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檢察機關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7-04 06:37:00

導語:淺談檢察機關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檢察機關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農村工作的戰略部署,是實施為農村、農民辦實事的“造福工程”,是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筆者僅就檢察機關如何圍繞職能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要嚴厲打擊刑事犯罪

要進一步統一執法思想,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主動性和預見性。要積極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可靠的司法保障。要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認真履行批捕、起訴職責,加大對侵害農民合法權益,危害農業生產犯罪的打擊力度,積極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堅持寬嚴相濟、區別對待的刑事政策。對危害農村穩定的殺人、放火、搶劫、強奸、盜竊等嚴重刑事犯罪,危害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制假售假、非法集資、詐騙等坑農害農犯罪,非法和破壞性采礦、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農村生態環境資源的犯罪,破壞農村電力、廣播通訊、農田水利等設施的犯罪,要依法嚴厲打擊。對稱霸一方危害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鄉霸”、“村霸”等黑惡勢力犯罪,要堅決打擊。對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從犯、偶犯和輕微犯罪案件,依法從寬處罰,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要充分發揮訴訟監督職能。對該立案而未立案查處或不該立案而立案的涉及“三農”的案件,要及時通過立案監督程序進行糾正。

二、依法查處職務犯罪

對群眾反映鄉鎮村組干部利用職務侵害農民利益、影響農村穩定和農業發展的職務犯罪案件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失職瀆職造成農村、農業、農民重大經濟損失的違法犯罪案件,對涉嫌犯罪的堅決查處并全力挽回經濟損失,情節輕微達不到立案標準的,及時移送紀檢監察部門處理;要加大對涉農職務犯罪的打擊力度。對鄉、村兩級干部利用管理或經辦救災、扶貧、移民、土地征用補償等專項資金過程中發生的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侵害農村經濟和農民切身利益的職務犯罪案件,要堅決依法查處;對鄉、村兩級干部在村級公路等基礎工程和公共設施修建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專項資金和物資的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辦;對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過程中發生的隱瞞國家政策或擅自出臺政策收取學生費用予以私分的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辦;對鄉、村兩級干部以任何借口向農民攤派錢物的行為,發現一起要配合有關部門查處一起,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對侵犯農民人身權力和民主權力的職務犯罪案件,要堅決依法查處。要積極依法查辦在鄉、村選舉過程中出現的“賄選”犯罪行為、嚴重破壞農村生態環境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背后的職務犯罪行為,制售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坑農害農行為背后的職務犯罪活動以及向農民非法集資、攤派活動背后的職務犯罪行為,堅決打擊農村黑惡勢力“保護傘”,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三、積極開展犯罪預防工作

建立完善職務犯罪預防網絡,積極開展專項預防,把職務犯罪預防組織向鄉、村延伸。積極配合黨委政府成立預防鄉村干部職務犯罪指導委員會、鄉鎮設立廉政教育中心,鄉村設置預防職務犯罪聯絡員;在縣黨校、鄉鎮部門建立鄉村干部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基地,選派業務骨干對村干部進行任前培訓,做到教育在前,預防在先,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過檢察建議等形式,為黨委、政府解決涉及“三農”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加強針對農村職務犯罪發案原因、特點、規律以及預防對策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創新預防機制和措施,不斷增強預防鄉村干部職務犯罪的效果。

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各種涉農項目資金的監管,實行封閉運行管理。重點監督農業科技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業生產的各種專項補貼、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合作醫療等各種政策的落實到位并發揮作用,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努力探索預防農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認真研究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有效措施,積極協調動員學校、家長、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預防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力爭把農村未成年人犯罪降到最低水平,使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認真做好信訪工作

要認真處理信訪案件,堅持熱心接待,耐心聽訴,公心辦事,責任到人,限時辦結。認真受理涉及農民的民事行政申訴案件。對訴訟主體為農民和訴訟內容有農村的各類程序嚴重違法、實體處理不公,適用法律錯誤的生效民事行政案件及時受理、依法審查,充分運用抗訴和檢察建議的方式監督審判機關依法糾正,對審查后沒有錯誤的案件做好息訴工作,維護裁判的公信力。

五、認真開展法制宣傳

加強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要深入農村及農村中小學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和法制教育。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積極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努力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農村良好法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