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26 08:55:32
導語: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全區文體新工作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以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開展文體惠民活動、加大文體設施投入、強化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文體產業發展、確保文化市場穩定,完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以扎實有效的工作,促進轉型升級、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為打造“三張名片”、建設“五個”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持。
一、爭創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構建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
1.加大文體設施建設力度?;I建區圖書館,力爭年底對外借閱圖書,滿足群眾就近讀書的需求;籌建區名人館,深入挖掘人文歷史和文化底蘊,推動文化建設,讓更多市民了解歷史人文,向外界展現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充實和更新基層文體基礎設施,文體基礎設施向集中居住區和自然村延伸,對條件成熟的鎮街體育設施進行提檔升級,不斷健全文體設施建管用機制;指導鎮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成10個精品文化廣場,配備文體指導員,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體活動中,對驗收合格的給予相應的補貼;做好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工作,促進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的科學配置。
2.完善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對區文體惠民服務中心服務項目進行提檔升級,整合各類資源,組建10支志愿者服務隊,具體負責協調處理全區文體惠民工作事宜,為廣大群眾提供全方位、點對點、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指導文化館、文化站積極履行文化指導職能,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加大免費開放力度,增加公益培訓門類,深入基層開展文化輔導,加強“星級團隊”規范化管理,提高群眾團體組織活動的能力和水平。關注農民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文化藝術需求,致力提升市民道德品質和藝術修養;繼續開展“三送”工程,全年送戲20場、免費放映電影720場、送書10000冊。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以慶祝佳節、打造文化品牌為依托,全力打造“梅蘭”系列文化品牌,9-10月份舉辦群眾文化藝術節,開展一系列貼近群眾,深入基層的文藝活動。結合精品文化廣場建設,挖掘民間群眾文化潛力,精心樹立“一街一品”文化特色的品牌團隊,擴大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以“梅蘭論話”講壇為載體,注重實效性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以都天行宮為陣地,舉辦京劇、淮劇、揚劇等戲曲調演,弘揚國粹,促進民間文化團體的交流;以藝術展覽館為載體,組織高質量、高水平書畫、攝影展覽6次;積極參與區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節開幕式等重大節慶文藝表演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大局貢獻文化的力量。
4.扶持文藝作品創作發展。在認真辦好《潮》、《花叢》的基礎上,指導編撰出版《美麗》、《古村史話》,以圖文結合形式展示的文化特色及深厚底蘊,讓世界了解、走進;同時加強文藝精品的商品化經營,推動文藝創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5.加強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開展文物保護宣傳活動,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保護工作,完善非遺項目基礎臺賬資料,篩選1-2個項目申報省、市級保護名錄,落實各級項目傳承人補貼政策。
二、扎實開展體育工作,切實增強人民體質
6.提升群眾體育的品位,打造群體活動的品牌。充分利用市、區聯動資源和主城區社團集聚的優勢,舉辦區首屆運動會。開展棋類、武術、石鎖、空竹、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以普及率較高的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為培訓內容,舉辦大學生村官、村居文體干部培訓班,在此基礎上,組織一些單項比賽,促進群眾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
7.探索和完善教體融合機制,推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以首屆區運會和市足球訓練基地在智堡實驗學校為契機,加大與教育部門溝通聯系,承辦市中小學生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比賽,抓好“陽光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和省市級俱樂部、省市級傳統校日常管理工作,開展青少年田徑、足球、籃球、乒乓球、棋類等比賽,發現、培養和輸送更多的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推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
8.加強健身指導,繼續開展好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通過國民體質監測和體育科普宣講等方式,加強健身指導,為群眾提供科學的健身方案,不斷提高群眾科學健身的指導水平,全年完成2700人次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舉辦科學健身知識講座、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等形式,吸引各類人群參與全民健身,不斷增加體育人口。
9.加快推動文體組織建設,指導其健康有序發展。文體健身指導、服務網絡向基層延伸覆蓋,積極引導各類文體社團向農村延伸;鼓勵成立鎮街體育總會,指導各體育單項協會做好市級單項協會等級評估申報工作,同時新建1-2個區級單項協會,加強文體社團組織建設與管理,激發其活動力,充分發揮文體社團在組織文體活動中的作用;各行政村、社區明確一名文體指導員,負責轄區內健身器材的日常檢查及文體活動的組織開展與指導,每個月對轄區內的室外健身器材巡查一遍,財政每個月給予100元專項補貼,同時年底將對文化站長進行考核,并給予一定資金的獎勵。
三、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確保文化市場安全穩定
10.完善信息共享和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與公安、工商等部門協作與配合,全年組織聯合執法不少于4次;積極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門加大對公眾聚集場所安全隱患的排查,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公共經營場所的消防安全;充分發揮“五老”義務監督員隊伍,嚴厲查處網吧接納未成年人入內等違規經營行為;全年組織開展網吧、電子游藝、KTV等文化娛樂場所專項檢查活動不少于18次,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查處黑網吧、黑電玩。
11.有效強化新聞出版監管。嚴密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強化出版物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利用非法報刊、網絡、假記者身份等聚斂錢財和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活動。
12.開展“掃黃打非”和打擊盜版專項行動。組織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不少于4次,平安創建專項整治活動4次,堅決取締地攤游商等非法經營行為,嚴厲打擊色情淫穢等非法出版物;進一步完善版權行政執法和社會監管的長效機制,繼續大力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
四、積極利用好扶持政策,壯大文化體育產業
13.提高公共文化體育產業服務水平。認真做好省市文化、體育產業扶持資金項目申報工作,利用省市產業資金項目申報的杠桿作用,科學指導、積極扶持相關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做大做強企業。大力實施文化項目招商工作,加速發展傳統文化產業,精心培育新興文化產業,努力服務文創園建設。抓好文化體育培訓、表演和營銷隊伍,深入挖掘民間傳統文體項目,力爭每個村居都有自己的特色文體項目和表演隊伍。積極探索新的彩票銷售網點布局途徑,拓寬即開型體育彩票的銷售渠道。加強對游泳、攀巖等高危體育項目經營場所的管理,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
五、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樹立勤政廉政形象
14.在全區文化系統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區委十項規定,突出作風建設,貫徹整風精神,堅持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斷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扎實有效的工作,促進轉型升級、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為打造“三張名片”、建設“五個”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持。
- 上一篇:黨的群眾路線學習教育計劃5篇
- 下一篇:行政執法人員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