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7-17 04:33:00

導語:進一步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民是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是貫徹十七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引導農民,拓寬農民群眾發揮主體作用的領域

一要引導農民進一步增強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拓寬經濟發展領域。要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著力調整農業結構,明晰致富門道,擴大集約、優質、高效、規模化種養。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基地和板塊建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建設。要引導農民采用先進適用科學技術、種養模式、農機具進行農業生產,發展設施農業和循環農業,提高特色主導產業的裝備水平。引導農民發展鄉村休閑游產業,建設鄉村休閑游專業村、特色村,開發特色旅游商品,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拓寬農民進城就業創業增收渠道,鼓勵有實力、有能力、有資本的農民返鄉創業。支持和鼓勵有實力的農民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創辦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

二要引導農民進一步當好自主管理新農村建設事業的主人,拓寬民主管理領域。完善村民代表大會、黨員民主生活會、村務聽證會、村民議事會和民主協商會等民主制度,推進村民自治。進一步落實農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村級規劃制定、產業發展、產品市場開拓、大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管理等要讓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讓新農村建設的過程成為農民自發參與、主動創造、實現價值的過程。

三要引導農民進一步改善家鄉面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拓寬家園建設領域。引導農民出點子、出資金、出勞力,投身到以飲水安全、農田水利、通灣道路、村莊整治、村灣綠化為重點的村灣改造工作中去,讓農民通過自己的主動實踐,喝上放心水、走上暢通路、住上寬敞房、用上衛生廁、燒上潔凈能,上得起學、看得起病,過上紅火日子,成為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二、扶持農民,搭好農民群眾發揮主體作用的平臺

落實好支農惠農政策,構建更大的政策扶持平臺。繼續鞏固“三免四補”支農惠農政策,完善和強化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措施。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完善農民籌資投勞辦法,堅決制止新農村建設中的亂集資、亂攤派、亂收費行為,遏制農民負擔反彈。嚴格農村財務管理,繼續推進村級財務公開。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落實林農對林地的使用權和林木的所有權,嚴肅查處侵害農民土地權益的行為。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自愿、依法、有償流轉,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

發動社會力量和群眾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構建更寬的資金扶持平臺。整合各項支農資金,優化投入結構,繼續加大市區財政“三農”的投入,確保本級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的增量逐年增長。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繼續加強農村小康建設工作,組織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對口幫扶。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來資本投向新農村項目建設,在扶持農村產業發展、農民新村建設、結對幫扶、科技服務、農民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等方面廣泛參與,努力形成政府投入、農民出資投勞、社會廣泛參與的投入格局。

創新民情溝通機制,構建更便捷、雙向溝通的平臺。采取走訪農戶、問卷調查、抽樣調查、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及時了解農民群眾的發展要求、利益訴求。開通利農電話和網上服務熱線,設立群眾意見征集信箱,開展建設新農村金點子征集等活動,構建把握群眾思想脈搏、集中群眾智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反映落實群眾合理訴求的快速通道。

三、培訓農民,提升農民群眾發揮主體作用的綜合素質

大力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培育壯大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一是實施“領頭雁培訓工程”。重點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推進現代遠程教育,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二是實施“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生產技能和科技素質,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四是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工程”,提高農民職業技能水平。五是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重點開展實用技術普及培訓,支持科技示范戶做大做強產業,提升示范帶動能力。六是組織優勢農產品生產大戶赴外地學習培訓,組織鄉鎮長出國出境考察,重點學習發展現代農業的成功經驗。著力打造農村基層干部隊伍,農場(莊園)主、合作社長隊伍,能工巧匠隊伍,科技示范隊伍和骨干農民隊伍等“五支隊伍”。

優化整合培訓資源,促進教育培訓資源更多地向農村和農民傾斜。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科學技術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組織網絡優勢,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以農業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星火學校、職業成人學校為骨干,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各類技術推廣機構為補充,各類勞動培訓基地、職業學院和技工學校、涉農組織共同參與,構建新型農民培訓的骨干網絡,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要完善農民教育培訓的師資庫,壯大師資隊伍,構建村有指導員、組有示范戶、戶有致富能人的技術傳播網絡。

四、組織農民,增強調動農民群眾主體作用發揮的組織能力

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必須緊緊圍繞黨在農村的中心任務,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支部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創建“領導班子好、黨員干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小康建設業績好、農民群眾反映好”的“五個好”村黨組織為目標,切實加強村級黨支部班子建設和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選好配強“一把手”,把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選進村級班子。加強和改進黨員管理,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充分調動農村黨員的積極性,造就一大批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要把推動發展作為村黨支部的首要職責,大力實施農村黨員“雙培雙建雙帶”工程,推進“三級聯創”,使村黨支部成員成為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表率。

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領頭雁”作用。農村黨支部書記是新農村建設的一線指揮員,是新農村“大廈”建設的重要基石。必須全面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五種能力”建設,即:帶頭學習、執行政策的能力,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發揚民主、善于集中的能力,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能力,管好自身、帶好隊伍的能力,造就一大批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要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和支部成員的待遇,改善辦公、生產和生活條件,關心和愛護基層干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的生活。

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經濟發展中的幫扶作用。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為契機,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統籌協調力度,強化建章立制工作,規范登記注冊、財務管理、議事決策制度,研究扶持配套政策,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以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依托,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推進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促進生產服務型、產銷結合型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型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培育壯大一批產品特色鮮明、帶動農戶面廣、市場競爭力強、運行機制健全的示范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組織農民、富裕農民,連接產、加、銷的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