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管理工作制度

時間:2022-03-09 05:57:00

導語:文化館管理工作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館管理工作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全省各級文化館建設,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豐富全省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于發展文化館和其它文化事業的規定,制定本工作規范。

第二章性質和方針

第二條文化館是各級政府設立的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組成部分,是公民享受公共文化權益、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當地財政的獨立預算全額供給單位。文化館是組織當地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對當地群眾進行文藝培訓、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文藝作品、研究文化活動規律、向當地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公共文化機構,是當地社會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中心、培訓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創作中心,是學習、傳播、實踐先進文化的主體力量。

第三條文化館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與時俱進,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大力發展民族、科學、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第三章職能和任務

第四條文化館的服務對象是當地全體社會成員。通過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拓寬群眾文化生活渠道,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切實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增強先進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第五條文化館的主要任務有:

1、培訓本地區文化專業人員及社會文藝骨干。聯合本地基層單位,組織文化活動和文化業務交流,并引導青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參與培訓交流,組織、引導群眾文化活動協會(團體)開展培訓交流;

2、協調組織本地區下級文化館(站)業務工作;

3、策劃組織本地區各種群眾文藝演出、比賽、展示活動;

4、組織指導本地區農村、廣場、社區、校園、企業、軍營等基層單位的文藝演出、比賽、展示活動;

5、組織開展文化下基層活動;

6、搜集、整理、傳承、保護、宣傳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7、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及政府中心工作,創作反映時代、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

8、深入基層,開展社會文化調查研究,為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

9、開展地區間的文化藝術交流;

10、出版、編發文藝普及資料,提供社會文化信息。

第四章機構設置

第六條省、省轄市、縣(市、區)均需設置文化館。

第七條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編制,要適應當地文化發展實際需要,根據當地人口、地域、面積、民族等因素制定。

第八條文化館應根據工作任務及當地社會需求分工,科學設立部室。一般要設置活動部、培訓(輔導)部、創作部、調研部、綜合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專業部室。

第五章活動內容

第九條陣地活動。

文化館要緊密結合國家法定假日、傳統節慶及世界節日,組織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活動。其中元旦、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及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期間,均應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結合世界環保日、世界衛生日等世界性節日組織開展各類文化、宣傳活動。

省級文化館組織各類文化展覽每年不少于150天,市級文化館組織各類文化展覽每年不少于200天,縣級文化館組織各類文化展覽每年不少于250天。

第十條延伸活動。

省、市級文化館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省級文化館每年不少于15場次,市級文化館每年不少于30場次。

縣級文化館面向鄉村、社區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建設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廣場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鄉鎮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等??h級文化館組織文化下基層活動每年不少于50場次。

第十一條培訓。

省、市級文化館參與、指導本地區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各級群眾文化工作者進行交流、培訓。

省級文化館每年聯系基層文化活動點不少于20個(農民工文化活動點不少于5個),業務人員深入農村和社區培訓、輔導、調研人均每年不少于36天。

市級文化館每年聯系基層文化活動點不少于30個(農民工文化活動點不少于5個),業務人員深入農村和社區培訓、輔導、調研人均每年不少于48天。

縣級文化館依托陣地,做好當地群眾的文藝培訓宣傳發動工作,建立各類長期的群眾文化培訓??h級文化館每年聯系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活動室、中心)、群眾文化協會(團體)等活動點不少于30個,業務人員深入農村和社區培訓、輔導、調研人均每年不少于60天。

第十二條刊物和網站。

省、市級文化館要建立館刊,側重調查研究,及時為文化主管部門決策提供依據和建議,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有條件的縣級文化館也可建立館刊。

省、市級文化館應建立本館網站。有條件的縣級文化館也可建立本館網站。

第十三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各級文化館要做好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搜集整理工作,建立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庫。做好本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宣傳工作。

第十四條信息上報。

全省各級文化館都要建立工作信息周報或月報制度。工作信息報當地黨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及上級業務指導部門。

第十五條文藝檔案建設。

各級文化館應建立文藝檔案,收集、整理、保存本地文化活動相關資料及主要業務人員個人藝術檔案。

第十六條文化館在確保開展公益活動前提下,允許適當開展符合政策法規的有償文化服務。

第六章設施和經費

第十七條建筑面積。

省級文化館建筑面積應達到6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動場地面積應達到2500平方米以上。

市級文化館建筑面積應達到4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動場地面積應達到2000平方米以上。

縣級文化館建筑面積應達到2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動場地面積應達到1500平方米以上。

第十八條文化活動廳(室)。

文化活動廳指用于館內輔導、排練、展出等群眾文化活動的用房。館內每個文化活動廳面積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其中省級文化館應達到14個以上,市級文化館應達到10個以上,縣級文化館應達到8個以上。有條件的文化館還應設立專門的小劇場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

第十九條宣傳櫥窗、欄。各級文化館均要在館內、外設宣傳櫥窗、欄。館外宣傳以各類文化信息為主,至少每月更換一次,館內宣傳欄要充分體現文化館職能。其中省級館宣傳櫥窗、欄應達到40米以上,市級館宣傳櫥窗、欄應達到30米以上,縣級館宣傳櫥窗、欄應達到25米以上。

第二十條藝術演出和展覽設備。

藝術演出和展覽設備是指開展室內(外)文藝演出所必需的燈光、音響、服裝、道具、樂器等設備。

第二十一條館內設備總值。

館內設備總值是指館內用于培訓、輔導和可供下基層演出的燈光、音響、汽車等必備設備器材的價值總和。其中省級文化館館內設備總值應達到150萬元以上,市級文化館館內設備總值應達到110萬元以上,縣級文化館館內設備總值應達到60萬元以上。

第二十二條經費保障。

各級文化館公用和業務經費應得到保障。

省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省人均0.05元。

全市人口在200萬以內的市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市人均0.5元;全市人口在200—500萬的市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市人均0.4元;全市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市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市人均0.3元。

全縣(市、區)人口在60萬以內的縣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縣人均0.7元;全縣(市、區)人口在60—80萬的縣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縣人均0.6元;全縣(市、區)人口在80萬以上的縣級文化館每年爭取財政撥款總數不低于全縣人均0.5元。

第七章人員管理和考評

第二十三條文化館由當地人民政府文化部門領導。文化館設館長、副館長,實行館長負責制,負責領導文化館工作。館長由上級文化部門負責考核任免。

第二十四條文化館要建立健全崗位責任、人員考核、業務培訓、經費管理、獎懲、工作總結匯報、安全保衛、檔案資料管理等規章制度。

第二十五條省、市級文化館工作人員應具備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業務副館長應具備副高級或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h級文化館工作人員應具備大?;虼髮R陨蠈W歷,業務副館長一般應具備中級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第二十六條文化館工作人員實行全員聘用制。在館內部和全社會通過競爭招聘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對工作人員實行崗位目標管理。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的聘用,需經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七條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應具備與其工作職責相適應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非專業人員的比例不能超過館內在職總人數的25%。

第二十八條河南省文化廳每年依據《河南省文化館考評辦法》對全省省轄市文化館進行考評。對當年考評不合格的文化館給予通報批評,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文化館,建議調整文化館館長職務。各省轄市文化局對全市各縣文化館進行考評。對當年考評不合格的文化館給予通報批評,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文化館,建議調整文化館館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