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局黨務工作要點2篇

時間:2022-11-25 05:57:05

導語:商業局黨務工作要點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局黨務工作要點2篇

第一篇

2012年黨務工作總體要求:以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及區委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緊扣“招商引資、企業改制、完善管理、確保穩定”目標任務,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領導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全面推進“四區”戰略目標實施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證,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具體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認真組織干部職工學書記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局黨委中心組及各公司、廠、局資產營運中心黨政班子要按照區委要求,近期,集中一個月左右時間,認真學習、領會、宣傳、貫徹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實到總書記“三保一弘揚”(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弘揚井岡山精神)的要求上來,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努力推動各項工作上新臺階。對于全年的政治學習教育,各單位要有計劃、有安排,形式多樣、內容創新。為檢驗學習效果,各單位要有學習記錄,班子成員要有學習筆記和撰寫心得體會,正職全年不少于8篇,副職不少于6篇。

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繼續深化“四好班子”和“三項創建”活動,圍繞活動內容,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是加強領導班子民主政治建設。按照民主集中原則,建立健全科學、民主、高效的決策機制,營造黨內民主環境,嚴格執行《黨委議事規則》和議事程序,始終做到凡重大問題、重大項目、重大資金使用經集體討論通過。二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抓好干部的培養、教育、管理和使用。對于現階段部分公司、廠班子缺額問題,局黨委將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要求和干部管理權限,本著“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用人原則,重公認、重實績、嚴格程序、嚴格考核,集體決策,盡快完善配齊基層班子。三是切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建立健全黨委(總支、支部)重大決策,征求黨員意見、黨務公開、黨內情況反映等制度,調動黨員參與和管理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增進黨內團結,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全年各基層黨組織至少要召開一次以上班子民主生活會,局黨委屆時將派員參加。

三、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學書記在第十七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入貫徹《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納入整體工作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切實保證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繼續堅持領導干部廉政談話、誡勉談話、述職述廉等制度和廉政文化進機關進企業活動,使黨風廉政責任制工作貫穿于各項工作領域和各個方面,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

四、抓好黨員教育管理。一是堅持“”制度,嚴格黨內生活。單位主要領導全年至少要1次以上為基層講黨課。二是抓好流動黨員管理和搞好對困難黨員的幫扶,無論是流動黨員和困難黨員,他們都曾為企業發展作出過貢獻,對于他們目前的流動去向和困難,單位黨組織要知情,并逐級統計上報,盡到責任,體現組織的溫暖。三是抓好發展黨員工作。堅持標準,嚴格程序,重視在企業一線和專業技術人員中發展黨員,保證發展質量。四是按時按標準繳納黨費。嚴格按中組部《關于調整黨員交納黨費檔次比例的通知》精神辦事,對于確有困難和下崗的黨員允許按比例少交。“七一”期間,結合建黨91周年活動,局黨委將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優秀黨務工作者。

五、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和信訪工作,維護企業安全穩定。進一步落實綜治領導責任制,以抓發展、保穩定作為工作重點,健全綜治業績考核制度,深入推進和諧平安建設,廣泛開展法制、綜治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干部職工法制意識,預防和減少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確保綜治安全工作達到規范要求。要進一步做好信訪調解工作,健全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機制,提高調處的效率和效果,把矛盾糾紛切實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階段,消化在企業內部,防止矛盾激化,最大限度地防止職工赴省進京上訪,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六、貫徹工會組織章程,完善民主管理。工會組織要把關注民生、幫貧解困、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甘當“潤滑劑”,甘做“連心橋”,多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對于工會開展的活動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單位主要領導要關心、支持、過問。全年至少要有1—2次會議討論工會工作。“五一期間”,要開展適合職工群眾的文娛活動,豐富節日生活。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關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發揮退休黨支部作用,開展適合老同志特點、形式多樣的活動,堅持定期通報情況,走訪慰問,聯系老干部制度,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讓其安享晚年。

第二篇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省內貿工作會議和區委二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扣“四區”發展戰略目標,以發展城市經濟為主體,以擴大投入為主戰略,創新招商引資思路,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名商名店落戶;以主攻市場建設為目標,提升商貿物流水平;以加大資產處置為突破口,加快推進企業改革改制步伐;積極作為,謀劃商貿核心服務區發展新路子,促進商貿經濟總量快速擴張,推動區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發展目標

招商引資實現招大引強、結構優化、量質并舉。工業引資1500萬元,綜合得分30分,城區定點屠宰完成3萬頭以上,鄉鎮定點屠宰完成0.8萬頭,定點屠宰進點率分別達到100%和95%以上目標;以味源廠資產處置為龍頭籌措資金,年內基本完成味源食品廠、蔬菜公司、飲食公司、食品公司、燃料公司等企業改制;萬村千鄉農家店建設改造家。

三、主要工作

(一)打造商貿核心服務區方面

1、全面推進強攻招商引資

一是制訂《區商業系統招商引資方案》,分解目標,落實責任,明確獎罰。二是成立招商引資專門工作機構,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實施嚴格的招商引資目標管理。三是建立招商引資基金和激勵機制。強化調度和考核,堅持每月一通報、兩月一調度工作制度;完善考核獎勵辦法,加大對重大項目的考核和獎勵。四是組建專業招商小分隊。加大商業對外開放力度,瞄準國內外名商名店,主動上門招商,推動國內外名商名店落戶。

2、著力構建“一主兩翼三支點”的商貿發展新格局

充分發揮中心城區優勢,加快專業市場的建設和培育力度。一是打造中心城區現代商貿服務業主體,提升城市品位。依托陽明路和人民廣場周邊的商業、商務、金融平臺,整合資源,加快發展品牌經營,連續經營和特色經營,力爭新引進國內外名商名店1-2家。二是積極策應市、區政府的城南大開發戰略,主動承接市、區交辦的專業市場建設的重點工作,啟動新建中心城區水果批發市場,實施水溝前農貿市場改造,并籌建“風味飲食街”,打造集農貿、百貨批發、風味食品為一體的綜合性市場,主動跟進,加大工作力度,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全力配合指導有規模實力和投資意向的企業,強化城市社區商業示范建設,農村連鎖商業建設,吸納民資,實施中心城區“早餐工程”建設。

3、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加大對家電下鄉的跟蹤管理。

一是嚴格按商務部規范要求,完成今年農家店建設和改造任務。二是對已經驗收的農家店進行質量回訪,鞏固農家店建設成果。三是重點抓好承辦企業的配送體系建設,夯實工作基礎,建立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四是認真貫徹省內貿辦、省財政廳《省家電下鄉工作實施方案》,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家電下鄉的跟蹤服務管理,切實把建設惠及農民的事情辦好。

(二)履行監管職能方面

1、抓生豬定點屠宰管理

一是在鞏固和擴大專項整治成果的基礎上,規范完善城區定點屠宰行業管理和稽查管理,完善自律機制。二是完善鄉鎮生豬定點屠宰管理,促進鄉鎮定點屠宰健康發展。三是建立生豬屠宰管理穩定市場供應應急機制和應急預案,確保節日、平時和重大災害情況下,肉品充裕、豬肉價格調節更趨市場化,市民吃上“放心肉”和“實惠肉”。四是做好新定點屠宰廠建設的論證和選址工作。

2、抓酒類流通管理工作

加強酒類流通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完善酒類生產、經營、銷售企業的備案登記,2012年備案登記率要達到96%以上(含農村)。加大酒類生產、批發企業隨附單制的推行力度,保障消費者飲酒安全。

3、抓直銷管理

進一步加強對直銷企業服務網點的認可和直銷活動的監管,防止出現變相傳銷行為,促進直銷企業的有序運作。

4、抓市場運行監測

進一步完善市場運行監測工作,督促現有10戶市場監測樣本企業執行周報、月報、半年報、年報上報制度,及時向商務部和省內貿辦報送報據,做到上報信息及時、準確。

5、加強物資行業管理。逐步規范和完善廢舊金屬等特種物資經營的安全管理。

(三)推進企業管理和改制方面

1、加大資產處理力度,全面推動企業改制工作

重點抓好味源食品廠土地整體掛牌出讓,多渠道籌措改制資金,基本完成味源食品廠、蔬菜公司、食品公司、飲食公司、燃料公司等企業的改制任務。

2、加強和完善企業的人、財、物管理

一是各企業要制訂人、財、物的管理方案,報局備案。逐步實行定人、定編、定經費管理。二是建立財務管理、定期檢查和審計制度,做到開源節流,嚴格紀律,規范運作。三是全面推行資產租賃的競標機制,嚴格規范租賃合同管理,租賃合同必須報局備案。整合企業存量資產的收益,在保證正常費用開支的前提下,有節余的收入資金,由局里調配,合理安排,用于本企業或系統內的職工安置。

3、抓好系統內安全生產和諧穩定

一是按照職能分工,協助有關部門重點抓好商貿流通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工作;二是以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和使命,抓好民生工程的落實,確保系統內穩定和諧。

4、抓好商貿發展的形象宣傳

各單位要建立宣傳報道機構,建立宣傳報道上稿獎勵機制。通過政府網站、政務信息、部門動態、工作調研、電視、報紙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及時宣傳報道商貿工作,讓方方面面了解商業、關心商業、支持商業發展,提升商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