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級干部任職培訓發言稿范文

時間:2022-07-07 10:24:00

導語:科級干部任職培訓發言稿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級干部任職培訓發言稿范文

同志們:

今天非常高興地與大家見面。剛才副市長作了很好的動員講話,把這一次的辦學目的、意義都講清楚了。大家是科級干部,平常我們交流的機會比較少,那我就從這次辦學的目的,聯系到大同今天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干等幾個方面講一講,先把源頭講清楚。

大同現在干什么呢?就是一個目標,概括起來叫“三名一強”。“三名”是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態名邑,最終要實現經濟強市。

第一個是建設文化名城。為什么要建設文化名城?依據是什么?因為大同有豐厚的歷史遺存,上溯到歷史的根源,最早是許家窯文化遺址,屬于石器時代,那時就有人類在這里棲息。有文字記載以來,大同有三個高峰,叫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這三個部分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大家都知道,從公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到494年大同有近百年的都城歷史。北魏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北魏非常了不起,他們從大興安嶺的嘎仙洞呼嘯而來,由一個部落的游牧文化,到入主中原后很快地全面漢化,創造了那個時代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文化的頂峰時代。云岡石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最燦爛的文化,可望而不可即。遼金陪都近300年,創造了華嚴寺、善化寺那樣燦爛的文化,同樣這也是今天我們文明古國歷史文化遺存中絕無僅有的。明清時代是軍事重鎮,承擔著保衛神京、屏障京畿的作用,歷史上曾屯兵12萬,徐達造城,留下了現在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年首批公布的大同歷史文化名城指的就是明代的古城。這就是歷史文化名城三部曲。

第二個是建設旅游名都。旅游名都有“三張牌”,第一張是我剛才講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國家級的。第二張是世界遺產旅游城市,年云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寶貝中的寶貝,好得“蓋了帽的”,屬于頂級的,是現今僅存的、全世界公認的、世界文化遺產中最杰出、最優秀的,具有唯一性、不可逆性。第三張是國家風景名勝區恒山。我們的旅游名都是有基礎的,是以文化名城為龍頭,以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兩翼的統一整體,以及未開發的古長城、濕地文化、工業遺址等等,這些多元素可以集合成旅游名都。

第三個是建設生態名邑。大同這兒干旱少雨,怎么能做到生態名邑呢?正因為我們缺什么,才補什么,缺少的就是我們追求的。生態名邑叫“三種境界”,首先是宜居,其次是利居,第三是樂居。宜居是適宜生活,是基礎,也是最低要求;利居是方便創業;樂居是幸福的家園,是宜居、利居的基礎上再創造、再提升。生態城市著重體現在御東新區。御東新區是以什么為主呢?城市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以文瀛湖為中心的生態公園。從風水學上講,御東新區風水很好,背靠山,前有水,“山管人丁水管財”。風水學不是迷信,是一種民俗學,是多少年經驗的積累。所以御東新區就是以生態環境為主體的宜居、利居、樂居城市。

我們作為政治人物,要有擔當,擔當起歷史賦予的責任。歷史文化名城復興我想這是大同最后一次機遇,今天歷史的責任落在我們頭上,我們要擔當起來。年同濟大學曾經為我們做過一個古城保護規劃,里面的內容都是在城墻邊起五層、六層樓房,高20米。傳統建筑是靠什么來體現美呢?古城是一個水平城市,是靠四合院無限的連續空間作為母體,其間點綴著鐘樓、鼓樓、太平樓、魁星樓和城門樓,形成了一個以母體建筑為主體,以公共建筑為天際線,有韻律、音樂感的水平城市。這就是我們的神韻。如果建20米的建筑,遠遠超過城墻12米的高度。這怎么能保護好呢?真正意義上的古城保護就是復原、復興,按照整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母體建筑和歷史神韻的復原、復興。好多人又問,為什么好好的要拆呢?其實我是走遍了古城的每一個角落,3.28平方公里的每一個街巷我都走過,目睹了古城里的滿目瘡痍,可以說整個古城都是被垃圾包圍著,古城的小巷都是殘破不堪的。殘破跟殘缺是不一樣的,殘缺是一種美之所在,是有歷史價值的。今天的大同人是有歷史責任的,責任不是把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推倒再造,而是應該把它保護起來使它得到復興。那又有人問,大同有廣袤的土地,為什么非要跟自己過不去,跟歷史較勁呢?老祖宗創造那么燦爛的文化,為什么要在我們手里把它糟蹋掉呢?古城是大同的靈魂所在,50年代國家有許多專家非常關注大同,那時說古城第一位是大同,其次才是平遙。平遙是個縣城,而大同是府城,況且還有皇朝的背景。本來我們應該奉若神明,匍匐在地,小心翼翼地保護好,為什么要唾棄呢?如果把古城毀滅掉,我們叫老祖宗的不肖子孫,所以現在我們要搶救。古城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在中國是唯一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世界上也就是唯一的。不管歐洲有多少,那不是中國文化,大同是中國唯一的古城。我跟上海同志又講,未來的創造誰也估不透,但我有的你永遠沒有。時來運轉我們可能還要做大都市,因為我們的大風水還在,怎么知道未來就不會超過上海?未來的創造需要我們努力,今天老祖宗的財產更需要我們保護。將來御東新區以文瀛湖為軸心,行政中心就選在那兒建,背靠馬鋪山,面對文瀛湖,在文瀛湖周邊做一個景區。過了行政中心就是文化中心,有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大劇院,這些工程明年都要啟動。我們請的是國際大師進行設計的。大劇院請的是日本的磯崎新;博物館是崔愷,當代中國非常優秀的建筑師;圖書館是美國的科恩,哈佛大學建筑系的主任;藝術館是英國的福斯特,就是設計香港機場、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的那個人。在大同的土地上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澳大利亞人各設計一個,就是說在大同這塊土地上完全可以把城市建設得更漂亮一些,做得更好。請他們設計,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吸取他們的智慧來創造今天的輝煌。我們完全有這樣的信心,我不是在這兒“口出狂言”,也不是“神經病”、“發高燒”。大家要相信大同的城市建設,就是我們的一軸雙城,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名邑,未來在全國的城市發展中肯定會有它的一席之地。今天的大同要有這個勇氣,我們完全可以創造一流。這是“三名”。

再一個就是經濟強市。經濟強市叫“五園區”。

第一個是制造業園區20平方公里。大同制造業歷史上曾經輝煌過,大同人其實是能搞大事、折騰點大事的,曾經折騰出塞北箭汽車等。而且汽車有2個轎車名錄、1個中卡名錄3個戶口,但非常可惜最后因為沒有年檢被國家發改委吊銷了。如果今天這三張戶口還在,折騰一個汽車是沒有問題的,并且每個戶口背后都可以折騰一個汽車產業,非常可惜。現在我們重振制造業的雄風,要靠制造創未來,正在跟中國重汽、中國總裝備部進行洽談,跟吉利等幾家汽車公司談,下力氣把裝備制造業園區打造好,提供一個平臺,以平臺來引項目,以園區來引項目。

第二個是醫藥園區20平方公里。最近我們跟國藥集團談得很好,促成了威奇達跟國藥重組,現在威奇達年產值是12個億,將來很快可以做到30、50個億的規模,已簽訂了初步意向,年前要正式簽訂協議,國藥要正式進駐大同。醫藥是大同一個很好的產業,大同氣候涼爽,發酵藥得天獨厚,成本低,醫藥最大的問題是有污染,這一次我們把它建設在大同的最南端。

第三個是以塔山為中心的循環經濟園區。就是煤—發電—建材循環鏈,產業吃干榨盡,不產生垃圾,只創造財富。

第四個是陽高的龍泉工業園區。現在一期3萬噸氯丁橡膠已經建成投產,二期馬上要啟動,6萬噸氯丁橡膠的規模是世界最大的。還有PPA、復星與同鋼的重組項目也正在進行洽談。

第五個是左云的煤化工園區。依托左云的煤炭資源,與中海油合作建設煤制天然氣項目,形成煤氣一體化園區。

總之,大同的發展要靠園區來拉動。干什么事一定要以務實的態度。我們過去招商引資大家有熱情,但成效不大。政府的工作一定是一步一個腳印,落下來到實處。我一直講,要把工作落在大地上,不要寫在墻上,掛在嘴上。

大家想一想,今天的困難是怎么形成的?我想責任不僅僅在于領導,責任在于你我他,大家都有責任。大家可能說冤枉,“我不是領導,我承擔什么責任?”是我們的文化、習俗、習慣這方面的責任。任何領導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為什么?我就體會在大同干事太艱難了,有時候干得干得都不想干了,而且一見這地方好糊弄,喝酒、吃肉你好我好,沒標準,沒壓力,沒動力,那還干什么呢?恰恰是為了名利就不能干活,不干活也照樣能當官,干活還惹人、得罪人,有人告狀,這么辛苦、付出,還干什么活?所以,應該從文化上進行檢討。大同改革開放三十年,可以說市營以下的企業全軍覆沒,哪一個還殘存的呢?橡膠廠、鞋帽廠、塑料廠等等都關門了,云飛旅游鞋我們曾經風光一時,為什么都衰落了?歷史走到了今天,我感到很沉重,我今天講這個話的心情非常沉重,就是大同為什么走到今天了?今天的大同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為什么要做大事呢?“三名一強”就是大同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不這樣就會被歷史淘汰。這是我們集體的意志,也是大同人民的整體利益所在。大同人民同在一條船上,必須建設“三名一強”,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業。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這就是為什么今天要搞這次培訓的目的。在大同工作了近兩年,我是甜、酸、苦、辣、咸備嘗,體會太深了。大同有沒有干部?有多達4.5萬人,比太原還多,特別是縣處級干部遠遠超過太原,因為太原的學校、醫院是沒有縣級干部的。我感到我們的干部,當然總體上是好的,為大同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也很辛苦,主流應該充分肯定。但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現在我們干部存在“三少一缺”的問題。

第一個是專業干部少之又少。比如市政公司1200人里沒有一個是專業干部,只有一個大學生還是學工民建專業的。1200人多可怕?道路的路燈照明我慚愧得很,我修路還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挑戰,路好了路燈卻不亮,市政公司沒有一個懂照明的干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也跟上他們背黑鍋。網上就有人議論,“耿市長,你什么時候讓路燈亮起來?”“這不像耿彥波速度吧?”我說大家這個質疑提得好,我給城建部門拿這個例子講了多次。我說我問心有愧,為什么缺專業人才?再比如,供熱公司,我說你們做得真好,今年供熱不漲價不行,那邊漲價這邊不供熱,弄得老百姓兩頭罵我,那邊罵漲價,這邊罵不供熱,價格高還挨凍。這是什么時代的生活,連供熱問題還解決不好?事實上除了熱源不穩定以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系統有問題,該注水的沒注,有熱也供不出來,你說可怕不可怕?市政公用局成立以來就沒有起過多少作用。我們經常碰到一些干部一說就是不懂,且不說不懂本身就是錯誤,誰讓你不懂?在這個位置,為什么不懂?一年不懂,二年不懂,三年還能不懂嗎?不會學嗎?專業干部奇缺,缺得我想找個抓手也找不到,最近要成立平城文化旅游公司,把名城、云岡、恒山打包起來做一個平臺,類似像西安曲江開發大唐芙蓉園、大雁塔那樣的做法。但那天在平城公司協調會上有關部門拿了一大堆方案,還搞什么影視、歌舞。我就問,誰來搞這個事呢?專業人才太少了。

第二個是年輕干部少。年輕畢竟是未來和希望,像我已年過半百,當年孟老夫子年過半百時到齊國,齊國的國君就說,“喂,老叟叟,你來這兒有什么好主意呢?”我就到“老叟叟”這個年齡了,“喂,老頭子,你來大同還能干什么呢?”這個年齡是今天可以看到明天了,到退休滿打滿算也就是七八年的時間,是人生的黃昏季節了。可大同現在缺少年輕的干部,我們的事業畢竟是年輕人的事業,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年輕人畢竟想法大,畢竟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為什么后來出現了“59歲現象”呢?船到碼頭車到站,59歲了叫他干什么去呢?那個年齡就不是“掀天揭地”的時代了,是保守的時候了。我們的社會、事業有希望就一定要啟用一大批年輕干部,所有事情都應該和年輕人綁起來,有年輕人參與的事業才是有希望的事業。昨天作家阿城來了大同,他說,“大同文化名城的硬件不錯,我給策劃個主題吧,搞個中國音樂節,以唱歌、跳舞為主。”我說,“這個怕搞不起來吧,大同應該搞一個劉老根那樣的大戲臺,上演有地方特色的數來寶、羅羅腔、二人臺等。”他說,“你不知道,世界上的音樂節搞得還是挺火的,中國還沒有這樣的節。”我問,“你怎么能弄成?”他說,“我有資源,讓崔健來演唱,搞露天音樂會。”我問,“露天音樂會群眾能聽見嗎?”他說,“你不知道,現在年輕人需要放松一把,不需要聽得見,就需要搭建個舞臺,崔健一來,追星族太多了,提前幾個月賣票,人山人海,一次能裝25萬人,崔健唱,大家也唱,誰也聽不見誰。特別現在高考完了需要放松,很有市場。”我說這么多人能放下嗎?他說可以搭帳篷。后來我覺得這個想法還挺有道理。這就說明一個道理,這個時代永遠屬于年輕人。年輕人朝氣蓬勃,是一個健康向上的力量。年輕干部少是一個缺陷。雁同合并是歷史形成的一個包袱,政府組成成員40歲以下的基本沒有,50歲以下的也不多。

第三個是謀事、成事的人才少。現在特別難選的就是道路指揮部的一些人才,道路建設需要各把一段的負責人,過來過去就是選不出人,有些在位置上的一經過試驗,是中等材質之下的。謀事、成事的干才,辦事干練之才比較少。

“三少”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一缺”,就是缺少事業心、責任心。有不少干部是當官不干事,干事不負責。到了今天我們的事大、事多、事繁,就需要一個團隊,這不是少數人的事業,是多數人的事業。年修了30多公里我親自檢查還不是太大的問題,一天走10公里三天就走完了;年修了110公里路,再加上那么多的橋梁、文化精品,一個月轉個輪回就還很困難,況且還有各種事情,迎來送往,會議、接待好多事務性工作,我感到實在是難以支撐。特別是建好以后我們的管理,是更大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相比,建設容易管理難,因為管理每天都是新的,每天從零開始,環境衛生今天搞了能代替明天嗎?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日日工,是很不容易、很不簡單的,“把最容易的事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容易,把看似簡單的事每次都做到位就是不簡單”。管理太平常但是太不容易,需要良好的機制、良好的班子、良好的團隊。歷史走到今天,如果大同沒有一個好的團隊,沒有人才的支撐,這個成果是不容易鞏固的。今天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想到一句話,改變大同要先改變人,人的核心是在干部層面。確實是改變大同先要改變人,不改變人大同就沒有希望。過去老子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之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人就是“道”,上有天下有地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