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糧食工作要點
時間:2022-10-29 09:59:56
導語:農業和糧食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國家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支持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機遇,堅持用市場化理念、工業化辦法發展農業,立足我區發展階段、區位特色、基礎條件和生態地位,圍繞農業科學發展的主題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主線,以發展農業主導和特色產業為重點,以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確保全區糧食安全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攻方向,重點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生態畜牧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現代流通業和城郊休閑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發展目標:力爭糧食作物播種面穩定在8萬畝,糧食產量3.1萬噸;蔬菜播面保持在4.9萬畝,產量9.7萬噸,新增50畝以上蔬菜基地600畝,其中100畝以上蔬菜基地1個;生豬出欄9.2萬頭,肉類總產量1.43萬噸。全年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個,重點扶持食用菌生產、油茶加工等龍頭企業,食用菌新增100萬袋,年產達到1200萬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繼續推進火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新引進實力較強的客商2戶以上,新增鋼架大棚10000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植物疫情,努力確保農業用種安全。
一、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1、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認真實施能繁母豬、水稻等農業政策性保險,抓好農業防災減災政策落實,建立防災增產關鍵技術補助常態化機制。
2、積極爭取惠農政策項目。抓住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等重大機遇,精心謀劃、主動爭取農業項目和惠農政策。重點圍繞區農作物良種引進示范場建設項目、農村循環經濟利用建設項目、區火燃現代農業示范園、市中心城區糧食倉儲擴建項目、區畜禽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區農村沼氣工程建設項目等項目爭取資金。
3、加速推進農業項目建設。認真抓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水稻新品種展示、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蔬菜基地、病蟲害觀測場、全區鄉鎮獸醫站擴建、帆順生態養殖場、文華生態養殖場等項目建設。完善項目管理監管,強化經濟責任審計,規范權力運行,構建有權必有責、有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的資金監管體系。
二、著力抓好優勢農產品生產,努力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4、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全面推進政策支持、糧田建設、科技促進、高產創建、良種推廣、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應用、防災減災、農資治理等糧食穩定增產十大行動,積極推行水稻“單改雙”,提高復種指數,力爭穩定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繼續開展高產創建試點,開展水稻集中育秧和高產模式攻關試點,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力爭單產提高2公斤/畝以上。
5、努力擴大優勢產業規模。緊扣打造中心城區重要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目標,加快推進蔬菜產業建設,提高我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度。增強中心城區蔬菜產品供給和應急能力。以“提高科技含量、提高質量、提高商品率、穩定擴大面積”為抓手,突出抓好蔬菜生產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無害化、產業化生產。重點落實好市政府《關于加快中心城區商品蔬菜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及區政府《區“菜藍子”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通過政策引導進一步推進全區“菜藍子”基地發展,新增50畝以上的蔬菜基地600畝,確保蔬菜生產面積穩中有升,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生態蔬菜,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加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6、積極推動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強化信息溝通、政策咨詢、合同簽訂、價格評估等流轉服務。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和引導承包土地向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流轉,確保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推進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組織機構。
7、抓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督促各鎮、村做好村務公開工作,重點開展減輕農民負擔、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村級補助經費等專項審計工作。
8、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一般農民向專業大戶轉變,扶持和推動專業大戶向聯戶經營、家庭農場和合作農場轉變,著力培養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9、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農民合作社,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穩步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合作社,切實提高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按照“規范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有制度、有產業、有品牌、有人才”的“五化四有”要求,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重點扶持5家示范社,引導農民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
四、持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切實加快科技興農步伐
10、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結合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豐富農技推廣服務內涵,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的工作目標,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促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到田到戶。推廣新品種15個以上、新技術10項以上,技術推廣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
11、完善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加強與省、市種子管理部門的聯系,掌握項目動向,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的支持,夯實品種試驗和種子檢驗檢測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公條件,完善種子檢驗儀器設備,提升種子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種子監管工作,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繼續做好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充分發揮良種在農業生產上的增產、增收作用。及時妥善處理種子糾紛事件,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12、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強化農業統計和市場監測體系預警,大力推進“12316”三農熱線和惠農短信平臺的應用,建設區級視頻會議系統,積極推進各鎮農技站信息化建設,探索推進物聯網運用和農業電子商務。
13、加大農村農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加大對農村致富帶頭人、村組干部的培訓力度,開展分領域、分崗位的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專項技術培訓,全年完成培訓0.2萬人。
五、系統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14、大力推進農業園區化建設。堅持抓點示范,加快落實好“以獎促建”政策,推動涉農資金整合,精心打造火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積極開展園區農業招商工作,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15、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堅持農旅結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開展休閑農業示范創建活動,加大休閑農業品牌培育和推介力度,壯大區域經濟實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力爭上報1家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在沙石火燃探索推進庭院經濟發展試點,吸引高端人群休閑方向轉向城郊,推進休閑農業發展。
六、加強農業風險管控,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16、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驗檢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區、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重點加強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充實人員,理清職責,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爭取全年抽檢農產品500批次以上。
17、強化執法監管。完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推動農業綜合執法標準化建設試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加大抽查監測力度,強化對重點區域、重點農產品品種的執法監管,進一步加強畜產品中抗生素殘留監管,嚴厲打擊濫用畜禽抗菌藥,違禁使用“瘦肉精”和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其他非法添加物的違法行為。全面落實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建設,積極開展生產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工作,強化獸醫GMP和GSP管理,依法嚴厲查處生產中使用禁限用農(獸)藥、添加“瘦肉精”等禁用物質的違法行為,防止不合格農產品進入流通、消費環節。
18、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監管,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穩步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積極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全年新增“三品一標”產品3個以上。
19、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農業生物災害監測,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應急機制。狠抓免疫、凈化、消毒、監測、檢疫等綜合防控措施落實,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狠抓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大力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年發病蟲情報15期,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90%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20、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預警與修復,推進沼氣產業化發展進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綜合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綠色植保農藥減量技術,積極推廣“豬-沼-果”、“發酵床養豬”等生態養殖模式,加快循環農業、生態農業與低碳農業發展。
21、推進農業安全生產。認真做好漁業捕撈許可證的換發,強化漁船檢驗及安全管理,扎實推進漁業互保工作,加強對漁業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切實維護漁區社會穩定。切實抓好下屬農業場所、單位庭院安全生產監管,落實人防技防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七、強化糧食流通管理,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22、繼續完善糧食應急儲備體系建設。加強對儲備糧輪入、輪出、庫存環節的監管,確保庫存糧食數量真實、質量可靠、儲備安全。爭取全面完成區級應急儲備糧輪換任務。
23、強化糧食執法體系建設。加強糧食收購資格、糧油倉儲單位備案審核、規范糧食收購市場秩序以及落實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24、切實加強原糧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做好糧食購銷工作,嚴格貫徹落實《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依法履行對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和政策性用糧購銷活動中糧食質量及原糧衛生的監管職責,確保我區的原糧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要求。
25、強化全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工作。推進面向全社會的糧食行政執法,強化糧食市場監測,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營造依法行政、依法管糧的濃厚氛圍。
八、高度重視農業系統自身建設,不斷提升服務“三農”能力
26、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堅決克服重業務輕管理、重業務輕隊伍、重業務輕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堅持一手抓業務促發展,一手抓班子帶隊伍,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把想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作為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來抓。加強干部考核和干部監督工作。加強農業法制建設,全面推進農業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行政機關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履職盡責能力。
27、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決策部署,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簡化辦事程序,反對鋪張浪費,減少“三公”經費支出。深入開展“改革創新服務年”活動,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落實政策、落實措施、落實服務,創新思路、創新管理、創新機制。
28、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深化黨員干部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筑牢巨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著力加強政策項目資金的監管,健全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強化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認真抓好“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工程招投標、資金安全管理、信訪舉報處理四項制度落實,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
29、強化農業宣傳。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宣傳工作制度,全方位、多形式、寬領域開展宣傳工作,重點加強對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二號文件宣傳學習和對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重點工作、發展亮點、先進典型和重大活動的宣傳,繼續做好政務信息公開和部門網站信息公開工作。
30、強化績效考評。細化全局系統績效考評辦法,完善考核評價指標,健全工作機構,創新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
- 上一篇:區安全生產指導要點
- 下一篇:全區農業經濟形勢分析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