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服務機制匯報會講話

時間:2022-05-11 02:56:00

導語:書記在服務機制匯報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服務機制匯報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既是一次匯報會,也是一次交流會,同時也是貫徹落實縣委﹝2012﹞7號文件的落實會。縣委﹝2012﹞7號文件規定:每個季度要開一次縣級“民情地圖”工作例會。因此,這也是一次“民情地圖”工作例會。這里,我講兩點意見。

一、對“民情地圖”促服務進行回頭看

可以從兩個方面回頭看:一是對“民情地圖”作用的回頭看,一是對“民情地圖”本質的回頭看。

關于“民情地圖”作用的回頭看,我覺得有兩大作用是很明顯的:

第一,“民情地圖”通過大家一起努力,確確實實已經成為我縣改進干部作風的有力抓手。以前,我們鄉鎮干部工作做得很辛苦,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要看到人民群眾還有這樣那樣的一些不滿意。就其根源來說,有的確實是因為干部作風還需改進。我曾經歸納了四句話:第一句話,叫不上名,與群眾之間是熟悉的陌生人。我們住村干部到了村里,老百姓可能也知道你是住村干部,但是相互之間叫不上名字。中國是人情社會,能不能叫上名字,是一個標志。見面如果能叫上名字,村民可能就對你有親切感;如果叫不上名字,工作要順利開展,有時就有難度。第二句話,說不上話,干部與群眾之間話語體系不一樣,不知道該怎么和老百姓說話。第三句話,認不了路。昨天和鄉鎮干部座談時,我一個個地問,畫“民情地圖”之前,村子里有多少人叫得上名字,你叫得上名字的人里面有多少是準確知道住在哪里;然后,畫了“民情地圖”之后,又有哪些變化。確確實實畫圖之前,有些盡管也叫得上名字,但是不知道村民住在哪里。最后一句話,辦不了事,因為情況不熟悉、不掌握,遇事慌張,辦不了事。以上這些在“民情地圖”推出前,在有的鄉鎮干部身上,是客觀存在的。另外,“民情地圖”剛推出來的時候,我們鄉鎮干部特別是一般干部是有點“小情緒”的。比如說,有的干部講,現在鄉鎮干部要全才,連地圖都要會畫;有的講,畫地圖是一個偉大的工程,等等。但是通過地圖畫下來之后,我們的干部和群眾接近了,干部作風有了很大改進。現在來看,可以說“民情地圖”已經成為鄉鎮干部日常工作生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昨天座談的時候,三都鄉的一個干部說,一個鄉里的干部QQ簽名簽了:“民情地圖典型工作案例今天你寫了嗎?”鄉里又有一個干部在簽名之下評論說:“這是必須的。”

第二,很好地發揮了“四張圖”的作用。一是發揮了群眾工作的“連心圖”作用。比如以前,有的鄉鎮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到村里叫不上名、說不上話、認不了路、辦不了事,進村要村干部帶著;畫圖之后,可以和村干部“一起去”或者說就自己去。沒畫圖之前,群眾看到干部會問,你是誰,你是不是住村干部;畫了圖之后,群眾就說:“哎,又來了。”口氣就不一樣了。二是發揮了促進發展的“作戰圖”作用。大家剛才匯報當中,就有不少“民情地圖”促發展的例子。三是發揮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和諧圖”作用。四是發揮了農村工作以及農村社會服務管理“基礎圖”的作用。比如,過去住村干部之間的調整交接,無非就是老住村干部把新任的住村干部帶到村里主要領導那里走一走,這就算交接完成了。現在的交接是一整套“民情地圖”包括一系列群眾工作材料的交接,這就有利于我們的新任住村干部熟悉情況,盡快進入角色。對于新任的鄉鎮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盡快掌握全鄉情況,“民情地圖”也可以很好地起到“基礎圖”的作用。

為什么“民情地圖”會有這樣明顯的作用?我覺得,與我們鄉鎮認真貫徹縣委推進“民情地圖”工作的戰略決策部署是分不開的。一開始,有的同志或許就是把“民情地圖”當成一個任務,但是隨著工作的深入、實踐的深入,大家認識上越來越到位,思想上越來越重視。大家抓工作有幾個方面給我印象深刻:一是嚴抓嚴管。舉例來說,古市鎮開工作例會的時候,每個階段都布置一個“民情地圖”工作主題,明確規定每個階段要熟悉什么民情、走訪什么戶,之后分片開展“交叉檢查”。再比如,三都鄉“民情地圖”抓好“四個一”,周周一主題、周周一臺帳、周周一匯報、周周一抽測。二是積極探索“民情地圖”與“促服務”有效對接的橋梁紐帶。比如說,西屏鎮以圖管項目,推進項目建設。又如,大東壩專門召開“民情地圖”小組長例會,以新任村書記為“民情地圖”小組長,推進“民情地圖”向村級延伸,也是一個很好的探索。現在有些新任的村書記、主任,對本村家家戶戶的情況也不一定很清楚,所以,下步“民情地圖”工作推進中,換屆之后新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也要和鄉鎮干部一樣家家戶戶去走訪。三是我們的鄉鎮花了很多功夫在“民情地圖”的管用實用上拓展創新。比如,玉巖鎮拓展了各個村的特色工作圖,等等。

關于“民情地圖”本質的回頭看,我想和同志們一起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民情地圖”有利于解決很多問題,但首先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民情地圖”是我們縣按照省里、市里的要求,在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基礎上的一個創新。“網格化管理”本身不是的創造,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做,北京、上海很早就提了,其非常注重的一個要素是管理。我們在深化過程中又提出了“組團式服務”,引入了“服務”這個要素。我們繼續深化的深化點在于,突出了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干群感情問題。前面說了,我們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抓好社會管理,管理、服務、感情三個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就是要通過手繪“民情地圖”,通過強化干部的上門走訪,增進干部與群眾的感情。所以,“民情地圖”促服務的邏輯關系是,感情先于服務,服務先于管理。

第二,“民情地圖”是社會管理的創新,首先管理的是誰?回答是,首先管理的是干部。干部是干群關系的矛盾主要方面,抓好了干部管理,干部作風轉變了,強化對群眾的服務管理就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所以,對干部嚴抓嚴管,是我們把“民情地圖”這項工作抓好的第一前提、第一要素。

二、貫徹落實縣委﹝2012﹞7號文件,真正讓“民情地圖”成為一張“活圖”

“民情地圖”只有成為一張“活圖”,才能發揮應有作用。一個方面,要通過“民情地圖”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讓現在的“平面圖”成為立體的、動態的、可拓展的圖;再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用起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落實好“一條主線、兩個導向、三個重要抓手”。

“一條主線”就是,要把群眾工作作為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這是習說的。他說:“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這段話的針對性、指導性很強,也使我聯想起同志在延安時期曾提出:我們黨的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群眾領袖。我覺得,同志的這個話沒有過時。而要成為群眾領袖,就必須走進群眾、深入群眾,這樣才能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大優勢、防范在執政后脫離群眾的最大危險。

“兩個導向”就是,面向干部,形成干部壓力變動力的傳導機制;面向群眾,形成以增進干群感情為前提的可持續服務鏈的傳導機制。這兩個導向,也是我們深化“民情地圖”促服務長效機制的制度設計的指導思想。一方面,要完善干部壓力變動力的傳導機制。確實,“民情地圖”這項工作給干部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基本上大點的村增加了兩倍工作量,小點的村也增加了一倍工作量。對這個問題怎么理解?是不是說沒有“民情地圖”這項工作農村工作就好做了?可以說更不好做。“民情地圖”可能是增加了一時的工作量,但對長遠來說是有利于各個方面工作又好又快推進的,不少難的工作可能因為有了“民情地圖”就變得容易了。我們在引導鄉鎮干部的過程當中,這些道理要給他們講。當然我們也要理解,干部也是人,也要重視激勵機制的構建。縣委﹝2012﹞7號文件有一條非常重要,即“民情地圖”的推進,必須堅持績效評價與用人導向的有機統一。規定這一條,目的就是促使干部變壓力為動力,真正增強用好“民情地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可持續服務鏈的傳導機制。我們講服務,不能“空對空”。如何才能做到不“空對空”?那就是制度設計過程當中,服務要向兩頭延伸,一頭除了鄉鎮要做好之外,要向村一級延伸,村級組織要為村民提供便民服務;一頭就是要向部門延伸,部門服務鄉鎮村的工作要進一步強化。

“三個重要抓手”:文件規定的事情都要做好,此外,要用好“三個抓手”。第一個抓手,抓好入戶走訪率、問題解決率、群眾滿意率。入戶走訪率是關鍵,你不去走訪,就沒有感情,但是走訪了之后問題不解決、群眾不滿意,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下一步考核檢查,要把這“三個率”落到實處,“三個率”的落實情況要公示。第二個抓手,“民情地圖”促服務典型群眾工作案例。前一段時間找干部談話,我說現在干部對“能干”這個詞的內涵要有新的理解,要能干會說、能干會跑、還要能干會總結。光自己干,不會說,不會去動員,最終事情是干不好的,發動群眾有的時候就是要有“三寸不爛之舌”。能干會跑也很重要,不會跑部門,不會跑項目,一個地方要發展也根本不可能。同時作為提升自身素質、自身能力來說,能干會總結尤為重要,其中案例總結是最好的總結方式,不僅能提高自己,通過案例的交流,大家都能提高。在“民情地圖”促服務典型群眾工作案例上,要求做到: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班子成員、一般干部人人寫案例,農村工作指導員人人寫案例,大學生村官人人寫案例。第三個抓手,就是應知應會考試。去年的應知應會考試大家普遍反映是好的,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接下來的應知應會考試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要了解鄉鎮干部對知識點的需求,并根據這些需求,組織編寫應知應會學習材料,豐富應知應會考試內容。

我就說這些。希望大家把“民情地圖”促服務這件事情認真抓好,作為鄉鎮黨委換屆之后,抓干部作風建設的“第一抓手”來抓,“第一件事”來抓。盡管鄉鎮工作很忙,但要抓好了“民情地圖”這項工作,就一定能夠“兩不誤、兩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