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街道(鎮)社會保障機構工作手冊--辦事程序(辦法)

時間:2022-03-08 01:03:00

導語:市街道(鎮)社會保障機構工作手冊--辦事程序(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街道(鎮)社會保障機構工作手冊--辦事程序(辦法)

一、失業登記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年齡在16周歲以上,男60周歲、女55周歲以下,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目前無業的本轄區城鎮常住戶口人員。

包括下列失業人員:

1、年滿16周歲,從各類學校畢業、肄業,未能繼續升學的;

2、與用人單位解

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

3、被用人單位辭退、解聘或從用人單位辭職的;

4、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并失去承包土地的;

5、軍人退出現役、且未納入國家統一安置的;

6、刑滿釋放或假釋、監外執行的;

7、勞動教養期滿或提前解除勞動教養的;

8、個體工商戶業主或私營企業業主停止經營的;

9、其他符合第二條規定的人員的。

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應當先依照規定辦理失業登記。已退休并享受相關待遇或已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不進行失業登記。

(二)辦理程序

符合上述規定的人員由本人攜帶戶口薄、身份證、學歷證或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社區居委會開具的未就業的證明等資料和近期免冠照片二張到本人戶口所屬街道(鎮)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辦理失業登記,由街道(鎮)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即日內發放《重慶市城鎮失業人員失業證》。

二、《重慶市職工失業證》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按規定參加了失業保險社會統籌企事業單位職工,與單位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后,均可申請辦理《重慶市職工失業證》。

(二)辦理程序

失業人員需持本人身份證、戶口薄、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和街道(鄉、鎮)、社區居委會出具的未再就業的有關證明,向戶口所在區縣(自治縣、市)就業服務管理機構或受委托的街道(鄉、鎮)社會保障工作機構提出申請,即日內由經辦機構發放《重慶市職工失業證》。

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辦理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1、按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一年以上的;

2、在法定勞動年齡內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

3、已按規定辦理失業和求職登記的。

(二)辦理程序

1、單位依法對職工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后,7個工作日內由單位將終止、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和失業人員本人擋案材料送其戶口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市)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失業保險經辦機構須于7個工作日內書面答復單位該失業人員能否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2、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失業人員,由原單位開具《重慶市失業職工介紹信》,交失業人員本人。

3、失業人員應于單位開具《重慶市失業職工介紹信》之日起,60日內到其戶口所在地區的區縣(自治縣、市)就業服務管理機構或受委托的街道(鄉、鎮)社會保障工作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和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并按規定的時間和地點,由本人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

四、職業介紹(求職登記)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1、本街道(鎮)城鎮失業人員;

2、本街道(鎮)企業下崗職工;

3、本街道(鎮)應屆大學、中專、技校、職校等畢業生;

4、其他求職人員。

(二)辦理程序

1、求職人員攜帶身份證、失業證、下崗證、學歷證明、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近期一寸登記照片二張,經服務臺工作人員作職業指導后填寫《求職登記表》,由工作人員錄入電腦;

2、求職人員根據提供的信息,選擇符合本人條件及意向的單位;

3、工作人員根據求職者意向,給予求職指導,然后進行人職匹配,開具《推薦介紹信》,參加面試。

五、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的辦理程序

(一)提供資料

1、《營業執照》副本原本和復印件;

2、單位介紹信:

3、經辦人身份證;

4、招聘簡章;

5、外地企業來渝招聘人員還須提供所在地縣以上勞動保障部門同意跨地區招聘的批準證明。

(二)辦理程序

1、如實填寫《企業招聘人員登記表》申報。

2、經登記的招聘單位可在現場咨詢、查閱有關信息,接受職業介紹服務。需現場招聘的單位,應提前申請,服從統一安排按時到場招聘。

3、用人單位必須自招收的職工報到后10日內將《企業招收職工登記表》和《招收職工花名冊》報區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備案。

4、用人單位應于招收的職工報到后30日內與勞動者本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六、職業培訓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1、城鎮失業人員;

2、企業下崗職工;

3、農村勞動力;

4、其他人員。

(二)辦理程序

1、符合上述規定的參培人員攜帶身份證、失業證或下崗證等有效證件,在培訓窗口辦理培訓登記手續;

2、參培人員根據自身需要,確定培訓項目,填寫《職業技能培訓學員登記表》報名。

3、社會保障所工作人員對《登記表》分類整理后通知有關人員參加培訓。

七、再就業小額貸款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已解除勞動關系,從事個體經營或合伙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職工在100人以下,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達到30%以上的小企業或合伙經營實體;大學畢業6個月以上未就業,進行失業登記的;復員轉業干部及城市退伍兵未安排工作的。

再就業小額貸款可由下崗失業人員個人申請,也可由合伙經營的實體或小企業申請。

(二)辦理程序

申請再就業小額貸款的下崗失業人員、合伙經營實體或小企業,應持抵押物清單、擔保合同和有效證件向所在的社區居委會提出申請。居委會按規定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向街道(鎮)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推薦,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對申請人或實體的資格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報區縣(自治縣、市)勞動就業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再5個工作日內完結審查匯總,并將相關資料送達承貸金融機構,符合條件、承貸金融機構同意貸款的,即可通知借款人辦理相關手續。

八、企業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接收程序

(一)接收檔案

移交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和市檔案管理有關規定,收集、整理、完善檔案,確保所移交檔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合法性。

街道(鎮)社會保障服務所核對退休人員移交花名冊;按檔案移交登記卡逐一核對退休人員檔案,辦理檔案移交手續;按《退休人員檔案管理辦法》將檔案入庫管理。

(二)接收退休人員基本信息

接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移交的《重慶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信息移交清單》;按照《重慶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信息移交函》辦理接收手續;根據移交的基本信息建立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臺帳、信息卡或信息庫。

(三)發放社區聯系卡

1、由社區居委會向退休人員發放社區聯系卡,便于社區及時為退休人員提供各項服務。

2、各社區居委會根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移交的退休人員基本信息清單逐一上門核對,發現錯誤信息及時報告。

九、企業退休人員死亡待遇的辦理程序

(一)家屬應在退休人員死亡后3日內向社區居委會報告死亡時間。

(二)社區居委會得知退休人員死亡信息后,及時向負責發放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街道(鎮)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報告死亡人員原單位名稱、姓名、死亡時間。同時,告知家屬持《死亡證明》、《火化證》及時到負責發放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退休人員死亡待遇有關手續。

(三)死亡退休人員的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持《死亡證明》、《火化證》(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及本人有效證件向負責發放基本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領取退休人員死亡待遇。

(四)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審核相關證明,計算并支付各項待遇。

十、企業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的核查辦法

(一)各區縣(自治縣、市)街道(鎮)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在區縣(自治縣、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指導下,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核查工作。

(二)核查內容。

1、檢查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否按時足額發放。

2、檢查退休人員基本信息中居住地址、戶籍所在地址,居住地郵編、聯系電話、健康狀況是否準確。

3、對高齡(80歲以上)、重?。ㄖ赴┌Y、癱瘓或重病臥床不起三個月以上)以及家庭人均生活水平末達到低保的退休人員進行登記備案。

(三)在核查前,要提前一周以上通知核查對象,告知核查時間、地點和需攜帶資料。

企業退休人員應攜帶退休證、身份證、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存折(卡)等資料、按規定時間、地點接受核查。

(四)對高齡、重病人員不能到達指定地點核查的,進行上門訪問核查。

(五)按要求填報有關核查資料和報表。

十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辦理程序

(一)辦理范圍

具有本市非農業戶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月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政策規定不應享受的除外)。

(二)辦理程序

1、戶主申請

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由戶主向所在地社區居委會、鄉鎮社會保障機構提出申請,并按要求填寫申請登記表。同時按要求提交下列材料:(1)申請書;(2)居民戶口薄、居民身份證(復印件);(3)家庭成員收入證明;申請對象家庭成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還應提交以下材料:

(1)有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應由所在單位的勞資人事部門出具收入證明,并加蓋單位公章;

(2)有離退休人員的,應提供領取離退休養老金的證件或有關憑證;

(3)有領取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的,應由其管理機構出具領取基本生活費的證明或證件;

(4)有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應由其管理機構出具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標準的證明或證件;

(5)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身體健康的人員,應由街道、鄉鎮勞動力管理機構提供就業狀況證明;

(6)殘疾人應提供殘疾證(復印件);

(7)有農業戶口的,應提供結婚證、戶口證明和家庭養殖業、種植業等收入證明;

(8)夫妻離異的,應提供離婚證、判決書或調解書;

(9)民政部門認為需要提供的其它有關證明和材料。

2、入戶調查

街道(鎮)社會保障服務所及社區民委會社會保障員應佩證深入申請享受保障的家庭,認真開展家庭收入的全面調查和核實。申請人必須主動配合,如實提供家庭收入情況,調查人員和申請人應在調查表上簽名。

3、民主評議

由社區居委會建立的有居委會干部、轄區內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社區民警、轄區企事業單位工會負責人、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參加的低保民主評議小組,對申請享受低保的對象在入戶調查、實地察看、鄰里訪問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評議,提高低保審核的透明度,防止低保審核中優親厚友等個人行為,使社區居委會低保審核工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4、張榜公布

將調查核實和民主評議形成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初步名單、家庭人員、家庭收入、人均月收入、人月均救助金額等張榜公布,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對群眾有異議的對象,應再次調查核實,提高低保工作質量。

5、審查復核

社區居委會、街鎮社保機構將經民主評議、張榜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名單,報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并簽注審核意見。

6、上報審批

區縣(自治縣、市)民政部門對街道、鄉(鎮)人民政府上報的保障對象,履行批準權,并填發批準通知書和保障金領取證。

7、再次張榜公布

將區縣(自治縣、市)民政局批準的低保對象、享受金額,再次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對群眾有異議的,應再次調查核實,暫停發放低保金。

8、保障金的發放

每月由街道、鄉鎮社保部門負責組織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在保障金領取證上填寫有關內容,完備發放手續和資料。也可以委托銀行、郵政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