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要納入財政管理
時間:2022-11-05 12:07:00
導語:村級財務要納入財政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日,筆者在工作中發現一怪事,一個幾百人的小村,即沒有村辦企業,也沒有其他相關產業提供收入來源。查看該村帳目,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只有財政核撥的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附加(今年還沒撥)、財政補助款和很小的幾筆其他收入;農戶欠債萬余元,村級負債萬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困難村。而就是這個村,村干部的個人工資收入卻高達萬余元,比該鎮平均干部工資高出倍有余。如果再加上正常業務開支,這個村每年的支出少說也得七、八萬元。這么大的支出哪里來的錢?如此亂開支誰來管?一個特困山區的困難小村,財務管理如此混亂,那么經濟條件好的村又如何呢?筆者接連走訪了幾個地方的村組,其財務管理狀況著實讓人憂。
在稅改的新形勢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成為共識,各地都在不斷創新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當前推行的“村財鄉管、組財村管”或成立“農村會計核算中心”,把村級資金和帳務實行“雙代管”等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級財務管理水平。但是村級資金游離于財政監管之外,資金被侵占、流失的現象仍很嚴重,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因此要把村級財務納入鄉鎮財政管理,從源頭上進行監管,可以理順農村財經秩序,促進經濟發展。其理由有兩點:
一是把村級財務納入財政管理是農村財務管理改革必然選擇,是財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稅改后,村級收入減少,特別是今年取消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稅率后,村級收入一般只包括農業稅附加、財政補助收入和其他零星收入(農業稅取消后村級收入來源更少)。村會計業務減少,不再涉及與農戶間往來帳的核算。把村級財務納入財政管理,對其資金和帳務實行“雙代管”成為必然選擇。從改革的總趨勢來看,村干部工資、村級財政補助等涉及財政對村級支出內容,將會全部納入財政直發直拔的范圍。現在把村級財務納入財政管理有利于財政對村級利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財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另外,稅改后,村級與鄉鎮財政的業務量加大,聯系緊密,村級主要收入來源的核算都必須和財政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如農業稅附加的拔付、農村社障對象的確定和相應款項的核拔、財政補助支出等。而對村級帳務的管理和財務開支的最終審核、監督權卻在經管部門,財政所一般不直接參與村級開支活動的監督,更無權進行監督。但經管部門又不了解村級真實收入實情,也管不了村級收入,難以監督村級財務實際收支情況,管的是“空帳”。這就造成村級財務收支管理與監督“兩張皮”,管收的無權管支,管支的也無權管收,法律監督成為空白。為村級財務收支失衡,財經秩序混亂提供了平臺。村干部侵占、挪用集體資產,違紀開支,收不敷出,反而總是跑上級、找財政要資金尋支持,使的財政性資金利用效率低或沒有效率,資產大量流失。因此把村級財務納入財政管理,讓財政從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對村級收支活動進行監督,才能從源頭上治理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維護財經秩序。
二是鄉鎮財政有能力和條件管好村級財務。
()資料全,管理科學。鄉鎮財政直接參入稅改,在農村的各種資料都很齊全完整,檔案資料一般都實行電腦管理,查閱方便快捷。每個村的土地基本情況、稅負、山場資源等內容的登記造冊,都有村級蓋章,農民簽字,具有很強的法律效率。()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能夠滿足村級財務集中核算的要求,提供優質的服務。()有一支隊伍穩定、懂財務核算、善管理的干部隊伍,能夠完成村級財務代管業務,發揮監督職能。()財政所在管理鄉鎮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實行“零戶統管”的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方法,代管村級財務也能夠取得好成效。
推行村級財務實行鄉鎮財政管理的具體要求
目地和原則:把村級財務納入財政管理,其目地就是充分發揮財政監督職能,規范村級財經秩序,理順分配關系,反腐倡廉,使村級資產效益最大化。從法律上講,他是一種委托行為,是平等主體之間雙方自愿的行為。推行村帳制,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運作,必須保證村級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監督權不變,這是基本原則,也是實現村級財務“雙代管”目標的基礎。鄉鎮政府千萬不能違備村級意愿,搞行政命令強制代管或越權擅自擠占村級對自有資產的管理與使用、分配與監督的權利,否則就違反了村民自治的原則,使村級財務越管越亂,村級越管越窮,失去了“雙代管”的目地和意義,更不能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代管范圍:把村級財務納入鄉鎮財政代管的范圍主要是:各村的會計帳目、財務收支、會計檔案和會計信息業務。具體到收入業務上包括:農業稅附加、財政補助、投資收益、被征用土地補償及安置補助費、集體資產發承包收入、扶貧救災款、上級部門拔款和包扶單位(個人)捐資捐物等所有村級收入。支出業務包括:村組干部工資、辦公費、集體生產公益事業支出和對外捐資捐物等所有支出業務。
具體操作:明確了目地和管理范圍,重在操作,才能管有成效。一是廣泛宣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實行“雙代管”制度,必須消除村干部思想顧慮,得到他們理解和支持。因此首先要把“雙代管”的目地、意義及具體的操作方法等問題給各村干部、村民理財小組講清楚道明白,在此基礎上與各村簽訂“村級財務雙代管委托書”,在合情合理更合法的框架下推行“雙代管”制度。二是取消村級會計、出納,每個村只設一名報帳員。取消村級帳號,在當地農村信用社開設統一的銀行帳號。把各村的會計資料全部收回到鄉鎮財政所,由財政所分村整理歸檔。尚未對村級進行債權債務清理的鄉鎮,要清查核定村級債權債務,交財政歸檔管理,讓財政所接管明白帳。在財政所設“農村財務核算中心”,明確兩名財政干部分別擔任農經總會計和農村資金會計,由財政所長直接負責核算中心工作。嚴格按照《村級財務制度》和《農村財務審計制度》的要求,統一各村會計科目;審核各村報來的收支業務;辦理會計業務和調度村級資金。三是加強村集體資產管理。把村級固定資產納入國有資產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對資金管理、銀行存款統一實行支票戶,出納員庫存現金不得超過法定限額。向銀行取款時,統一填寫存取款申請書,金額大的款項提取必須由村干部簽署證明意見方可提取。鄉鎮政府要根據《村級財務制度》,結合村級人口、地域面積、經濟條件等內容,就村干部工資、招待費、業務費、管理費及公益事業開支等項目,制定限額管理制度,對村級財務開支實行限額管理。財政所要在每年初匯同各村支兩委干部,為各村編制年度收支預算草案,由各村的民主理財小組、人民代表和黨員討論通過或由村民代表討論通過后予以執行,對村級財務收支實行預算化模式管理。同時村級每筆開支都必須取得合法的原始憑證,必須有村主任簽字。大額開支還必須有村支兩委共同簽字,并附有村民代表或村民主理財小組對項目開支的討論同意意見書,最后由財政所審查合法后,方可入帳。對村級扶貧款、財政補助款等專項支出,由財政所分期分批拔付,每完成一個階段項目任務,并驗收合格后,再拔第二批,直到一個項目一筆專款完成后,再進行匯總核算入帳,以確保專款專用,用有成效。對農業稅災欠減免及政策性稅負調整、“兩補款”(糧食直補和良種直補)和社保費等涉及到農民個人的財政性分配資金安排,由財政所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憑農民簽字認領花明冊入帳,以免被擠占挪用。四是加強村級財務公開,提升管理水平。為公開、公正地管好村級財務,財政所要按月把村級財務收支平衡表、出納現金日記帳、村干部報酬明細、應收應付款明細等內容,及時填報村支兩委手中,并經村干部簽字或蓋章后,在村務公開墻上進行公布,接受群眾監督,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精品范文
10村級巡察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