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生態養殖現場會發言

時間:2022-03-15 09:24:00

導語:領導在生態養殖現場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生態養殖現場會發言

同志們:

一、五年來全市生態環保養殖推廣工作成效顯著

自2006年我市引進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以來,各級各有關部門立足各自職責,真抓實干,共同努力,大力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新技術,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市生態環保養殖場戶已發展到3562個,發酵床面積319.67萬平方米,存欄畜禽1144.5萬頭只,年出欄畜禽6785.6萬頭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推廣量大。按照“試點示范、全面推開”的原則,首先在、、、、、等養豬比較集中的縣區,選擇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8個養豬場戶,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反復多項試驗示范。獲得成功之后,市委、市政府把這一新技術的推廣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亮點工程,通過召開現場會、算賬對比、宣傳引導等措施,贏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認可,在全市面上迅速推廣。目前,全市生態養殖覆蓋面達到60%以上,占全省總量的40%左右,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覆蓋面廣。在普及推廣上,全市生物環保養殖已在12個縣區和三個開發區全面普及。在應用范圍上,從2012年上半年開始成功地將這一新技術推廣到了肉鴨和肉雞養殖中。自2012年到現在,全市新建生物環保豬場戶1830處,發酵床面積139.48萬平方米,存欄生豬88.7萬頭;環保養禽場1665處,發酵床面積180.78萬平方米,存欄家禽1090.13萬只。

3、研發度深。在學習借鑒日本、韓國等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傳統養殖習慣,對生物環保養豬的關鍵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科技攻關,特別是對豬舍建設、發酵床建設和養殖流程等三項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顯著提高了生態環保養殖成效。在豬舍設計建設上,本著有利于冬季保暖、夏季避暑的原則,根據太陽光照變化規律和采光需要,對豬舍棚頂采用單坡式、雙坡式、雙坡樓式等多種形式進行設計建設,使發酵床冬季采光面積最大、時間最長,夏季炎熱季節陽光射入相對較少,從根本上解決了冬季潮濕和夏季通風降溫難題。在發酵床建設上,根據地下水位高低,選擇建設地上、半地上和地下三種類型發酵床,并采取在發酵床底層鋪設土面或沙土面,四周用水泥砌平的方式,有效解決了發酵床濕度過大、易于腐爛的問題。在養殖流程上,成功探索出了種公豬、妊娠母豬、產仔、保育等全程生態環保養豬工藝技術,豐富了生態環保養殖模式,拓展了養殖空間。目前,在生態環保養殖領域,全市先后獲得11項國家專利,市畜牧局制定的《生物環保養鴨場建設及生產技術規范》和《生物環保養豬場(小區)建設及生產技術規范》被列為省地方標準。

4、產品競爭力強。通過推廣生態環保養殖,大幅度提高了畜產品品質,提升了市場競爭能力。近幾年,我市用生物環保模式飼養的生豬和肉鴨已成為江南市場一大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2012年6月份,我市被列為世博會生豬肉品專供基地;去年,我市金鑼生豬產品被廣州亞運會指定為亞運會專供產品;昱興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產的生態環保豬肉已成功打入北京、濟南等大型超市,售價高達每公斤80多元;縣的生態環保鴨產品目前已占長三角地區市場份額的70%以上。

5、社會知名度高。我市作為全國較早實施“生態養豬技術實驗推廣”項目的市,無論是在技術創新程度、普及推廣數量,還是取得的綜合效益,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在全國已引起“轟動效應”。回良玉副總理對我市生物環保養豬工作曾作出重要批示:“要認真總結和推廣省縣環保型養豬的新模式。以此積極穩妥地推進生豬規模養殖的發展和科學養殖的水平。首先應在全國選擇若干地方進行試驗示范,并強化技術指導和支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肯定性批示,要求在召開全省的現場會予以推廣,并安排在省新聞媒體上宣傳。全國首屆豬業發展高層論壇暨生物環保養豬研討會議、全國畜牧站長研討會議、全省畜禽發酵床養殖技術推廣現場觀摩交流會議先后在我市召開,總結推廣我市經驗。應該說,我市生態環保養殖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社會知名度越來越高,經濟社會效益越來越好,已經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贏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充分認可,加快推廣,勢如破竹。

二、準確把握形勢,客觀分析問題,切實增強加快推廣的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

近年來的實踐證明,推廣生態環保養殖工作是發展現代畜牧業、實現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畜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

一是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節水方面,傳統養豬定期沖洗豬舍浪費水資源,生物環保養豬無需沖洗豬舍,比傳統養豬節水90%以上。節料方面,通過配置獨特的菌體飼料,改善生豬胃腸消化環境,促進吸收,節約飼料15%左右,提前出欄15天左右。節省人力方面,實施新技術后不需要對豬舍進行每天清理,一個人可飼養800—1000頭豬,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勞動產出率。

二是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飼養環境,徹底破解傳統養殖發展的瓶頸制約。近年來,隨著畜牧業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量的畜禽糞便不僅污染環境,也直接影響著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采用生物環保養殖技術后,畜禽產生的排泄物通過發酵床迅速有效降解、消融,不需要進行清掃排放,也不會產生廢棄物,畜禽舍周圍無臭味,實現了養殖業對環境的零排放、零污染。同時,由各種農業原料制作的生物環保養殖墊料,經一個周期的發酵后,成為天然的農業有機肥料,實現了農業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

三是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可以促進農民增收,帶動產業發展。經測算,在品種、飼料、管理和防疫同等條件下,采用生物環保養豬技術,每出欄一頭商品豬,比工廠化普通養豬增值90元以上;每只用生物環保養殖法飼養的肉鴨羽毛價格要比傳統飼養的多賣1元多。同時,生態環保養殖拉動了農業原料價格增長,現在發酵床所需農業原料每噸560多元,間接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是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可以提高肉品品質,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生物環保養殖,能夠讓生畜禽在生態、環保、舒適的環境中自然生長,保護其自然特性,降低疾病的發生機率,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解決了豬肉藥物殘留問題,使豬肉品質得到保證。經檢測,在發酵床環境中生長的畜禽肉不僅肉質香嫩可口,而且較常規畜禽肉氨基酸總量高8%,理化指標達到了國家級無公害或綠色檢驗標準。

當前,畜牧業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從全國情況看,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農業部將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列為“十二五”推進現代畜牧業生產的重要抓手。這給我市生態環保養殖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全省情況看,省委、省政府將我市列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試點市,并在蒙陰縣召開了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現場會議。最近省委姜異康書記對《市發展生態環保養殖建設現代畜牧業調查》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繼續推廣。這給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動力。從我市情況看,一方面,國務院批準我市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有關政策,國家對我市出臺的扶持政策將更多更廣、幅度更大;另一方面,我市在生態環保養殖推廣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說,找準了法子、闖出了路子、夯實了底子。這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先發優勢。

但是,我市生態環保養殖推廣工作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關鍵技術有待提升。豬舍設計、豬場排水、墊料配比與維護、炎熱季節管理等技術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發酵床所用鋸末、稻殼等替代原料篩選的技術研發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投資成本相對較高。環保養豬建舍投資大,每出欄一頭生豬僅建設折舊和墊料就比傳統養豬多投入60-80元,特別是在養豬價格效益滑坡的情況下,環保養豬因投入成本高受到制約。三是價格優勢沒有完全體現。目前,采用環保養殖法飼養的生豬僅比傳統養豬每公斤高出0.4元,價格優勢不大;環保養殖的肉鴨仍與傳統養殖的肉鴨價格基本相同。四是養殖場地建設受到制約。農村養殖業建設用地相關政策及服務,有待于進一步落實和提高。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站在加快發展惠民生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推廣生態環保養殖的重要性,將其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用新的目光、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來謀劃,切實做到借機發展,乘勢而上,加快推進,確保全市生態環保養殖工作實現新跨越。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努力開創生態環保推廣工作新局面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生態環保養殖推廣要以建設優質畜產品基地大市為目標,理思路,抓關鍵,強措施,努力推動生物環保養殖工作再上新臺階。力爭到2015年全市建設生態環保養豬發酵床面積達到240萬平方米以上,年出欄生態環保養殖生豬300萬頭以上;建設環保養禽發酵床面積600萬平方米以上,年出欄肉禽1.8億只以上。全市每個縣區建設50個以上標準化生態環保養殖示范點,重點縣區建設標準化生態環保養殖示范場區達到200個。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究提升力度,基本確立發酵床廢料處理利用模式,生態環保養殖技術更加完善配套,技術推廣達到規范化、標準化水平;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建立與生態環保養殖相適應的技術隊伍;發酵菌生產供應、發酵床制作取材、圈舍建筑材料供應更加規范使用,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具體工作中,要做到“四抓四新”。

(一)抓宣傳,營造加快發展的新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各種媒體,采取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生態環保養殖在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和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與好處,讓廣大農民群眾更加了解和認可這一新的飼養模式,調動他們參與推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廣泛宣傳回良玉副總理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對我市生態環保養殖的肯定,進一步堅定廣大干部群眾發展生態環保養殖的信心。要認真總結我市生態環保養殖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加快推廣生態環保養殖的良好氛圍,迅速在全市掀起新一輪的推廣熱潮。

(二)抓服務,打造加快發展的新支撐。一是加強技術集成。要在前期試驗推廣的基礎上,進一步配套集成生態環保養殖實用技術,制定更加規范的操作技術,做到簡便實用。二是加強技術培訓。要加強對技術骨干的培訓,每個縣區和每個重點鄉鎮都要確定一名技術負責人,進行重點培養和培訓,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從業者的培訓。三是加強技術指導。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層,對圈舍建設改造、發酵床制作、菌種使用、墊料利用、日常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現場咨詢指導,讓農民學會、弄懂、能操作。四是加強技術創新。要針對生態環保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積極組織有關人員開展探索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推動生態環保養殖健康持續發展。

(三)抓品牌,創造加快發展的新優勢。要盡快建立市級生態環保養殖產銷協會,統籌全市生態環保養殖工作,全面推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分戶飼養的“五統一分”服務方式。要加快建設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影響面廣的生態環保養殖畜禽專門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對全市生態環保養殖畜禽實行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要大力開展生態環保養殖畜禽產品的宣傳推介活動,為全市生態環保養殖畜禽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牽線搭橋。要加強對畜禽產品質量的監督和檢測,積極幫助重點龍頭企業、種畜禽良種企業建立質量控制系統,加快畜禽標識溯源系統建設,全程保證畜產品質量。要積極開展生態環保養殖畜禽及其產品認證,讓全市生態環保養殖的畜禽產品得到國內外消費者認可,著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沂蒙生態環保養殖畜產品品牌,使其盡快形成名牌效應,提升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添生態環保養殖的活力與后勁。

(四)抓扶持,實現加快發展的新跨越。要按照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要求,全面落實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保養殖的資金投入,市級以上相關扶持資金優先用于生態環保技術推廣應用。要把生態環保養殖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作為環保產業來支持,鼓勵多元投入生態環保養殖產業。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拿出專項資金和貼息貸款扶持環保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要把生態環保養殖推廣與畜牧業標準化養殖場區建設、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緊密結合,整合資金力量,加大推進力度,不斷擴大生態環保養殖覆蓋面,確保圓滿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四、加強領導,提供保障,推動生態環保養殖順利開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生態環保養殖推廣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靠上抓,固定專人具體抓。要進一步細化、實化工作目標任務,將責任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真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要繼續實行季報告制度,對各縣區每季度工作情況進行調度匯總,實行一季一通報。要及時報告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總結報告推廣實施的獨特經驗,推動生態環保養殖推廣工作順利實施。

(二)強化協作配合。各有關部門在推廣生態環保養殖上,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堅決杜絕推諉扯皮、敷衍了事現象的發生。畜牧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技術服務和日常督導等工作,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發改部門要搞好規劃和立項;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要積極落實好資金扶持政策;水利、供電、國土部門要幫助解決生態環保養殖用水用電用地問題;農業、扶貧開發、科技等部門要統籌安排項目,優先扶持畜牧業的發展;環保部門要對推廣生態環保養殖的場戶給予大力支持;交通運輸、流通部門要按照政策建立畜禽產品“綠色通道”,保障畜禽及其產品暢通無阻;其他有關部門也要立足實際,認真履責,群策群力地搞好生態環保養殖推廣工作,形成強大的整體合力。

(三)加大獎懲考核。要結合國家、省、市有關扶持生豬項目的實施,建立績效考評和獎優罰劣制度。根據檢查驗收和考核的情況,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予以表彰獎勵,并加大支持力度;對推廣工作不積極的地方,減少后續相關項目的投入。對生態環保養殖推廣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表彰獎勵。

(四)加強隊伍建設。要培育一支懂經營、善管理、能創業、有責任的企業家隊伍,并建立健全畜牧科技推廣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努力形成畜牧科技推廣隊伍多元化、技術服務社會化、推廣形式多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良好格局,推動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