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財政局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25 10:44:58

導語:市財政局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財政局工作要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們要全面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準確研判和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堅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狠抓落實,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一、講形勢求突破,全力推動跨越發展

(一)狠抓增收節支,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和規模。一是在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強化國稅、地稅、財政三家的征管收入措施和力度,優化收入結構,突出對總收入及地方級收入任務的考核;繼續做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工作,將所有非稅收入納入非稅系統管理,實現各項非稅收入依法征管、應收盡收,確保實現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的目標。二是嚴格控制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切實厲行節約,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二)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推進我市公立醫院改革;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鞏固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成果;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著力支持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加快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障落實政法經費。

(三)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一是繼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完整編報上級財政的各項補助收入,加強基本支出管理,推動項目滾動預算編制,強化預算支出執行管理,提高預算支出的及時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繼續推進績效評價工作,擴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范圍,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績效管理的問責和激勵約束機制、績效管理持續推進的工作考核機制和長效機制;繼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預算單位財政授權支付,加強對預算單位授權支付行為的監控管理,將具備條件的預算單位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實現資金直達、運行透明、動態監控;進一步深化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加強財政票據的監督管理,促進財政票據使用的規范化;繼續盤活存量國有資產,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二是繼續加強財政監督管理。重點監督“三農”、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文化事業等民生領域和關系全市經濟發展重大項目資金的使用,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有效。完善政府采購管理制度,加強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認真做好“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加強行政事業收費資金的管理。堅持開展會計信息質量和財經紀律專項檢查,切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三是繼續完善財政“兩基”建設。進一步做好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基礎數據的質量,加強支出標準體系建設,推進項目滾動管理,加強財務會計等基礎制度建設。繼續推進財政基層建設,充分發揮鄉鎮財政的監管作用,強化鄉鎮財政的監管職責,加強對鄉鎮財政干部政策培訓,改善鄉鎮財政辦公條件,加快鄉鎮財政信息化建設。四是繼續推進“陽光財政”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預算公開,繼續將預決算有關表報按要求向社會公開,進一步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推進部門預決算公開工作,落實好部門預決算公開的主體責任,實現理財全過程的公開、透明,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審計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加快政府理財科學化、精細化、民主化、法治化進程。

(四)落實強農惠農富農財稅政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提高我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水平,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大力支持農業合作化、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增加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落實農村金融獎補政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落實糧食風險基金政策、農作物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做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積極穩妥地推進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

二、抓學習促轉變,大力改進工作作風

一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十八大精神,做好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和鄉鎮財政工作人員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財政隊伍的綜合素質。二是繼續抓好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履行“一崗雙責”;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扎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三是以機關效能建設為契機,繼續做好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和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切實抓好行風政風建設、績效管理,繼續加大“治庸治懶”力度,努力打造服務型機關。四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進“六·五”普法工作;加強行政權力運行制度建設,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要求,確保有效開展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工作。五是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努力創建文明窗口,形成凝心聚力謀發展、恪盡職守干工作的工作氛圍。六是強化社會管理綜合管理,牢固樹立安全穩定首位意識,持續開展“平安單位”創建活動和幫扶帶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