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農業信息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5-24 06:03:00

導語:鎮農業信息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半年工作總結

為適應新形勢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半年來,朱陽關鎮農業信息網站在市、縣等農業部門的指導和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縣年初下發的《盧氏縣200*年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意見》,把各項工作都落實到具體實踐中。現已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農業信息網站的建設情況

今年,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信息網站的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成立了朱陽關鎮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實現了上級領導下達給我們的目標任務,達到了“六個一”標準。即:1、一間專用房屋;2、有2名專職人員;3、有一套信息網絡專用設備并寬帶接入國際互聯網;4、成立了朱陽關鎮農業信息網站;5、有完整的服務制度,有健全的服務體系,每個村都確定有專職農業信息聯絡員;6、成立了朱陽關鎮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

7、擁有一套完整上級配置的電腦設備。由于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措施得力,全鎮產生了一批農民經紀人隊伍,他們以鎮農業信息網站為中心,通過宣傳帶動輻射,利用網絡查詢農產品供求信息,與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全鎮的農產品、土特產品走出盧氏,走出河南。

二、農業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情況

朱陽關鎮轄13個行政村,122個居民組,全鎮共有15335口人,東與西峽縣的桑坪鎮相鄰,西與我縣的五里川鎮相鄰,209省道穿境而過,這個座落在“毛公山”腳下的小鎮依山傍水,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客商,是盧氏縣較大的中藥材集散地,被譽為“藥材重鎮”。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中藥材種植已成為我鎮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目前全鎮種植中藥材3500畝,有黃姜、板蘭根、黃芪等品種,2002年建成了年加工黃姜1100噸,產值350萬元的四通生化廠。該鎮的連翹被列為國家原產地區域保護產品,全年全鎮可產連翹80萬公斤,鎮區有中藥材購銷門市28家,通過網上傳媒,吸引了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外地客商,現已成為我縣較大的中藥材購銷市場。

朱陽關鎮萬畝連翹資源保護基地位于老灌河以南的壯子溝村,基地保護面積達10800畝。該項目系朱陽關鎮政府與竹林眾生制藥廠合作開發項目。2003年7月壯子溝村6公里的鄉村公路與灌河大橋的全面貫通,為連翹外銷運輸提供了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該保護基地項目的實施,預計年產連翹60萬公斤,實現產值720萬元。連翹、山萸肉、桔梗、黃芩、黃姜、天麻等中藥村在網上一經,就經常接到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客商的電話查詢,土特產品的知名度柿餅、香菇、黑木耳、香菇等也都通過網上有了很大的知名度,并取得了一定的經益效益,目前該鎮已建立土特產品加工包裝廠。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該鎮把大力發展畜牧業作為近期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黨委書記亢謝朝通過網上查詢得知南陽市唐河縣、社旗縣以及湖北省襄樊等地的畜牧業全國聞名,便組織了朱陽關鎮農業考察團(其中包括13個村的農民經濟人、5名信息員)對湖北省襄樊、南陽社旗等地的畜牧業進行了為期六天的考察,考察歸來,考察團向黨委政府寫了一份后半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的總體規劃,他們的總體思路是:“依靠科技,通過網絡等各種媒體推介朱陽關,一切為了農民增收”

。黨委政府把“一切為了農民增收”作為后半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是鞏固擴大四通生化廠、莘原調料廠、杜店一、二磚廠四個原有企業,確保全年正常生產;二是大力招商,引進資金1500萬元,充分利用水能資源,建設開發灌河四級、五級兩個水電站;三是繼續加快礦山開發進度,大力招商引資,在現有14家投資戶的基礎上,努力達到20戶左右;四是外引內聯,激活民間資金,新上小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①新上白酒、黃酒廠;②柿餅加工包裝和銷售、紅薯加工粉條包裝與銷售;③建設漂池、杜店兩個肉牛育肥基地,壯大發展畜牧業。目前四通生化廠也擁有一套完整的電腦設備,并接入國際互聯網,通過網上查詢,該廠使積壓多年的“橡仁”銷售到溫州,凈賺利潤10萬元。莘原調料廠通過鎮農業信息網站的幫助,也使他們的產品打出了河南,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該鎮的中藥材生意人至少有三家要買電腦,他們通過該鎮信息網給他們聯系最好的電腦,然后上網查詢藥材市場行情。

朱陽關鎮農業信息改版之后,該鎮農業信息員按照鄉鎮農業信息網站網頁管理制度,做到了每周至少更新2次的工作任務。基本上達到管理要求。

三、今后工作目標

2004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精神的一年,新的形勢、新的起點,我們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開拓進取,頑強拼搏,按照十六大報告提出的關于“優先發展信息業”,按照市、縣信息化工作實施意見,加快我鎮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為加快我鎮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思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按照全年提出的“工礦業強鎮,菌藥牧富民”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產、加、銷一條龍發展的新路子,引導農民更新觀念,確保“每個農戶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有一個致富項目”目標的實現。使農民經濟人隊伍以更高的素質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以網絡信息為依托,加大宣傳力度,推介我鎮名優產品,打破“養在深閏不相識”的傳統農業意識,努力做到“上傳社情民意,下播農業信息,溝通供需渠道,構筑致富橋梁”,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新的貢獻,使這個百年古鎮再創輝煌,再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