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重建與發展項目研究成果會發言范文

時間:2022-05-30 10:44:00

導語:低碳重建與發展項目研究成果會發言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重建與發展項目研究成果會發言范文

尊敬的參事,尊敬的參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在這里隆重舉行低碳重建發展項目研究成果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蒞臨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關心、支持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地處北部,毗鄰兩省,轄四縣三區,幅員面積1.63萬平方公里,人口312萬。是先秦古棧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和中國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的核心走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是紅四方面軍長征的出發地和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創建成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低碳中國貢獻城市稱號。

“5·12”特大地震后,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災后重建機遇,率先提出并推動低碳重建,以實施資源轉化戰略為突破口,以能源結構低碳化、產業發展低碳化和生態建設為主線,著力推動低碳重建、科學發展,努力探索后發地區低碳發展道路。

——搶抓發展機遇,強力推進災后低碳重建。始終把低碳理念貫穿于恢復重建全過程,努力走低碳重建、科學重建道路。嚴格執行重建項目環評制度,對環評不達標企業一律不予審批,震后新引進海螺水泥等50個投資過億元的資源轉化項目,全部符合低碳發展要求,并淘汰“五小”企業36家。突出川北村落風貌和民居特色,在龍門山地震斷裂帶大力推廣建設抗震強、周期快、成本低的輕鋼結構、木結構和穿斗結構住房6萬余戶,戶均節約資金3萬多元,戶均節約用磚2.5萬匹,全市共節省原煤折合標煤約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7萬噸。嚴格執行新建住宅和所有重建的公共建筑項目節能50%的設計標準,在新建城區、集鎮、新村推廣太陽能路燈、節能技術,建成了翡翠城、涼華村等一批節能減排示范小區(村)。大力推進非節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黨政機關辦公樓節能改造。

——著力優化升級,加快產業發展低碳化。堅持將三次產業恢復重建和優化升級有機結合,優先重建清潔能源、電子機械、生態農業、旅游等低碳產業,規劃并啟動了國家先進電子產品及配套材料產業化基地、四川省重點支持和發展的能源基地、國家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強化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和農副產品加工為重點的招商引資。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1%。廣旺集團等多家企業采用了余熱回收技術。目前,有10多家企業正在申報CDM項目。今年4月29日,投資5.5億元的全省最大旅游景區重建項目劍門關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發展清潔能源,努力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水電能源,全市水電裝機容量達87.57萬千瓦,占水火電總裝機容量的92.4%。目前裝機容量110萬千瓦的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啟動了“氣化”清潔能源行動,加快年產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開發。完成市內246家小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煤改氣”,正在對3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改氣”,屆時年用氣量3.6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萬噸。全市城鎮氣化率達65%,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5萬噸。建成農村沼氣26.4萬口,入戶率40.78%,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68萬噸。樹立綠色交通理念,大力推廣CNG汽車,目前全市100%的出租車、96%的公交車已完成油改氣,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噸、二氧化硫105噸、一氧化碳906噸。加快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綜合開發利用,制定實施了山桐子、葛根等生物質能源林規模種植規劃。今年4月12日與大唐集團四川分公司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水電開發公司簽訂了《風能資源普查規劃與開發協議》,風電項目將正式開工建設。

——著眼持續發展,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圍繞建設生態的戰略目標,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和重建,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控制“奢侈性排放”,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09年,全市森林覆蓋率52.6%,道路、水系綠化率90%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8.5%,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兩年達364天。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同比下降2.09%、0.64%、0.89%,實現同時“三下降”目標;城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市申報和已被受理的碳交易項目總額達1.75億元人民幣。今年4月與上海世博會合作售出3.6萬噸碳指標,用于“世博綠色出行”公交卡。

低碳發展之所以快速推進,成績顯著,關鍵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和支持,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給予了極大的人才智力支持。2009年8月,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舉辦了西部地區首次“低碳重建與企業發展(中國·)國際論壇”,形成了《低碳重建與企業發展國際論壇共識》,簽訂了總投資19.9億元的天然氣終端市場發展等低碳項目9個、市校和校企合作協議25項。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引進國際機構支持地震重災區恢復重建,承擔了由英國國際發展部全額資助的市低碳重建規劃項目,對低碳發展路徑科學規劃。

本次低碳重建與發展項目研究成果會,不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相關部門合作成果的展示會,更是共謀低碳發展的交流會。我們期待,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一如既往地為我們提出飽含智慧的發展對策;我們歡迎,各界朋友到我市投資發展,共享“雙贏”盛宴。下一步,我們將充分開發運用這些成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規劃思路和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堅持以低碳發展為方向,以節能減排、增加碳匯為路徑,以理念創新為先導,以能源、產業和消費結構調整為支撐,以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和生態建設為保障,加快重點行業、領域和地區示范突破,全力打造低碳項目投資“洼地”,努力走出一條后發地區低碳發展、科學發展新路子,努力將建設成全國低碳發展示范城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