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直排污費資金制度
時間:2022-10-12 09:55:00
導語:管理直排污費資金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排污費資金的收繳、使用和管理,提高排污費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污染防治,改善環境質量,根據國務院《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和財政部、環保總局《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結合**州直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排污費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按照預算資金管理辦法,堅持“量入為出和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三條排污費資金的收繳、使用必須實行“收支兩條線”,各級財政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對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進行嚴格管理,加強監督檢查。
第二章排污費資金的收繳管理
第四條排污費按月或按季收繳。依據相關規定:油田勘探開發單位排污費和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排污費,由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和收繳。中央、自治區重點企業排污費由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委托地、州、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收繳。州本級環保部門直接征收排污費由州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收繳。其他排污費由縣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和收繳。兵團排污費按《兵團環保工作范圍》(新環辦發〔**〕69號)規定的征收范圍進行核定和收繳。
第五條排污者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無異議的,由負責核定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該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并予以公告。如有異議可依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對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在七日內提出復核申請,如果對復核結果仍有異議,排污者應當先按照復核的污染物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六條排污費數額確定后,由負責執收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費通知單”,作為排污者繳納排污費的依據。“排污費繳費通知單”由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統一印制。
第七條排污者在接到“排污費繳費通知單”7日內,填寫自治區財政部門監制的“繳款書”到財政部門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繳款書”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向財政部門領購。
第八條對于未設銀行賬戶的排污者以現金方式繳納的排污費,由執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使用自治區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并填寫“繳款書”,于當日將收取的排污費繳至財政部門指定的商業銀行。
第九條商業銀行在收到排污費的當日將排污費資金繳入國庫,由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財政部門負責按比例將排污費劃轉各級國庫。
(一)油田勘探開發單位排污費和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電力企業排污費的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90%繳入自治區級國庫,作為自治區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二)中央、自治區重點企業排污費的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40%繳入自治區級國庫,作為自治區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50%繳入州級國庫,作為州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三)州本級環保部門直接征收排污染費的企業,排污費按照中央預算10%、州級預算80%和縣市級預算10%的分成比例進行劃轉。其中:中央預算10%、州級預算80%的部分由州財政統一匯繳,州國庫按中央預算11.11%、州級預算88.89%的固定比例對州財政匯繳資金進行化解,作為中央和州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縣市預算10%的部分由州財政局通過專戶匯入縣市級國庫,作為縣市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四)其他排污費的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20%繳入州級國庫,作為州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70%繳入縣市級國庫,作為縣市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五)排污費不參與財政體制上解總額分成。
第十條收繳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繳款書”回聯,認真核對排污費繳庫數額,及時與國庫對帳,并建立排污收費管理臺帳,將“繳款書”回聯與對應的“排污費繳費通知單”的存根一并立卷歸檔。
第三章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的管理
第十一條各級財政部門設立環境保護資金專戶,用于核算預算安排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排污費收入入庫后,除部門預算已列支環境保護業務經費外,年末全額轉入環境保護資金專戶,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均由該專戶支付,專戶資金可滾動使用。
第十二條環境保護業務經費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所需業務經費由財政部門依據工作需要給予保障。
第十三條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支出范圍為下列污染防治項目的撥款補助和貸款貼息:
(一)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包括技術和工藝符合環境保護及其他清潔生產要求的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
(二)區域性污染防治項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縣市的污染治理及清潔生產項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項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污染防治基礎性工作,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的推廣應用;
(四)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不得用于環境衛生、綠化、新建企業的污染治理項目以及與防治無關的其他項目。
第十四條由于自治區實行“算賬到縣、重大政策落實到縣”的財政體制,今后州本級財政只承擔應由本級環保部門承擔的工作經費。
州本級形成的排污費收入不再實行由州環境監察支隊列收列支的辦法。從2008年起,環境監察支隊只做收入預算,專項環境保護業務經費由州財政局根據實際情況列入環保單位部門預算,安排給企業的污染治理專項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年末由財政代編決算。
第十五條州(縣市)環保局、財政局每年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環境保護宏觀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點,確定下一年度州(縣市)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支持重點,制定下發州(縣市)級環保資金申報指南,并通過**州環保網及政府網站予以公布。
第十六條申請使用州(縣市)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項目,應當按照以下程序及要求進行申請:
(一)污染防治項目必須符合州(縣市)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
(二)對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實施的污染防治,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管理。申請州(縣市)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污染防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由同級發展計劃部門按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予以審查批復。
(三)申請資金材料分正文和附件兩部分,正文為申請資金的正式文件,附件按公布的申報指南要求編制。申請使用貸款貼息的單位,還應當提供經辦銀行出具的專項貸款合同和利息結算清單。
第十七條州(縣市)環保局、財政局應于每年年初組織專家對批復的州(縣市)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項目進行審查,確定項目后,由州(縣市)財政局、環保局聯合擬文下發企業及有關單位,并由州(縣市)財政將資金按國庫直接支付程序撥付至企業或相關單位。
第十八條環境保護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招投標管理規定。財政部門、環境保護、發展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專款專用及其他配套資金的到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項目按時完成。項目完成后,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及時驗收。
第十九條縣市財政局、環保局,應當在每季度后10日內,將本級負責的排污費征收情況及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上報州財政局、環保局。
第四章排污費收入退庫的處理
第二十條排污費收入退庫的范圍
(一)由于工作疏忽,發生技術性差錯需要退庫的。
(二)按規定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后需要退庫的。
第二十一條排污費收入退庫的程序
符合排污費收入退庫范圍需要辦理退庫的,由排污者提供原始繳費憑證,向執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退庫申請,執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由州環保局審查匯總報至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自治區財政廳核定后送財政部駐新疆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由其按有關規定核準后,開具“收入退還書”送國庫部門,國庫部門負責按規定的比例,分別從中央和自治區級、州級、縣市級國庫庫款的相應排污費預算科目中退付。
第五章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的違規處理
第二十二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排污費收繳工作中,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應收盡收。對擅自設立排污收費項目、改變收費范圍的,對弄虛作假、截留、擠占、挪用排污費的,對應收末收或者少收排污費等違反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的行為,同級財政部門應當責令改正,并按照《國務院關于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予以處罰,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給予經濟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三條排污者未按期、足額繳納排污費的,由銀行直接從其賬戶劃撥,并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2‰的滯納金。排污者拒不按規定繳納排污費和滯納金的,按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四條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者必須嚴格按照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確保專款專用,發揮資金使用效益。不按批準用途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并逾期不改的,按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財政部門應當將收到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一般預算收入科目中“10302排污費收入”核算;對納入預算支出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應納入一般預算支出科目中“2110307排污費支出”核算。
項目承擔單位對申請取得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財務、會計處理。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州財政局會同州環保局負責解釋。此前與本辦法不一致的規定一律以本辦法為準。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