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用體系建設制度
時間:2022-03-14 10:23:00
導語:建筑信用體系建設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時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完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治本的重要舉措,是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保證。根據中共十六大和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以及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和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工程建設和建筑市場發展的實際,制定全省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20*年-20*年)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要面向市場,加強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誠信管理,提高誠實守信的水平;運用市場機制,強化誠信管理的內部約束和利益激勵機制,建立失信約束和懲罰機制;在法律的框架內,建立行政監管和社會監督的誠信監管保障體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誠信評價體系。
2、基本原則: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推動和加強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和評價機制的建設。按照守法經營、承諾兌現、失信必懲、保障有力的原則,創造良好建筑市場誠信環境,提高誠信水平,推進建筑市場誠信建設。
二、規劃目標
總體目標:
經過五年的努力,通過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使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能夠做到依法經營,依法活動,形成知法守法,誠實守信,兌現承諾,失信必懲,奉獻社會的良好社會氛圍;建立起有力的失信懲罰機制,誠信激勵機制;誠信評價和機制主體的市場化初步建成,評價和手段的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誠信評價標準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要求,更加合理完善。
階段目標:
實施全省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20*年-20*年)規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年-20*年),重點抓教育宣傳、抓標準制定、抓機制建設、抓試點示范,制定相應的推進計劃和措施。建立誠信評價標準和體系框架,在全省范圍內按照先經濟發達地區,后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先經濟建設任務量大的地區,后經濟建設總量相對少的地區逐步建立。各省轄市、縣(市)開展試點工作的面不小于20%,總結積累經驗。第二階段(20*年-20*年),全面開展建筑市場誠信評價和誠信,建立起有力的失信懲罰機制,并使誠信建設與信用經濟(包括信用擔保)、法制經濟、職業道德建設有機結合,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建筑市場有關法律法規,使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重點工作和主要措施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同志指出:“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發展。”所以說,不講信用就沒有資格搞市場經濟。為此,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領導目標責任制,加強領導。同時這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將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全過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起步階段要加強宣傳工作,并把宣傳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深入社會、深入人心。
2、精心組織,分步推進
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建設廳全省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20*年-20*年)規劃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系統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定目標,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組織,精心指導,精心實施。具體工作可分為宣傳動員,提出方案,試點總結,全面推進等工作步驟;試點上可采用先中心城市、后一般地區,先建設任務重的地區、后向其他地區發展的方式逐步推進。總之,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務求實效。
3、科學實施,監控有力
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必須本著依法規范,合法評價,以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建筑業企業和建筑市場生產要素在全國自由流動,促進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為重要保證。評價標準必須依法設置,科學合理,體現市場主體的行為合法,經營自由,兌現承諾,失信必懲;評價手段采用現代電子信息網絡技術;操作和監控由先政府為主,然后向由市場中介評價機構為主轉變。在實施中,試點階段(20*年-20*年)將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為主承擔誠信評價和工作,到全面推進階段(20*年-20*年)轉向由政府和市場中介共同承擔為主,到20*年后,全部轉由市場中介評價機構承擔。
4、勇于實踐,不斷開拓
建立建筑市場信用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創新工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必然要求,各地必須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不斷總結和摸索出既體現時代特色,又突出建筑市場特點,既有利于建筑業發展,又能調動市場各方主體積極性的好機制、好方法。深入持久地推動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努力建設誠信建筑市場秩序。
四、信用評價內容及依據
建筑市場信用評價是對建筑市場各主體,包括業主、承包商、建設監理單位、招標機構、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在建筑市場中守法行為的評價。評價的依據是國家有關建筑市場的法律、法規、規章及相關政策。主要內容包括法定建設程序、招投標交易、合同簽訂履行、強制性標準、業主工程款支付、承包商履約擔保、勞務人員(農民工)工資支付、質量安全管理、保修服務等行為以及職業道德的綜合評價。
五、建筑市場信用評價標準(內容見附件)
六、建筑市場信用評價的
在試點階段的建筑市場信用評價工作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以后隨著工作的深入將逐步過渡到市場中介評機構按市場化運作。為此現階段:
1、建筑市場信用評價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具體組織實施,各地應當指派專門機構并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評價工作須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敷衍塞責。
2、建筑市場信用評價應作為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日常工作,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評價結果以省、市、縣三級為基礎進行,建設廳掌握全省評價情況,各省轄市應將結果報建設廳,對在全省境內建筑市場信用情況由建設廳匯總。
評價結果按半年作出匯總,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按上述要求將評價結果在當地有關媒介或專用信息網站上公布,并上報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七、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建立全省建筑市場信用體系,轉變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尤為重要。各級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改革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完善行政管理方式,減少行政審批,加大整頓建筑市場和懲治違法違規行為的力度,堅持整治和規范并舉,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執法,把建筑市場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在信用體系建設中,不僅要注重發揮政府指導、服務、懲治、監控的作用,更要注重支持中介機構參與信用體系建設,發揮其具備專業化、現代化的社會服務功能,更好地推動信用體系運行機制建設。
- 上一篇:機電產品開發資金申報材料
- 下一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