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政務公開實施辦法

時間:2022-03-12 01:58:00

導語:地稅局政務公開實施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稅局政務公開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和規范政務公開工作,保障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的知情權,加強對行政管理權和稅收執法權的監督,推進依法治稅,根據《*省政務公開條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深入開展政務公開的意見》(國稅發〔*〕69號)等規定,結合地稅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政務公開,是指各級地稅機關(含基層分局、所)依照本辦法規定,向社會公眾或者提出申請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公開其行使行政管理權和稅收執法權情況的活動。

第三條政務公開必須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遵循“依法公開、全面真實、及時便民、有利監督”的工作原則,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確保工作實效。

第四條各級地稅機關必須成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辦公室工作的局領導擔任,各部門負責人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常設辦事機構(設在本級機關辦公室)。

領導小組職責:按照上級關于政務公開工作的部署要求,確定政務公開的原則、目標和內容,制定中長期工作規劃;指導本局機關和全系統的政務公開工作;研究決定政務公開重要制度文件,協調解決政務公開工作中涉及的重要問題;組織政務公開檢查考核,研究確定政務公開民主評議方案并組織實施;對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和督促檢查。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負責本局機關和全系統政務公開工作的具體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業務指導工作;根據工作需要提出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的意見和建議,并負責會議的籌備和會務工作;起草政務公開文件、會議材料、工作總結及日常工作函件等;負責與各級地稅部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的日常聯系,答復有關政策咨詢及工作請示;做好本級政務公開工作檔案的歸集;協調新聞媒體宣傳報道政務公開工作。

第五條各級地稅機關及機關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該機關、該部門政務公開工作第一責任人,依照本辦法推進本機關、本部門政務公開工作。地稅機關各部門根據職能,擔負相應的政務公開分工責任。

辦公室是政務公開綜合協調部門,是對內實施政務公開的主要部門。負責制定本級機關政務公開工作制度;統籌規劃和組織開展政務公開;提出完善辦公自動化系統上政務公開相關模塊功能的需求并加強稅收政務信息宣傳工作,審核本級機關制發并擬公開的公文;負責審核本級機關有關政務公開項目、公開內容和形式等事項;指導和督促下級機關的政務公開工作;按規定向上級機關報送政務公開工作計劃和總結;組織政務公開業務工作培訓。

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政務公開監督工作,檢查監督本級機關各部門和下級機關實施政務公開的工作情況;考核本級機關各部門和下級機關政務公開工作;受理違反政務公開工作紀律的投訴并實施政務公開工作責任追究。

納稅人服務中心(含基層分局、所的辦稅大廳)是對外實施政務公開的主要部門,負責建設和更新維護地稅網站、12366納稅服務熱線電話、電子顯示屏、政務公開欄等政務公開載體,經授權組織采集和相關政務公開事項;組織編印和發放地稅法規公告、辦稅指南、內部公開文告等政務公開相關資料;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對政務公開事項的查詢。

除上述部門外,地稅機關其他各部門均負有對本部門擁有的政務公開事項進行公開的責任,負責為本級地稅機關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或本級機關的辦公室、納稅人服務中心、辦稅服務廳等主要的政務公開實施部門主動提供由本部門擁有的公開事項,或通過其他形式依法自行本部門擁有的政務公開事項。

第六條政務公開應當與電子政務建設緊密結合,與服務承諾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相關工作制度相互銜接,作為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

第二章公開內容

第七條各級地稅機關政務公開的內容包括:涉及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和稅收執法權運用需要對外公開的事項;涉及稅務部門內部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除要求保密的事項外,均應實行政務公開。

第八條對外公開的主要內容:

(一)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本級機關據以制定或轉發的規范性文件;

(二)納稅人權利、義務;

(三)稅務行政許可和辦稅事項及其依據、條件、程序、時限、須提交的全部資料目錄、負責部門、結果和救濟途徑;

(四)行政處罰事項及其依據、標準、程序、救濟途徑;行政性收費項目及其標準、依據;

(五)符合欠稅公告規定的欠稅情況;

(六)數額較大、影響惡劣的稅收違法案件;

(七)機構設置及職責,主要負責人姓名、職務,地址、郵政編碼和咨詢、舉報、投訴、信訪電話(傳真);

(八)公務員招錄及其條件、時限、程序、結果;

(九)依照有關規定應當對外公開的政府采購事項;

(十)需要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周知的其它涉稅事項,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對內公開的主要內容:

(一)地稅工作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工作目標及執行情況和其它工作動態;

(二)重大決策、重要規劃、年度總體目標及執行情況和其它工作動態;

(三)干部人事任免、交流、調配、獎懲、培訓、出國出境情況;涉及干部職工切身利益的住房、醫療、保險、福利、待遇等情況;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情況;

(四)基建、大宗物品采購等項目的立項和招投標情況;預決算情況和審計情況;固定資產使用管理和處置情況;

(五)稅務行政執法及執法監督情況;開展內部審計與領導干部離任審計情況;

(六)依照有關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事項。

第十條下列事項不予公開:

(一)國家秘密;

(二)依法受保護的商業秘密;

(三)依法受保護的個人隱私;

(四)依法必須保密的納稅人涉稅資料;

(五)法律、法規禁止公開的其他事項。

第三章公開形式

第十一條政務公開應根據所需公開的內容和條件,靈活選擇最具實效的對外或對內公開的形式。

第十二條對外公開形式:

(一)地稅機關網站、納稅服務網站、12366納稅服務熱線電話;

(二)辦稅服務廳和辦稅窗口、政務公開欄、辦稅手冊(指南、指引)、電子顯示屏裝置;

(三)政府公共網站、相關部門公開網站及政府機關文告;

(四)報刊、廣播、電視、新聞網站,新聞會、聽證會,電話、手機短信等;

(五)其他便于公眾知悉的公開形式。

第十三條對內公開形式:

(一)會議、文件、簡報;

(二)地稅機關內部網站、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政務公開欄;

(三)其他便于干部職工知悉的公開形式。

第四章公開期限和程序

第十四條政務公開的期限要與公開的內容相適應。常規性的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的工作逐段公開,臨時性的工作隨時公開,動態性的內容及時更新,避免信息過期。

第十五條地稅機關一般要按照提出、審核、公開和反饋的程序主動公開政務。主動公開程序分為基本程序和簡單程序。

(一)基本程序。對重要公開事項、非定期公開事項,公開事項擁有部門須于該事項發生、發現、變更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突發性事件應當于該事項發生、發現、變更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根據本辦法規定,對應公開事項進行核實和保密審查,提出公開范圍、形式的意見;公開事項擁有部門初審后,交由辦公室審核,并報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批準后公布,特別重要的事項還應召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會議決定。

(二)簡單程序。對一般公開事項、定期公開事項,擁有公開事項的部門審核并確認公開范圍、形式后,由擁有部門報經分管局領導批準后,主動提交辦公室、納稅人服務中心、辦稅服務廳等實施政務公開部門按照前款時限依法公布,或由公開事項擁有部門按照前款時限通過其他形式依法自行。

第十六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要求政務公開、獲取政務信息的權利(要求公開的內容必須符合本辦法規定)。對依申請公開政務情形,各級地稅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依法免費答復,不能在規定期限內答復的需向申請人告知。

第五章考核監督

第十七條各級地稅機關應當自覺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監督,對政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應當積極整改。

第十八條各級地稅機關應當對本機關各部門和下級機關實施政務公開的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并把檢查、考核結果作為本機關各部門和下級機關評選先進和目標管理考核,及其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任免、獎勵和個人年度考核的依據之一。

紀檢監察部門參照《*省政務公開考核辦法(試行)》(粵府辦〔*〕62號)的規定組織政務公開檢查考核工作。

第十九條各級地稅機關及機關各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監察部門會同人事部門核實后,按照管理權限和程序,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視情況做出處理:

(一)不按照上級要求建立政務公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的;

(二)不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政務公開工作部署和工作措施的,甚至做出與政務公開制度相違背決定的;

(三)對政務公開工作指導不力,不及時解決或者隱瞞政務公開工作中出現的嚴重問題的,造成群訪或其他嚴重后果,影響社會穩定;

(四)弄虛作假,應付甚至設置障礙抵制政務公開檢查、考核、案件查處,或包庇、縱容政務公開工作中的違紀違法人員,或打擊報復投訴人、檢舉人、證明人、調查人及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的;

(五)不按照規定要求公開政務,或隱匿應當公開事項,或公開內容不真實的;不按照規定及時更新本機關政務公開的事項的;

(六)泄露國家秘密、依法受保護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及法律、法規禁止公開的其他事項的;

(七)違反規定向政務公開事項申請人收費的;

(八)有其他違反政務公開工作有關規定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