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保密工作管理規章制度3則

時間:2022-10-27 09:33:00

導語:鄉鎮保密工作管理規章制度3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保密工作管理規章制度3則

1計算機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鄉計算機信息網絡的管理,保障計算機網絡、電子政務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信息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嚴格遵守計算機信息網絡保密制度,任何個人不得隨意將系統信息、數據泄露于外界。

第三條堅持“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的規定,嚴禁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直接或間接地與國際互聯網或其它公共信息網絡相聯接,在與公共信息網相連的信息設備上,不得存儲、處理和傳遞國家秘密信息。

第四條上網信息的保密管理堅持“誰上網誰負責”的原則,任何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

第五條嚴格遵守信息上網審批制度。各辦(中心)、所凡擬在網上的一切信息,須經鄉分管領導審批后方可上網。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談論和傳播國家秘密信息,嚴禁在網上有損我鄉形象的信息。

第七條使用電子郵件進行網上信息交流,應當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不得利用電子郵件傳遞、轉發或抄送國家秘密信息。

第八條不得惡意訪問和攻擊網絡服務器和他人計算機,未經允許不得強行閱讀他人文件、文檔、電子郵件,不得濫用網絡資源,不得制造和傳播計算機病毒,禁止破壞網絡數據、網絡資源,或在網絡上進行惡作劇行為。

第九條工作人員工作時使用的光盤、軟盤、硬盤、U盤等存儲介質,不得隨意給外人使用,不得帶出辦公場所。

第十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2非涉密移動儲存介質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非涉密移動儲存介質傳輸的保密管理工作,確保國家秘密信息的安全,杜絕內部信息外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非涉密移動儲存介質是指不用來存儲、傳遞、國家秘密信息的移動儲存介質。它包括移動硬盤、軟盤、U盤、光盤、磁帶及各種存儲卡。

第三條非涉密移動儲存介質禁止以任何形式傳輸涉及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信息。

第四條非涉密移動儲存介質信息、傳輸的保密管理工作堅持“誰上網誰負責”和“上網信息不涉密、涉密不上網”的原則,向網站提供或信息必須經過保密審查。

第五條非涉密移動儲存介質的保密工作由各單位負責,并明確專職管理人員具體負責這項工作,并進行編號登記。各保管人擔負保管責任,誰丟失誰負責、誰賠償。

第六條本制度由鄉保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第七條本制度從印發之日起執行。

3鄉鎮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

第一條為做好擬公開的政府信息的保密審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全鄉各站所在履行職責中制作或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擬公開前的保密審查工作。

第三條政府信息保密審查應遵循“誰主管、誰負責;誰公開、誰審查”的原則。擬公開的政府信息均應進行保密審查。

第四條鄉保密工作領導組負責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第五條對擬公開政府信息的保密審查,應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國家保密局會同中央機關確定的國家秘密及其秘密具體范圍的規定為依據。

第六條明確審查的程序和責任,并明確1名機關行政負責人分管保密審查工作,指定機構負責保密審查的日常工作。開展保密審查時應履行審查審批手續。

第七條各部門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依照國家保密范圍和定密規定,明確標識為“秘密”、“機密”、“絕密”的信息;

(二)雖未標識,但內容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信息。

第八條各部門對政府信息的保密審查應當依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由信息產生的機構提出是否公開的初步意見;

(二)由信息產生機構的負責人提出是否公開的審查意見;

(三)機關負責保密審查工作的機構提出審查意見;

(四)機關分管領導審查批準。

第九條各站所對政府信息是否屬于國家秘密和屬于何種密級不明確的,屬于主管業務方面的,逐級報至有權確定該事項密級的上級機關或保密工作部門確定;其他方面的事項逐級報至有權確定該事項密級的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第十條已確定為國家秘密但已超過保密期限并擬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在保密審查確認能夠公開后,按保密規定辦理解密手續,再予以公開。

第十一條各站所在信息產生、審簽時表明是否屬于保密事項;在進行保密審查時,負責保密審查工作的機構和人員應當提出“公開”、“免予公開”、“需報審”等審查意見,并注明其依據和理由。

第十二條擬公開的政府信息中含有部分涉密內容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非密處理,采取屬于國家秘密的部分不予公開、其余部分公開的方法處理。

第十三條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因保密問題未公開相關信息存在質疑的,可以向政府信息產生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要求該機關說明不予公開有關信息的依據和理由。

第十四條保密工作部門應當依法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保密審查進行監督檢查,發現違反國家規定的應予糾正。

第十五條行政機關違反有關規定,公開涉及國家秘密的政府信息,造成泄密事件的,依照有關規定進行查處;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保密審查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依法給予處分。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