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行業環境會計問題思索

時間:2022-05-07 11:05:00

導語:采掘行業環境會計問題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采掘行業環境會計問題思索

環境會計是現代會計的新興分支,而其信息披露則是環境會計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問題。2O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加劇,致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極大的影響了社會的發展。要消除這種嚴峻環境形勢,企業就必須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揭示環境資源的利用情況、環境污染的治理情況等。我國采掘業包括了煤炭開采、礦產開采、石油天然氣開采,采掘業公司,屬于國家環保部列入的13類重污染行業的公司,環境保護責任尤為重大,應該重點加強其環境信息披露。

1我國采掘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本文以我國內地在滬深兩地上市交易的54家采掘業公司2010年年度報告為研究對象,通過閱讀各公司在滬深兩市網站上披露的年報,分別從上市公司各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比例、披露的內容、在年報中披露的方式、披露的價值形式等方面對它們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揭示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1.1采掘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比例狀況從表1來看,采掘業上市公司共54家,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有45家,披露比例為83-3%,說明環境信息披露受到了采掘業大部分企業的重視,披露情況比較樂觀。

1.2采掘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狀況由表2所示,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主要是有關環境政策、環保投資、補貼、排污費、綠化費、環境認證等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采掘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全面、不完整,達不至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

1.3采掘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價值形式狀況環境會計信息往往可以用貨幣形式、非貨幣形式以及貨幣與非貨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披露。如表3所示,企業主要采用貨幣形式披露排污費、綠化費、訴訟、罰款等內容;而環保政策、環境相關認證、資源再利用等很難用量化指標加以描述的信息則用非貨幣形式披露;貨幣與非貨幣相結合形式披露的主要是環保投資、補貼、能源的使用和消耗等。

1.4采掘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狀況如表4所示,我國采掘業上市公司主要是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和董事會報告對環境會計信息加以披露,利用財務會計報告和監事會報告披露的企業很少,對于當年發生的重大事項則在重大事項中加以披露。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模式不規范,企業一般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披露的模式。

2我國采掘業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數據統計,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大部分采掘業上市公司都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但是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諸多問題:

2.1披露內容不完整,未能體現環境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由于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采掘行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披露的內容也不完整。大部分企業信息披露的內容只是部分和環境相關的經營活動,對所有涉及環境問題的項目沒有進行披露,并且披露的內容大多集中在環境投資、排污費和環保補貼等易于計量和獲取數據的內容上。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多數是強調公司在環境治理和保護中的積極的一面,對于有負面影響的環境信息很少有披露,從而美化公司的公眾形象,造成利益相關者不能全面了解企業信息,給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不規范,行業間的可比性差采掘業對環境信息的披露大多是通過董事會報告和會計報表附注進行披露的,其缺乏固定的形式和規范,使得同行業的企業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上市的54家公司中,沒有一家通過財務報表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使得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大打折扣。同時披露方式的不統一,也會給信息使用者查閱相關信息造成一定的困難,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閱讀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有時還找不到需要的信息。

2.3信息披露受國家法規強制要求多,自愿披露少目前大部分企業不會自覺主動地披露環境信息,主要依靠國家法規強制進行,企業自愿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幾乎沒有,說明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自覺性較差,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

2.4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審計欠缺目前國家在對環境會計信息審計方面的措施相對較少,所以在企業的審計報告中完全沒有涉及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內容,企業也沒有成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因而大大地降低了環境信息的可信度,對于信息的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也不利于對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管。

3促進我國采掘業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宣傳,轉變思想觀念國家應該大力加強環保教育宣傳,轉變思想觀念,使環保意識在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心中根深蒂固,并且使企業認識到環保和企業的繢效、可持續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環保意識,它的發展肯定要受到限制,企業環保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3.2建立和健全我國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加強環境理論和體系研究我國環境會計起步比較晚,我們應該借鑒起步早,經驗豐富的國家,盡快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完善信息披露理論。首先,應該明確企業予以關注的環境范圍,劃清政府與企業對環境的責任:其次,把環境支出和收益納入其核算體系。再次,應該確定合理的環境污染的計量方法,使得環境污染可以貨幣化;最后,應該統一環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使企業在環境信息方面有法可依,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

3.3加強環境會計的社會和政府監督政府部門包括財政部、中國證監會、環保局應加強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社會中介機構和社會審計部門應開展專項環境審計,根據國家有關的環保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會計法規、制度和準則,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實性進行審查與鑒定,以取信于社會公眾,并促使企業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

3.4制定獨立的環境會計報告和環境會計報告附注采掘業是國家重度污染行業之一,環境信息披露較其他行業應該更充分,更規范,更專業。以往的環境信息披露主要在企業年度報表中體現,披露的內容較少,因此,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環境方面信息的了解有限,所以編制獨立的環境報告和環境會計報告附注是環境信息披露的發展方向。

3.5借助媒體的作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企業可以借助媒體的作用加強信息的可信度和可用度,電視、電腦已經遍及千家萬戶,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企業可以定期的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召開新聞會,向社會公開其環境會計方面的信息,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企業,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并且美化了企業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