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鄉村醫療規章制度

時間:2022-01-13 08:49:00

導語:新型鄉村醫療規章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鄉村醫療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建立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制度。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促進我市鄉村經濟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建立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鄉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第三條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實行農民自愿參加、多方籌資。大病統籌、小病補償,公開公平、民主監督的原則。

第四條新型鄉村合作醫療以大病住院統籌為主。

第五條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實行市辦。以市為單位管理大病住院統籌,以鄉鎮(辦)為單位管理門診醫療和健康體檢。

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成立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合管委”市政府市長任合管委主任;鎮、村成立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

掛靠市衛生局,市合管委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合管辦”為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屬正科級事業單位,衛生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辦)設立合管站,為市合管辦派出機構。市合管辦、各鄉鎮(辦)合管站負責轄區內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的業務管理和日常工作,其人員和工作經費全額納入市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市直定點醫療機構按市合管辦要求設立合管科,負責本轄區參合農民就診與結算工作。

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工作。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藥監局、市廣電局、市審計局、市監察局、市物價局、市鄉村信用合作社等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有關規定。

第七條市合管辦的主要職責:

(一)認真貫徹落實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的有關政策。

(二)制定合作醫療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

(三)協助有關部門籌集、管理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基金;

(四)制定年度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工作方案。

(五)監督市內醫療費用的審核報銷工作。

(六)制作新型鄉村合作醫療有關卡、證、表、冊;

(七)為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參與者提供咨詢服務;

(八)負責對鄉鎮(辦)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

(九)建立健全新型鄉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做好新型鄉村合作醫療文書檔案管理工作;

(十)負責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的資格審查、確認。

(十一)定期向市合管委報告工作。

鄉鎮(辦)合管站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本鄉鎮(辦)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的組織協調工作;

(二)協助有關部門籌集、管理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基金;

(三)建立健全新型鄉村合作醫療檔案。

(四)負責門診醫療費用的審核與報銷工作。按規定核銷;

(五)與農戶簽訂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協議。為農民提供新型鄉村合作醫療政策咨詢服務;

(六)報告、公布本轄區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基金的收支情況;

(七)對村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

(八)落實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

村級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管理小組的主要職責:

(一)協助收取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基金;

(二)監督村衛生室落實衛生服務。

(三)對本村農民醫療費用補償情況進行公示;

(四)建立農民合作醫療的基礎資料;

(五)及時發現鄉村合作醫療存在問題并迅速報告鄉鎮(辦)合管站;

(六)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第三章參合農民的權利與義務

第八條本市轄區內的鄉村居民(含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均可以戶為單位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

第九條農民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并與合作醫療經辦機構簽訂協議書。履行繳費和其它義務后,經辦機構為每個農戶建立門診家庭賬戶。

第十條參加合作醫療的鄉村居民。享有按規定要求的服務和醫療費補償以及對新型鄉村合作醫療進行監督的權利。

第十一條參加合作醫療的鄉村居民。有按期繳納合作醫療基金和遵守合作醫療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

就診時有及時出示合作醫療相關證件并申報的義務。參加合作醫療的鄉村居民。

第十二條參加合作醫療的鄉村居民因戶口遷移離開本市或死亡的其所在村民委員會應在30日內報告所在鄉鎮(辦)合管站。

第四章基金的籌集

第十三條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愿繳納、地方財政補助、中央財政補助三部分構成:

(一)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每人每年繳納20元;

(二)地方財政按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人數每人每年補助40元。市級財政補助10元;

(三)中央財政按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的人數每人每年補助40元。

第十四條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合作醫療基金。捐贈的基金由市合管辦接收。

第十五條鄉村五保戶、優撫對象和特困農民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民政部門、財政部門審核后分別從五保轉移支付資金和醫療救助基金中解決。

第十六條新型鄉村合作醫療的個人繳納部分由財政部門組織收繳。并按規定上劃到市新型鄉村合作醫療基金專戶。

第十七條繳費時在醫療證上填寫繳費記錄,由財政經辦人簽字,并加蓋村委會公章,不能逾期繳納合作醫療基金,也不得要求退還已繳納的合作醫療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