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政協洽談會發言
時間:2022-02-08 02:43:00
導語:副市長在政協洽談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幾天,市政協康主席率領主席會成員、專委會主任及部分市政協委員,冒著酷暑,先后對通川、宣漢、達縣、大竹等區縣的產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提出了一些很有針對性、很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次視察調研,不僅是對我市產業園區建設的一次檢閱,也是對我市產業園區建設的一次會診,更是市政協迅速貫徹全市“三會”精神、積極參與全市經濟建設的具體體現。在這里,我首先代表市政府對康主席及各位領導、各位委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通過這幾天的視察,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在這里與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我市產業園區建設總體成績喜人,主要體現為“四個加快”。一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全市“1+7”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到3.7億元,同比增長16.6%,凈增了5239萬元,其中達縣楊柳工業配套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就突破了1億元。二是入園企業投資速度加快。整個“1+7”園區入園企業累計投資46.4億元,同比增長194.1%,凈增了30.6億元。其中工業投資額為42.2億元,同比增長187.4%。園區資產總額達到528.2億元,同比增長14.5%,凈增額達66.9億元。三是入園企業規模擴大加快。到六月末,全市“1+7”園區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3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8.9%,凈增了37家。園區從業人員達到41155人,比去年同期增長60.1%,凈增了15295人。四是入園企業效益增長明顯加快。園區已投產的8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值260.9億元,同比增長68.8%,凈增了106.4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8.4億元,同比增長7907%,凈增了119億元。實現利潤20.6億元,同比增長201.7%,凈增13.8億元。
這“四個加快”,確實讓人高興,充分說明省委、省政府“全民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的決策是十分正確的,充分說明市委、市政府強力推動“工業強市”核心戰略的舉措是十分正確的,充分說明各縣市區堅持“打造園區平臺、推進工業發展”的思路是十分正確的。
第二,對比發達地區和先進地區我們的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在“三個不夠”。一是園區發展速度不夠快。入園企業的數量還不夠多,個別園區還存在“白天裝太陽、晚上裝月亮”的現象,入園企業的規模不夠大,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還為數不多。企業對資金的吸引力、對勞動力的吸引力還相對較弱。二是產業聚集水平不夠強。入園企業產業鏈條不長、關聯度不大、帶動力不強,有企業的聚集而沒有產業的聚集。尤其是引進的龍頭企業少,更沒有形成“成鏈引進”的格局,入園的龍頭企業配套還很難。三是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不夠高。相當一部分園區急于引企入園,降低了“準入的門檻”,對企業投資強度掌握的標準較低(低于全市150萬元/畝的投資強度要求)。部分入園企業“就勢一倒”,或者“踩著馬兒吃車”,用地面積不達到心愿就要“撤資走人”,一味要求增大面積。兩者結合起來,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比發達地區就“判若云泥”(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這“三個不夠”,是全市園區建設工作的主要問題,與省委、省政府對產業園區“五向發展”(成鏈、關聯、集聚、集約、合作)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從全省的發展來看,凡是經濟發展快的地方,工業經濟必定很發達,園區建設一定有特色。
第三,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我們要樹立“五抓五建成”的觀念。當前,全省正在推進“兩化”互動,全市正在按照“三化同步(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業并重(創業、產業、就業)”的基本思路,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事關全市發展大局,更是對全市上下戰略思維能力、執行落實能力的嚴峻考驗。第一,抓園區就是抓產業發展,把園區建設成為工業經濟的主載體。要用園區聚集企業、聚集產業、整合生產要素,從根本上改變地方工業經濟“小、散、亂”的狀況,力爭園區工業占全部工業的“半壁江山”。第二,抓園區就是抓結構調整,把園區建設成為發展方式的著力點。按照“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的要求,入園企業要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也要對特色產業進行優化重組,依托園區的建設發展,調整好產業的布局、調整好產業的結構。第三,抓園區就是抓開放合作,把園區建設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大平臺。要堅持實施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把園區作為招商引資、項目生成的重要載體,實現引資規模和項目質量的顯著提升。第四,抓園區就是抓“三化”聯動,把園區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組團。要堅持園區規劃與城市規劃相銜接,與土地利用規劃相統一,統籌推進園區和城市的發展,這是“兩化”互動的重要環節。第五,抓園區就是抓環境優化,把園區建設成為改進服務、提高效能的示范區。要按照效能建設的要求,把園區作為行政管理改革和創新的前沿陣地,從園區管理機構、投融資平臺、規范化服務入手,把“園區”建設成為本地的“經濟特區”。
第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必須結合實際,著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抓好園區的規劃布局。園區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一定要按照“兩化”互動的新要求,抓好園區的規劃和分步的實施計劃。對于園區的布局,省上有“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的要求,市上在實施“工業強市”核心戰略方面,也出臺了相關的配套文件,對全市“1+7”園區的主導產業做出了相關的規定。這個規定,是市委、市政府從全市的大局出發做出的規定,各地一定要遵照執行。焦書記、何市長反復強調,發展工業不僅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啥整啥,而且要善于無中生有,發展新興產業或創意產業,因此,各地在工業園區規劃布局的時候,一定要預留新興產業的發展空間。第二,要加快園區的建設步伐。工業的發展、項目的推進,必須要有土地做保障。因此,我們各地黨委、政府,尤其是國土資源部門要未雨綢繆,要用好用活用盡產業園區建設的土地政策,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工業園區建設用地,為園區的順利突進提供先決條件。同時,要加快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主干道、各種管網的鋪設、園林綠化等都要全速推進。第三,要強化園區的招商追資。有企業和項目的入住,園區建設才有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們一定要強化園區的招商追資工作。按照原有的規劃布局方案,一個產業盯準一個龍頭企業,建立專門班子抓,形成“領導重視、專家洽談、部門跟進、項目落地”的招商追資格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筑巢引鳳”。我們也要創新招商方式,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也要借鑒重慶引進MDI(巴斯夫化工)和DELL(戴爾筆記本電腦)項目的做法,大膽地“引鳳筑巢”。還要強化“配角”意識,主動吸引本地民營資本發展成渝兩地大型企業的配套產品,這也是園區招商的一個思路。
我就談這些不成熟的意見。這些意見,都是康主席帶隊視察工業園區建設的時候,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我也希望,市政協今后多組織一些專項視察活動,為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在市政協的帶動下,各縣的政協也開展一些視察活動,這是對政府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對全市發展最好的推動。在這里,我再次代表市政府向康主席一行表示感謝!
- 上一篇:有關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
- 下一篇:書記在兩項整治分析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