強化法制宣傳,提高牧民的法律認識。二是認真組織好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保持無發生或少發生草場矛盾糾紛事件,發生而化解于萌芽狀態。

6、完成全旗草地資源普查工作。根據自治區農牧業廳要求,為全面掌握我旗的草地資源情況,獲取草地資源實際生產能力等基礎數據,也為減輕天然草地放牧壓力、科學合理核定載畜量、推動人工草地區域性發展、指導草原管理與保護建設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對全旗的草地資源進行了詳細調查。2012年完成內業匯總工作。

(四)做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1、要繼續建立健全行政技術承包責任制與追究制。在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工作中,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制,實行行政責任與技術責任雙重責任制,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到位;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充分發揮旗、蘇木(鎮)、嘎查(村)三級動物防疫體系作用,構筑強大的疫病防控堡壘;繼續抓好以五號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為重點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大疫;加大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及免疫效價監測和奶牛“兩病”監測凈化工作。在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檢測任務的同時,力爭提高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效價抽檢率和覆蓋面;年內力爭新建基礎分站2個。改善全旗動物防疫體系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各蘇木鎮動物防疫監督站的配套設施。

2、推進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努力爭取鄂托克旗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農畜產品安全體系建設,對高毒農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及獸藥殘留等從生產、加工、流通、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嚴格管理。圍繞畜禽、植保植檢、動物防疫、種子、肥料、飼料、獸藥、漁業等方面,深化農牧業執法工作,有效開展農資打假護農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非法征占用草原等違法行為。申請種子檢驗機構資執認定,培訓專職檢驗員,配備種子檢驗設備。強化漁政監督管理工作,開展水產科技推廣培訓,配備水產品檢驗、化驗設備。

(五)全力開展家畜改良及品種資源保護工作。

完成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鄂爾多斯市細毛羊及肉羊三大育種項目鑒定驗收工作;完成在全旗范圍內更新鞏固新建配種站50個,同時更新配套配種儀器設備;繼續做好絨山羊、細毛羊、肉牛良種工程,完成250只優質絨山羊種公羊選調、補貼工作。50只超細型細毛羊選調、補貼工作;適時完成1200頭西門塔爾牛的選調補貼工作;多方籌集資金全面推進阿爾巴斯白絨山羊保護區建設,選育保種核心群200群;加強種畜禽動態監測體系,加強種畜禽輸入輸出的監管。進一步完成劣質種畜的淘汰工作。加大良種補貼投入,進一步擴大人工授精家畜數量和覆蓋面;在提高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同時,加大畜牧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培訓及服務力度,繼續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具體在賽烏素集約化養殖區高科技畜牧業試驗示范園開展絨山羊增絨、肉羊快速育肥、絨山羊種羊培育試驗等工作;完成5000份羊絨細度測定工作,結合體型、外貌測定結果,淘汰劣質種羊、選育優質種羊;完成全年生產絨山羊凍精、細毛羊凍精各5000份;2012年,在蘇米圖蘇木計劃集中500—800只繁殖母牛進行胚胎移植,加快肉牛改良步伐。

(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惠牧政策性補貼。

2012年開始全旗范圍內啟動實施休牧補貼政策,減輕農牧民負擔,實現生態恢復、農牧民增收的雙贏目標,這項工作需要蘇木鎮以及嘎查村盡快按照草原證面積進行數據核實,經過農牧業局復合后財政部門以“一卡通”的形式發放到農牧戶。繼續實施農作物種植良種推廣補貼、能繁母豬補貼、奶牛良種補貼等惠農惠民工程;今年國家、自治區、對農牧業政策性保險做了一些調整,包括保額、保費的收繳比例,還增加了一些險種,希望各蘇木鎮要配合我們組織廣大農牧戶,對玉米、油料種植全部參保農業保險,對全旗奶牛及能繁母豬保險進行全覆蓋,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提高農牧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七)常規工作

1、經營管理工作。以轉移支付監審為主,對嘎查進行跟蹤審計,及時了解稅費改革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深入開展農牧區中小學收費、水電費及其他費用的專項治理,加大對農牧民來信來訪的核實處理工作,積極完成農業部農牧民負擔監測點的動態監查和數據報送工作,完成對嘎查村的債權、債務的監控及財務審計工作,防止新的債務產生。

2、飼料監管工作。飼料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全旗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保證飼料質量安全就要從飼料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檢查。通過采取加強檢查力度、與有關部門的協調合作與加強宣傳力度、做好飼料生產企業年度備案工作、提高執法人員業務素質等措施不斷增強全旗飼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守法意識,達到行為合法化、記錄規范化,執法人員監管到位,執法有力,監管程序化、管理檔案化的目標。2012年,要力爭全旗飼料生產、經營、使用企業合法、規范生產達到80%,執法人員監管到位和建檔率達到100%。

3、水產漁業工作。2012年水產養殖業發展將突出以下三大產業;一是以螺旋藻養殖加工為重點,大力發展規模化現代養殖,提高綜合生產加工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二是以溫泉特色養殖為突破口,大力提高優質水產品在養殖業中的比重。三是以水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探索和完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漁業總產量預計達到2400噸,其中螺旋藻產量預計達到2000噸。漁業總產值預計達到1.1億元。

(八)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科技服務。

一是農牧民科技培訓。重點在加快發展農村牧區科技教育,致富技能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政策、能經營、會管理、掌握新技術的新型農牧民上下功夫,以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為主線,開展新型農牧民培訓;二是扶貧工作。按照旗委政府對扶貧包扶工作的要求,突出踐行科學發展觀,在扶貧項目制定上,采取“三結合”的原則,即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與當地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相結合,與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認真做好扶貧包扶各項工作;三是加強機關自身建設。嚴格執行考勤及請銷假制度。全體工作人員都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政策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要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推行政務公開,確保責任目標落實到位,加強作風建設,確保勤政為民機制到位,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確保廉潔從政監督到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創建區級文明單位,加強綜治穩定、安全生產、信訪接待和普法工作,確保社會平安穩定。

同志們,全面完成今年農牧業工作目標任務繁重而艱巨,讓我們緊緊圍繞旗委、政府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盡快投入緊張的工作狀態,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搞好今年農牧業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