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公共資源配置會講話
時間:2022-05-07 11:08:00
導語:副市長在公共資源配置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會議,總結回顧今年以來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務。剛才,市“一辦三中心”領導對今年以來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并提出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先進鄉鎮代表對基層探索公共資源配置工作的經驗和做法進行了交流發言;表彰了一批今年公共資源配置工作的先進單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大家一年來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的肯定,向獲得表彰的先進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希望大家在新一年里繼續保持務實奮進的良好工作作風,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推動全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業績。
今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上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可,在全社會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體系進一步完善。一年來,各地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三次全會和市五屆政府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深入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積極推動“一辦三中心”機構建設,目前,六個縣(市、區)全部完成“一辦三中心”機構建設工作任務。此外,鄉鎮、行政村的公共資源配置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先進鄉鎮在探索基層公共資源配置改革方面已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為下一步全市構建公共資源配置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監管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二是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范圍進一步拓展。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的大力推動、市監管辦的積極協調和各職能部門的支持配合下,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市本級公共資源進場交易項目已從“一辦三中心”成立之初的18項擴展至41項,其余21項公共資源也將在今后幾年中納入市交易中心平臺集中交易、統一監管,切實解決部門分割、多頭管理、監管缺位等傳統體制下的老大難問題。各縣(市、區)在調研摸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推進公共資源項目進場交易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規模和成效。
三是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行為進一步規范。市監管辦成立以來,針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結合體制轉變和職能轉換,積極探索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的長效機制,在全面梳理原有規范性文件的基礎上,先后制定出臺了29項新制度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運作機制、交易規則、工作程序和監管辦法等,這些新制度的實施,對遏制串標圍標、非法轉包分包,抑制建設工程“三超”,促進市場信用、防范腐敗風險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規范引導作用,確保了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活動的健康有序開展。
四是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效益進一步顯現。市“一辦三中心”成立至今年10月份,全市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項目9940個,交易金額達245.34億元,其中市本級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項目5221個,交易金額105.16億元。全市通過公開招投標和政府投資項目評審共節約工程項目建設資金22.76億元,其中市本級節約資金4.08億元,全市兩年的平均財政資金節約率高達9.28%,不僅在反腐倡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其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說明進一步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緊迫。下面,我就進一步抓好全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緊迫感
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是我市深化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兩個崛起”、實現“三大目標”的重要保證。各地各部門要站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作好工作的緊迫感。
(一)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是深化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是適應經濟形勢發展、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型、效能型、服務型政府的迫切要求。在傳統的計劃經濟年代,由于政府集公共資源的“所有者、管理者、分配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對公共資源高度壟斷,限制了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和自主決策,限制了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往往造成公共資源配置不公、使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價值難以體現,并易于產生尋租腐敗。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公共資源配置模式,讓市場來充當分配主體,可以使政府從資源分配的主導角色中退出,從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由原來的“直接分配者”轉變成為市場的“立法者”、“服務者”和“監督者”。切實把主要經濟管理職能轉移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和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上來,有利于加快形成規范、便利、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市場服務體系,為多種經濟成份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營造良好的行政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
(二)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是優化發展環境、激發經濟活力的需要。推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強化競爭機制,最大限度地擴大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最大程度地激發經濟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較小、綜合實力不強,面臨的經濟發展任務還很重。“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兩個崛起、科學跨越”的奮斗目標,就要千方百計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培育區域競爭的比較優勢,吸引大項目、大資金參與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千方百計在全市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調動社會所有生產要素積極投入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激發內生增長和持續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市委五屆十四次全會提出要強力推進項目投資,加快推進“四個一批”項目建設,有效拉動投資增長和經濟發展。建立規范有序和公平公正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環境,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環境、增強經濟要素凝聚、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三)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是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當前,一些公共資源的部門壟斷往往導致交易環節信息不公開,交易規則設置不公平,市場競爭不充分,監督管理不公正等突出問題,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成為當前人民群眾信訪投訴、聚眾鬧事等事件發生的一大誘因。“公平、公開、公正”是社會穩定的基本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站在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四次全會精神,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感,進一步堅定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決心,扎實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各項工作,不斷為我市加快實現“兩個崛起、科學跨越”營造有秩序、有活力的社會環境。
(四)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是節約增效、服務民生的需要。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組建“一辦三中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通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進一步提高公共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用,促進財政增收、投資節約,集中更多財力為民辦實事。市委五屆十四次全會提出“要按照‘小財政、大民生’的理念,健全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提高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要以實施‘三大千億惠民工程’為重點,加快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建立符合實際、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時期,全市用于保障民生的項目建設和財政投入將大量增加,各地加快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運行體制、監管機制和配置制度,是切實提高財政投入效益、保證民生項目建設質量和安全的基礎和關鍵。
二、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
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在全市經過兩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作思路,積累了較為成熟的工作經驗。下一步,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突出重點、細化目標、穩步實施、扎實推進。
(一)要進一步健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體系。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是一項全局性工作,目標要求高,政策操作性強,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快推進“一辦三中心”機構建設。市本級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盡快配齊配強市建設中心、評審中心的領導班子,要在機構、人員、經費等方面充分給予保障,確保“三中心”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市委、市政府重大項目建設高效實施、順利運行。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強化措施,盡快將“一辦三中心”的機構編制、領導班子、辦公場所、工作人員等落實到位,使“一辦三中心”的機構運作順利啟動,并不斷發揮其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中的作用。各地要繼續深入推進鄉鎮(街道)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范化建設,在參考和推廣公共資源配置工作先進鄉鎮(街道)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當地實際和基層特點的公共資源交易模式,努力推動鄉鎮(街道)公共資源交易走向公開、規范、高效、廉潔。在鞏固完善市、縣、鄉三級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格局的同時,各地要按照“公開、民主、便捷、實用”的原則,進一步研究探索行政村的公共資源配置方式,努力在全市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公共資源配置監管大網絡。
(二)要進一步拓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領域。要按照“能夠推向市場的都要推向市場”的要求,不斷拓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內涵和外延,逐步做到凡是具有“競爭性、有限性、效益性”的公共資源項目(包括自然性資源、資產性資源、公共性資源、服務型資源)都要納入市場化配置軌道,凡是政府出資的項目都要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規范操作,凡是進行市場化配置的公共資源都要采取招標、拍賣、掛牌等公平競爭方式,讓公共資源的經濟、社會、公益、福利等屬性特質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揮。市監管辦要統籌謀劃、積極協調,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三中心”要做好對接、抓好配套服務,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履職盡責、加強監管,確保市本級逐年有計劃地完成新增公共資源進場交易工作,不斷提高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比例。各縣(市、區)要按照“態度堅決、方法穩妥”的原則,認真抓好規劃、評估工作,加快制定周密的市場化配置實施方案,切實做到成熟一項、推動一項、落實一項,不斷推動公共資源項目進場交易、集中監管,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公共資源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要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要按照“市場主體要平等、市場競爭要有序、市場配置資源要合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各方參與主體的監管,做到用制度調節資源配置、用制度規范交易行為、用制度保障和發揮市場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市縣兩級公共資源監管部門要把壟斷性資源、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公共服務等涉及民生、群眾關注的公共資源項目配置作為監管重點,全面加強與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互動聯系,進一步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運作機制、工作程序和監管措施,有效防止低效配置、因人配置、私下配置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發生。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要針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深入調查研究,分析原因對策,堵塞監管漏洞,加強規范引導,不斷完善針對招標人、投標人、中介機構、評標專家和管理單位五個方面的配套監管制度建設,確保公共資源配置活動規范有序開展和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平穩扎實推進。要以實施《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活動不良行為記錄公告辦法(試行)》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領域的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公開機制、市場準入機制、公平競爭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促進市場主體嚴格依法規范參與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活動。
(四)要進一步提升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水平。各級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活動的指導和監督,重點防范和查處黨員干部以權謀私,采取暗示、授意、指定、強令等方式干預和操縱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活動,招標單位違規變更招標方式、肢解招標或向承包商指定分包工程,評標專家密謀串通、打極端分,評“人情標”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投標企業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行業自律和準入退出機制,切實做到有進有出,優勝劣汰,不斷引導其提高從業素質,規范從事公共資源市場交易活動。各級財政主管部門和政府投資項目評審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工程采購類項目、直接發包類項目以及領導關心、群眾關注的重點項目的監管評審,嚴防變相規避招標、人情發包,確保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經得起考驗、受得住評判、經得起檢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科技投入,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科技監管網絡,逐步推行網絡化的電子招投標運行系統、行政綜合監察系統和異地遠程評標系統,不斷加強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各重點環節的網絡化管理和電子化監督。通過有效發揮電子科技的實時監控、預警糾錯和信息比對等功能,不斷提高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進一步強化措施,切實把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任務重、要求高、時間緊。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深入推進,切實把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一)加強宣傳引導。市場化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大目標和大方向。目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社會關注度、知曉度還不是很高,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輿論宣傳工具,大力宣揚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意義,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公共資源掌控部門的領導和干部職工,進一步樹立大局觀念,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糾正和轉變不想、不急、不愿拿出公共資源進行市場化配置的不正確認識,切實把公共資源配置項目進場交易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積極做好有關對接工作。
(二)加強溝通協調。各地要進一步發揮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議事和協調作用。遇到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要及時提交領導小組進行討論決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決策權威性和貫徹執行力。各級公共資源配置監管機構要進一步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協作,通過采取信息共享、聯合督查、協調互動等多種形式,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縣(市、區)和市本級之間,以及各地之間也要加強工作交流和業務聯系,彼此取長補短、經驗共享,在相互借鑒學習中,共同推動全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深入推進、扎實開展。
(三)加強督查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轄區、本系統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情況的檢查指導,重點深入公共資源項目多、進度慢、成效不明顯的單位和部門,了解掌握情況,加強政策指導,確保工作落實;要善于總結、提煉、推廣基層在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成功經驗,為其他地方和單位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完善制度、改進措施提供有益的參考和示范;要通過督查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推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持續健康深入開展。
(四)加強隊伍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機構和工作人員給予充分的關心、幫助和支持,從人、財、物上給予全力保障。“一辦三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隊伍自身建設。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培訓、交流考察、業務研討等活動,全面提升領導班子和監管隊伍的整體理論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切實提高防范崗位廉政風險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讓政府放心、人民滿意、公正廉明、務實高效、值得信賴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隊伍。
同志們,做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穩步推進,使公共資源的配置更加科學化、合理化、高效化,為我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采掘行業環境會計問題思索
- 下一篇:物流業發展瓶頸及策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