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循環經濟專題會發言材料
時間:2022-06-03 10:03:00
導語:市長在循環經濟專題會發言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確定召開的一次以循環經濟發展為主體的專業工作會議,今天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經過前期認真調查研究、征求意見和研究政策后。對當前我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把資源節約和環境維護作為一項久遠發展戰略,制定了循環經濟促進法》確定了循環經濟試點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出臺了促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確定了市在內的6個省級循環經濟發展試點市。剛才,縣介紹了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有關情況,湯陰縣介紹了產業集聚區循環經濟發展情況,幾家企業作了典型發言,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協助。下面,就加快全市循環經濟發展,努力建設成為較有成效的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再講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增強發展循環經濟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提高認識。
一是循環經濟的概念,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理解三個問題。二是循環經濟理論和戰略的形成,三是市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一)循環經濟的概念。大家都學習過循環經濟促進法。或者將廢物的全部或者局部作為其他產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資源化是指將廢物直接作為原料進行利用或者對廢物進行再生利用。循環經濟的定義說明,循環經濟不只體現在生產環節,而且體現在流通、消費環節,不只是對于能源資源的減量化,而且體現了對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
(二)循環經濟理論和戰略的形成。回顧工業發展的歷程。但不考慮資源和環境,哪個地方煙筒越多,排放粉塵越濃,產業工人越多,這個地方產業革命發展最快,第一產業迅速向第二產業轉變,第二產業比重加大。第二階段是意識到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國家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人們開始認識到生活的鄉村、鄉村,處是煙筒林立,遮天蔽日,疾病增多,資源貧乏,并遇到大量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問題,西方國家開始考慮如何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第三階段是注重資源和環境為前提條件的階段。進入二十世紀后半期,大量局部、區域性、世界性的環境問題,包括全球變暖等問題,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人類經濟活動應該建立在自然生態基礎之上,生態環保列入重要日程。如果資源和環境維護問題疑惑決,就不能發展,有些項目設置了門檻,要求準入限批。第四階段是循環經濟理論和實踐形成的階段。隨著人們認識越來越深入,思想觀念發生了升華和改變,逐漸呈現了循環經濟理論并不時開始實踐,國也出現了新型工業化的模式。三種模式分別為:第一種模式是激進經濟模式,只注重經濟增長,不注重資源和環境保護,一種資源到產品單向線性經濟增長的過程,結果導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第二種模式是生產過程末端治理模式,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些國家開始注意資源維護和環境改善,兼顧經濟增長的同時,末端進行治理。這種模式仍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第三種模式是循環經濟模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后,可持續戰略的引導下,提出了應該遵循生態學規律,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從資源到產品到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比末端治理前進了一步,全過程的處置模式,強調了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獲得最優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隨著人類對四個階段和三個模式的逐漸的認識,循環經濟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1990年,英國經濟和環境學家在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循環經濟這個概念。1994年德國率先制定了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成為第一個在循環經濟領域立法的國家。進入二十一世紀,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共識。
國經濟高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但是資源和環境壓力不時加大,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進一步顯現。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人為本,建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探索經濟增長、資源節約、環境維護三位一體的發展方式。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維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由此,發展循環經濟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2005年,國務院了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啟動了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2007年,啟動了第二批試點。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促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的更高要求。2009年《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到有法可依的新階段。
(三)市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一是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手段。市是河南省保守的工業基地。肯定造成我市節能減排任務十分繁重。2009年我市單位GDP能耗為225噸標煤/萬元,全省平均水平的196倍,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375噸標煤/萬元,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市只有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才干解決我市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問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如果不走這條路,產業就會毀滅,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就行不通。二是發展循環經濟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2009年我市GDP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6225三產比重明顯低于全國426%全省291%平均水平,二產的增幅繼續高于三產增幅,這說明我市的經濟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中,金屬冶煉、煤焦化工、水泥建材、火力發電等高耗能、高污染的激進行業仍為我市主導產業,二產占比為50%以上,對全市GDP貢獻率僅為25%相反,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企業較少,對GDP貢獻率僅為3%市工業經濟“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特征明顯,從長遠看,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接受,發展難以繼續。因此,必需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集約和節約利用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二、努力打造循環經濟試驗區新亮點,突出重點。
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是市委、市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重大戰略,市是省政府確定的循環經濟試點市。一定把這兩篇文章作好。當前,重點要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加快改造提升激進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逐步形成了以鋼鐵冶煉、煤焦化工、鐵合金、水泥建材和機械制造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有必要通過淘汰落后、聯合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項目、示范企業,改變激進經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特征,逐步使經濟發展從粗放式“資源依賴型”過渡到資源效益型”模式,并最終形成“資源生態型”經濟發展模式。
(二)大力發展新興戰略產業。一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我市帶動性強的產業和項目,走出符合我市實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三要發展關聯度高、循環閉合產業,要發展末端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同時,要發展將前端和末端聯系起來的中間產業,從而形成循環閉合產業鏈。
(三)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各縣(市、區)和循環經濟試驗區要建設好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要著力建設農業、林業、畜牧業循環經濟體系。搞好農作物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二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提高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從而降低萬元GDP能耗與污染物排放量。三產中要著力發展文化旅游,催生和帶動整個產業。農業、工業、三產方面都要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四)努力爭創全省先進試點市和國家級示范區。市循環經濟盡管起步晚。有一批先進典型,有發展循環經濟的有利條件,一定要進一步搞好規劃,聘請專家進行論證,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制定出臺循環經濟試驗區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發展循環經濟投融資的平臺,爭取更多上級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通過上述努力爭取使我市成為全省先進試點市,使我市循環經濟試驗區成為國家級示范區。
三、努力開創我市循環經濟工作新局面,科學推進。
涵蓋到工業、農業、三產各個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涵蓋生產、流通、消費各個過程。需要全市各個縣(市、區)和部門共同努力。各縣(市、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真抓實干,切實把我市循環經濟工作抓出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系統工程。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高規格的循環經濟建設指揮部。任指揮長,明今市長任副指揮長兼辦公室主任。下一步要進一步空虛調配有生力量,抓好此項工作。各縣(市、區)要盡快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發展循環經濟任務比較重的地區,特別是循環經濟試驗區涉及到幾個縣(市、區)要認真依照省、市的總體部署,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研究和出臺有關政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二)科學編制發展規劃。要圍繞“高起點、現代化、強功能”目標和“科學性、前瞻性、創新性”要求。充分借助專家的智慧,做出有深度、高水平的戰略規劃。規劃方案要注重與城市的總體規劃相銜接,注重與重點產業規劃相銜接,注重與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注重與產業集聚區規劃相銜接,充分征求意見,切實把規劃編制好,正確引領我市循環經濟發展。
(三)爭取廣泛支持。首先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冊、會議、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循環經濟的基本知識和政策法規。家喻戶曉。要編寫一本循環經濟宣傳冊,市搞一次循環經濟知識電視大獎賽,同時與經濟日報社聯合搞循環經濟發展論壇,迅速掀起我市循環經濟知識普及高潮。其次,充分發揮企業在循環經濟中的主體作用。各級各有關局部要深入調研、加強引導、積極服務,要抓幾個重點,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提高企業對循環經濟的正確認識,增強企業搞好循環經濟的自覺性。第三,要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要及時掌握政策動向,提前謀劃項目,要多動腦筋、多下功夫。
(四)務求良好實效。當前無論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都要求我必需不時調結構,轉方式,走循環經濟之路。不是為趕時髦,不是為了迎合潮流,主要是解決我市產業結構不優的問題,探索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途徑。一定要明確發展目標,研究制定有關政策,下真功夫,下硬功夫,確保我市循環經濟發展取得實效。
- 上一篇:我市海關信息透明年度報告
- 下一篇:城市加強藥具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