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政務公開制度

時間:2022-09-04 10:48:00

導語:國稅政務公開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稅政務公開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納稅人的民主權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強化依法治稅,實現公開辦稅、公正執法、公平稅負,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深入開展政務公開的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化政務公開組織領導,規范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完善公開制度,推進政務公開的規范化、制度化和長效化,打造江蘇陽光國稅,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江蘇省各級國家稅務機關。

第三條深化政務公開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嚴格依法。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開展政務公開工作。

(二)全面真實。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都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準確地公開辦稅事項和行政管理事項。公開的內容必須真實可靠,防止和嚴禁任何弄虛作假行為。

(三)及時便捷。積極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因地制宜,及時、方便、快捷地公開相關事項。

(四)注重實效。從實際出發,突出在權力運行過程中的重點部位和環節,涉及納稅人的切身利益、群眾關注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注重可操作性,循序漸進,分步實施,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

(五)便于監督。公開的形式和范圍應注重便于群眾監督,創新公開載體,拓寬公開渠道,增強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第二章政務公開的主要內容

第四條公開的內容上力求全覆蓋。包括對社會和納稅人公開的內容和對系統內公開的內容。

第五條對社會和納稅人公開的內容:

(一)部門職能類。公開內部機構設置、職能分工、崗位職責及權限、稅收服務承諾和工作規范、征收管理及稅務檢查規定等情況。

(二)執法依據類。現行稅收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相關國家政策規定。

(三)規劃計劃類。稅收工作發展規劃、工作目標及完成情況。

(四)行政許可類。稅務行政許可的設定、調整和取消情況,行政許可的法律依據、辦事條件、受理程序、承諾時限、收費標準和審批結果,以及稅收法律救濟等情況。

(五)辦稅程序類。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的條件、方法、步驟等,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等。

(六)其他應公開的事項。

第六條對系統內公開的內容:

(一)人事管理類。干部競爭上崗、選拔任用、公務員錄用、人事變動、教育培訓、評先推優等條件、程序、結果等情況。

(二)財務管理類。公開財務管理制度、單位年度預決算、財務經費收支情況以及財務審計結果等情況。

(三)物品及資產管理類。政府采購招投標項目的立項及結果,固定資產的使用管理、變更及處置等情況。

(四)基建管理類。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方案、投資規模、建設周期等,以及建設工程招投標、基建項目的執行情況、決算情況等。

(五)后勤服務類。公有住房、車輛管理、辦公用品管理、公務接待、后勤日常管理等。

(六)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醫療、工資福利、培訓、獎勵等重大事項的決策和辦理情況。

(七)其他應公開的事項。

第七條下列政務信息可以依法免予向社會公開:

(一)確定為國家秘密和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

(二)機關內部研究討論、審議待定的工作信息;

(三)涉及商業秘密或者納稅人以不公開為條件所提供的信息;

(四)與行政執法有關、公開后可能會影響檢查、調查、取證等執法活動的信息;

(五)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信息;

(六)其它不宜公開的信息。

第三章政務公開的范圍和形式

第八條公開的范圍上力求全方位。要按照有利于群眾知情、辦事和監督的要求,從實際出發,根據公開事項的不同內容和特點,因事制宜、靈活多樣運用各種有效形式在不同的層次和范圍進行公開。

第九條稅務公示、公報、公告、函告等,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短信等媒體,舉行新聞會、通報會、聽證會、論證會、咨詢會、聯席會、工作通報會,稅收征收、管理、檢查和實施稅收法律救濟環節中的宣傳、輔導、受理咨詢等服務事項和措施等。

第十條對系統內干部職工公開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在內部辦公網,召開局辦公會、中層干部會、干部職工大會等不同層級會議公布,公文處理系統傳遞,編印信息簡報,內部通報,下發文件等等。

第四章政務公開的主要程序

第十一條嚴格規范公開的程序。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要按照提出審核、公開和反饋的程序,主動公開政務,并嚴格限制不公開事項的范圍。

第十二條對于應當讓納稅人和內部干部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事項,按照規定程序及時、主動公開。

對于不能公開或暫時不能公開的事項,必須說明理由,并報本單位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審核確定。

變更、撤銷或終止公開事項要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并通過各種載體及時告知公眾。

第十三條除公開目錄列舉的內容外,其他需要公開的內容由向政務公開辦公室提出,經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同意后及時。

第十四條公開內容的更新應根據實際情況,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指定的相關單位和部門定期維護并及時更新。

第十五條強化政務公開內、外網信息交換,推動公開程序網絡化進程。

第四章政務公開的時間和期限

第十六條政務公開的時間要與公開內容、形式相適應,以不影響辦事、決策和取得最佳客觀效果為原則,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和長期公開、定期公開、及時公開相結合。

第十七條臨時性重要工作或突發性公共事件應依法及時公開。

第十八條除特殊情況外,公開的事項應在生效后5日內予以公開。

第十九條法律、法規、規章對政務公開期限另有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各級國稅機關應根據公開事項執行時限確定公開期限。凡具有相對穩定性或經常性的辦稅、辦事事項應長期公開,階段性事項定期公開,臨時性事項及時公開。

第六章政務公開的組織領導

第二十一條各級國稅機關要把政務公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強領導,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實施,全面提高政務公開工作水平,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二十二條各級國稅機關要建立深化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由局領導和機關各部門負責人組成,辦公室設在監察室,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明確有一名同志為辦公室成員。

第二十三條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協調、檢查、監督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

(二)審議本單位政務公開的項目、內容、范圍、形式;

(三)檢查、指導、督促基層單位開展政務公開工作;

(四)每年對政務公開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分別向同級黨組和上級主管部門作出報告;

(五)協調和處理其他涉及政務公開的事宜。

第二十四條政務公開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一)在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具體處理政務公開的日常工作,協調本單位與上級有關部門及下屬各單位的關系;

(二)收集回復群眾對公開、公示內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三)具體檢查、考核、促進基層單位政務公開工作;

(四)及時向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匯報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情況,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五)每年對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情況進行考核總結,提出下年度的工作計劃。

(六)協調和處理其他政務公開工作的事宜。

第七章政務公開的工作制度

第二十五條建立和完善政務公開“黨組統一領導,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紀檢監察部門監督檢查”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明確責任,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各級國稅機關主要負責人是政務公開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分管局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各有關職能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密切協作、形成合力。要把政務公開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統籌安排,按照省局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系統的實際,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政務公開工作體系。

第二十六條建立政務公開評議評價制度。定期組織由特邀監察員、國稅干部和納稅人代表等組成的評議小組,通過會議評議、網上評議、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公開的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全面,時間是否及時,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制度是否落實到位等進行評議。對評議中反映出的問題,應積極改進,認真整改。

第二十七條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審核制度。所有公開的內容必須經過事前審核,準確把握公開的重點、范圍、形式和時機等。建立預示制度,對涉及本單位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在決定和辦理之前,應事先公開方案和議項,在充分聽取干部、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加以完善,再予以正式公布和實施。

第二十八條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內容,制定考核辦法,量化考核標準,定期組織檢查考核,考核結果與評議結果相結合,與評先選優掛鉤,作為單位和個人考評、獎懲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九條推行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明確紀律責任、處理依據和標準,對工作不力,搞形式主義的要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甚至損害群眾合法利益、造成嚴重后果的,將嚴肅查處,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由江蘇省國家稅務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