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群體民生保障工作要點
時間:2022-12-06 08:44:58
導語:困難群體民生保障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出臺配套文件和政策措施,規范城鄉低保管理工作,健全居民經濟狀況核對體系和機制,加快縣級居民家庭收入核對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入戶調查、定期核查、民主評議、公開公示、責任追究等管理制度,提高城鄉低保管理工作的規范程度。
2.落實救助保障標準科學增長機制,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農村低保標準要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以上,城鄉低保補助水平達到保障標準的60%以上,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和25%以上,并注重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不斷強化和規范服務管理工作,開展創建全國模范敬老院活動。
3.繼續做好醫療救助工作,提高醫療救助水平,資金結余率不超過當年籌資總額的15%,政策范圍內自付醫療費用救助比例達到55%以上,積極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進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制度,做到程序公正、救助準確。
4.完善救災預警、應急響應、災害評估機制,提高救災應急能力;做好災情信息統計上報和受災群眾緊急救助、過渡性救助等工作;加強救災物資倉儲建設;落實救災資金各級按比例分擔機制;組織開展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5.按新標準落實分散供養孤兒和“三無人員”救助保障資金,加強對社會散居孤兒的排查,維護好孤兒和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創新慈善募捐形式,強化信息公開,依法、有序、規范開展慈善公益活動。
二、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6.按照省、市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科學合理確定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逐年分解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加大資金投入,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創新養老機構建設、管理與養老服務供給方式,確保、、、、等5處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投入使用,社會福利中心正式開工建設,爭取年內完成主體工程。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確保全市新增各類養老床位4000張以上。
7.適應養老服務需求多樣化特點,加快養護型和醫護型養老床位改造及鎮街綜合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力爭覆蓋3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15%以上的農村社區,爭取每個縣市區建成2—3處、符合民政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的照料中心。
8.加快縣級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爭取再新發展3處,實現市區全覆蓋,服務老年人3萬戶以上,將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拓寬到7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展居家養老互助點80處以上。不斷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研究和探索以房養老等新型養老方式。
9.加強規范管理,改革創新,促進福利彩票發行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為促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社會福利服務水平提供支持。
三、提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
10.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公共服務進社區準入制度、開展社區服務以及村民自治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創新城市社區服務管理,健全社區共駐共建共享機制,深化和諧社區創建活動,逐步解決好影響社區工作開展的綜合用房不達標、工作人員待遇低、辦公經費不足等問題。
11.結合城鎮化建設,優化農村社區建設規劃,扎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申報工作,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社區服務均等化,有序推進“村改居”工作。
12.推動政府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有機結合,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發揮社區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深化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工作,按要求做好第十一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前期準備工作,加強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建設,推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縱深發展。
四、健全完善和落實擁軍優撫安置政策
13.2013年我市有8個縣市區將接受檢查,要按照考評標準要求,繼續努力扎實工作,做好迎檢的各項準備工作。
14.落實國家和省市現行的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加強優撫事業單位能力建設,規范完善傷殘、帶病回鄉審批審核以及優撫對象療養工作,努力構建體制機制統一高效、優待優惠充分體現、整體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服務對象榮譽感進一步增強的擁軍優撫安置新格局。
15.全面完成散葬烈士墓集中管理工作,加快建設英靈山紅色教育基地,年內完成規劃設計和土地征用,并爭取部分工程開工建設。
16.繼續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加強和改進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及時足額發放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金。按時完成年度軍休干部、無軍籍職工的接收安置任務,全面落實各項政策待遇。
五、創新社會組織管理
17.加快建立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各縣市區要制定社會管理創新發展的意見,對社會組織實行分類發展,優先發展經濟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簡化登記程序,探索實行直接登記。健全完善社會組織扶持發展政策,推進建立財政資助、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建立社會組織創業基地、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等扶持政策,全面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工作。
18.進一步擴大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完善黨建與管理工作聯動機制,把好登記和年檢兩個關口,將新成立的社會組織及時納入臺賬管理。建立社會組織黨建和創先爭優長效機制,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確保社會組織正確的政治方向。
六、強化社會事務管理服務規范化建設
19.堅持邊整邊改、常抓不懈,繼續深入推進地名清理整頓活動,建立地名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抓好地名文化和地名信息化建設,提升地名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深化平安邊界長效機制建設,廣泛開展創建“邊界和諧走廊”活動,完成界線聯檢和縣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編制任務,補充完善界線管理數據庫信息。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慎重穩妥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審核報批工作。
20.從環境布局、設施配備、便民服務以及加強內部管理等方面入手,強化婚姻登記機關軟硬件建設,深入推進等級評定工作。爭取完成、牟平等2處殯儀館主體工程,市殯儀館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婚姻、殯葬、收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完善惠民政策,擴大惠及范圍,鼓勵探索開展免除居民婚姻登記證工本費和基本殯葬服務費工作。
21.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保護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源頭預防和綜合治理,加強與公安、城管等部門的協同配合,發揮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作用,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救助保護,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管理服務,切實維護流浪乞討人員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2.完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激勵評價機制,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拓展社會工作服務范圍,大力開展專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
23.加快“金民工程”建設進度,盡快推廣應用已建成系統,形成有效數據,逐步實現民政業務網上辦理,提升民政管理服務水平,推動民政事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