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黨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與思考

時間:2022-01-12 01:06:00

導語:城鄉黨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黨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與思考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新格局,要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近年來,匯川區主動順應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的趨勢,認真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統籌城鄉黨建工作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為進一步提升全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正確把握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格局的基本內涵

城鄉一體化,就是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為主要特征,通過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融合,從而達到城鄉共同繁榮、富裕和文明的過程。構建城鄉一體化工作新格局,既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城鄉統籌發展,自然也包含黨的建設城鄉統籌發展。

構建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格局,具體地說,就是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在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積極打破城鄉區域界限,改變城鄉黨建自成體系、相互分隔狀況,及時對黨組織功能、黨組織設置、黨的活動方式和黨員教育管理等進行調整改革,通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城鄉黨建觀念、資源、工作“三大統籌”,努力形成城鄉共建的組織體系,有效整合城鄉黨建資源,對城鄉黨員實行一體化動態管理,實現城鄉黨建優勢互補、相互融合和全面協調發展,切實解決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的建設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二、匯川區開展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的實踐

一是推行城鄉互助。積極拓寬各級各類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黨員聯系基層、服務群眾的渠道,以進鄉村、進企業、進社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三進三服務”活動和“三創三強”活動為載體,結合“四在農家”創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幫扶目標和措施,積極推進黨建集團幫扶,開展“萬個支部結對、萬名黨員幫扶”活動,采取“一幫一”或“多幫一”等方式,在政策、規劃、思路、項目、資金、技術和培訓等方面采取切實措施,不斷推動機關工作重心下移,資源向農村基層傾斜,并將幫扶效果納入年度黨建工作考核內容和黨組織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嚴格實行檢查和考核,把結對幫扶活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城鄉互助長效機制,加快“城鄉共創”步伐。同時,結合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建立了50萬元的“村級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和20萬元的“困難黨員幫扶救助資金”,單獨投入78萬元專項經費解決了各鎮村級辦公陣地建設欠款,以此幫助經濟薄弱村整合集體資源、創辦項目和實體,切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并完善了關心、幫助農村困難黨員的機制。

二是創新組織設置。為不斷優化組織設置,擴大工作覆蓋面,探索建立有利于城鄉協調發展的組織體系,全區各級黨組織積極適應“三新一強”的發展要求,積極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延伸城鄉黨組織網絡,消除空白點、增強滲透力。目前,全區積極適應城郊鎮改為街道、城中村變為社區等改革需要,重新調整建立街道黨工委2個,建立城市社區黨委1個、社區黨總支1個、社區支部28個,建立農村社區黨總支(支部)7個,成立了新經濟組織黨委及其業余黨校,并建立100個流動黨員活動站,輔之以建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形式、開展流動黨員協議管理等工作,切實加強對流入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使大部分農村進城務工經商黨員、外地流動黨員在城市有了屬于自己的黨組織,搭建了適合各自施展才能的平臺。一些鎮村還將黨組織建在優勢產業鏈上,成立了鄉村旅游、花卉盆景、蔬菜種植等協會黨支部,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提升城鎮化水平奠定了組織基礎。

三是促進互動共建。按照“黨員自薦、黨內推薦、群眾推薦、素質考試、組織考察、差額直選”的程序,對各鎮和街道的村(居)、社區黨組織進行了同步換屆,通過“三薦兩考、差額直選”的辦法成功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村(居)、社區黨組織班子,創新了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方式,擴大了基層民主,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明顯增強。在城鄉都采取了對困難黨員必訪、老黨員必訪、返鄉流動黨員必訪,通過定崗、定責、定目標,實行個人述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的“三訪三定三評”辦法,結合“無職黨員示范戶”創建活動的開展,為其發揮作用搭建了平臺。在發展黨員措施上,在全區試行了發放《說明通知書》、《整改通知書》、《督查通知書》和開展談話教育的“三書一談”方式,力保黨員質量,今年發展黨員近300名,比上一年增長近30%。同時,圍繞“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組織活動場所和黨員承諾”四項工作進社區試點工作,有力推進了農村和城市黨建工作內容的協調和交融,進一步加強了社區黨建工作,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另外,建立完善了農村、社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聯系點、示范點制度,形成了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干部幫助群眾,整體推進城鄉黨建的合力。目前,區委已把遵崇高速公路和210國道沿線的5鎮20村納入基層組織“示范帶”創建范圍,著力在全區培植22個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強、經濟社會發展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的農村精品村,培養220名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帶”型村干部和2200名帶頭致富能力強、接受新生事物快、帶頭奔小康的農村黨員致富示范戶,極大地促進了“城鄉共創、成片聯動、示范帶動、整體推動”工作格局的構建。

四是雙向交流干部。按照城市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結合干部工作特點、所學專業和主要經歷等情況,將區管機關后備干部、省委組織部選調生、熟悉經濟工作或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專業干部、有較強工作能力和一定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干部選派到鎮村掛職,并著力把那些表現好、實績突出、群眾滿意的掛派干部優先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三年來,提拔到上一級領導崗位的干部中,共有60余人參與了區委組織的各類掛職活動,約占掛職干部總數的60%。同時,區直各單位從鎮、村抽調人員到機關學習和幫助工作,豐富農村基層干部的閱歷,以此提高綜合業務素質。換屆以來,為加大干部培養力度,區委還將40余名科級干部在鎮街之間、鎮與機關單位之間進行了交流,培養了一批既熟悉農村工作、又熟悉城市或機關工作的復合型干部,今年還在50%的鎮面向全區開展了黨委書記公推直選,實現了干部流動雙向化的目標。

盡管我們在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但構建匯川區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格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全新課題,在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城鄉黨建二元思維模式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城市與農村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整體上沒有形成“一盤棋”的局面;農村黨建資源相對缺乏,區域之間重復性建設多,人才資源配置不合理,城鄉黨建資源不能互補,城鄉互動沒有經?;?,城鄉資源整合利用難度大;黨員教育管理面臨新問題,還沒有真正建立城鄉互動機制,造成流動黨員管理難度大,等等。構建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就是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在黨建工作的分工上體現城鄉統籌,在工作安排上實現城鄉同步,在管理服務方式上做到城鄉銜接,切實解決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各類突出問題,以此不斷提高全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

三、關于構建城鄉一體化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的思考

一是發揮優勢,總結經驗。匯川區是在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上設立的城市新區,與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運行機制,下屬6鎮3街道,具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縣級行政區的雙重職能和體制優勢,目前已在機電、卷煙、醫藥、食品、化工、機械裝備、新型建材等方面形成了產業集群,是黔北綜合經濟區中的重要板塊,也是全市政治、文化中心。2004年匯川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區委、區政府積極實施人才強區、開發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聯動、統籌發展,走“工業強區、環境立區、開放興區、特色活區”之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化進程逐年加快,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經濟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區委及各級黨組織努力創新工作思維、工作方法、工作領域、工作機制,在農村、城市、非公、機關等領域,探索了一些適應新形勢、新需要的新載體,在推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提升城市社區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擴大黨內民主等方面積累了不少新做法和新經驗。構建匯川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新格局,不是摒棄以往我們在工作中探索出來的好做法、好經驗而改頭換面單獨再搞一套。相反,統籌城鄉黨建工作,需要我們把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進一步總結、提煉和創新,在加強自我認知并發揮優勢的基礎上,把其提升到政策高度和理論層次,為構建匯川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奠定更加堅實基礎。

二是轉變思維,準確定位。構建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新格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的內在需要,是實施“三新一強”戰略和建設“實力匯川、精品匯川、人文匯川、效率匯川、和諧匯川”以及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內在需要,是匯川作為全市改革開放窗口、探索黨建創新和服務城鄉統籌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深化和拓展“三級聯創”活動、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果的需要,是解決好黨的建設城鄉差別、提升城鄉黨建整體水平的內在需要。為此,全區各級黨組織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盡快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組織領導、強化責任、工作保障等方面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加快轉變城鄉二元分割的思維模式,著力打破城鄉黨建封閉狀況,切實把城鄉黨建工作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樹立區域性大黨建和城鄉黨建“一盤棋”觀念,在部署工作、配置資源、設計制度時,把構建基層黨建新格局工作納入其中,堅持改革創新,樹立開放理念,用統籌城鄉的理念創新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機制,使城鄉黨的建設與統籌城鄉發展在指導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標上相協調、工作部署上相呼應、工作成效上相促進,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使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招,成為全市構建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新格局的“先行區”。

三是豐富內容,建立機制。要以推動基層黨組織動態延伸和全方位覆蓋為目標,圍繞城鄉共建優化創新黨的組織設置模式,采取單建、聯建、合建、帶建、掛靠等形式建立黨組織,大力推行“協會+支部”、“專業合作組織+支部”、“商會+支部”、“村企聯建”和“村居聯建”等組織聯建模式,以此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市場經濟組織等載體相融互動,實現城鄉連接,構建起與城鄉統籌發展相適應的基層組織體系。要圍繞城鄉聯動建立互幫互助體系,依托各掛幫單位在經費、政策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開展“結對共建”和城鄉“手挽手”活動,幫助農村黨員解決實際困難、支持新農村建設,在經驗、信息等方面實現城鄉互學共享,鼓勵各類城市或近郊企業、營銷公司、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鄉村聯姻,通過建基地、建企業、建協會等形式,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場化,促進互惠共贏。要圍繞作用發揮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整合遠程教育、職業學校、社區服務中心和黨校等資源,重點抓好進城務工黨員的技能培訓和就業推薦等工作,加大雙向互動管理力度,完善流動黨員的服務體系和權益保障機制,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發揮各級黨員活動站的作用,大力推行崗位管理、動態管理和監督管理,并鼓勵農村流動黨員引資金、引項目、引人才回鄉發展,流出黨員帶產品、帶技術、帶人員外出經商。要圍繞優勢互補,積極開展城鄉黨員干部雙向交流,選派機關黨員干部駐村任職,有計劃組織農村黨員干部交流鍛煉,加大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選拔鎮街領導干部的力度,積極引導大學生到鄉鎮和村工作,組織城市涉農專家、學者,深入農村一線,開展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及時幫助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實現黨建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發揮黨建資源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