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障規范化管理評價制度

時間:2022-10-23 02:01:00

導語:低保障規范化管理評價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保障規范化管理評價制度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規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推進規范化管理,根據《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范》要求,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標準。

第一章保障對象管理與服務

第二條對申請低保家庭入戶調查全面,掌握情況準確,入戶調查表填寫規范,家庭收入數據無涂改。保障對象按照家庭人平收入與保障線標準之差足額享受補助。

第三條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公示公開制度。新增(調整)對象三榜公示,續保對象長期公示。

第四條新增(調整)保障對象在入戶調查基礎上,必須進行民主評議、評審,評議評審小組成員原則上全部同意后才能公示(宜采用無記名投票)。評議、評審情況記錄準確、完整。

第五條建立保障對象分類管理、定期入戶核查制度。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長期保障對象,主要掌握減員情況,可一年核查一次;第二類是收入來源比較明確且變化不大的保障對象,半年入戶核查一次;第三類是家庭收入波動幅度大或家庭成員就業結構易變動的保障對象,至少每季度核查一次。

第六條建立低保對象續保登記制度。第二、第三類保障對象

每個月在規定時間到社區進行登記,提出續保申請,連續二次或一年內累計三次不進行續保申請登記的,取消低保待遇。

第七條建立低保對象參加公益勞動制度。每個社區要組織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保障對象參加社區公益勞動,每人每月不少于一次。連續三次不參加社區公益勞動的,取消低保待遇。

第八條做好來信來訪舉報投訴工作。做到來信來訪舉報投訴有記錄,對舉報投訴人有答復,舉報投訴問題處理有結果。

第二章資金管理與發放

第九條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科學合理,原則上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40%-55%。

第十條本級財政安排低保資金預算不低于上年度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0.8%,且按時足額撥付到位。低保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并直接撥付到單位。

第十一條按月發放低保金,保障對象在每月25日以后能夠足額領取低保金,街道、鄉鎮均實行社會化發放。

第三章基礎設施建設

第十二條低保管理服務機構有固定的辦公場地,并按規定懸掛低保管理機構名稱標牌。低保基本政策規定、職責和申辦程序、管理工作人員守則等相關制度按統一規定上墻公開。

第十三條縣(市、區)、街道(鎮)低保管理機構設立公開的低保咨詢投訴專用電話、舉報箱。社區居委會(不設社區的鄉鎮、有條件的居民小組)按統一規范設置固定的城市低保公示通報欄。

第十四條縣(市、區)、街道辦事處、中心城區社區配備計算機,實現低保信息微機管理,通過寬帶(電話)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數據傳輸。低保管理服務機構配備專用檔案柜。

第四章檔案建立

第十五條縣(市、區)、街道辦事處、社區低保管理服務機構(含鄉鎮)建立低保文字檔案,縣(市、區)配備專職檔案管理人員。

縣級低保管理機構檔案包括:

保障對象個人檔案:包括戶主申請、家庭成員戶口復印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入戶調查表、個人及家庭收入情況證明、其它相關資料,按一戶一檔裝訂,專用檔案盒保管。

綜合檔案:包括上級來文,本地制定的城市低保政策和法規,城市低保工作的請示、報告、批文,城市低保工作的有關統計表、匯總表,享受、調整、停發保障金的通知,來信來訪記錄,等等。

財務檔案:包括每月低保金發放匯總表、低保金收支臺帳、劃撥低保金批文。

街道(鎮)低保管理辦公室(含鄉)檔案包括:發放花名冊、來信來訪舉報及處理結果記錄、評審記錄、綜合統計資料。

社區低保管理服務站檔案包括:低保對象家庭臺帳(包括基本情況、核查記錄、低保金調整變更情況)、發放花名冊、社區居民申請來訪登記表、定期核查情況登記表、公益勞動登記表、每月續保登記表、評議小組評議記錄表。

第十六條縣(市、區)、街道辦事處、中心城區社區建立低保信息電子檔案,保障對象個人信息由社區按照全國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統要求錄入,按月匯總,逐級上傳。

第五章機構、人員配備

第十七條縣(市、區)設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專門機構,機構批復、人員編制到位;保障人數超過1萬人的,工作人員配備不低于3人。

第十八條街道辦事處(鎮)設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公室(簡稱低保管理辦公室),配備專職低保人員,成立低保評審委員會,其組成人員按《工作規范》配備。

第十九條社區居委會設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務站(簡稱低保管理服務站),配備專職低保管理服務人員,成立低保評議小組,小組成員中居民代表占多數。

第二十條街道(鎮)、社區低保專職管理服務人員工資列入財政預算,縣級工作經費足額列支(達到或接近同級低保金支出總額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