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旅游工作半年總結
時間:2022-06-30 10:21:02
導語:鄉鎮旅游工作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1年,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積極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旅游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深化全域旅游理念,依托山水田園休閑農業觀光帶,探索“旅游+”新模式,豐富旅游產品和業態,旅游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旅游品質提升
1、加大項目投資。2021年度,鎮內文化旅游提升項目總投資1200余萬元。完成“原產業”茶品牌打造、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十里溪民宿、接待中心、道路提升等旅游配套項目建設,總投資1000余萬元以上;主動加強對茅坪萬人墓的保護工作,安排專人負責日常管理。
2、全域旅游創建。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印發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的通知》《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文件確定的工作任務,有工作方案、任務分解、責任人和完成時限。鎮內有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永久性宣傳標牌。
3、旅游公廁建設。今年我鎮無安排旅游廁所建設任務。鎮內4處旅游廁所配置有專門管理人員,有管理制度及文明如廁須知、如廁必須用品,環境干凈衛生、功能齊全并正常使用。
4、智慧旅游建設。鎮內旅游驛站1處,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同時十里溪旅游驛站正在建設。安排專人按時向縣旅游信息中心上報新聞。舉辦首屆“先徽”杯映山藍旅游文化節暨百名主播游(抖音大賽),并在旅游攝影協會和縣旅游信息中心備案。
5、旅游新業態發展。在堯塘村謀劃創建特色景觀名村,在湯店村計劃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在茅坪村建設茶谷驛站,在姜河村開發龍井十里溪景區,在村建成高山茶園。
二、旅游工作存在的問題
鎮旅游業對于鎮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拉動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鄉村旅游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旅游基礎設施不健全。由于政府和社會對鄉村旅游投資有限,以至于許多鄉村景區基礎設施非常落后,例如:交通、環境、消防、醫療等,尤其是交通方面,有些道路達不到旅游等級的標準,旅游交通集散能力比較差,遠遠達不到“景景通”的要求。另外,鄉鎮計劃投資的景區由于資金不足,游客服務中心和大型的停車場以及排污設備、標牌標識等配套服務設施缺失,衛生條件也難以達標,住宿基本是民宿,衛生條件不達標,這大大影響了旅游資源的質量。此外,在管理服務方面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管理混亂,服務意識淡薄,還不能充分滿足游客的需求。
2.旅游產品單一重復。近幾年來,我鎮雖然也在努力打造鄉村旅游的品牌,諸如攝影大賽、首屆“先徽”杯映山藍旅游文化節暨百名主播游(抖音大賽)等活動,但是從它的游客量和收入來看,還沒有形成大的規模,鄉村特色還沒有被深層次地挖掘出來,還沒有把我鎮的民風民俗、文化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所以旅游產品缺乏特色,同質化現象嚴重。從產業角度來看,全域旅游既缺少產業鏈的縱向整合,也缺少某一層面的深層次開發和橫向整合,縱向和橫向的整合均處于初級階段。目前,鄉村旅游大都是觀光游,還停留在“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的層面上,游客的參與性、體驗性較差。難以適應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消費市場需求。而且,鄉村游的內容也都大同小異,普遍存在著內容單一、經營粗放,產品功能不配套、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對于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內涵挖掘還不深刻,還沒有形成鄉村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3.從業人員服務水平偏低。鄉村旅游的服務人員大部分都是農民,沒有受過專業的系統教育和培訓,他們很多人有“小農意識”,只顧眼前的利益,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現代經營理念,服務意識淡薄,不能很好地對游客進行監管,缺少必要的服務技能,這些都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4.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還不夠充分。國務院頒布的《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水利、地質、海洋、環保、氣象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我鎮旅游業與各個行業的資源整合度比較淺顯,產品的創新能力差,尤其是旅游綜合體項目還相對缺乏。
5.宣傳力度不夠。在我鎮旅游業發展過程中,雖然有的經營者有抖音、微信公眾號等電子宣傳媒介,但是所的信息量小,沒有達到預期的營銷效果。另外,缺少發展鄉村旅游好的典型,尤其是各個區域融合發展的典型;精品鄉村旅游的路線少,宣傳不到位,所以有些景區一直沒有火起來。
三、旅游業發展路徑探析
雖然我鎮在鄉村旅游業發展中存在薄如環節,但是仍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旅游業發展。
1.抓基礎設施建設。鎮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方面,在近幾年有了飛速的發展。但地處偏遠地區的交通、建筑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為此建議:第一,加大財政對鄉村旅游的投資力度,結合四好農村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格局,統籌規劃鎮內景點與景點之間的道路連接,實現省道與旅游公路、鄉村道路的無縫銜接,切實解決“最后一公里”交通問題。專門策劃出騎行路線,徒步路線等專線,推進景區內部擺渡車、索道、軌道等交通體系建設和提檔升級。第二,改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完善集散咨詢服務和標識標牌、停車場建設。增強網絡服務,做到免費Wi-Fi全覆蓋,滿足游客的需求。第三,改善鄉村酒店、農家樂、民俗民居的接待環境和接待條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2.開發特色旅游品牌。我鎮全域旅游要想持續快速的發展,必須提供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各村,要依托特有的資源,大力發展具有濃郁特色的旅游,做到“一鎮一特色、一村一景區”,實行差異化、特色化、個性化發展。在旅游發展較好的村居,以建立旅游示范村為抓手,努力挖掘鄉村文化的內涵,在保持原生態的基礎上,重點培育一批具有鄉土特色的旅游產品,主要包括農村采摘園、農村體驗園、農村觀光園、生態產品園等。
3.多層次培養旅游人才。發展旅游業,不僅是要讓游客來,還必須想辦法留得住,這就得靠服務的質量,提升質量的渠道就是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首先,政府要搭建培訓管理的平臺,與有關部門合作,制訂出具體的人才培訓計劃。著重對鄉村的領導干部、發展旅游帶頭人和經營旅游的農戶進行培訓,提升他們在經營管理、文化咨詢、食品安全、接待禮儀等方面的服務。同時,政府要支持重點區縣與高等旅游院校和旅游企業建立交流平臺,在旅游景區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負責對景區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為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4.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推進:一是推動生態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以積極構建生態文化旅游品牌為主線,以區域旅游資源為載體,把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結合起來,爭取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更大發展。二是推動歷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是一片紅色故土,遺落期間的遺跡也數不勝數。充分挖掘這些歷史遺跡,提煉出有特色的文化符號,并以創意、科技對其進行資本轉化后形成特定的旅游產品進行宣傳推廣。三是推動休閑康養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中國漸入老齡化社會,休閑康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旅游中融入康養因素,必定會很受歡迎。四是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我鎮不斷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提升我鎮的識別度和品位度,提升小鎮特色。
5.實施多元旅游營銷。在充分利用鄉村生態環境、生產生活實踐活動、特色的動植物等資源的基礎上,融入到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之中去,利用不同的季節性的鄉村旅游主題進行宣傳推介。另外,還應該充分發揮旅行社的作用,通過他們的不斷推廣,使得廣大游客知曉。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電子產品進行宣傳,可以制作鄉村旅游宣傳片、歌曲、地圖等宣傳品,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構建鄉村旅游官方抖音、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為游客游覽、購物、交通等提供智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