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08 05:46:00

導語: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搶抓機遇率先發展科學謀劃注重實效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為了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鎮于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鎮地處××市西部,幅員面積80平方公里,現轄八個行政村,一個街道,三個社區。全鎮總人口10.05萬人,(農業人口3.85萬人)流動人口3.1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城鄉接合部鄉鎮。全鎮擁有各類企業1185戶。

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后,我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工作中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協調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加快構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農民生活日漸寬裕、生存環境明顯改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村民自治管理規范的具有城西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幾年來,我們從**實際出發,在深入調查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強鎮、三產富民”的總體經濟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優化發展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全鎮逐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三產為主體、現代城郊型農業為標準的經濟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符合城西實際、具有**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1、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我們堅持工業強鎮戰略,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搞開發,上項目,強化協調服務,使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鎮招商引資目標任務是內資5億元,外資500萬美元。截至11月,全鎮完成內資7.5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50%;外資548.4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10%。全鎮目前形成了以汽車配件、醫藥化工、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行業為主體的工業格局。*年,××鎮全口徑財政收入指標為7974萬元,到年底,全鎮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1814萬元,完成全年指標的148%。此外,工業園區建設明顯加快。**工業園區成立于*年,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三年來,我鎮共投資5000多萬元完成了工業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園區新落位企業16戶,占地41公頃,計劃投入內資7.5億元、外資1200萬美元,目前,這些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園區已成為全鎮經濟增長的主載體。

2、農業經濟穩步增長。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以“蔬菜、肉牛、花卉苗木、肉蛋雞、生豬”五大基地建設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菜牧復合型農業,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加快產業化進程。種植業形成了以四間雙千畝菜田、大營子千畝保護地菜田和依家雙千畝大蔥生產示范基地為依托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格局。養殖業形成了以依家牧業小區、紅民牧業小區、四季青奶牛小區、躍進養殖小區為龍頭的輻射發展格局。幾年來,全鎮新增養殖業專業村屯4個,推廣適用技術、科技項目23項,引進農作物新品種26個,完成了油菜、茼蒿、花椰菜等20種蔬菜的國家無公害蔬菜認證工作。在科技培訓上,全鎮共舉辦各種類型培訓班、培訓會60場,受訓達12000人次。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共投資1316萬元,用于水庫,菜田噴灌配套、小井電力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設。

3、第三產業快速增長。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推進房地產開發、商貿、餐飲、專業市場、物流倉儲等第三產業發展。全鎮年均完成棚戶區改造以及房地產開發面積3多萬平方米。四季青大市場已成為長春市西部最有影響力的專業市場。建材市場、二手車市場等項目已投入使用。四星級雁鳴湖溫泉大酒店和錦江花園大酒店運營良好。

4、健全保障體系,實現生活寬裕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從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切實促進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楊家村為例:設立了醫療基金和喪葬基金,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幾年前楊家村就將村民醫療費和喪葬費的報銷額度由原來的500元提高到2000元。)設立了生活補助基金。對已經買斷“工齡”的社員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款200元,60歲以上的村民過生日發放200元禮金并為其定做生日蛋糕,每年春節,都要給60歲以上的村民、軍烈屬、殘疾人、老黨員、老干部每人發放慰問金200元。設立了農民就業和素質教育培訓基金,每年都要至少投入10萬元對部分群眾進行了集中培訓,提高了群眾就業能力、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設立教育撫助基金。對貧困學生進行定額救助每年1000元,對考入本科以上學生進行一次性補助200o元。建立了從就醫、到養老、教育、就業一系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形成了發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業有渠道的良性互動。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將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作為享受各項保障體系的條件,進一步加強了社會管理,促進了鄉風文明。

5、創新活動載體,促進鄉風文明

20o5年以來,鎮黨委以“道德規范進萬家”活動為契機,在全鎮開展了精神文明上臺階活動。同時,廣泛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在3月8日進行了統一表彰;每年利用三個月時間,在全鎮開展“十佳文明戶、十佳經紀人、十佳納稅大戶、十佳基層干部”評選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十佳先進,利用年初經濟工作會進行統一表彰。

6、加強基礎建設,實現村容整潔

我們按照長春市及我區整體規劃,切實推進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開發建設。幾年來我們規劃并建設了總投資達5億元、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和房地產開發工程,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優化了城西的投資環境。同時,投資400o萬元改造了多座學校;投資100萬元改造了醫院;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21條62公里道路,于2003年末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等級路。共植樹38萬株,增加綠地112公頃,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對背街巷道和庭院衛生進行了專項治理,深入開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衛生百日會戰”活動,為轄區群眾營造了一個更加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了轄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村容整潔。

7、勞務經濟發展迅速。全年累計轉移勞動力4172人。農民專業協會發展到27個,涌現出農村經紀人220多名,直接帶動了3940戶農民從事農業生產。

8、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截至*年底,發放救災救濟等各類款項13萬元,有613戶符合規定的家庭辦理了低保。提供社會就業崗位733個,促進了失地農民增收。

9、社會事業長足進步

*年,全鎮完成科技立項6項。

社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投資30余萬元,新建改建社區服務站、活動室2處。

計劃生育工作措施有力。全鎮計劃生育率、生育指標發放合格率、到戶率、孕檢率、婚育證明查驗率、流動人口登記率等各項指標均為100%。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強化,社會秩序保持穩定。加強了“信訪四級網絡建設”,完善了信訪提前介入機制。

10、機關建設成效顯著

加強了三個建設即:政府班子建設、機關作風建設和廉潔從政建設。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1、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此外,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合同不規范,訂單屢約率較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我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協會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多數會員不繳納會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經濟組織、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

2、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3、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精神文明生活單一。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不高,醫療水平上不去,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科技文化投入不強,個別村還存在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的現象,雖有文化活動室,但缺乏相應圖書,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相對比較枯乏。

4、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群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

三、發展思路和改進目標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本统俏麈倢嶋H情況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前思路可理解為: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施“科教興鎮、工業強鎮、三產富鎮、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認真抓好“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穩定”四大重點,扎實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產業化、信息化”四大進程,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努力建設富強和諧新城西。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改進目標:

1、從思想上抓落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營造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強化發展意識、強化機遇意識、強化危機意識、強化責任意識)。

2、從工作上抓落實,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實現經濟社會大發展。

(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做到“四個不動搖”。(一是堅持工業強鎮思想不動搖。二是堅持工業園區建設不動搖。三是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四是堅持發展民營經濟不動搖。)

(2)、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綜合效益的大提高。

2008年,我們將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進一步貫徹、完善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新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城西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和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農業品牌,加快建設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積極開辟農產品“綠色通道”。并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開發農產品加工、保鮮技術,發展一批帶動力、輻射力強的加工企業,延長農產品的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抓好種、養殖基地(如:大營子保護地蔬菜基地、萬頭無公害生豬示范基地)的培育、管理,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3)、積極推進地產開發和專業市場建設,推動第三產業的大繁榮。

一是依托城區不斷外延和我鎮特殊的區位優勢,打造城西特色的城建經濟(房地產經濟)。實現:“兩化同步、雙輪驅動”。并在此基礎上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按照新理念、新實踐、新城建的思路發展房地產經濟。并以此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人民居住環境改善、鎮域經濟實力增強的雙豐收。目前在我鎮注冊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13家。2008年,我鎮將重點抓住****等地塊兒的開發。未來幾年,**鎮內的棚戶區改造和房地產開發面積將達到200萬平方米,總投資將達30億元。

二是依托地理位置優勢,做精做大特色市場。做大做強舊物、鋼材、閑置設備、農副產品等專業市場,立足于擴大經營規模、轉變經營方式、規范市場秩序、增強市場活力。促進大市場、大貿易、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借助火燒李棚戶區改造取締西環路兩側不規范的鐵藝市場,加強市場的規范化建設,著手規劃占地4.2萬平方米的新市場。同時把搞活流通和新辦實業結合起來延伸市場產業鏈,探索以市場興實業、以實業活市場的發展新路,整合市場流通資源,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4)、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區域環境競爭力。

一要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產業轉移的接納能力。二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三要加強村屯道路及環境建設,完善設施,促進村容鎮貌的進一步改觀。四要加強小城鎮建設,增強各項服務功能,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我們要集中力量完善、辦好“七件事”:①園區道路工程。②園區綠化工程。③園區電力工程。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⑤大營子保護地設施配套工程。⑥**污水治理工程。⑦村村通道路工程。

(5)、積極推進“三個文明”建設,構建加快發展的和諧環境。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活動,并以這一教育活動為重要載體,引導群眾學習文化、信仰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倡導推行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扎實推進文明鎮村、文明單位等各項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我鎮文明程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健全政務、村務公開制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完善村民自治。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強化法律監督,深入開展普法工作,進一步增強干部群眾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制觀念。

一、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年,我鎮全面鋪開了大營子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征地19公頃、投資2.7億元的一期39棟農民新居將于今年5月底全部完工。包括農民業校和農民會館在內的文化娛樂配套設施將進一步完善,為培養“四有”新型農民為根本目標,以思想道德建設和環境建設為重點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建立運行機制,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并且將向“十星級村”、“十星級屯”深入發展。有效提高農村整體文明水平。

二、全力打造精品小區,晉級加入全國文明村行列。以長青村為例,為徹底改變棚戶區的落后面貌,先后開發了長青小區、豐和林苑小區、豐和日麗小區等精品小區,使農民告別了昔日的臟亂差,并及時進行了配套設施建設,在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和文明創建活動中成績顯著,先后榮獲綠園區“共建共綠和諧小區”、全省文明和諧小區、全省十大建筑設計魅力小區、省、市級文明先進村等榮譽,長青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創建活動,使小區的村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我們下一步將會以打造文明精品小區和深化社區文化活動為載體,全面推進晉升全國文明村的進程。

三、關注民生、樹立惠民裕民的先進典型。

以楊家村為例,從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盡心竭力解難事,做好事。幾年來楊家村共投入5000余萬元用于民生工程,使廣大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民們住上了“三氣”的樓房,村路全部砂石化,家家都有存款。在國家沒有實行減免農業稅之前,楊家就已經減免了農業稅和教育附加等稅費,減輕了農民負擔。尤其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村班子重新確定了新的目標并向村民承諾:全面推行村民保障制度、電網改造、村屯道路維修、楊家小區地面改造及**溫室群的灌溉等8件實事。在全面推行村民保障制度上,根據實際情況,楊家村還要在全村全面推行村民勞保退休制度、合作醫療制度、喪葬報銷制度,使村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我們將以楊家村為典范,不斷總結完善民生工作經驗和做法,有效地利用典型引導和輻射作用,推動全鎮民生工作宣傳到位,做實到位。

3、從措施上抓落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1、加強學習,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素質。2、加強管理,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3、加強領導,嚴格考核獎懲)。

4、從作風上抓落實,轉變作風,真抓實干,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一要嚴謹和諧。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協調、穩定、快速發展。

二要求真務實。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正做到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濟群眾所困,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三要艱苦奮斗。

四要高效服務。努力營造“你投資我鋪路,你創業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的優質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