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婦幼衛生工作要點3篇

時間:2022-07-13 08:34:27

導語:全市婦幼衛生工作要點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婦幼衛生工作要點3篇

第一篇

2014年,全市婦幼衛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條主線,以婦女兒童健康為中心,堅持兒童優先、母親安全的宗旨,創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為婦女兒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7/10萬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內,剖宮產率控制在35%以內。

一、加強婦幼衛生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一)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已經啟動婦幼保健機構國債建設項目,各地要制定轄區婦幼保健機構建設規劃,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做好土地儲備、用房測算等基礎工作,積極爭取國債項目,切實做好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二)按照“三個中心”要求發展婦幼保健機構。各地婦幼保健機構要按照婦幼衛生工作方針,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級預防的理念,以一級和二級預防為重點,為婦女兒童提供從出生到老年、內容涵蓋生理和心理的主動、連續的保健服務與健康管理,突出群體保健功能。規范設置業務科室,以圍產、兒童和婦女保健為中心、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提供安全、便捷、溫馨的服務,體現婦女兒童保健特色。市婦幼保健院、石門縣婦幼保健院、鼎城區婦幼保健院作為試點單位,通過試點總結經驗,探索規范建設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對三大保健部門開展的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統籌協調,并設立與三大保健部門相配套的診療科室。

(三)繼續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省即將啟動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納入改革試點的縣級婦幼保健院,要積極探索婦幼保健機構改革的新模式、新機制,努力破除“以藥養醫”,建立完善人事分配制度、補償機制、支付制度和監管制度。

(四)積極推進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以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為契機,加強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規范技術服務,強化科研、教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服務環境,改善服務態度,進一步提升公眾形象和社會地位,達到以評審促管理、以管理促發展的目的。漢壽縣、桃源縣、澧縣婦幼保健院年內達到二級甲等標準。

(五)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管理。2014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助產機構必須啟用新版《出生醫學證明》。要按照《省〈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相關規定》要求,切實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的管理,及時解決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六)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治理。深入落實住院分娩和妊娠14周以上B超檢查身份登記工作。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與管理,著力解決人口性別比失調問題,嚴肅查處“兩非”案件和涉案人員。

(七)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監管。依法加強輔助生殖技術準入管理,不斷完善輔助生殖技術監管體系,強化日常監督管理,落實輔助生殖技術質量控制與評估標準,提高技術水平。

二、實施好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

(一)全力推進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基本醫療全免費工作。全免費覆蓋率達100%。各地要加強對定點助產機構的監管,及時督促助產機構嚴格執行基本服務包,按照標準要求提供服務,確保服務質量和醫療安全,杜絕分解收費、變相收費。

(二)進一步提高婚前醫學檢查質量。各地要建立、完善免費婚檢保障機制和長效工作機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婚檢質量。全市婚檢率要達到90%以上。

(三)做好農村婦女病普查和“兩癌”檢查工作。繼續做好每3年一個周期的農村婦女病查治工作,普查率達35%。石門縣、桃源縣、澧縣、鼎城區4個縣區全面完成“兩癌”檢查任務。進一步加強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組織管理、信息報送和質量監督等工作,對陽性患者要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及時進行治療,年內完成72358名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和4000名乳腺癌檢查任務。

(四)繼續推進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要完善預防策略,提高孕早、中期檢測率。加強母嬰阻斷和陽性患者管理,督促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嬰兒及時、全程、規范用藥,定期接受相關檢測。全市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檢測率(孕28周前)達到80%以上,艾滋病陽性干預率達85%以上。

(五)規范葉酸增補工作。加強與婦聯組織的協同合作,加強對葉酸發放、隨訪和考核。目標人群葉酸增補知識知曉率達到95%、葉酸服用率達到95%、葉酸服用依從率達到75%。

(六)切實抓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2014年,石門縣要按照《省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健全分級管理、任務包干、動態監管、專家指導和信息通報等日常管理制度,及時做好項目宣傳動員、人員培訓、質量控制和監督評估等工作,特別要注意營養包在配送、貯存、發放、食用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縮短發放周期和儲存時間。6-24個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要在基線調查基礎上下降20%。

三、加強婦女保健管理

(一)抓好孕產婦早孕建卡。所有助產醫療保健機構負責孕婦的建卡建冊,建卡率縣市區達70%以上,市直醫療保健機構達100%。所有助產機構產科門診與孕期保健管理要無縫連接,開展孕產期保健質量管理評價,提高對孕產婦健康指導能力。

(二)加大高危孕產婦管理。各地要按照《省高危孕產婦評分標準》,建立高危孕產婦管理臺賬和追訪登記臺帳,認真做好高危孕產婦的隨訪,評分在10分以上的孕婦要面訪,隨時掌握情況,及時調度,重點監護,及時動員孕婦到縣級及以上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

(三)加強縣級產科急救中心質量管理和救治技能培訓。加強產科質量管理,提高縣級綜合救治能力。重點加強高齡、高危及二次剖宮產孕產婦管理。開展促進自然分娩技術培訓班,普及自然分娩。

(四)嚴格控制無指征剖宮產,減少首次剖宮產率。市級醫療保健機構剖宮產率必須控制在40%以下,縣級急救中心35%以下,其他縣級醫療保健機構30%以下,中心衛生院、東方女子、麗人婦產、維多利亞婦產醫院25%以下。

四、加強兒童保健管理

(一)繼續開展兒童保健服務合格縣市區創建工作。加大兒童保健人員培訓力度,強化縣、鄉兩級兒童保健人員兒保技術規范培訓。桃源、鼎城、澧縣3個縣市區年內創建成為兒童保健服務合格縣。

(二)規范0-6歲兒童健康管理。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管理、督導、考核和評估機制,建立高危兒及營養性疾病兒童分級管理和轉診機制,全市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達90%,0—3歲兒童系統管理率達85%,0-6歲兒童血紅蛋白檢測率達65%以上。同時要加強兒童眼、耳和聽力及口腔保健。8個縣市區婦幼保健院要設兒童眼保健科,積極開展兒童眼保健工作。

(三)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各地要認真執行省衛生廳、省教育廳下發的《省實施〈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細則》,把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并作為一項常規工作,定期進行衛生保健專業知識培訓,定期開展衛生保健工作督查評估。

(四)加強兒科急救能力建設。全面開展第二輪新生兒窒息復蘇初訓、復訓工作,降低新生兒死亡率。進一步落實助產機構新生兒科醫師進產房工作制度,縣級及以上助產機構覆蓋率達60%以上。

五、加大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力度,落實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措施

各地要加強與政府部門聯系,明確以政府為主導的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責任,將各部門職責納入年度政府績效考核,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機制。要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質量。全市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90%以上,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90%以上。市婦幼保健院要積極開展地中海貧血防控服務,全市40%縣、鄉級婚孕前檢查、產前檢查機構要開展地中海貧血初篩,地中海貧血初篩陽性干預率達30%。要加強陽性病人追蹤管理。建立和完善篩查、診斷和康復流程,保障初篩陽性患兒能就近復查和治療。要積極與民政、殘聯部門合作,開展殘障兒童康復治療,有條件的縣級婦幼保健院開展殘障兒童康復治療。

六、加強婦幼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高度重視重點學科建設,通過重點學科建設,每個縣市區要選拔3-5名發展潛力大、學術水平高、有望進入省、市先進水平的中青年優秀專家和學科帶頭人,通過重點支持和培養,使之成為在全市有一定影響的優秀專家和學科帶頭人。打造婦幼保健重點??品掌放?。全市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要根據自身實際,努力打造婦女保健、遺傳優生、兒童保健、婦幼衛生信息管理和婦幼衛生健康教育等具有婦幼保健特色和優勢的??平ㄔO體系。繼續做好醫療保健機構助產人員規范化崗位培訓,三年內有計劃地安排所有助產人員分期分批的參加培訓,并取得助產人員規范化崗位培訓合格證書。

七、加強婦幼衛生信息管理

完善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網絡,完善婦幼衛生信息歸口管理,加強婦幼衛生信息的監督審核,確保監測數據及時、準確、真實、可靠。要加強對醫療保健機構信息員的培訓,規范市、縣、鄉三級報表審核。加大信息質控力度,加強與疾控中心、公安、民政和計生等多個部門信息協作,減少漏報,杜絕瞞報。

八、加強婦幼健康教育工作

健全健康教育隊伍。縣級及以上助產機構必須設立健康教育科和孕婦學校,配備專職人員和必要的設施設備,建立、完善孕婦學校相關制度及考核標準。不斷創新工作模式。積極探索提高婦女兒童健康素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孕婦學校、家長學校、孕產期和兒童保健門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為陣地,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大力宣傳母嬰保健、優生優育、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等,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公共衛生服務主動參與意識。要注重健康教育效果。開展健康教育效果評估,孕期健康教育參與率達到50%以上,孕產期保健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

九、開展婦幼衛生工作創新年活動

把創新作為2014年推動工作,實現新突破的重要抓手,在管理機制、工作內容、實現途徑、激勵機制等方面創新。各地都要確立研究課題,力求在創新上要有重大突破。

第二篇

1、進一步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繼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標準,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機制,使全民基本醫保制度不斷完善。

2、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繼續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加強基本藥物質量監管和供應保障。同時,繼續深化基層綜合改革,落實政府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責任,執行一般診療費政策,做好債務清理化解,建立長效穩定的多渠道補償機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加快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大力培養和培訓全科醫生。

3、穩步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我們將力爭在石門縣人民醫院試點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取得實質進展,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藥品供應、價格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在堅持政府辦院的基礎上,探索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建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的公立醫院管理新模式。2013年所有縣級公立醫院要取消藥品加提成,2015年所有公立醫院要取消藥品加提成。

4、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深入推進國家“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和國家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準入試點工作,積極創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市。

5、統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慢性病防治、人才隊伍建設、醫療衛生信息化、衛生監管改革等工作。

第三篇

一是有序推進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認真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將行政村衛生室全部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納入新農合門診統籌。落實鄉村醫生公共衛生補助、基本藥物專項補助,妥善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問題。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

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新農合制度。在穩定參合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提升新農合服務質量,不斷增強農民健康風險保護能力。

三是全面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繼續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10類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實施貧困白內障患者、唇腭裂患者免費手術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

四是鞏固和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落實政府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責任,執行一般診療費政策,做好債務清理化解,建立長效穩定的多渠道補償機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

五是穩步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將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對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進行試點,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藥品供應、價格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我們將力爭在石門縣人民醫院試點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取得實質進展。在堅持政府辦院的基礎上,探索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建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的公立醫院管理新模式。2013年所有縣級公立醫院要取消藥品加提成,2015年所有公立醫院要取消藥品加提成。