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地稅征管指導要點

時間:2022-11-29 09:13:06

導語:全市地稅征管指導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地稅征管指導要點

一、大力提升征管信息化工作水平

1、進一步加快征管信息化應用手段的推進。在省局的部署下,對省局優化完善的征管信息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包括網上報稅系統、稅收管理員工作平臺、參數定稅等軟軟件),要積極做好大力推廣應用。網上辦稅是提升納稅服務和征管信息應用水平的重要手段,各單位要進一步重視和抓好網上辦稅推廣工作,加強宣傳,積極引導納稅人選擇網上辦稅方式。今年,要抓好財務信息錄入工作,引導納稅人自覺將財務信息(資產負責表、損益表等財務信息)通過網上辦稅系統功能模塊進行錄入。

納稅評估管理軟件去年在峽江、泰和縣局和市局直屬分局

試點的基礎上,今年要在全市全面進行推廣應用。各單位應高度重視,抓好納稅評估軟件應用的宣傳、操作培訓,使納稅評估工作納入軟件應用流程管理。

2、加強涉稅信息比對工作。各單位要進一步拓寬涉稅信息來源渠道,加強涉稅信息比對工作,提高信息管稅水平。進一步抓好護稅協稅、涉稅信息交換工作制度的建立完善,定期與國稅、工商、質監、財政、城建、土管、房管、金融等部門進行涉稅信息采集,加強有關涉稅信息比對工作,全面、及時、準確掌握納稅人的各類信息,為夯實信息管稅工作打下基礎。

3、強化征管信息質量管理。今年,各單位要大力提高信息數據質量,牢固樹立“數據質量是信息系統生命”的意識,強化對數據質量的監控管理,建立電子信息數據管理辦法,規范信息數據采集、傳輸、存儲、維護、使用管理;建立信息數據質量監控通報制度,加強信息數據質量考核。

4、加強信息分析應用工作。各單位要進一步樹立風險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理念,引導干部職工特別是稅收管理員、征收管理等崗位人員熟練運用征管業務系統“生產查詢”和“高端查詢”、預警平臺等系統功能,加強結合征管狀況分析和征管信息數據日常分析應用,對數據質量情況和征管業務流程辦結率要定期通報,加強征管業務流程未及時辦結和征管業務數據質量(尤其是應納稅種登記正確率、稅務登記關鍵字段準確率、房產項目登記完整率、土地項目登記完整率等)的日常分析、跟蹤、考核工作。

二、穩步推進稅源專業化管理

1、要進一步樹立稅源專業化思路。認真貫徹省、市局有關稅源管理專業化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推進稅源管理專業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內容;加強稅源專業化管理先進經驗的借鑒學習,及時總結本地稅源管理專業化經驗,穩步推進稅源分類專業化管理。

2、推進重點稅源分類專業化管理。各單位要結合稅源實際,以稅源風險管理為導向,以提高納稅人遵從度為目標,從機構、職能、業務的重組以及人力的優化資源配置等多方面統籌安排,合理設置納稅評估專業組,配置業務素質高、能力強的人員開展專業納稅評估。要重點抓好“一大(大企業)、兩業(建安房地產業、重點礦產資源業)、三環節(納稅評估、稅收分析、稅款核定)”的專化化推廣管理工作。

3、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納稅評估工作。各單位要認真按照市局《關于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納稅評估工作的通知》(吉市地稅發〔2011〕23號)要求,加強納稅評估工作領導,全面推廣納稅評估管理軟件,規范納稅評估程序,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納稅評估。要充分利用企業財務信息數據、申報數據等信息進行評估疑點分析和選案,提高日常評估質量。

各單位在開展納稅評估時,要大力發揮納稅評估手段風險排查為納稅人服務的職能作用,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輔導納稅人提高財務稅收核算水平。

按照省、市局績效考核內容,各單位同時要注重提高納稅評估收益率(即納稅評估實際入庫稅款占年度入庫稅款總額的比率)。

同時,按照市局《納稅評估優秀案例評選辦法》的要求,做好納稅評估案例評審,提高案例質量,爭創入選省、市局優秀案例庫。

4、大力探索行業納稅評估模型的建立。對轄區內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充分利用可比較的行業經營參數(如水泥制造業每噸消耗石灰石、同標號水泥每噸生產成本、消售價格等指標),積極開展行業納稅評估預警值的建立,按照“稅收分析—納稅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良性互動稅源管理模式的要求,全市選定10個重點行業,大力探索建立行業納稅評估模型。市局將會另文部署行業納稅評估模型工作開展,各單位要積極跟進。

三、積極探索征管標準化建設

1、積極貫徹征管標準化建設思路。推行征管工作標準化,是落實總局稅務行業標準化工作理念,實現從現有的傳統征管方式過渡到逐步建立以流程化、標準化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征管模式的有效途徑。省局征管工作標準化建設意見出臺后,各單位要加強學習,積極落實征管標準化建設的思路,樹立征管標準化的工作理念,制定征管標準化建設具體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配套措施。

2、積極探索征管標準化管理機制。省局負責標準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全省地稅系統統一執行的征管標準出臺后,市局將負責做好本轄區內統一執行的征管標準項目建設,成立征管標準化工作組織,抽調業務骨干從事標準化建設工作。按照依法、統一、精細、優化的基本要求,各縣(市、區)局要選擇1-2個征管事項探索建立統一的征管強制性標準,選擇1-2個重點行業探索建立指導性征管標準,市局將加強工作督導,11月底前對各單位征管標準化建設情況進行評審,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此項工作將另文具體部署)

四、加大發票監管力度

1、加強發票宣傳力度。各單位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地稅網站等多渠道,以新《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為宣傳重點,增強廣大消費者和納稅人依法取得發票、使用發票的意識,營造良好的發票管理環境。

2、推廣應用發票預警系統。各單位要總結發票預警系統試點經驗,防范發票管理薄弱環節風險,加強風險排查,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發票分事項風險預警和管理。在對定額征收戶實行以票控稅的同時,要大力加強定額征收戶發票鎖定率的分析和監管,按季做好對定額征收戶發票鎖定情況的隨機抽查工作,防范人為隨意核定稅款、發票管理不嚴導致稅收流失。

五、不斷加強征管隊伍建設

1、完善稅收管理員崗責體系。各單位要大力優化征管資源配置,要將稅收管理員分為綜合崗、日常管理崗、納稅評估等崗位,結合稅源管理實際細化明確每個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市局原則上要求對稅收管理員每三年進行輪(換)崗對管戶進行調整,每五年必須輪(換)崗調整管戶,各單位要進一步完善和有效實施稅收管理員績效考核和輪(換)崗交流辦法,從制度上規范稅收管理員的執法行為,提高稅收管理員的工作效能。

2、廣泛開展征管技能培訓。選派優秀稅收管理員和納稅評估人員參加省局舉辦的業務培訓,舉辦二期全市稅源管理和納稅評估業務培訓班,大力利用市局網絡稅院進行稅收管理員全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征管隊伍業務素質。

各單位應根據稅源專業化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改進培訓方式,科學安排培訓課程,突出專業技能培訓,提升操作應用能力,適時組織開展稅源管理業務技能競賽,促進征管人員學業務、強技能的自覺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建設一支大企業(重點企業)稅源專業化管理隊伍,為加強重點稅源管理創造條件。

3、建立考評激勵機制。各單位要落實好省、市局關于對稅收管理員業務能力建設開展長效督查工作制度,加強稅收管理員職業操守教育;進一步完善稅收管理員工作考評體系,建立信息化考核手段,保障考核的科學、公正、公平。積極開展優秀稅收管理員評選活動,鼓勵稅收管理員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營造“比學習、比作風、比質效、比貢獻”的良好風氣,促進稅源管理隊伍專業化的健康發展。

六、不斷提升征管工作水平

1、完善征管制度建設。各單位要根據經濟形勢、法律法規、管理要求等情況的變化,組織人員對近些年來制定的各項征管制度和辦法進行評估,該修訂的修訂,該廢止的廢止;同時,要順應信息管稅新要求,制定相應的配套制度和辦法,為有效實施信息管稅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強稅負核定管理。對經營規模大、內部管理比較規范的納稅人要嚴格落實建賬建制管理,實行查賬征收;對不能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賬戶、報表的納稅人,要加強日常巡查,充分掌握其生產經營變化情況,成立專業組織負責稅負核定工作,嚴格按程序科學核定計稅所得率和稅款征收率,并根據納稅人經營狀況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促進稅負公正公平。

盈利點以下的個體工商戶免征個人所得稅后,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納稅戶稅收負擔和基層的工作負擔。但各單位要進一步按照民主評稅的工作要求,加強臨近盈利點的營業額公開評定管理,杜絕稅收管理員個人核定情況的發生。

個體工商戶平均稅負率將納入今年績效考核內容,平均稅負低于全省平均稅負基數10%以上的和低于上年稅負的1%的將進行扣分(具體考核內容另見有關通知),各單位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個體工商戶的稅負核定工作。

3、全面夯實征管基礎。各單位要認真落實好省、市局關于加強征管基礎工作的意見,切實抓好納稅人戶籍信息管理、納稅申報審核、日常稅收檢查等工作,切實抓好納稅輔導和稅收征管法規的宣傳落實工作。

4、加強征管督導和調研。各單位征管部門要經常深入基層及時掌握征管工作狀況,及時解決征管工作中的問題,對省、市局制定的征管制度、征管措施,要加強貫徹落實的工作督導,并在實際征管工作中加強調研,積極探索征管工作新方法,不斷總結、學習和及時推廣先進的工作經驗,促進征管基礎工作不斷強化和征管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