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災專題大會領導發言稿
時間:2022-05-24 10:36:00
導語:防汛救災專題大會領導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關全局,同志們防汛抗洪救災。意義重大,責任重于泰山。要充分認清當前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的嚴峻性和艱巨性,高度重視,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度汛平安,最大限度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平安、最大水平減輕災害損失,努力奪取全市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
市遭受暴雨、大暴雨襲擊,7月22日至25日。局部降特大暴雨,降雨強度之大,范圍之廣,繼續時間之長,造成的損失之重,市近30年來的最大洪澇災害,人民群眾生命財富遭受了極其重大的損失。災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奇葆書記、巨峰省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巨峰省長親臨我市視察災情,檢查指導抗洪救災;省委副書記李崇禧、省委常委、副省長鐘勉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迅即派出了水利、民政等部門組成的救災工作組深入我市災區,協助指導救災工作。市委、市政府迅速反應,緊急動員,全力抗災,有序處置。全市上下一心,頑強拼搏,取得了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階段性效果。今天,專門召開全市防汛救災電視電話會議,目的貫徹落實7月25日市委常委會和7月26日全省防汛視頻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分析當前防汛救災形勢,動員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緊急行動起來,積極投入到防汛救災工作中去。下面,講三點意見。
一、汛情嚴重,正確分析判斷我市此次暴雨災害—雨量巨大。災情沉重
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前提。此次暴雨災害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正確分析判斷此次我市雨情、汛情和災情。
強度大,一是繼續時間長。歷史罕見。7月22日8時至26日8時,市各縣區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多次呈現1小時降雨量50-80毫米的短時強降雨。就日降雨量而言,站22日8時-23日8時雨量220.5毫米,打破1951年建站以來的日雨量極值,原極值是1962年7月26日和1980年6月15日185.9毫米;就月降雨量而言,站今年7月雨量至25日16時為585.0毫米,為歷史第二;原極值為1956年6月的588.0毫米.劍閣站今年7月雨量至25日16時為778.2毫米,打破了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月雨量極值。市西北站從7月22日8時到26日8時降雨量為649.1毫米,過程降水為全省之最;從7月22日晚到24日晚,市是全省唯一在96小時內連續出現兩個區域性大暴雨的市州。
水位高,歷史罕見。繼續大范圍強降雨導致山洪爆發、江河溪溝水位陡漲。嘉陵江段洪峰流量25日19時30分達8020立方米/秒,二是洪水來勢猛。超警戒水位1.06米。蒼溪亭子口段洪峰流量24日0時00分達1.6萬立方米/秒,逾越警戒水位。東河旺蒼段23日12時20分洪峰流量達557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0.28米。市城區南河和蒼溪縣雍河,均超保證水位。利州區回龍河和劍閣縣、旺蒼縣、朝天區部分溪河,出現超50年一遇洪水。市城區和劍閣縣普安鎮、旺蒼縣東河鎮、蒼溪縣陵江鎮、朝天區朝天鎮等城鎮均出現嚴重內澇。
影響深,歷史罕見。據初步統計,全市7縣區、213個鄉鎮、113.83萬人不同水平受災,三是災害范圍廣。其中區受災極其嚴重。全市因災造成14人死亡、9人失蹤。農村房屋受損28292間,倒塌10864間。現糧、衣物、家電等財物損失6億多元。全市緊急轉移安排受災群眾11.88萬人。
損失重,四是災害種類多。歷史罕見。各地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鄉村內澇和江河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點多面廣,江河洪水災害損失嚴重。工農業生產、農田水利設施遭受重創,交通、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據初步統計,全市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9億余元。
本次洪澇災害,可以說。市近30年來僅次于“5.12特大地震災害的最大自然災害。各級各部門務必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堅持以民生為先,從講政治、講紀律、講大局、講服從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防汛救災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軍民一心,冷靜客觀評價前期工作—全市上下聯動。反應快速,布置科學,已經取得防汛救災初步效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部署,面對嚴重的洪澇災害。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災區人民群眾奮起抗災,部隊官兵和公安干警發揮了突擊隊作用。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最大限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總的來看,前段防汛抗洪救災準備是充沛的安排是科學的應對是有力的工作是有效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領導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對氣象災害預警消息極為重視,對全市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安排。災害發生后,市上緊急啟動四級防汛預案和四級救災響應,全市各級各部門立即進入抗洪救災緊急狀態,將抗洪搶險救災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羅強書記、馬華市長第一時間深入重災縣區現場指揮抗洪搶險工作。市四大班子在家領導也在第一時間趕赴各地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市委、市政府組織7個救災工作組,深入7縣區指導搶險救災,慰問災民,安撫受災群眾。各縣區黨政領導全力以赴,均在第一時間深入一線組織搶險救災。各受災鄉鎮、村組、社區廣大干部充分組織發動群眾,努力將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水平。
(二)工作機制健全。及時準確對雨情和水情進行預報,為及時轉移群眾提供了有效保證。落實了會商研判機制。市、縣區兩級氣象、水文、防汛等部門及時會商重大天氣變化和雨情汛情趨勢,實現了信息共享,為救災決策提供了依據。落實了避險防范機制。群眾轉移避險這一重點內容上,做到科學合理、周密具體、操作性強,確保了關鍵時刻有力有序有效避險。落實了應急保證機制。各級對防汛抗洪的組織、物資、資金和力量進行了充分準備。全市總計調撥資金4709萬元用于抗洪搶險,其中市本級927萬元。截止7月25日,全市出動部隊官兵、武警和民兵的3854人次,解救被洪水圍困群眾421人,轉移安排受洪水和地質災害威脅的受災群眾2362多人;出動其他方面人員28000余人次、機械設備1750余臺次投入搶險,努力把人員傷亡降到最低限度。
(三)堅持以人為本。鄉鎮和村組、社區干部分工負責,采用投親靠友、借住、租用和利用公用避難場所等形式有效布置了緊急轉移群眾臨時住所。全力安排好群眾生活。已調運棉被2000床、大米50噸、菜油5噸、方便食品700件、礦泉水10噸、衣物1500套等物資送到災區。
(四)全力搶通保通。組織突擊力量24小時搶修交通、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恢復災區生產生活秩序。目前市城區和各縣區城鎮供電、供水、通訊已全面搶通,鄉鎮和農村供電、供水通訊正逐步恢復。國省道已大部分搶通,縣鄉、村道正在全力搶通。
(五)前期準備充沛。重點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全市559座水庫無一潰壩,經受了本次洪災考驗;河道管理有序,江河行洪能力有效提高,堤防建設對鄉村防洪起到重要作用;物資調撥、資金保證和干部隊伍搶險救災能力都明顯加強。
(六)群眾安定穩定。認真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安撫工作和死亡、失蹤人員家屬的撫慰及人心穩定工作。堅持正面引導,鼓舞士氣,堅定了受災群眾生產自救的信心和決心。組織治安巡邏隊加強社會面的控制,確保了社會穩定。目前,各地正在積極組織農戶進行生產自救,災區群眾精神面貌良好。
三、再鼓干勁,用心謀劃、緊鑼密鼓展開下一步防汛救災工作—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振奮精神。再接再厲,不勝不休,堅決打好防汛救災總體仗
但務必清醒認識到市今年抵御洪澇災害形勢依然嚴峻,雖然我防汛救災取得了初步效果。特別是新的災害因素和“512地震災害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防災抗災工作更為復雜和艱巨。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這個防汛最關鍵時期,防汛抗洪救災的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為艱巨。有七個方面的情況需要我高度重視:一是受前期強降雨影響,土壤偏于飽和,匯流時間短,汛情災情往往來得急;二是江河湖庫水位普遍偏高,調蓄能力降低,防守壓力加大;三是大江大河水利水毀嚴重,抗災能力下降;四是中小河流和鄉村設防規范偏低;五是山洪、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性強,還缺乏有效的監測和預警手段;六是局部城鎮反復受災,排澇體系破壞嚴重,抵御內澇能力低;七是許多防汛救災的基礎設備還不足,許多基礎條件還不能完全滿足抗災需要;八是前期各地在抗擊洪水過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干部群眾連續作戰,十分疲勞。因此,對當前嚴峻的汛情災情要有清醒認識,對艱巨的防汛抗洪救災任務要有足夠的準備,高度重視、加大力度,科學防控、及時救災,以人為本、減少損失。當前的防汛救災工作概括起來為:掌握一個中心任務,做好兩項準備工作,突出五個工作重點,強化五項保障措施。
(一)掌握一個中心任務:務必把防汛救災作為當前階段性工作的中心任務
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動員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同德,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防汛抗洪救災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眾志成城,堅持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不動搖,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到兩個確保”確保受災群眾“五有”即有臨時住所、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基本醫療)確保災區社會穩定;實現“兩個目標”努力實現全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按期完成災后重建任務。
(二)做好兩項準備工作:務必繼續做好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的思想準備和物資準備
8月份我省還有5次主要天氣過程,據省氣象局彭廣局長昨日通報。分別為13日、911日、1618日、2325日、2931日,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各級各部門要對艱巨的防汛救災任務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堅決消除思想上的麻痹、心理上的僥幸、情緒上的厭倦、工作上的懈怠,思想上要一絲不茍,環節上要一絲不漏,措施上要一抓到底。要切實加強防汛值班工作,保證信息疏通,始終堅持把病險水庫、地質災害隱患點、江河和城鎮防汛作為重點,做好各種搶險救災物資、隊伍準備,為抗御更大的暴雨洪災做好準備。防汛物資不只要保證數量,更要保證質量,重點部位、險工險段要就地就近備料,不能出現臨時抱佛腳、臨時征調、從很遠的地方運送物資到現場的現象。要繼續組織防汛隊伍開展演練,適應防大汛、搶大險的實戰要求,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搶得住、打得贏。
(三)突出五個工作重點
特別要重點救助那些受災水平較重的優撫對象、五保戶和低保戶,第一個工作重點: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市級有關部門和各縣區要把安排好災區群眾基本生活作為當前救災工作的重點。切實做到五有”落實救助政策方面,具體為:對洪災遇難人員家屬給予撫慰金5000元;對因洪災住房構成嚴重威脅、較長時間緊急轉移安頓的人口,按每人150元的政策給予一次性補助;對全沖戶和全倒戶實施13個月臨時生活救助;對符合城鄉低保條件的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證范圍;對因災導致受傷、致殘需住院治療的經各類平安報銷后,及時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對洪災導致的農村倒房重建每戶補助7000元;對受損農房(不含生產用房)依照受損水平,每戶給予900元補助;對享受洪災各類救助補助和經當地各項救助幫扶后,家庭基本生活仍然十分困難的由民政部門依照對“512地震受災特殊困難群眾實施臨時生活救助的規范實施救助,并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積極開展社會捐贈活動,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抓緊做好群眾安排工作的同時,各縣區黨政,水利、民政、財政、農業、交通、經委等相關部門要將受災情況及時、如實、準確向上匯報,積極爭取有關政策,為進一步妥善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打下基礎。
及時組織對水毀路段進行搶修,第二個工作重點:盡快恢復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交通部門要堅持先通后暢的原則。依照國省干線以市為主、縣鄉公路以縣區為主、村社公路以村社為主、先保通再保暢的原則,倒排工期,克服一切困難,最短時間內搶通道路,確保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需要。供水部門要高度重視解決災區群眾的飲水問題,盡快修復供水設施,確保群眾喝上放心水。水務部門要抓緊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重點做好農田水利工程修復,為恢復生產提供灌溉保證。電業部門要整合一切人力、物力資源,加快修復受損電力線路和設施,盡快恢復通電。通信部門要積極組織力量搶修受損通信線路和設備,確保通信疏通。
充分發動群眾,第三個工作重點:堅持多措并舉確保農業增收。各級農業及涉農部門要及時組織干部、技術人員深入災區。切實抓好農業生產自救各項工作。要及時組織人員,迅速疏通田間溝渠,搶排農田積水,努力減輕漬澇影響。要及時落實扶苗、洗苗、晾苗、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促進受災作物苗情轉化。要及時調劑落實災區恢復生產所需的化肥、農藥種子、苗木等農用物資,采取各種便當措施,迅速送到災區農民手里,抓好改種補種,確保不誤農時。要及時搶收已成熟的水果、蔬菜等作物,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要加大技術推廣服務,積極開展災區農民培訓,特別是災后恢復生產適用技術的培訓和推廣,進一步提高災區農民災后恢復生產水平。要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防控力度,減輕病蟲災害。要及時做好水毀圈舍的修復,抓緊補欄填槽,加強災害期間和災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災后無大疫。
具有隱蔽性高、突發性強的特點,第四個工作重點: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和城鎮平安防范。市地質災害點多面廣。防范難度極大、防范風險極高。各地要強化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全面發動基層干部群眾和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施工人員投入汛期地質災害排查預防工作。遇有較強降雨時,要提前組織地質災害高易發地段受威脅人員果斷躲避至安全地帶。要加大防災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立警示牌和宣傳欄,將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位,全面普及預防、區分、避險、自救等應急知識。位于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鎮要及時清淤排障,確保行洪暢通,要及時修護城區內防洪排澇設施,防止短時強暴雨造成集雨內澇。
動員和組織商貿企業、商業網點和個體戶恢復生產、開門營業,第五個工作重點:抓好工貿服務產業恢復生產和地震災后重建工程建設。各級經委、商務、工商等部門要積極協調、協助、指導工業企業恢復生產。確保大災之后發展不掉隊,經濟不滑坡。各縣區、市級有關部門要抓好災后重建重點工程的抗災自救和各項恢復建設工作,確保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災后重建任務。
(四)強化五項保障措施
切實履行防汛救災的主體責任。要再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洪救災責任制。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要堅守崗位,一要強化責任。各級黨政要高度負責。實行24小時帶值班制度,除特殊情況并經上級批準外,一律不準外出,取消與抗洪救災無關的活動和會議,保證領導干部抓抗災救災和災后生產自救的精力不分散。
市委、市政府已向各縣區派出抗洪救災工作組(市人大副主任陳杰章同志負責聯系青川縣、市人大副主任黃黎明同志負責聯系朝天區、市人大副主任王永君同志負責聯系元壩區、市人大副主任賈邦彥同志負責聯系劍閣縣、市政協副主席何成禮同志負責聯系蒼溪縣、市政協副主席嚴明清同志負責聯系旺蒼縣、市政協副主席梁大忠同志負責聯系利州區)市級各部門和各縣區也要成立抗洪救災工作組,二要強化領導。為全力指導各縣區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深入災區,切實履職,推進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要親自帶隊,深入一線,對抗洪救災和災后生產工作進行再安排、再落實。鄉鎮所有干部要全力以赴,打樁定位,任務到人。
做到每個受災村都有干部走訪,三要強化幫扶。要結合“掛、包、幫”活動。每個重災戶都有聯系干部。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幫扶災區的重大責任,財政、民政部門要加快救災資金和物資的籌集與下撥,加強救災款物的使用與管理,迅速把救濟救災資金補助救助款、物發放到受災戶;扶貧、平安部門要重點解決災區的扶貧救濟、災害理賠問題;國土、建設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到手續上簡化、政策上優惠,加快重建進度;社會保證部門要做好災區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組織和權益維護工作;金融部門要做好產業恢復和基礎設施重建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其他相關部門也要各盡其責,支持災區搞好抗災自救。
增強群眾依靠自己力量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信心和決心。四要強化宣傳。要及時宣傳報道抗洪救災和生產自救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跡、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
市、縣區政府督辦室,五要強化督查。市、縣區委督查室。市、縣區效能辦要組織人員對抗洪救災和災后生產自救工作開展專項督查督辦,定期通報,對存在問題進行效能問責,確保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