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意見

時間:2022-10-23 01:52:00

導語: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號)精神,幫助患大病的城市困難居民解決基本醫療問題,逐步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現就開展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的有關精神,從各地實際出發,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逐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切實幫助城市困難群眾解決就醫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二)總體目標:從20**年開始,用2年時間在全省23個縣(市、區)開展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從2007年開始,在全省普遍實施城市醫療救助,爭取再用2--3年時間,在全省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規范化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

(三)基本原則:1.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醫療救助水平既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支付能力相適應,又要盡量幫助城市貧困群眾解決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問題。2.先行試點,穩步推進。通過試點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穩步發展。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完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3.多方籌資,多種方式,量力而行。通過發動社會力量資助,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給予適當補助、醫療機構自愿減免有關費用等多種形式對救助對象給予醫療救助。實施醫療救助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

二、主要內容

重點探索城市醫療救助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資金籌措機制。

(一)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通過財政預算撥款、專項彩票公益金、社會捐助等渠道建立基金。試點縣(市、區)及其所在的設區市財政每年安排城市醫療救助資金和工作經費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試點縣(市、區)給予適當補助。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專項管理、專款專用,不得提取管理費或列支其他任何費用。民政、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基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及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要定期向社會公布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籌集和使用情況,接受有關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對虛報冒領、擠占挪用、貪污浪費等違紀違法行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二)合理確定救助對象。城市醫療救助的對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但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人員。具體救助對象由試點縣(市、區)民政、衛生、勞動保障、財政等部門確定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救助對象患國家規定的特種傳染病,按國家相關規定給予救助。

(三)科學劃分救助范圍。城市醫療救助主要實施大病醫療救助,主要包括尿毒癥、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重癥肝炎、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等重大疾病。

(四)實事求是制定救助標準。對救助對象在扣除各項醫療保險可支付部分、單位應報銷部分及社會互助幫困等后,個人負擔超過一定金額的醫療費用或特殊病種醫療費用給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數量的補助。具體救助補助標準由試點縣(市、區)民政部門會同衛生、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制定。對于特別困難的人員,可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各試點縣(市、區)民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指定為本地區城市醫療救助對象實施醫療救助服務的醫療機構。原則上參照本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及醫療服務設施目錄制定城市醫療救助對象的醫療服務標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憑《江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到公辦醫院就診時,享受下列優惠政策:

1.門診患者免收普通掛號費和治療費、換藥手續費;

2.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規檢查費、胸片檢查費、普通床位費減免50%。

(五)規范申請、審批程序。

申請。救助對象本人向社區居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居民身份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公辦醫院的正式醫療收費收據、處方及醫療保險部門的有關單據等證明材料以及縣級民政部門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證明材料。

審查。社區居委會進行調查和初審,指導其如實填寫《城市醫療救助資金申請審批表》,并簽署意見。

審核。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對居委會上報的材料和《城市醫療救助資金申請審批表》進行認真審核,對有疑問的人員要重新組織調查,對符合條件的簽署意見后報縣級民政部門;對不符合條件的將材料退回并在申請表上說明理由。

審批。縣級民政部門根據醫療救助經費情況和救助對象人數以及救助對象貧困程度、個人承擔醫藥費情況進行綜合審查,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批準實施救助;對不符合救助條件的退回材料,并說明理由。

救助資金一般由縣級民政部門發放,也可以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發放,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社會化發放。

三、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搞好調查摸底。各試點縣(市、區)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民政、財政、衛生、勞動保障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城市醫療救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民政部門,負責城市醫療救助的日常工作。各試點縣(市、區)要認真組織開展對本地患大病的人員、家庭及其是否參加了醫療保險等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摸底,尤其是對城市低保家庭要進行逐戶調查,摸清城鎮中患大病人數、家庭數、疾病種類、患病程度、治療費用開支、參加醫療保險及醫療費用分攤情況,從而掌握需要救助的人數和所需資金。

第二步:制訂救助方案。在調查的基礎上,認真分析調查材料,研究制訂救助政策,包括救助對象、救助范圍、救助標準的確定,救助資金的籌措,救助行為的規范等,并以政府的名義制定符合當地實際,切實可行的《城市醫療救助實施方案》,方案于今年6月底前報省民政廳。

第三步:開展救助工作。各試點縣(市、區)要根據政府制訂的《城市醫療救助實施方案》,嚴密組織實施,嚴格辦事程序,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使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扎實推進。

第四步:總結提高。各試點縣(市、區)要在今年12月底前,對本地城市醫療救助試點情況進行認真、全面的總結,并向省民政廳、省衛生廳、省勞動保障廳、省財政廳寫出書面總結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試點的基本情況、主要做法與體會、經驗與教訓、主要問題及困難、建議和意見等。省民政廳、省衛生廳、省勞動保障廳、省財政廳綜合各試點縣(市、區)的情況報民政部、衛生部、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和省人民政府。

四、幾點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城市醫療救助工作,是切實保障城市困難群眾基本醫療,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城市醫療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各設區市政府要成立城市醫療救助工作協調小組,試點縣(市、區)政府要成立城市醫療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城市醫療救助工作。

(二)明確責任,密切配合。民政部門是城市醫療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門,要協調有關部門研究擬定城市醫療救助政策,建立城市醫療救助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抓好社會救助政策的落實。衛生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服務機構的監管,提高服務質量,落實救助對象的有關優惠減免政策。勞動保障部門要配合做好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有關銜接工作。財政部門要積極落實城市醫療救助資金,研究制定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管理辦法,加強對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的管理與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各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分清輕重緩急,嚴禁分指標和平均分配的做法,把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急需救助的特困人員身上。

(三)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地要抓緊做好城市醫療救助的調研工作,按照救助對象類別、困難程度、病種病情、醫藥費開支等情況,摸清需要救助的人數和所需資金,編制好城市醫療救助資金的年度預算。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擬定具體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研究和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民政部門會同財政、衛生、勞動保障部門制訂城市醫療救助的實施辦法,報同級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