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要點

時間:2022-12-23 08:40:37

導語: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要點

一、推動全民創新創業,努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1.全面完成就業目標任務。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4300人,困難群體再就業6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0人,就業創業培訓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2.加大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力度。全面落實稅費減免、小額貸款、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等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發揮政策效力,釋放政策活力。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全年開發600個公益性崗位。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發揮資金效力,有效促進就業工作。

3.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工作首位,多渠道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領域,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倍增計劃,力爭建設1-2家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確保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完善“培訓、就業、維權、保障“四位一體”的農民工服務機制,拓展農民工就業渠道,讓農民工享受到均等化的就業服務。健全就業援助制度,確保城鄉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促進“4050”人員、殘疾人和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力爭全區域實現充分就業。

4.扎實開展“促進創業年”活動。按照省廳關于“促進創業年”的部署,全面深化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建立創業服務志愿者協會和創業專家咨詢團,建設1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深入開展創業助推1+3行動,爭取全年新增3家協議貸款銀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

5.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按照“保基本、可持續、均等化”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縣級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拓展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落實各項公共就業服務制度。進一步加強鎮街社保所和社區建設,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向基層延伸。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就業專項活動,著力解決“招工難”、“就業難”問題。

6.積極開展創建充分就業和諧社區活動。年內爭創1家省級“充分就業星級社區”、2家市級“充分就業和諧社區”。

7.加強失業動態監測。密切關注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的變化,指導納入省市失業動態監測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做好就業崗位變化情況等監測數據的上報工作,建立全市的失業預警機制,確保全市就業局勢的穩定。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

8.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改革,整合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制度,力爭年內實現管理、機構、制度、標準和待遇“五統一”,爭創全省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整合試點市。

9.繼續做好社保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非公有制企業職工、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年城鎮職工新增參保3000人,各項基金收入達到16億元。

10.認真做好各項待遇支付工作。堅持待遇發放初審、復審把關制度,按政策及時調整各項保險待遇,并確保按時足額支付和發放。

11.創新社保基金征繳手段。積極探索社保基金征繳新模式,與工商銀行合作開發社保銀行柜臺代收系統,切實提高征收效率。

12.嚴格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監督。繼續做好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管理工作,規范基金收支。以規范經辦行為、防范基金風險為重點,構建服務、管理、監管“三位一體”的經辦組織架構,進一步健全內部控制和稽核管理工作,推進社保基金監管軟件的使用,認真貫徹執行《社會保險工作人員紀律規定》,確保基金安全有效。

13.加強社保卡的開發應用。全面啟動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卡信息采集和發放工作,年底持卡人數達到41.7萬人。探索提高社保卡應用層次,不斷探索社保卡在就業、社保和公共服務各領域的應用范圍,讓社保卡成為“市民卡”。

14.加強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積極探索開展新形勢下科學、規范的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認真做好指紋生存認定工作。

15.全面做好失業保險工作。落實失業保險金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繼續做好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工作,切實發揮“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功能。

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16.建設人才生態市。以人才政策的創新與完善為根本,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發展的匹配規律,科學制定人才規劃,確立人才項目,合理利用人才資源,保持良好的人才生態,支撐人才工作健康永續發展。

17.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力度。面向海內外融才融智,年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00名,引進國外專家200人次。積極對接國家、省市重大人才項目。力爭在“千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泰山學者”和全市“雙百計劃”等項目上實現突破。

18.著力抓好“黃藍”兩區人才發展項目建設。爭取2個黃河三角洲地區引進急需人才專項經費資助重點項目。積極跟進等重點產業帶,建設人才智力富集區、創業區。

19.加大引智載體建設力度。新建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處省級引智示范園。菜博會期間,舉辦“有機農業和自然農法國際論壇”。

20.抓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制定《市人民政府加快引進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意見》的實施細則,建立校企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組織開展省、市首席技師、有突出貢獻技師和技術能手評選推薦工作。力爭年內引進培養高技能人才3000名。

21.抓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提升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年內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6000名以上,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00名,力爭新增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修訂《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選拔管理辦法》,選拔市第九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5名。

22.提高人力資源市場的配置和服務能力。年內舉辦各類招聘洽談會130場,服務用人單位700家次,服務各類人才20萬人次。

23.拉長培訓優勢,做強人才培訓。按照“夯實基礎、創新機制、豐富內容、完善服務”方針,進一步整合人社培訓資源,拓寬培訓渠道,年內完成培訓鑒定1萬人,職業能力培訓8000人,各類社會化培訓3000人,開展專項職業技能鑒定1000人。

24.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結合我市產業聚集區和重大項目用工需求,廣泛推行“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后的就業成功率和穩定性。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規范高效地實施人事行政管理

25.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法規的學習、宣傳和實施,有效提升公務員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做好2014年公務員考錄工作。

26.做好表彰獎勵考核工作。認真做好2014年度鎮街、市直部門表彰獎項的審核和上報,切實提升表彰獎項的上報質量。

27.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積極穩妥地推進分級聘任工作,規范完善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加強事業單位合同管理。扎實做好高層次人才、事業單位和特需崗位人員招聘等各類考試的考務工作,打造“陽光考試”品牌。

28.穩步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嚴格評審程序,確保職稱評審質量。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做好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等工作。

29.全力做好軍轉安置工作。完善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安置辦法,圓滿完成2014年度軍轉干部及隨調家屬接收安置任務。做好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管理服務工作。全面落實好企業軍轉干部政策,保持企業軍轉干部穩定。

30.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日常管理和監督,適時開展工資政策執行情況檢查,及時查處和糾正違反工資政策的行為。

五、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31.健全完善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機制。充分發揮三方四家共建機制的作用,構建市、鎮街、企業全方位的勞動關系建設格局。探索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新模式和長效機制,做好勞動關系和諧城市試點工作。

32.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用工備案制度。重點督促小微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對企業用工情況實行動態管理。繼續實施“春暖行動”和“彩虹計劃”,提高集體合同的簽訂率。

33.加強對企業人員工資的宏觀調控。認真開展企業薪酬調查,及時制定并我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積極開展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的備案工作,督促企業合理增長職工工資。

34.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實行流動仲裁制度,依法使用簡易程序,提高勞動爭議的工作效率。建立勞動爭議糾紛及時調處機制,依法及時公正處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

35.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大力開展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查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等專項執法活動,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且拒不改正的單位從重從嚴處罰。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健全鎮街勞動保障監察隊伍,拓展監管范圍。

36.深入實施一書兩金制度。積極探索一書兩金制度的實施辦法,切實發揮制度效能,努力形成源頭預防欠薪風險的長效機制。

37.強化重大勞資糾紛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管理。

38.認真做好工傷認定工作。按照快審、快理、快查、快結的原則,建立工傷認定“綠色通道”。嚴格執行法律規定和相關程序,確保認定工作公平、公開、公正。

39.做好人社信訪維穩工作。加大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排查化解力度,重點做好重大活動和重要時期的信訪維穩工作,探索從源頭化解信訪矛盾的辦法。

六、切實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提高人社工作的成效和水平

40.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加強班子成員鑒別力、示范力、凝聚力和執行力建設,努力打造干事創業、團結奮進的堅強領導集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黨風廉政教育。領導班子率先垂范,認真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同時對分管的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查處和防范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等行為。

41.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要求,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嚴肅工作紀律,形成規范有序、務實高效的機關作風。

42、進一步加強機關黨建工作。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牢牢把握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五位一體”的黨建工作布局,全面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有效提高機關黨建的科學化水平。

43.組織好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經辦服務能力。

44.做好人社宣傳工作。改進人社宣傳工作辦法,建立全員信息制度,調動全體干部職工做好宣傳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信息宣傳水平,充分發揮對外宣傳工作的輿論引導能力,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格局。

45.做好人社輿情工作。探索建立人社輿情監控和引導制度,各單位、科室按照自己的業務范疇,開展網絡輿情的日常監管,密切關注輿情動態,力爭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對突發公共事件要在第一時間權威信息,釋疑解惑,確保公眾知情權。要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主動向其通報情況,及時反饋情況,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46.開展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調查研究。積極開展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調查研究,著重研究全局性和制度性政策問題,形成一批對人社工作具有較強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的高質量調研報告。

47.加強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建設。拓寬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全面提升基層人社平臺服務水平,實現基層公共服務均等化,打造1-2個特色示范點。

48.建設人社文化。積極推動人社文化建設,將人社文化建設作為提升我局軟實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精心提煉人社文化內涵,形成具有特色的人社文化理念,用文化鍛造理想堅定、理念超前、干事創業的人社干部隊伍,提升部門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打造文化人社品牌。

49.打造智慧人社品牌。加快人社業務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努力實現對各項人社業務工作、各類服務人群、各個信息系統和管理服務機構網絡應用的全覆蓋。大力推行網上經辦業務,建立各類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一體化、服務網絡化,用智慧服務提高服務效率與質量。

50.抓好省里統一安排的“三項活動”。按照省廳“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水平”的工作要求,繼續深入開展基層基礎年、行政程序年和作風建設年三項活動,力創工作亮點,總結特色經驗。

51.做好廳長聯系點的相關工作。按照省廳關于聯系點的有關要求,扎實開展工作,大膽探索創新,及時溝通匯報,并積極爭取省廳政策支持,確保取得工作成效。

52.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超額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和項目建設任務,爭創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

53.扎實創先爭優。一是高質量完成上級下達的2014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計劃任務。二是圓滿完成省縣域經濟考核指標、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考核指標、市直部門工作實績綜合考核指標和三干會確定的各項重點任務。確保三分之二的考核指標位列第一,其他指標保三爭一。三是開展奪標奪旗活動,積極與上級業務部門對接,摸清表彰獎勵項目,盡力爭取,唯旗是奪,爭創2-3個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