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讀后感2

時間:2022-08-22 09:24:00

導語:做事先做人讀后感2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事先做人讀后感2

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人"與"事"的聯系的必然性,認為"什么樣的人",就會做"什么樣的事","人"決定"事"。當下一些人對其很不以為然,認為那是過時的老皇歷,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主張應效仿西方把"做人"與"做事"分開,"做人"歸"做人","做事"歸"做事"。西方確有"人"與"事"兩分開的傳統,但如果把它絕對化,也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西方人在具體事上有時也很注重"人"與"事"的和諧統一。美國前總統麥金萊一次想從兩個老朋友中選一位擔任駐外大使。起初他左右為難,猶豫不定。后來他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在一個風雨之夜,麥金萊搭上公交車,坐在最后排的座位上。隨后上來一位老婦人,手挽著沉重的衣籃站在過道上卻無人讓座。這時麥金萊的一個朋友(兩位大使候選人之一),坐在前面看報,無所表示。最后還是麥金萊起身讓了座位。這位朋友做夢沒想到這么件小事竟然決定了他的"命運"。因為在麥金萊看他"人"不行,也就不讓他去干駐外大使的"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做些讓人稱道的有價值的事,用傳統語言來說,就是要"立功"、才有"立言"。如何達到立"功"、"立言"?古人認為先要"立德",也就是先有

"德"。中國古人所揭示的"德"與"得"之關系,從根本上講,具有跨越時空的真理性。

實際上"怎樣做人"是擺在每個人面前不可迦避的問題,誰也沒有豁免權。如今市場經濟已是無需再爭的社會現實,客觀上商品化的浪潮沖擊著社會各個層面、各個角落,好多人忙著"下海"做"事"。許多"下海"者和其他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認為,經商是遠離道德品質修養的世外桃源,沒有什么"做人"之慮。做商人是要賺錢的。金錢這東西很容易改變人的性情,不少人在金錢面前變得特別貪婪、見利忘義,

甚至干出傷天害理的事來。那么整日同金錢打交道的商人,是否就該見利忘義?真正成功的商人的經商實踐做出了否定性的回答,同時又向人們昭示一個道理,也是商人立業的大前提:做人。

日本三井公司總經理池田成彬,常為人題寫"德是根本,財是未端"八個字,它高度概括了池田成彬多年經商的成功經驗。在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西方,商界中流行一條黃金法則,據說西方商人對其碩禮膜拜,推崇備至。這條法則用中國話來表達,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充滿濃厚道德色彩的商業法則,體現了商品經濟對商人的行為的基本要求。大量的經商實踐證明,只有恪守商業道德,方能在商海中如魚得水,任意遨游。因為顧客會對其產生誠實可信的信賴感、得到尊重的滿足感、顧客之家的親切感,企業的美好形象會長久印記在顧客心中,從而形成習慣性的惠顧心理。顧客對你經營的商品深信無疑,甘愿舍近求遠到你店購買,往往是一次買賣不

成下次還會尋上門來。并且經常性的對他人"現身說法",起廣告宣傳、傳遞信息的作用,鼓勵他人甚至帶領他人到你店購物。另外,商人一貫講究經商道德,人品高尚,有助于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增強職工真正的自豪感、歸屬感,進而真心實意地為你的企業全力工作。所以美國教授霍夫曼指出:為一個努力做正確的事的公司工作,員工會有良好的感受,良好的感受會轉化成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做生意,歸根到底是做人"。只有遵守商業道德,注重自我人格修養才能生意興隆,買賣越做越大,以較少的勞動消耗,贏獲最大的經濟效益。那種"無商不奸"的說法,乃是庸俗經商者的短見。所謂"坐井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所見者小也",奸商可能是得逞一時,但終究弄巧成拙遭到失敗,成不了大事。

領導者作為人群中的特殊階層,由于所處地位、所負的責任、所應發揮的作用,更存在著"做人"與"做事"這一必答的"應用題"。現實中有的領導人偏重于"做事",輕視甚至漠視"做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領導者能否成功地實行領導,主要決定于領導者是否具有影響力。領導者的影響力由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所構成。提高領導者的影響力,關鍵是提高比權力性影響力更大力量的非權力性影響力,而在構成非權力性影響力的諸多因素中道德品質是本質性因素,居首要地位。

道德品質是決定領導者政績的重要因素。道德品質高尚的領導必然兼政、勤政、扶正祛邪,主持公道,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深受群眾的擁戴,具有巨大的號召力。其下屬在心中對他產生認同感和尊重感,自愿地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千方百計為領導者出主意想辦法,同時又在行動上竭盡全力干好領導布置的工作。如此這般,哪能沒有煌輝的政績?如果領導者道德品質低下,口碑不佳,乃至千夫所指,令下屬厭而遠之。這樣的領導者還會有政績嗎?

魄力和才干也是決定領導者政績的因素。魄力、才干、道德品質是各有所別,不相同的范疇,但前兩者受道德品質的影響、甚至為其所左右。道德品質高尚的領導心胸坦蕩、無私無畏,在領導工作中勇于負責、敢于創新,表現極大的,魄力,同時才干也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而有的領導者總是膽小怕事、思前想后、縮手縮腳。為何?是私心作崇。有的領導也有才干,胸裝不少良策妙方,但由于私利所致就是不實施利國利民、卻觸及個人利益的"錦囊妙計"。因此說,他的才干也是"虛"的。

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在一次相聲創作研討會上講過這樣的話:當創作人中的創作水準達到相當高程度時,要使作品更受歡迎就要看其人格魅力了。馬季講的是相聲創作問題,但其中的道理卻帶有普遍意義。浩繁王星的第一位發現者是位大學生,難道此人的學問比天文學家高明嗎?不是!因為尋找海王星的計算過程是異常乏味和枯燥的,那些有名望的天文學家為名聲所累,都躲得遠遠的,深怕一無所獲被人恥笑。居里夫人則與這些患得患失的天文學家形成鮮明的對照。她說,榮譽這東西好比玩具,只能玩玩,絕不可守著它。正因如此,在獲得第一次諾貝爾獎之后,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再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全國勞動模范包啟帆,自

1981年以來完成了70多項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人稱"抓斗大王",名震中外。外國許多商人要與他合作辦廠,請他"下海",都被謝絕。他說:我不能忘記黨組織和國家對我的培養;不能忘記改革開放這個時代給我的機遇;不能忘記科技群體這個伙伴。我是要下"公海"的,要在今后幾年里再完成5項到10項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再為上海港創辦5到10個合資企業。

近些時候,北京大學學生提出一個響亮而實在的口號:"治國平天下,先自修始。"可以看出他們已充分認識到"做人"(修身)是"做事"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和先決條件。愿一切立志有所作為者,首先在"做人"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