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在信息化工作會議的發言
時間:2022-06-19 03:26:00
導語:干部在信息化工作會議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信息產業廳的關心指導下,積極推進“區域信息中心城市”建設,把信息化建設與產業升級發展、城市管理運行、群眾工作生活緊密融合,在信息產業發展、政務及社會信息化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強化載體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大力推動信息產業發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發展,把信息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以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促進和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推進產業發展,形成整體合力,強化市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組織推動作用,研究解決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快信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大力加強產業載體建設。逐漸形成了以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IIC)為核心,全國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全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國家動漫產業基地、齊魯軟件園等多個國家級園區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CIIIC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揭牌,山東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為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的落地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年上半年軟件產業完成銷售收入84億元,占全省56%,同比增長29%;軟件外包完成3525萬美元,同比增長50%;動漫游戲相關企業達103家,比去年年底增加33家,動漫游戲年生產能力超過7000分鐘。
二是著力加強產業規劃引導。通過制定《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與布局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計算機服務器、通信網絡設備、數字家電和半導體元器件為主要產品的產業集群,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射頻識別(RFID)等新興產業取得快速發展,涌現出浪潮、中創等一大批在國內占有較高市場份額的知名企業。
三是努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通過出臺《進一步加快軟件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扶持政策,設立軟件產業專項資金,面向骨干企業開展“全方位,零距離”服務,建立軟件外包出口“綠色通道”,為軟件外包企業解決社保基金繳納、專業人才落戶和軟件產品知識產權保護等實際問題,進一步優化了軟件產業發展環境。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工作。注重推進大專院校、培訓機構和骨干企業的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先后建設了一批信息技術人才實訓基地和實習基地,建設“中日IT橋梁工程師示范交流基地”,逐步建立起人才實訓、證書考試、人才測評及就業派遣“一條龍”服務體系。
通過多措并舉,全市信息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產業銷售收入322億元,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先導產業。
二、強化平臺建設,加快資源整合,深入推進政務信息化工作
我市政務信息化工作采取“一個平臺多個系統,一個系統多種應用”的建設模式,以市公用信息平臺為依托,堅持應用主導、效益驅動,扎實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利用。
一是建設全市統一的公用信息平臺。目前,平臺接入單位達323家,上網計算機超過1萬臺,80個單位通過平臺統一出口接入因特網,81個網站在平臺托管,59項信息化應用系統依托平臺開展,市公用信息平臺在全市政務信息化建設中的核心支撐作用增強,分散建設、重復投資的局面得到改善。
二是積極推動跨部門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財稅增收信息化工程實現了工商、稅務、民政等35個部門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幾年來累計完成600多萬條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強化了稅源監控體系,使稅款年新增2.8億元,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行政審批信息化工程實現以網絡為支撐的“一站式”審批、并聯審批和行政審批業務的網上監督,21個部門54項審批項目實現在線申報與預審批,提高了行政審批業務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政府資金網上結算信息化工程實現資金結算業務信息的實時處理和交換,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提高了政府資金集中結算工作的透明化和規范化。
三是著力提高政府門戶網站的公共服務水平。我市政府門戶網站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用戶分類需求提供了“公民辦事”、“企業辦事”、“網上受理”、“查詢咨詢”等欄目,包含100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了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反饋。網站開通以來的訪問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連續6年被評為國家、省級優秀政府網站。
三、堅持關注民生,提升服務水平,扎實推進社會信息化建設
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通過典型示范,部門聯動等形式,以點帶面,推動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建設,促進了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
一是推動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建成市、區兩級城市管理、指揮、監督平臺,采用萬米單元網格劃分和部件、事件管理等技術手段,建設數字化城管系統,實現對城市建設的精確管理和快速服務。
二是推進信息化社區建設。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方式,扎實推進“廳(信息服務廳)、屏(信息顯示屏)、線(便民服務熱線)、站(社區服務網站)”四位一體的信息化社區建設。目前已經建成26個便民信息服務廳和30個便民信息屏,實現通信、有線電視、機票、客車票等繳費服務,受惠居民達10萬戶。
三是啟動城市“一卡通”工程。以市政公用領域為試點,初步實現市內大部分出租車和公園的“一卡通”繳費,并計劃向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推進,爭取打造成城市生活“一卡通”。
四是積極推進各領域為民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市公安局開通了方便居民申辦二代身份證、護照、自編預選私家車號牌等業務的公安服務在線,網上直接辦理業務占比達80%以上;市衛生局建成藥品采購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醫院藥品“隨要隨送”,增加了藥品采購透明度,使藥品平均價格下降35%;社保五項社會保險的收繳、結算、發放、監管全程網絡化管理,市民5分鐘內即可辦理完畢手續;勞動、民政、工商、稅務、物價、環保等部門為民服務業務信息化覆蓋達到100%,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服務水平,深受群眾好評。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持續推進和創新的工作。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全省信息化工作電視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城市的寶貴經驗,圍繞建設區域信息中心城市和“中國軟件名城”的發展目標,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動力,加快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到年信息產品制造業和軟件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800億和700億元,實現五年翻兩番的目標;以促進城市管理創新和提升服務水平為目標,完善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平臺,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公共基礎信息開發利用,加快建設信息化社區、城市一卡通、農村信息化工程,提升城市信息服務水平,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為全省信息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縣長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動員會發言
- 下一篇:常務副會長在全國貿促工作大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