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推薦工作制度

時間:2022-04-08 09:15:00

導語:領導干部推薦工作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推薦工作制度

第一章推薦方式

第一條推薦領導干部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一)民主推薦。指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根據配備領導班子和選拔任用干部的需要,按照規定的條件、范圍、程序和要求,組織有關方面人員參加的推薦領導干部人選的活動,包括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又可分為定向推薦和非定向推薦。定向推薦,是指民主推薦時公布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職位以及任職基本條件的民主推薦。非定向推薦,是指只提出任職的職級要求以及任職的基本條件,但不明確具體崗位的民主推薦。

(二)組織推薦。指列入黨委(黨組)管理的干部職務名稱表中的個別特殊需要的領導成員人選,直接由上級黨委(黨組)或組織(人事)部門提出考察對象人選。

(三)個人推薦。指領導干部和其他人員以個人名義,以署名書面材料的方式,向黨組織推薦領導干部人選。

第二章推薦要求

第二條推薦領導干部要堅持以崗定人的原則,沒有空缺崗位的,不得進行民主推薦干部。

(一)提拔任職的職務,必須經過民主推薦。

(二)非領導職務轉任領導職務、平級調整到重要崗位任職的,應當經過民主推薦。

(三)領導班子換屆時,按照領導班子職位的設置進行全額定向民主推薦。

(四)個別提拔任職,按照擬任職務進行民主推薦。

(五)交流任職的干部,按照擬任職級進行民主推薦。

第三章推薦范圍

第三條確定參加推薦人員范圍的原則。參加民主推薦人員的范圍,不能小于《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的范圍。組織民主推薦工作的黨委(黨組),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本著科學、民主的精神,適當擴大參加民主推薦人員的范圍,但要事先征得上級黨委組織部門的同意。

第四條市、縣(市、區)參加民主推薦的人員范圍。

(一)參加會議投票推薦的人員范圍,民主推薦市和縣(市、區)領導班子換屆人選和個別提拔任職人選時,參加推薦人員分別相應為:現任副市、縣級以上領導干部;近三年來退下來的曾擔任過副市、縣級以上實職的老同志;縣(市、區)鄉、(鎮)黨政正職;市、縣(市、區)直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正處、正科級實職領導干部;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其他需要參加的人員。

民主推薦、縣(市、區)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領導成員人選時,應當有同級派、工商聯主要領導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中的代表參加。

(二)參加談話推薦的人員范圍。民主推薦市、縣(市、區)領導班子換屆人選和個別提拔任職人選時,參加推薦的人員分別相應為:現任副市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擔任過正市、縣級實職的退下來的老同志;縣(市、區)、鄉(鎮)黨政正職;市、縣(市、區)直黨委工作部門、政府有關部門的正職;其他需要參加的人員。

第五條省、市直機關(含事業單位)參加民主推薦的人員范圍。

(一)參加會議投票的人員范圍分別相應為:廳(局)領導班子成員;內設機構領導成員;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近三年退下來的曾擔任過副廳、副處、副科級以上職務的老同志;其他需要參加的人員。本部門上述人數較少時,可以由全體人員參加。

(二)參加談話推薦的人員范圍分別相應為:廳(局)領導班子成員;機關正處、科級以上領導干部;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近三年退下來的曾擔任過副廳、副處、副科級以上職務的老同志;其他需要參加的人員。

第六條省管科研院所和高校參加民主推薦的人員范圍。

(一)參加會議投票推薦的人員范圍為:本單位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近三年退下來的曾擔任過本單位副職以上職務的老同志;其他需要參加的人員。

(二)參加談話推薦的人員范圍為:本單位中層正職以上領導干部;具有正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近三年退下來的曾擔任過本單位副職以上職務的老同志;其他需要參加的人員。

第七條交流提拔任職干部民主推薦參加人員的范圍。

民主推薦交流提拔任職的人選,應在人選現工作單位或部門進行,參加民主推薦的人員范圍,按上述規定范圍執行。第八條民主推薦內設機構領導成員人選,參照上列范圍執行。

第九條參加民主推薦人員數量的要求。進行民主推薦時,參加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的人員必須達到應參加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第四章推薦程序

第十條民主推薦的程序。

領導干部職務的民主推薦工作,由上一級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負責組織,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有關處(科)制定民主推薦工作方案,并按有關程序確定。

(二)與市、縣(市、區)委、省直部門、市直部門和事業單位黨組(黨委)主要領導同志進行溝通,確定民主推薦的時間、方法和參加人員。

(三)召開會議進行投票推薦。會議一般由單位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主持,考察組組長就推薦職務、任職條件及有關要求作說明。投票推薦采用無記名辦法,由參加會議的人員按照要求,獨立填寫。民主推薦票填寫完后,統一投入投票箱,由考察組負責開箱統計投票情況。

(四)會議投票推薦結束后,應進行個別談話推薦。個別談話推薦主要了解推薦者的意向和對被推薦人選的看法及評價。

(五)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結束后,考察組要按照不同職務層次人員的推薦票分別統計,綜合分析。推薦票一般分為本級領導班子成員、下級領導班子成員、其他相關人員等層次。

(六)向黨委(黨組)有關領導匯報民主推薦情況。民主推薦內設機構領導成員人選,參照上列程序進行。

第十一條組織推薦的程序。

(一)組織推薦必須在領導班子職數出現空缺時進行,且僅限于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個別特殊需要的領導成員人選。

(二)組織推薦由上級黨委(黨組)或組織部門集體研究確定。下級黨委(黨組)不采用組織推薦的方式向上級黨委(黨組)推薦干部。

(三)黨委(黨組)或組織(人事)部門進行組織推薦,要將組織推薦的人選、崗位、被推薦人選表現情況、推薦理由等形成書面材料,送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審核。

(四)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對組織推薦人選進行審核后,按有關程序辦理。

第十二條個人推薦的程序。

(一)推薦人必須負責地寫出書面推薦材料并署名。推薦材料要具體介紹被推薦人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說明被推薦人擬任職務,推薦理由,申明與被推薦人的關系。

(二)個人推薦必須將書面材料送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口頭推薦意見無效。

(三)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要對呈送的個人推薦材料進行認真審核,凡不符合上述規定要求的個人推薦材料,不作為推薦依據。

(四)對符合要求的個人推薦材料,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審核后,按有關工作程序辦理。

(五)經審核符合規定的被推薦人選,要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民主推薦。

經民主推薦后,個人推薦的人選不是所在單位多數群眾擁護的,不得列為考察對象。

(六)個人推薦必須向黨委(黨組)或組織(人事)部門推薦,不得向領導干部個人推薦,也不允許私下打招呼。

(七)個人署名書面推薦材料應存檔備查,并與有關材料一起按規定報送干部監督部門。

第五章推薦結果

第十三條民主推薦結果是確定考察對象的重要依據之一。民主推薦得票數較高,且排列在前面的人選,方可作為考察對象人選;民主推薦得票數較低的,一般不能列入考察對象范圍。

第十四條考察對象的確定,要注意防止簡單以票取人。應在民主推薦結果的基礎上,結合干部的平時考核和定期考核情況,對本次民主推薦結果、以往推薦情況和平時工作表現、班子成員意見、崗位需要等進行綜合分析,由黨委(黨組)或者組織(人事)部門集體研究確定。

第十五條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規定,民主推薦的結果在一年內有效。

第六章后備干部推薦

第十六條后備干部的推薦采用民主推薦的方式進行。第十七條后備干部的民主推薦,參加人員范圍和程序,參照領導干部民主推薦的參加人員范圍和程序進行。

第十八條根據《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工作規定》的要求,正職后備干部的推薦,由黨委組織部門在一定范圍內采取談話推薦的方式聽取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人選名單。副職后備干部的推薦,由市、縣(市、區)委,省直部門、市直部門黨組(黨委),省管科研院所黨委,省、市管學校黨委組織會議投票推薦,根據推薦情況和班子結構,集體研究提出建議人選名單。

第七章推薦紀律

第十九條推薦領導干部必須遵守以下紀律。

(一)不準違反本規定的原則、程序進行民主推薦。

(二)不準以考察談話代替民主推薦。

(三)不準超越干部管理權限,未經上級黨委組織部門同意進行推薦。

(四)不準超職數或不按規定的職位進行民主推薦。

(五)不準以民主測評、民主評議結果代替民主推薦情況。

(六)不準更改民主推薦結果。

(七)不準泄露民主推薦情況。

(八)不準任何單位和個人指定人選或暗示、授意、引導他人進行民主推薦。

(九)不準搞非組織活動,用非正常手段為自己或他人拉票。(十)不準任何單位和個人憑借其地位、權力和影響,干擾民主推薦工作。

(十一)不準在個人推薦材料中弄虛作假、欺騙組織。

凡違反上述規定的,一經發現,按有關規定嚴肅查處。違反規定進行民主推薦的結果,一律無效。

第八章推薦工作監督

第二十條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在民主推薦工作中,應自覺接受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下級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應定期向上級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和上級黨委派出的巡視組報告民主推薦工作情況,并提供有關材料。

第二十一條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機關要對民主推薦工作實施監督,認真受理下級機關和黨員、干部、群眾對民主推薦工作的檢舉、申訴,并按有關規定及時進行核查和處理。對違反規定的人和事要及時糾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