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論文

時間:2022-12-31 11:19:00

導語:鄉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論文

為加快我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步伐,根據水利部《關于印發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水農[2003]603號)和《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民營水利的意見》(陂政[2004]68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改革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工程管理,盤活資源存量,調動和激發社會辦水利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的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二、所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農民用水利益至上的原則;

(二)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落實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的原則;

(三)堅持政府規劃指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建設和管理的原則;

(四)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實行民主決策,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的原則;

(五)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并重,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三、主要目標

通過2至3年的改革,切實解決當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主體不明確,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水利管理體制,明確所有權,放開經營權,形成自籌資金、自行建設、自主經營、自我管理的發展機制,促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走上市場化運作的軌道,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四、改革的范圍

(一)總庫容1000萬立方米及以下的小型水庫工程。

(二)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以下的排灌工程,或設計引水量1立方米/秒以下的獨立引水工程。

(三)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以下,除澇面積3萬畝以下,總裝機容量1000千瓦以下,或單機容量280千瓦以下的機電灌溉排水工程。

(四)小型飲水、供水、水電站、塘堰、堤壩工程和其它小型水利設施的改革,參照本方案實施。

(五)個人興建的小型水利工程不列入本次改革的范圍。

五、改革形式

本次體制改革鼓勵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和拍賣等多種形式,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宜包則包、宜租則租、宜股則股、宜賣則賣,進一步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

(一)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小型水利工程的個人或組織,作為小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運行、維修養護、安全保衛、防汛等的執行主體,負有對水利工程進行規劃設計、籌資建設、組織施工、使用管理、安全運行、維修養護的責任與義務;同時,應制定各項規章和管理制度,搞好水量統配與灌溉服務,協調好用水戶之間的關系。

(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通過承包、租賃或拍賣等形式回收的資金,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六、實施步驟

(一)確定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確定工程管理范圍,做到山權地界清楚。凡納入此次體制改革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前必須先確定其用地面積、用途和范圍,并報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權辦證。

(二)界定產權。按照國資委、水利部《水利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資產發[1996]5號)的有關規定,產權界定按如下辦法執行:1994年3月31日以前,由國家投資為主,群眾投工、投料興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其形成的資產屬國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出資人權利;1994年3月31日以后,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其形成的資產按照“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明確產權歸屬,報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確權。

(三)資產評估。國家和集體投資形成的農村小型水利資產,必須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資產評估應委托具有一定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工程的資產進行評估,并寫出資產評估報告書,確認資產現有價值,如進行土地評估,應將土地評估報告報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確定方案。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方案,包括改革的方法、改革的形式、承包費、租賃費或拍賣標的的確定,必須經區水務、財政、土地、物價等部門、村組干部和受益群眾代表組成的專門班子認定,要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尊重當地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經充分協調醞釀后共同制定改革方案。國有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方案經區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由區水務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物價、土地部門備案;集體所有的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方案,由區水務部門與區財政、土地、物價部門會商后負責審批,由所在的街鄉鎮場或村民委員會負責實施。

(五)公開招標。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由工程所有者公布改革方案,進行公開招標,區水務、財政、土地、物價部門派員參加,進行指導和監督。同等條件下,原經營者和受益人優先。

(六)簽訂合同。公開招標確權后,由工程所有者與中標者簽訂合同書,合同書的內容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要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違約責任和責任追究等內容在合同中應明確改革的經營期限、工程的用途和服務對象、工程維護標準、不動產處理、工程設施管理制度、供水價格、開發利用規劃、防汛抗旱、工程安全責任及義務等。凡涉及以有償使用方式處置土地使用權的,由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中標者,或者區土地主管部門監督集體土地所有者與中標者簽訂土地使用合同書。

(七)建檔備案。對區管水利工程、在冊小型水庫,在合同簽訂后,由區水務部門向中標者發給省水利廳統一印制的水利工程管理使用許可證》,并登記造冊,建檔立卡備案。村組集體所有的小型機站、堤垸、塘堰,在合同簽訂后,由街鄉鎮場向中標(承包)者發給《水利工程管理使用許可證》。

七、時間安排

(一)第一階段(2005年6月底前)。制定改革配套文件,并監督、指導各街鄉鎮場實施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

(二)第二階段(2005年7月底前)。各街鄉鎮場成立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機構,明確人員、職責、任務,并負責領導和開展本轄區內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工作。

(三)第三階段(2005年7月底前)。對各街鄉鎮場分管領導、農業科(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和參與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工作的專班成員進行培訓,學習相關文件,掌握工作方法及工作步驟。

(四)第四階段(2005年7月至9月)。開展試點工作,暫定羅漢街、祁家灣街為試點。在此期間,各街鄉鎮場對本轄區內的小型水庫、排灌站、引水工程以及其它符合改革條件的水利工程進行調查摸底,分類排隊,確定改革的形式,并向社會公布實施方案。

(五)第五階段(2005年11月底)。完成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試點任務。

(六)第六階段(2005年12月底至2007年12月底)。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完成全區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任務。在本次改革期內,每年完成的比例分別為:2005年10%,2006年60%,2007年30%。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完善機構。區、鄉兩級分別成立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具體工作。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是公益事業,各級領導要切實負起責任。要將此項改革任務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通過簽訂責任狀,明確目標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政策性強、情況復雜,涉及到農村千家萬戶的利益。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此項改革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強化指導,落到實處。區水務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組建工作組深入到各街鄉鎮場指導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五)實行獎勵,激勵先進。從今年開始,每年開展一次全區的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工作評比活動,對完成任務和達到質量要求的給予獎勵。確定一、二、三名,分別給予5萬元、2萬元、1萬元的獎勵資金。獎勵資金用于工程投入。對農村小型水利管理體制走向良性運行機制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優先安排農水項目。

(六)落實經費,推動工作。區財政部門從年度部門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用于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工作,確保改革工作正常開展。

(七)合理定價,依法征收。合理確定水價,依法做好水費征收工作,是搞好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走上良性運行軌道的重要一環。因此,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后,其灌溉用水、排水收費標準,要按照有關規定,在區物價和水務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要積極推行科學灌溉、節約用水、定額配水、按方計價、超量加價的計量收費辦法,促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八)加強管理,促進發展。做好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工作,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前提。對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工作,區國土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以促進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凡是新建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全面建設項目法人負責制,要實現新建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制定建設方案的同時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確工程的管理體制、管理機構和運行管理經費來源,對沒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項,不準從其它渠道安排扶持資金。新建水利工程,管理范圍未明確劃定的工程,不予批準工程開工建設。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管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并明確劃定工程的管理范圍、樹碑立界。區水務、國土、建設部門共同監督。對已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權屬單位提出申辦水利工程確權劃界要求的,區土地部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并考慮歷史條件和現狀,積極配合其做好確權劃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