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3篇
時間:2022-04-01 08:08:19
導語: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強化危化品企業安全管理基礎為主線,以嚴格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為重點,以創建安全標準化作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重要途徑,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整治為手段,以夯實危化品安全監管基層基礎工作為根本,奮力拼搏,創新思路,確保全縣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總體目標
杜絕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力爭實現零生產安全事故和零死亡人數。
三、工作措施
(一)繼續深入開展提升危化品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專項行動
1、全面推行重點監管危險工藝自動化控制系統。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第二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目錄和調整首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中部分典型工藝的通知》要求,凡是涉及18種重點監管危險工藝的新、改、擴建項目,安全設施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得通過設計審查、試生產備案和竣工驗收;對于已完成危險工藝改造的企業,縣安監局要開展專項檢查,確保改造質量和使用效果。
2、開展重大危險源整治工作。對未按期完成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系統改造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整改,安監部門一律暫扣其安全生產許可證或經營許可證;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或經營許可證到期時,一律不予延期上報或延期許可。對新、改、擴建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未按照重大危險源等級裝備相應監測監控系統的,一律不得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
3、推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小化工企業關閉工作。要按照《省安監局轉發國家安監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小化工企業關閉工作的通知》要求,對轄區內處于城鎮人口密集區、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兩重點一重大”企業、長期停產、安全生產條件差、存在淘汰落后工藝、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列入擬關閉企業名單,嚴格禁止其進行改、擴建;對列入擬關閉名單的企業,按照關閉工作實施計劃和方案,依照法定程序,提請當地人民政府予以關閉。
4、強化企業檢維修和外包項目施工安全管理。要按照《省安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化工企業檢維修作業及外包工程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將化工企業檢維修作業和外包工程納入日常監管工作中。一是加強作業人員管理。所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并持證上崗,禁止臨時雇用勞務人員從事各類危險作業。二是規范危險作業票證的辦理。凡在化工企業進行吊裝、動火、高處、設備檢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間作業的,必須按照國家規范要求辦理相關作業票證。嚴禁無票作業,嚴禁簽票審批降低危險等級作業。三是加強危險作業風險分析。化工企業在進行危險作業前,必須進行安全風險分析,制訂相應的安全措施。
(二)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許可制度
5、嚴把建設項目安全審查關。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45號令)要求,從嚴審查,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及涉及高危險工藝和易燃易爆、劇毒、吸入性有毒氣體的建設項目;嚴格按標準審查企業外部安全距離,確保八類場所安全距離符合要求;加強試生產環節安全監管,從源頭上把好安全生產關。
6、嚴把小化工企業安全許可關。對不在化工園區或化工集中區的原有小化工企業,一律不予審批其新、改、擴建設項目,2015年年底前必須“進區入園”,到期未完成搬遷改造的,提請縣人民政府依法實施關停。
7、切實做好生產許可工作。新建企業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應當在危險化學品生產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竣工驗收通過后10個工作日內向省局提出申請;安全生產許可證需要延期的企業,應當在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向省局提出延期申請。新建及延期企業未按時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依據《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1號)進行處罰。
8、切實做好經營許可工作。新建帶有儲存設施經營危險化學品企業辦理經營許可證,應當自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向縣局提出申請;經營許可證需要延期的企業,應當在經營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向發證機關提出延期申請。企業未按時辦理經營許可證的,根據《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55號令)進行處罰。
9、扎實推進使用安全許可工作。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適用行業目錄(2013年版)》和《危險化學品使用量的數量標準(2013年版)》,確定需要頒發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的企業,并依據《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57號令)和省局的實施細則,大力推進危險化學品使用許可工作。
10、切實做好危險化學品登記和易制毒化學品備案工作。根據《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53號令)要求,督促危險化學品生產和進口企業按規定辦理危險化學品登記證;加強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監管,狠抓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備案工作;認真填報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管理信息系統,做好信息統計和季報、年報工作。
(三)繼續深入開展危化品領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工作
11、切實開展反“三違”行為專項行動。按照《省安監局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領域反“三違”行為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贛安監管二字形〔2014〕27號)要求,對危險化學品企業存在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現象進行專項整治。一是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安監部門要督促企業制定完善符合企業實際和操作性強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做到有章可循,并嚴格執行,嚴禁習慣性違章作業。二是加強應急演練。安監部門要督促企業制定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并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避免應急搶險過程中“三違”行為的發生。三是加強檢查,查堵“三違”。各地要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制度,企業帶班領導要加強對危險物品生產崗位和貯存場所的巡查和夜間檢查,嚴防員工“三違”行為的發生。同時,各地要按要求深入企業一線,對企業關鍵裝置、重點部位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三違”現象。
12、進一步深化油氣安全專項整治。重點對去年油氣安全整治發現的安全隱患,督促相關企業整改到位。
13、突出整治建設項目的違法違規行為。對于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三同時”和重大變更不履行審批手續的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上限給予處罰;對于情節惡劣、后果嚴重、影響很壞的,原則上不予補辦相關手續;對屢次違規的企業,要將其列入監管“黑名單”,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對于因違法違規建設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要依法從嚴從重進行責任追究。
14、堅決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加大日常監察執法頻次和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凡是安全生產、經營許可證未按法定時限辦理延期的,均視為無證生產、經營,一經檢查發現,立即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嚴格依法進行處罰。
(四)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實效
15、嚴格實施計劃執法。按照“有計劃、規范化、全覆蓋”的要求,按計劃完成企業的執法檢查工作,保證執法過程的程序規范和復查的及時跟進;建立健全執法臺賬,督促企業及時整改隱患,保證執法檢查效果,提高執法效率和效能。
16、創新安全執法方式。大力配合上級推廣“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明察暗訪方式,不定期開展執法檢查,提高執法效果。重點檢查內容:一是加強《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及《省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五十條禁令》的檢查;二是加強“兩重點一重大”企業關鍵設備、重點部位、重點工藝的安全檢查;三是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的檢查;四是加強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整改情況的檢查,對拒不整改的進行停產整改;五是在重要時段、重大節假日加強對存在安全隱患企業的檢查;六是對存在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的企業,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七是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及使用、應急救援器材到崗到位配置情況的安全檢查。
(五)進一步夯實危險化學品基層基礎工作
17、大力推進危險化學品企業標準化工作。2014年上半年,全縣所有生產危化品發證企業及加油站企業全部達到標準化三級以上水平;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創建二級標準化;加強對已達標企業的復查和檢查,嚴防企業在達標后放松安全生產的管理。
18、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長效機制。督促指導企業按照《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導則》要求,完善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全體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機制,建立事故隱患自查自糾和定期報告制度,將隱患排查治理納入日常安全管理,做到隱患整改的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同時,進一步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規范各項工作程序,實時監控重大隱患,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臺帳,逐步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的常態化機制。
19、強化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一是加強許可審查把關。對轄區內換發及申領生產、使用、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將應急預案備案工作作為換發、申領證件的前置條件。二是加強宣傳教育。督促企業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三是督促企業建立和落實應急預案演練制度,制定并實施應急預案演練計劃。
20、督促指導企業繼續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一是繼續落實“領導干部輪流現場帶班制度”,確保有企業負責人現場帶班。二是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督促企業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3〕88號)要求,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預防事故,全面提升化工過程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加強重要事項的報告制度。做到試生產、檢維修、開停車和生產異常等重要環節,及時向當地縣級安監部門報告。
21、繼續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根據涉及的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情況,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使其熟悉相應的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提高現場處置能力;涉及18種重點監管危險工藝的企業,要及時組織相關工藝操作人員依法參加安全培訓并持證上崗;同時,采取培訓、專家講座等形式,大力開展《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導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及《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的宣貫。
(六)認真履行危險化學品綜合監管職能
22、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全面開展“服務發展、守護平安、爭做五好安監員”活動,對照“五好標準”,認真學習,敢于擔當,創新務實,切實履行好安全監管職責。
23、建立完善危化品安全監管部門聯動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依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建立健全聯合監管和監察執法機制,協調和督促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對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等各個環節實施安全監督管理;及時交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情況,研究解決涉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全縣危險化學品行業安全穩定。
第二篇
2014年全縣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市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認真開展煙花爆竹安全專項檢查和隱患排查,嚴厲打擊煙花爆竹經營各類非法違法行為,切實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各類事故發生,促進全縣經濟穩定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認真貫徹國家、省、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責任,強化紅線意識,為全縣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良好氛圍。
二、工作目標
2014年全縣煙花爆竹安全監管總體工作目標是:繼續實現全年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監管零死亡的工作目標。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深入開展《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辦法》宣貫活動。2013年10月16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以第65號令公布了新修訂的《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辦法》對煙花爆竹經營安全管理和經營許可審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對煙花爆竹安全經營條件提出了新要求。為嚴格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工作,強化煙花爆竹經營安全管理,確保煙花爆竹經營安全,各地要認真做好《辦法》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將《辦法》各項規定及立法精神宣貫到各級相關安全監管人員以及煙花爆竹批發企業、零售單位。嚴格許可條件,嚴把準入門檻。
2、深入開展煙花爆竹經營打非治違行動。認真貫徹《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繼續按照煙花爆竹打非治違工作要求,嚴厲打擊無證銷售、許可證過期仍在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許可證行為;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品、違禁品以及異地設攤、變更經營場地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檢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一律嚴肅查處。
3、認真開展煙花爆竹批發企業標準化創建工作。開展煙花爆竹批發企業標準化創建工作是落實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安全管理,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的一次重要舉措,對防范事故,保持煙花爆竹經營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市安監局的統一安排部署,今年全面開展煙花爆竹批發企業標準化創建工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化措施,確保取得實效。煙花爆竹批發企業要認真學習領會創建標準,明確工作目標,制定標準化創建進度表,加大安全投入,扎實開展煙花爆竹批發企業標準化創建工作,改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安全管理,形成煙花爆竹經營安全長效機制。
4、切實加強節日期間煙花爆竹專項督查檢查。煙花爆竹是節日消費的喜慶產品,在元旦、春節、國慶節等節日期間,加強安全監管尤為重要,要與公安、供銷、工商和質監等部門有針對性地聯合開展對煙花爆竹經營單位進行專項督促檢查,重點檢查經營單位證照是否齊全、銷售存放是否規范、安全經營條件和安全管理是否符合規定。凡是安全條件不達標,安全管理混亂,安全設施配置不到位,一律責令限期整改,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要按照五落實的要求確保治理到位。
5、切實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管理。一是加強煙花爆竹運輸安全管理,嚴格對煙花爆竹承運單位、運輸車輛及駕駛員、押運員的監管,嚴禁非危險性貨物運輸車輛和不具備相關資質、資格的承運單位、駕駛員、押運員從事煙花爆竹運輸。二是加強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嚴格大型焰火燃放活動安全審批和管理,嚴格審查大型焰火燃放活動的燃放規模及作業單位資質、作業人員資格,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和燃放作業方案進行作業,確保煙花爆竹燃放安全。
第三篇
2014年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為指導,深入貫徹上級有關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和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為重點依法監管,深化非煤礦山行業安全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不斷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生產安全事故,促進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守住紅線,強化責任,注重預防,狠抓治本,夯實基礎,攻堅克難,繼續實現全年非煤礦山零死亡的安全生產目標,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工作目標
(一)防范事故發生,繼續實現全縣非煤礦山企業生產安全零事故。
(二)全面開展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力爭100%企業達到安全標準化最低等級。
(三)強制推行地下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力爭完成1家地下礦山企業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任務。
(四)建立和完善非煤礦山企業應急救援機制,全面完成市安監局下達我縣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預案備案指標。
三、主要措施
(一)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010〕23號《通知》和國發[2011]40號《意見》精神,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動非煤礦山企業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依法依規加強安全生產,加大安全投入,保持安全設備設施完好有效。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要切實承擔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帶頭執行現場帶班制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
(二)嚴格依法監管。嚴格執行年度安全生產執法工作計劃,努力規范安全檢查的內容,提高安全檢查效率。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實行檢查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簽字制,現場檢查結果,書面告知被檢查礦山企業,并負責跟蹤整改。推動企業建立隱患自查、隱患自整、經費自投的管理機制,促進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打牢安全生產工作基礎。
(三)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在非煤礦山領域全面開展安全標準化建設,通過標準化建設,建立“部門監管、中介服務、企業負責”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在10月底,完成所有創建任務,全面實現非煤礦山企業達到最低等級以上標準(具體建設任務分解計劃見附表)。凡是新辦礦山企業(含改、擴建),取證六個月后必須通過安全標準化最低等級的考核驗收。自已停產的礦山企業在停產之日起應向安監部門報告備案,復產時按有關規定進行驗收并提交安全標準化考核驗收申請,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同時,對已取得安全標準化等級證書的企業持續改進情況回頭看,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現場作業面的安全狀況,指導有條件的企業爭取創建更高等級的安全標準化企業。
(四)積極推進地下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按照國家安監總局“六大系統”建設規范要求,積極推進地下非煤礦山“六大系統”建設工作,在2014年12月之前,完成1家地下礦山“六大系統”建設任務。
(五)強化源頭管理。一是抓好非煤礦山安全許可,把好市場準入關。在嚴格審查申報材料和現場的前提下,搞好“三個結合”:與安全標準化達標相結合,推動標準化工作開展;與“六大系統”建設相結合,督促地下礦山按期完成六大系統建設;與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礦山本質安全水平。二是抓好建設項目“三同時”監管,按照《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36號令)有關要求,嚴格“三同時”監管程序,對非煤礦山建設項目,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履行安全預評價備案、開采設計安全專篇審查和竣工驗收手續,嚴把源頭管理。三是加強外包施工隊伍管理,特別是加強地下開采礦山企業外包施工隊伍的備案工作,認真整治違法轉包、以包代管行為,督促企業將外包施工隊伍納入礦山內部管理范疇,實行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檢查、統一獎懲,嚴禁轉包。四是加強對已取證礦山企業的動態監管,發現擅自降低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停產整頓。對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的,及時下達執法文書,實施停產整頓,并抄送相關部門。
(六)深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一是將打非治違工作作為安全監管的常態化工作,突出重點,與國土、公安、環保、供電等部門聯合,依法打擊或取締關閉非法生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非煤礦山。同時加強對已關閉礦山和非法生產易發多發地區的巡查,嚴防死灰復燃。二是繼續推動非煤礦山整頓關閉工作,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依法做好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54號)和市政府有關規定要求,切實做好非煤礦山整頓關閉工作。三是凡證照與實際開采點不相符而又在采礦范圍內的,要限期進行依法擴改手續,超期不辦的,視為非法生產,堅決關閉并從重處罰。
(七)深化隱患排查治理。一是強化非煤礦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切實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將隱患排查治理作為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治本之策,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事故發生。二是推進地下礦山采空區安全隱患專項治理。根據省、市安監部門有關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工作意見,對地下采空區治理設計方案,全面開展采空區安全隱患治理工作,并按期完成采空區治理任務。三是加大安全隱患治理投入,多渠道利用資金治理隱患。引導地下礦山企業積極申報隱患治理資金項目,爭取各方面補助資金,用于隱患治理。
(八)加強特殊時段安全生產管理。一是抓好汛期安全生產管理。進入汛期后,降水普遍增加,極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礦井透水事故。為此,要嚴密監控非煤礦山特別是露天深凹開采礦山、地下開采礦山礦井附近的地表水體,要采取有效措施,嚴防透水事故的發生。各非煤礦山企業要結合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改工作,認真檢查是否制定并落實了汛期水害防治工作方案、是否儲備了充足的防排水設備和物資,保證做到領導、組織、預案、物資、資金落實到位。凡在汛期未落實水害防治措施的礦山企業,必須停止生產,將井下人員全部撤到地面,確保礦井安全度汛。二是抓好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季節、春節、全國“兩會”、全省“兩會”、“五一”、“十一”等特殊時段的安全監管工作。要針對特殊時段生產經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管工作,對節日期間停產放假時間較長的露天礦山企業,必須經過縣安全監管局驗收,對地下礦山企業必須組織專家驗收,合格后才允許復工復產。
(九)加強預案管理和應急演練。一是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預案動態修訂完善工作,推進應急預案的更新備案;定期組織開展礦山應急演練,切實提高事故救援實戰能力。二是完成督促企業上報應急預案的備案工作,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備案任務。
(十)以強基固本為目標,提升非煤礦山本質安全水平。一是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非煤礦山企業要嚴格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非煤礦山企業要設立專門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地下礦山專職人員不少于3人,露天礦山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少于1人。礦山每班必須確保都有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帶班作業。二是完善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作業行為。企業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作業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企業自身要強化教育培訓,培養從業人員良好的作業習慣。強化管理,嚴格規范從業人員的作業行為。企業要嚴格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作業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實施管理,加強處罰力度,迫使從業人員按規程作業。
- 上一篇:分析化學精品課的實踐與思考
- 下一篇:現代農業核心區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