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活動要點

時間:2022-01-06 09:04:20

導語:環境監測活動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監測活動要點

一、開展環境監測各項重點專項工作

(一)加快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施工作。市環境監測站要按照國家提前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要求,在2013年六月底前,全面開展空氣自動監測,并向社會公布各項污染物實時濃度值和AQI指數。

(二)進一步完善全市環境監測信息和預警預報系統。開展環境監測信息實時和管理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完善聯網平臺的預警預報、數據審核、圖集制作等重要功能,提高環境監測信息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監測站要按照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有關技術規范的要求,加強對所有水質、空氣自動監測站儀器設備的維護和巡檢,嚴格質控措施,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加強環境監測信息公開。認真落實省環保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環保系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編制環境狀況公報及各類環境監測報告,及時向社會公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地表水水質等環境質量信息。重點開展地表水和環境空氣質量的實時,定期向社會公布污染企業監督性監測結果,依法督促企業公開自行監測信息。當環境質量出現異?;蛘唢@著變化時,及時環境質量預警信息。

(四)深入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和地表水全分析工作。城區5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每月開展一次水質(61項)監測,8個縣市區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每季度開展一次水質(61項)監測,全年完成一次水質(109項)全分析工作。在全市選擇有代表性的92個行政村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調查和(64項)普查監測。各縣市區選擇1-2個有代表性的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水質(64項)調查監測。圍繞國家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的新要求,市環境監測站要盡快形成地表水109項全分析的工作能力。

(五)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各縣市區要嚴格按照《市環保局關于印發<“十二五”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和運行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有關要求,嚴格執行我市有關工作規定,加強污染源自動在線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定期開展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定期對外監督性監測結果和超標排放企業名單。各縣市區環保局、市環境監測支隊、市環境監測站要按照《市環保局關于督促國家重點監控企業開展自行監測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向社會監測結果,保證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不低于75%(數據傳輸有效率=有效性審核通過率×數據傳輸率),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不低于80%,監督性監測結果公布率不低于95%。

(六)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在全市五縣一市四區開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工作,各縣市區環保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在轄區組織開展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自查,完成考核斷面(點位)的日常監測工作,按時上報考核數據及數據審核報告。進一步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和協調,保障考核工作經費,爭取轉移支付資金的10%投入生態環境保護。

二、組織實施各類環境監測工作

(七)開展環境質量常規監測。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環保局要按照《2013年市環境監測方案》要求,組織做好國控、省控和市控環境質量監測網環境空氣、地表水、噪聲、降水等常規監測工作,科學制定地方環境監測方案,充分保障監測質量,客觀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

(八)開展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環保局要對本轄區國控企業開展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定期向社會監督性監測結果;加強監督性監測質量抽測工作,切實保障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性,全面推動企業開展自行監測并對公眾公布自行監測結果。

(九)開展各項專項監測。一是開展重金屬監測工作。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環保局要按照環保部《關于加強重金屬污染環境監測工作的意見》要求,對列入國家和省重點監控的重金屬排放企業定期進行監督性監測。按照《2013年省環境監測方案》要求,開展鄖縣重金屬污染防控區地表水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二是推進農村環境監測工作。市監測站要選擇3個整治村莊(不再選擇2009-2012年監測的村莊),開展飲用水源地、地表水水質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及時上報監測數據。三是推進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工作。市環境監測站選擇3個大型蔬菜基地進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四是組織做好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加大應急監測技術培訓,完善應急監測程序和預案,確保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科學開展應急監測。建立健全全市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污染物的應急監測檔案庫。各級環境監測站要組織開展應急監測演練活動。

(十)組織開展環境質量預警預報工作。市環境監測站、市環境監測站要強化環境風險評估和預測預警,按照《省環境質量預警預報實施辦法(試行)》,加強對環境質量例行監測數據和自動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特別是在灰霾天氣多發季節,加強與氣象部門聯系,密切關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做好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工作,努力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

三、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監督考核

(十一)開展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依據《2013年市環境監測方案》的要求,對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環境監測站進行考核,將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各縣市環保局年度環境監測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

(十二)開展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監督檢查。根據省環保廳《關于印發〈省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專項檢查工作方案(2012-2013年)〉的通知》(鄂環發[2012]39號)要求,全市將繼續開展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檢查,重點檢查空氣、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的數據質量和質量管理情況,發現偽造、篡改監測數據的行為將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十三)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督考核。加強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應用,強化環境質量管理,做好環境質量會商工作,對環境空氣質量按新標準進行預評估。向地方政府通報突出的環境質量問題和超標的重點污染源、污水處理廠名單。

(十四)加強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監督檢查。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監督和技術指導工作,清理歷年未執行完畢項目,組織對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到位情況以及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各地要加強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的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四、加強監測基礎工作

(十五)加快推進各級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根據省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有關工作要求和進度安排,市環境監測站要在今年達到國家二級站的建設標準。市、鄖縣環境監測站要在今年達到國家三級站的建設標準。

(十六)加強環境監測培訓工作。針對當前空氣質量新標準實施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新需要,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環境監測站要積極參加省廳舉辦的多期環境監測技術培訓班。各地要根據本地區實際,制定地方監測培訓計劃,采取“技術骨干下派上掛”等多種形式強化監測技能的學習效果,市局將加大對三級站的培訓指導力度,強化對水質29項分析能力的培訓,組織開展一次針對水質監測的實際操作技能競賽。市環境監測站和各縣市環境監測站全年參訓人數應達到轄區在職人員的三分之一以上,培訓考核通過率應高于95%。

(十七)加強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各地要繼續完善各項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制訂監測質控考核方案并組織實施。市環境監測站要加強對三級站監測全過程的質量管理,突出抓好實驗室分析之外的質控工作,對樣品采集等環節開展現場指導,從源頭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可靠。各地應做好計量認證及持證上崗考核工作,市環境監測站要通過地表水(64項)監測能力的持證上崗考核,各縣市站要通過地表水(29項)監測能力的持證上崗考核,力爭新增監測項目全部通過計量認證擴項評審,已經取得持證上崗資格的地方繼續提高同一項目雙人持證的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